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9)
- 2023(7738)
- 2022(6033)
- 2021(5469)
- 2020(4694)
- 2019(10670)
- 2018(10495)
- 2017(20052)
- 2016(10694)
- 2015(11932)
- 2014(11756)
- 2013(11864)
- 2012(10673)
- 2011(9093)
- 2010(9245)
- 2009(8989)
- 2008(9656)
- 2007(8753)
- 2006(7689)
- 2005(7448)
- 学科
- 业(72533)
- 企(69514)
- 企业(69514)
- 济(55469)
- 经济(55406)
- 管理(52116)
- 业经(24554)
- 方法(24276)
- 财(22207)
- 务(19299)
- 财务(19296)
- 财务管理(19286)
- 农(19278)
- 企业财务(18363)
- 数学(16858)
- 数学方法(16806)
- 技术(14716)
- 农业(14552)
- 制(12409)
- 策(12389)
- 企业经济(11972)
- 划(11749)
- 经营(11069)
- 中国(11037)
- 和(10815)
- 理论(10595)
- 体(10160)
- 技术管理(10135)
- 体制(9243)
- 决策(8788)
- 机构
- 学院(164421)
- 大学(158240)
- 济(76718)
- 经济(75626)
- 管理(71113)
- 理学(60470)
- 理学院(60027)
- 管理学(59562)
- 管理学院(59267)
- 研究(47662)
- 中国(42407)
- 财(37535)
- 京(31992)
- 财经(29650)
- 农(27805)
- 经(26906)
- 江(25817)
- 科学(25199)
- 所(23499)
- 经济学(23264)
- 中心(22205)
- 商学(22133)
- 商学院(21948)
- 农业(21886)
- 财经大学(21815)
- 业大(21650)
- 经济学院(21051)
- 研究所(20498)
- 州(19894)
- 北京(19829)
- 基金
- 项目(99775)
- 科学(82004)
- 基金(76263)
- 研究(74520)
- 家(64398)
- 国家(63783)
- 科学基金(58043)
- 社会(50159)
- 社会科(47721)
- 社会科学(47709)
- 基金项目(40242)
- 省(39497)
- 自然(37372)
- 自然科(36587)
- 自然科学(36581)
- 自然科学基金(36050)
- 教育(32666)
- 划(31259)
- 资助(30368)
- 业(29656)
- 编号(28956)
- 创(25125)
- 创新(22440)
- 部(22302)
- 成果(21811)
- 重点(21508)
- 发(21420)
- 国家社会(21155)
- 制(21140)
- 人文(19888)
共检索到253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友 刘嘉
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对多元化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沪深港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其对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影响效果,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初始样本,系统探析了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果与内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沪深港通对不同特质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深港通开通促进了企业ESG评级的提高,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均得到验证。考究其中的作用机制,沪深港通开通主要通过缓解内部融资约束和提高外部投资者关注来提高企业ESG表现。考虑企业特质性,入选沪深港通的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污染企业的ESG表现更好。本文研究结论对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推进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浩宇
本文以2009—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沪深港通实施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提高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企业ESG表现明显提升。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境内长期价值型机构投资者增持和提高资本市场关注度等三条路径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高、政府与市场关系较好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效应更显著;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上述效应有所减弱。此外,资本市场开放在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绩效和企业商业信用获取能力。本文拓展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因素及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向纵深发展亦有重要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国良 夏奕欣
文章基于“深港通”这一外生政策,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以2012—2020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创建了ESG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构造公司的ESG指数,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深港通”实施能够提高“深股通”标的股票ESG表现,该结论在使用PSM倾向评分匹配等方法后仍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深港通”开启后,分析师跟踪人数的增加是资本市场开放影响标的公司ESG表现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及非重污染行业的公司中。文章研究表明“深港通”实施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后续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政策提供了证据支持。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熵值法 ESG表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献中 潘婧 韩杰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发展趋势,资本市场国际化如何影响企业可持续经营理念备受关注。本文基于2018年6月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A股“入摩”)这一外生事件,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与内在机理。主要研究发现:A股“入摩”对企业ESG表现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提升了企业在环境(E)和治理(G)方面的表现;机制分析表明,这种积极影响源于企业对融资需求、境外投资者融入和外部关注压力三方面的考量。在企业内部维度,A股“入摩”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在高管具有海外背景和重污染企业中更加明显;而在企业外部维度,促进作用更多体现在行业竞争压力大、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低、非沪深港通标的企业中。进一步后果分析表明,A股“入摩”对企业ESG提升存在溢出效应,且“入摩”后积极提升ESG的企业在后续经济绩效与治理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本文研究表明,深化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者对ESG表现的关注,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市场改革建设的积极作用,对于思考如何推动中国企业的ESG投入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子潇 梁尧 刘洪玉
研究上市房企购地行为与其资本市场表现的关系,有助于上市房企进行市值管理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评价、选择上市企业。该文以中国A股上市房企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房企在2009—2021年间购地数和进入城市数等购地行为对企业投资价值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期间,上市房企投资价值与进入城市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一定范围内企业投资价值随着进入城市数的增多而提高;在2017年以来的市场下行期,进入城市数对房企投资价值的提高效果降低,同时对房企风险的提高效果增大,表明资本市场对房企区域扩张型购地的反应发生了变化;购地数对房企资本市场表现的影响不及进入城市数显著;非国有、小型或上市时长较短房企的资本市场表现受其购地行为的影响更显著。建议房企关注资本市场的反馈并及时调整购地策略;资本市场投资者关注区域深耕型房企;政府要重视市场结构变化,从关注房企投资需求向关注最终空间使用需求的方向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保昌 刘益宁 李思慧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推动市场整合有助于高效发挥市场力量,加速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基于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市场整合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整合显著提升了企业ESG表现。机制检验表明,市场整合主要通过促进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改善信息披露提高企业ESG表现。此外,在财政透明度较高地区、非重污染行业、无政治关联企业以及非僵尸企业中,市场整合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市场整合在改善企业ESG表现中所发挥的竞争促进、资源配置和信息披露效应,为正确评价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以及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农
