- 年份
- 2024(6195)
- 2023(9246)
- 2022(7632)
- 2021(7167)
- 2020(5887)
- 2019(13611)
- 2018(13693)
- 2017(26991)
- 2016(14202)
- 2015(15904)
- 2014(15404)
- 2013(14880)
- 2012(13182)
- 2011(11831)
- 2010(12080)
- 2009(11462)
- 2008(11183)
- 2007(9669)
- 2006(8644)
- 2005(7823)
- 学科
- 济(59145)
- 经济(59070)
- 管理(41747)
- 业(39906)
- 企(34023)
- 企业(34023)
- 方法(28529)
- 数学(25709)
- 数学方法(25546)
- 财(17481)
- 中国(16570)
- 农(15806)
- 制(15378)
- 业经(13030)
- 融(12077)
- 金融(12074)
- 银(11568)
- 银行(11566)
- 贸(11530)
- 贸易(11523)
- 易(11153)
- 行(11042)
- 务(10903)
- 财务(10879)
- 财务管理(10854)
- 体(10629)
- 企业财务(10369)
- 理论(10176)
- 农业(9872)
- 地方(9543)
- 机构
- 学院(192710)
- 大学(190892)
- 济(83681)
- 经济(82068)
- 管理(75412)
- 理学(64403)
- 理学院(63857)
- 管理学(63013)
- 管理学院(62645)
- 研究(58983)
- 中国(48765)
- 财(43545)
- 京(38175)
- 财经(33827)
- 经(30845)
- 科学(29775)
- 江(29020)
- 中心(28066)
- 所(27360)
- 经济学(27318)
- 财经大学(25338)
- 范(24744)
- 经济学院(24644)
- 师范(24523)
- 北京(24162)
- 研究所(23913)
- 农(23759)
- 州(23141)
- 业大(22146)
- 商学(21273)
- 基金
- 项目(121370)
- 科学(97059)
- 研究(95308)
- 基金(88735)
- 家(74561)
- 国家(73924)
- 科学基金(65175)
- 社会(62398)
- 社会科(59218)
- 社会科学(59205)
- 省(46872)
- 教育(46367)
- 基金项目(45893)
- 编号(39967)
- 自然(39045)
- 划(38893)
- 自然科(38188)
- 自然科学(38181)
- 自然科学基金(37542)
- 资助(36949)
- 成果(33062)
- 部(28267)
- 课题(27586)
- 重点(26919)
- 创(26398)
- 国家社会(26033)
- 教育部(25788)
- 发(25662)
- 人文(25112)
- 性(25012)
共检索到294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兰英 王新
证券犯罪刑事立法存在回应式立法和前瞻式立法两种类型。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回应式立法,在规制证券犯罪时存在刑法功能主义化的隐形风险、无法满足证券犯罪法益流变的需要、悖离证券犯罪治理的价值目标等体系缺陷。而前瞻式的立法思路可以有效弥补证券犯罪刑事立法的不足、充分发挥法益指导构成要件解释机能,同时与穿透式监管理论和实质刑法观的理念相契合。因此,我国证券犯罪刑事立法规制模式应当由回应式立法走向前瞻式立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运锋
从证券犯罪的发展态势看,采取"严厉"的刑事政策非常必要。"严厉"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扩大证券犯罪范围,严密刑事法网;修改证券犯罪的刑罚配置,强化刑罚的严厉性;刑法干预应及时与确定,严格执法力度。
关键词:
证券犯罪 宽严相济 刑法谦抑性 司法独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猛 叶琦 周子简
证券犯罪从业禁止作为刑事制裁体系的内容之一,其解释适用受到新《证券法》实施的间接影响。原因在于证券犯罪从业禁止的适用需以“证券犯罪成立并刑罚执行完毕”为前提,所以证券犯罪从业禁止的规范性认定实际上是依次经历了证券违规、证券犯罪、刑罚执行到从业禁止多重形塑的结果,即新证券法的修订内容通过与刑事立法的跨法域衔接,在影响证券犯罪认定的基础上,间接地影响到证券犯罪从业禁止的具体适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证券法》将违法主体范围扩大,间接影响到证券犯罪从业禁止适用的主体范围;第二,新《证券法》将行政处罚幅度升级,间接影响到证券犯罪从业禁止适用的刑罚种类;第三,新《证券法》新增行政违法行为,间接影响证券犯罪具体犯罪构成项下从业禁止适用的认定。在实质化证成该间接影响的基础上,证券犯罪从业禁止的具体刑法适用应当从以下路径展开:第一,对于总则性规定的间接影响,在适用的刑种以及刑罚执行方面应当将证券犯罪从业禁止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二,对于分则性规定的间接影响,应对证券犯罪中疑难罪名的行为类型做出具体判断,即中立职业行为结果归属的排除;内幕交易行为的适度扩张解释;诱骗、虚假交易行为的违法性规范溯源,从而明确从业禁止的解释适用范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曹廷生 李巍
我国《刑法》中的"直接性期货犯罪",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与证券犯罪合并规定的方式,即在相应条文的"证券"二字后面加上"期货"二字。期货犯罪罪名的这种依附性状况,引发了学界对期货犯罪罪名体系的讨论。本文试图以期货犯罪与证券犯罪罪名的"分""合"之争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构建独立的期货犯罪罪名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全怡 俞俊利
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犯罪数据出发,在描述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因及后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受贿、挪用公款/资金和贪污是高管犯罪最频繁的三大类型;高管犯罪主要受宏观和公司层面因素影响,且公司和个人层面犯罪、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犯罪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高管犯罪查处会引起市场反应,市场也会隐性捕捉到司法机构的处罚力度。
关键词:
高管犯罪 腐败 公司治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全怡 俞俊利
