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82)
- 2023(7757)
- 2022(6137)
- 2021(5607)
- 2020(4846)
- 2019(11027)
- 2018(10878)
- 2017(21248)
- 2016(11131)
- 2015(12247)
- 2014(12188)
- 2013(12281)
- 2012(11066)
- 2011(9493)
- 2010(9696)
- 2009(9634)
- 2008(10350)
- 2007(9434)
- 2006(8393)
- 2005(8138)
- 学科
- 业(74581)
- 企(71271)
- 企业(71271)
- 济(61343)
- 经济(61287)
- 管理(55103)
- 方法(27516)
- 业经(24668)
- 财(23782)
- 务(20514)
- 财务(20511)
- 财务管理(20504)
- 数学(20142)
- 数学方法(20095)
- 企业财务(19568)
- 农(19428)
- 技术(15036)
- 农业(14651)
- 划(12803)
- 制(12733)
- 策(12559)
- 企业经济(12012)
- 中国(11493)
- 经营(11175)
- 和(10885)
- 理论(10747)
- 体(10655)
- 技术管理(10364)
- 体制(9523)
- 贸(8961)
- 机构
- 学院(173133)
- 大学(167587)
- 济(84146)
- 经济(82961)
- 管理(76330)
- 理学(64978)
- 理学院(64558)
- 管理学(64097)
- 管理学院(63785)
- 研究(49335)
- 中国(43644)
- 财(41109)
- 京(33371)
- 财经(32625)
- 经(29594)
- 江(26705)
- 经济学(25734)
- 农(25510)
- 财经大学(24066)
- 科学(24030)
- 商学(23988)
- 商学院(23800)
- 所(23795)
- 经济学院(23327)
- 中心(22674)
- 业大(20877)
- 经济管理(20843)
- 北京(20814)
- 州(20649)
- 研究所(20601)
- 基金
- 项目(103519)
- 科学(85060)
- 基金(79358)
- 研究(78460)
- 家(66230)
- 国家(65604)
- 科学基金(60013)
- 社会(53835)
- 社会科(51263)
- 社会科学(51248)
- 基金项目(41899)
- 省(40139)
- 自然(37858)
- 自然科(37093)
- 自然科学(37084)
- 自然科学基金(36526)
- 教育(34517)
- 资助(32480)
- 划(31599)
- 编号(30346)
- 业(29608)
- 创(25557)
- 部(23835)
- 创新(22821)
- 成果(22705)
- 国家社会(22701)
- 制(22526)
- 重点(22001)
- 发(21852)
- 人文(21714)
共检索到266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建华 张钰莹
本文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提升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倾向得分匹配等一系列检验后依然保持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在环境规制程度低、股权制衡度低以及高管薪酬粘性弱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途径来促进企业环保投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洪小羽 谢建国 任桐瑜
深化资本市场开放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事件,本文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资本国内循环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后,企业异地投资明显增加,其中,民营企业、小企业、本土企业、竞争性行业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的这种效应尤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投机效应制约资本的国内循环,但融资约束的缓解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最终使其对资本内循环表现出正向作用。从资本流向看,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了资本跨省流动以及省内跨市流动,东部资本更多流向了东部省份,中西部资本更多流向了中西部省份;资本市场开放还有助于资本在城市群内的流动以及资本由城市群内向群外扩散。最后,拓展分析表明,资本国内循环会显著促进地区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姜英兵 崔广慧
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特征与环境保护的正外溢性特征,使企业缺乏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亟需政府积极干预。自2006年起,中央政府专门在"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中加入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构成了环保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环保产业政策究竟能否发挥环境治理效应?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转型经济时期政府发挥"扶持之手"的作用。有鉴于此,文章以2006—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微观样本,以中国30个省区为宏观样本,基于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视角,系统考察环保产业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立足于时期异质性与地区异质性,阐释了环保产业政策环境治理效应发挥差异性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在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下,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有利于抑制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工业废水排放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对环境治理效果具有时期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即不同时期/区域内,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对同一工业污染物排放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研究将微观企业行为与宏观生态环境相结合,不仅为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为环保产业政策环境治理效应的发挥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廓清了生态环境改善的微观环保投资结构图景。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辛莹莹 徐培哲
本文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有更高的投资效率。进一步检验其作用机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带来的资本市场开放可以通过监督效应来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同时资本市场开放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即"沪港通"政策实施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
关键词:
“沪港通” 投资效率 公司治理 融资约束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东明 王平
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不足会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宏观激励机制和微观监督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本文以我国2011-2019年120个主要城市的上市A股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减税激励和独立董事规模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税务机关对重污染企业实施减税激励以及企业扩大独立董事规模均能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并且独立董事规模的扩大能够强化减税激励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降低股权集中度有助于发挥独立董事规模的强化效应,但企业现金流较为短缺会限制独立董事规模的强化效应。本文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声誉保护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来阐述减税激励和独立董事规模对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机理,为国家税务机关持续加大减税力度、证监会要求企业逐步扩大独立董事规模,进而更好发挥减税激励的宏观调控机制和独立董事的微观监督机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联合促进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双双 冯波 李强
本文以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管理层权力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普遍缺乏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样本公司的环保投资规模整体偏小,且企业之间的差异较大;权力的集中对企业环保投资产生了不利影响,管理层在环保投资决策方面更多地表现出与大股东"合谋"的倾向,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关键词:
