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06)
- 2023(17646)
- 2022(15025)
- 2021(13972)
- 2020(11791)
- 2019(27306)
- 2018(27000)
- 2017(52063)
- 2016(27987)
- 2015(31274)
- 2014(30873)
- 2013(30516)
- 2012(27799)
- 2011(24480)
- 2010(24198)
- 2009(22394)
- 2008(22344)
- 2007(19487)
- 2006(16834)
- 2005(14836)
- 学科
- 济(120174)
- 经济(120047)
- 业(103386)
- 管理(93241)
- 企(92274)
- 企业(92274)
- 方法(58107)
- 数学(48229)
- 数学方法(47677)
- 财(35876)
- 农(34794)
- 业经(34135)
- 中国(28388)
- 务(26340)
- 财务(26271)
- 财务管理(26231)
- 企业财务(24949)
- 农业(24327)
- 制(22138)
- 技术(21541)
- 地方(21356)
- 理论(21067)
- 学(20738)
- 贸(20383)
- 贸易(20370)
- 和(20121)
- 易(19676)
- 划(18687)
- 策(17645)
- 融(17322)
- 机构
- 学院(398201)
- 大学(396402)
- 管理(164829)
- 济(164650)
- 经济(161465)
- 理学(142827)
- 理学院(141421)
- 管理学(139181)
- 管理学院(138457)
- 研究(124551)
- 中国(96956)
- 京(82622)
- 财(76454)
- 科学(75069)
- 农(64137)
- 财经(61938)
- 所(60731)
- 业大(58383)
- 江(57632)
- 中心(57505)
- 经(56506)
- 研究所(54948)
- 北京(51433)
- 农业(50317)
- 经济学(49825)
- 范(47870)
- 师范(47395)
- 州(46406)
- 财经大学(46236)
- 院(45452)
- 基金
- 项目(271188)
- 科学(215897)
- 基金(200119)
- 研究(198723)
- 家(172792)
- 国家(171330)
- 科学基金(150286)
- 社会(126729)
- 社会科(120262)
- 社会科学(120233)
- 基金项目(105952)
- 省(105544)
- 自然(98541)
- 自然科(96317)
- 自然科学(96297)
- 自然科学基金(94615)
- 教育(91050)
- 划(87986)
- 资助(82365)
- 编号(80277)
- 成果(63240)
- 部(60062)
- 重点(59662)
- 创(58402)
- 发(57061)
- 创新(54020)
- 课题(53941)
- 国家社会(52472)
- 教育部(52173)
- 科研(52074)
- 期刊
- 济(177343)
- 经济(177343)
- 研究(114303)
- 中国(69938)
- 管理(64015)
- 财(62114)
- 学报(58466)
- 农(58428)
- 科学(55546)
- 大学(45465)
- 学学(43161)
- 农业(40390)
- 教育(37646)
- 技术(36550)
- 融(36362)
- 金融(36362)
- 财经(31147)
- 业经(30702)
- 经济研究(27857)
- 经(26676)
- 问题(23115)
- 业(23097)
- 技术经济(21379)
- 理论(19127)
- 商业(18816)
- 现代(18815)
- 财会(18350)
- 统计(18207)
- 科技(18145)
- 版(17765)
共检索到575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国良 夏奕欣
文章基于“深港通”这一外生政策,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以2012—2020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创建了ESG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构造公司的ESG指数,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深港通”实施能够提高“深股通”标的股票ESG表现,该结论在使用PSM倾向评分匹配等方法后仍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深港通”开启后,分析师跟踪人数的增加是资本市场开放影响标的公司ESG表现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及非重污染行业的公司中。文章研究表明“深港通”实施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后续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政策提供了证据支持。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熵值法 ESG表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喻彪 李沁洋 杨刚
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外生政策事件,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增加股价信息含量、改善企业信息透明度以及缓解代理冲突等途径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在非国有企业、管理者持股以及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还能有效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黏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吉涛 王子晋 孙晓康
为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推行了“沪港通”“深港通”等一系列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本文借助沪深港通准自然实验平台,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数据,建立多期DID模型,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沪深港通制度可以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且数字金融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路径分析表明,沪深港通制度通过增强分析师关注,使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深港通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在产品市场竞争度更高和市场化进程更快的公司中更显著。本文为沪深港通制度对微观主体投资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并为数字金融和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发挥协同效应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徐庆美 司登奎 吕学梁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那么在当前我国正面临投资结构"脱实向虚"的情况下,金融开放除了具有"增长效应"和"波动效应"之外,对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纠偏"作用呢?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研究表明:(1)"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引导企业投资结构从偏重金融资产投资转向实体投资,且该效应在高融资约束、高成长性以及制造业企业中更为凸显。(2)在作用渠道上,"沪深港通"交易制度通过融资成本渠道和资产收益率渠道,降低了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缩小了实体投资收益率与金融投资收益率的差距,对企业投资结构"脱实向虚"产生了"纠偏"作用,从而最终促使企业投资结构偏向实体投资。(3)"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也会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价值的提升。文章为揭示我国持续扩大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以引导经济"脱虚入实"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徐庆美 司登奎 吕学梁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那么在当前我国正面临投资结构"脱实向虚"的情况下,金融开放除了具有"增长效应"和"波动效应"之外,对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纠偏"作用呢?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研究表明:(1)"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引导企业投资结构从偏重金融资产投资转向实体投资,且该效应在高融资约束、高成长性以及制造业企业中更为凸显。(2)在作用渠道上,"沪深港通"交易制度通过融资成本渠道和资产收益率渠道,降低了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缩小了实体投资收益率与金融投资收益率的差距,对企业投资结构"脱实向虚"产生了"纠偏"作用,从而最终促使企业投资结构偏向实体投资。(3)"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也会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价值的提升。文章为揭示我国持续扩大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以引导经济"脱虚入实"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永强 张志远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推动了境外资本流入,加速了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进程。借助分批开放部分试点机制提供的实验平台,文章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以2011~2018年A股过度负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沪深港通"对企业去杠杆的影响。结论显示,"沪深港通"提升了过度负债公司的去杠杆程度,而且这种提升作用在权益融资较少、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和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情形下更加明显。此外,"沪深港通"抑制过度负债的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市场地位较低、融资约束较强和香港地区资金参与度较高的公司中。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引入发达资本市场投资者有利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进而推进去杠杆战略的稳步实施。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超惠 陈全保 帅昭文