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犯罪数据出发,在描述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因及后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受贿、挪用公款/资金和贪污是高管犯罪最频繁的三大类型;高管犯罪主要受宏观和公司层面因素影响,且公司和个人层面犯罪、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犯罪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高管犯罪查处会引起市场反应,市场也会隐性捕捉到司法机构的处罚力度。
关键词:
高管犯罪 腐败 公司治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人杰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规范,监管稽查力度不断加大,监管当局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证券违规,甚至是证券犯罪现象。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里输入"证券犯罪"词条,你将会搜索到与之相关的新闻132000余条,这就充分说明了社会公众对证券犯罪现象的高度关注。笔者阅读了关于证券犯罪的一些文章,发现对证券犯罪原因、动机等分析仍不够深刻,始终没有对问题的根源进行足够深刻的分析。本文试图用犯罪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犯罪的起因和动因进行经济学角度的分析。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文龙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向纵深发展,保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免受不法侵害的各种罪名逐步建立,进而形成较为完善的证券期货犯罪防范体系,但我国目前该体系尚处于割裂、静态、平面研究阶段。站在更高的角度将分散的各种犯罪进行集中研究,实质上是将静态的犯罪防范体系"盘活"的重要方法。经济学上的价格理论与供求关系理论正是打开这一全新领域的钥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旺红
投资金融学的主流范式是线性思维模式 ,它建立在有效市场等假定基础之上 ,以各种数量化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主线。对主流理论的批评和新的更为广义的非线性范式的探索 ,可能构造资本市场理论的新兴框架。分形、混沌理论的运用将对投资金融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了解这一动向有益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资本市场 主流理论 新范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德河 韩立岩
本文分析了传统资本市场理论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传统资本市场理论以传统的机械论观点为指导,在研究方法上过度依赖于简单化的线性范式,从而对市场行为的简化和抽象超出了恰当的范围,致使脱离实际,导致理论的失灵。文章最后指出,应当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考虑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研究上用非线性范式代替线性范式,突破单一因果关系,把市场看作一个复杂的、交互作用的和自适应性的非线性系统来研究。以此将资本市场理论拓展到新的空间。
关键词:
资本市场理论 线性范式 非线性范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华韬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但证券法的不足也逐渐彰显,证券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新的要求下,证券法的改革应当以市场决定原则为核心,辅之以风险控制、监管强化以及投资者权益保护原则。具体而言,即以拓展证券概念为重点改革基础制度,以推进发行注册制改革为重点改革准入制度,以建立转板衔接制度为重点改革运行制度,以完善退市制度为重点改革退出制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华韬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但证券法的不足也逐渐彰显,证券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新的要求下,证券法的改革应当以市场决定原则为核心,辅之以风险控制、监管强化以及投资者权益保护原则。具体而言,即以拓展证券概念为重点改革基础制度,以推进发行注册制改革为重点改革准入制度,以建立转板衔接制度为重点改革运行制度,以完善退市制度为重点改革退出制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游士兵 吴圣涛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普遍性已得到大家的认同,然而通过样本分析的结果是: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在证券违法犯罪中的比重分别只有5.5%和2.6%,排名分列第6位和第8位,显然与现实存在差异。这也证明现阶段监管部门还没有找到有效治理市场操纵、内幕交易行为的方法,对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摸索。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郭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国际金融市场获得了空前迅速的发展。如果按照资金融通的期限,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展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际银行的净贷款日益缩减,各种国际债券、股票的净发行额却日益增加,从而形成资本市场“证券化”趋势。这个趋势的具体情况怎样?对我国发展让券市场的启示和作用又是什么?本文准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文进
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迅速成长壮大的过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资本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的局面,建立了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渠道,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还显得很不成熟,突出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