通过加快债务资本市场发展,可以在满足合理融资需求的同时,弱化银行贷款扩张对流动性的扩张作用,对缓解通胀压力、保障合理资金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非 胡慧芷 林慧妍 任晓怡
数字化转型赋予了企业新的发展动能,这能否进一步改善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18年数据,借助爬虫技术归集企业年报中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词,创新性地刻画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度,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股票流动性,并呈现出一定结构异质性特征,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渠道机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一是能改善信息不对称并强化市场的正面预期,二是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绩效提升,三是提升企业价值和财务稳定性,这些都有助于提升企业股票流动性水平。本文还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效力的发挥需要外部基础条件的支撑。在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发展较好情况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票流动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本文可为理解资本市场中微观主体流动性提供线索,并为更好地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关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房康 黄晓艳
市场开放在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市场准入程序、促进市场竞争、增强市场活力方面有积极影响,同时市场开放有助于促进商贸流通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进而推动企业环境保护,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增强企业治理水平。据此,本文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商贸流通公司为例,探究市场开放对商贸流通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并分析ESG表现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开放对商贸流通企业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ESG表现在市场开放与商贸流通企业市场价值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指出,市场开放程度对商贸流通企业市场价值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并拓展了商贸流通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有助于为商贸流通企业提升市场开放水平并提升ESG表现透明度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灵多 陆毅 陈勇兵
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本文以外资自由化为例考察市场机制是否有利于僵尸企业的妥善处置,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外资管制放松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外资自由化对行业僵尸企业占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僵尸企业个数占比与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分别为12.02%与19.07%;外资管制放松政策显著降低了行业僵尸企业占比;该政策效应通过提高僵尸企业复活率而非退出率来得以实现,并提高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快推进外资自由化进程,推动僵尸企业焕发活力,以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小平 汤萱 傅元海
本文研究发现,与进入其他城市相比,进入高层级城市后新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更为缓慢。在中国独特的城市行政层级架构下,企业设址在高层级城市可通过资源行政配置获得更多好处,企业为争取更多资源可能会迎合政府的各种诉求,导致资源错配,不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了新企业选址时的权衡,并考察了它们进入不同层级城市后对政府特定目标的响应行为,证实了上述假说,揭示了中国高层级城市中企业集聚和生产率溢价的特殊之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小平 汤萱 傅元海
本文研究发现,与进入其他城市相比,进入高层级城市后新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更为缓慢。在中国独特的城市行政层级架构下,企业设址在高层级城市可通过资源行政配置获得更多好处,企业为争取更多资源可能会迎合政府的各种诉求,导致资源错配,不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了新企业选址时的权衡,并考察了它们进入不同层级城市后对政府特定目标的响应行为,证实了上述假说,揭示了中国高层级城市中企业集聚和生产率溢价的特殊之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建秋 徐雨露
利用201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使得企业在危机期间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细化ESG不同维度发现,相较于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表现通过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声誉和抗风险能力四条路径提升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进而增强企业韧性。异质性检验发现,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增强作用在管理层决策视域较短、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较差的企业中更显著,说明ESG有助于解决管理者短视、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较差给企业带来的“生存性”难题,是企业于逆境中转“危”为“机”的重要驱动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明睿 马融 马文杰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赋能如何更好地帮助企业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探索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改善企业ESG表现,包括ESG综合表现以及E、S、G单项表现。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通过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以及代理成本降低促进企业内部成长改善企业ESG表现,又能通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来优化外部环境改善ESG表现。进一步本文发现金融科技可以显著地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缓解经营风险。
关键词:
金融科技 ESG表现 技术进步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倪志兴 陈嘉滢 李增福
作为中国股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对改善企业ESG表现有着独特的优势。基于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社保基金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投资显著提高了企业ESG表现,在进行稳健性及内生性处理后,该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社保基金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加大研发创新、提高盈余质量,改善了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保基金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在高污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媒体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大,且社保基金投资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显著降低了企业风险,提高了企业效益。建议政府鼓励社保基金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增强对高污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媒体关注度较低企业的关注;上市公司应完善对社保基金等投资者的联动响应机制,加强信息共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