管理层权力 企业环保投资 产品市场竞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功富
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是否改善了地区环境质量,地区环境污染是否是企业环保投资决策考虑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两个问题,文章分别以省际面板数据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干预越严重的地区,环境污染越严重;环境污染不是企业做环保投资决策考虑的因素;政府干预对企业的环保投资决策没有影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进行了更多的环保投资。
关键词:
政府干预 环境污染 环保投资 重污染行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鹏毅 杨胜刚 袁礼
本文以"沪港通"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沪港通提升企业全要生产率的核心机制是增加股价特质信息含量,而非提高股价信息传递效率。而蕴含在股价波动中的特质信息含量增加,不仅能够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矫正股票的错误定价,还可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最终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沪港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在风险承担能力强、成长性高和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永刚
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外生政策事件,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可以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而抑制企业的风险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更高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文章研究建立了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风险影响的具体机制,拓展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丰富了企业风险水平的相关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友 刘嘉
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对多元化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沪深港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其对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影响效果,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初始样本,系统探析了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果与内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沪深港通对不同特质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深港通开通促进了企业ESG评级的提高,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均得到验证。考究其中的作用机制,沪深港通开通主要通过缓解内部融资约束和提高外部投资者关注来提高企业ESG表现。考虑企业特质性,入选沪深港通的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污染企业的ESG表现更好。本文研究结论对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推进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秋平 刘红忠
文章以沪深港通政策实施所提供的自然实验为基础,使用多期DID模型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探讨了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而且在此过程中公司治理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激励渠道来看,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提高企业对高管的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改善高管团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增加企业所能获得的政府补助,充分调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监督渠道来看,沪深港通政策能够加强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和管理者代理行为的监督,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分析师和投资者关注,通过外部监督改善企业创新的内部治理环境。异质性分析表明,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非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法制环境较差地区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地,政策实施后,企业“高质量”的创新产出显著增加,全要素生产率也出现明显提升。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企业创新 公司治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巴曙松 柴宏蕊 赵文耀 张帅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投资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包容性增长和巩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ESG信息披露仍不规范,模糊性和选择性披露行为仍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ESG投资实践的开展。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企业-年度数据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表明,“沪(深)港通”的开通能显著地改善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信息披露质量。此外,时间异质性的实证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信息披露质量改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可以通过“用脚投票”以及发挥外部监督效应改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在充当外部监督角色的同时,也在发挥着优化中国A股市场外部监督环境的作用。上述分析表明,在ESG生态环境建设初期,我国应该充分重视资本市场开放在ESG信息披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以有计划、有步骤的资本市场开放推动我国ESG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国刚
对内开放资本市场走出企业资金困境王国刚资金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要素。资金的状况(性质、功能、数量、结构、运行态势等)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许多反差现象,从深层关系上看,都与经济运行中的资金状况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贤环 姚荣荣
本文以我国"沪港通"和"深港通"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0—201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深港通"制度的实施能够显著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增加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企业外部监督治理、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主业投资等渠道,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管理层代理问题较少、媒体监督较强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开放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效应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深化和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及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侯德帅 赵韶凡 刘影 董曼茹
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下企业资源配置期限特征及诱因。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激发了企业的短贷长投行为,其主要通过企业的融资选择而非投资行为实现。首先,企业为避免估值降低会减少对权益性资金的依赖;其次,在风险可控条件下为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倾向于用短期融资替换长期融资。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股权集中度较高时,资本市场开放对短贷长投的影响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