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对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到2021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沪深港通的实施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沪深港通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不仅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还提升了其绿色创新质量。机制检验表明,沪深港通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等途径促进了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沪深港通对民营制造业企业和非重污染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绿色创新 制造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司登奎 王可心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深入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如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对于培育创新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以识别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开放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促使劳动力技能升级,最终助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融资约束较高、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行业竞争度较高、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内部治理效率和外部监督水平较高的企业中,资本市场开放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效应更为凸显。“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标的企业周边非上市企业的自主创新及当地的创新创业活动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本研究不仅为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型发展提供新经验证据,也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连立帅 朱松 陈关亭
非财务信息可以反映企业内在价值,反馈至股价中则有利于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但其要求市场上拥有大量具备信息搜集、解读与分析能力优势与践行价值投资的投资者,而开放资本市场有利于将发达资本市场的成熟投资者引入新兴市场国家,实现市场合理定价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的外生事件,本文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对非财务信息定价与企业投资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会提高企业投资与非财务信息定价的敏感性,表明该交易制度能够增强非财务信息定价并影响企业投资。这种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股价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决定因素,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会提高长期债务融资与非财务信息定价的敏感性,从而影响企业投资的融资支持。本文研究表明,通过资本市场开放引入发达资本市场投资者有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增强股价对实体经济的引导作用,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辛莹莹 徐培哲
本文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有更高的投资效率。进一步检验其作用机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带来的资本市场开放可以通过监督效应来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同时资本市场开放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即"沪港通"政策实施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
关键词:
“沪港通” 投资效率 公司治理 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江轩宇 朱冰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制度实施的外生冲击,考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1)沪深港通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2)当标的公司外资交易活跃程度较高或股价信息含量提高程度较大时,二者正向关系更强;(3)降低债务成本及提升研发意愿是沪深港通制度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4)前述正向关系只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高新技术行业及劳动与资本要素更多呈互补效应时显著。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玉德 漆圣桥
本文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公允价值计量和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资本市场开放均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通过股价同步性和审计师行业专长两种渠道影响投资者保护,并且资本市场开放对上述两种渠道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丰富了公允价值计量和资本市场开放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公允价值计量影响投资者保护的重要路径,为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和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刘冬 葛新宇 司登奎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事件并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及抑制企业金融化显著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分析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可通过抑制风险承担发挥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和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子柱 刘浩思
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背景下维护股市稳定,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以2015-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深股通标的股票和非标的股票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深入研究该交易制度对深圳股市波动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深港通开通后,深股通标的股票股价波动性显著降低,且对高换手率股票的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深港通交易制度引入了境外成熟机构投资者,秉承价值投资理念,提高股价信息含量,有效降低股价波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应渐进式加大资本市场开放力度,多措并举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连立帅 朱松 陈超
资本市场开放能否提高中国A股资本市场效率一直是政府部门与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2014年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资本市场开放事件,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会通过增强股价信息含量以及影响企业融资来作用于企业投资—股价敏感性,表明沪港通交易制度会增强股价对企业投资的引导作用。另外,沪港通交易制度提高企业投资—股价敏感性的效应只是显著地存在于国际化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与国有企业中。本文的结果表明,沪港通交易制度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与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增强了股价的资源配置功能,并通过股价信息反馈与融资机制增强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引导作用,提高了资本市场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