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40)
- 2023(7691)
- 2022(6071)
- 2021(5512)
- 2020(4782)
- 2019(10956)
- 2018(10836)
- 2017(21555)
- 2016(11253)
- 2015(12432)
- 2014(12421)
- 2013(12498)
- 2012(11401)
- 2011(9810)
- 2010(10070)
- 2009(10050)
- 2008(10525)
- 2007(9470)
- 2006(8399)
- 2005(8155)
- 学科
- 业(72978)
- 企(69306)
- 企业(69306)
- 济(63724)
- 经济(63663)
- 管理(52746)
- 方法(28675)
- 业经(24852)
- 财(22623)
- 数学(21399)
- 数学方法(21353)
- 农(20091)
- 务(18993)
- 财务(18990)
- 财务管理(18983)
- 企业财务(18061)
- 农业(15248)
- 技术(14822)
- 制(12808)
- 策(12649)
- 中国(12296)
- 企业经济(11937)
- 划(11896)
- 经营(11088)
- 和(10855)
- 理论(10767)
- 体(10443)
- 技术管理(10214)
- 贸(9819)
- 贸易(9810)
- 机构
- 学院(172472)
- 大学(166497)
- 济(85775)
- 经济(84609)
- 管理(76001)
- 理学(64529)
- 理学院(64108)
- 管理学(63708)
- 管理学院(63392)
- 研究(49262)
- 中国(46508)
- 财(40909)
- 京(33240)
- 财经(32525)
- 经(29552)
- 江(26963)
- 经济学(26907)
- 农(26412)
- 经济学院(24448)
- 财经大学(23996)
- 中心(23799)
- 商学(23679)
- 科学(23612)
- 所(23526)
- 商学院(23485)
- 经济管理(21319)
- 州(20943)
- 北京(20785)
- 业大(20694)
- 农业(20459)
- 基金
- 项目(103137)
- 科学(84772)
- 基金(79004)
- 研究(78711)
- 家(65723)
- 国家(65090)
- 科学基金(59532)
- 社会(54537)
- 社会科(51953)
- 社会科学(51940)
- 基金项目(41591)
- 省(40216)
- 自然(36845)
- 自然科(36096)
- 自然科学(36090)
- 自然科学基金(35577)
- 教育(34732)
- 资助(32379)
- 划(31352)
- 编号(30558)
- 业(29242)
- 创(25565)
- 部(23874)
- 国家社会(23150)
- 成果(22928)
- 创新(22827)
- 制(22419)
- 发(22273)
- 重点(22032)
- 人文(21897)
共检索到268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侯德帅 赵韶凡 刘影 董曼茹
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下企业资源配置期限特征及诱因。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激发了企业的短贷长投行为,其主要通过企业的融资选择而非投资行为实现。首先,企业为避免估值降低会减少对权益性资金的依赖;其次,在风险可控条件下为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倾向于用短期融资替换长期融资。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股权集中度较高时,资本市场开放对短贷长投的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哲 吕江林 杜斐烨
资本市场开放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统筹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准确识别和防范潜在金融风险,是当前业界和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的政策事件,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导致标的企业的短贷长投水平显著提升。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缓解了企业债务融资约束。在债务融资约束缓解的背景下,一方面,具备债务市场融资资质的“陆港通”企业倾向于以短期融资替换长期融资,以降低财务费用;另一方面,债务市场中的金融机构在向标的企业贷出资金方面存在对短期限资金的偏好。因此,资本市场开放会从负债端的短期负债增加渠道加剧企业的短贷长投程度。基于此,应以全面注册制改革为契机,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完善开放经济下的金融监管和系统性风险防范;培育具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机构敢放长贷、能放长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建华 张钰莹
本文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提升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倾向得分匹配等一系列检验后依然保持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在环境规制程度低、股权制衡度低以及高管薪酬粘性弱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途径来促进企业环保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鹏毅 杨胜刚 袁礼
本文以"沪港通"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沪港通提升企业全要生产率的核心机制是增加股价特质信息含量,而非提高股价信息传递效率。而蕴含在股价波动中的特质信息含量增加,不仅能够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矫正股票的错误定价,还可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最终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沪港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在风险承担能力强、成长性高和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永刚
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外生政策事件,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可以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而抑制企业的风险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更高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文章研究建立了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风险影响的具体机制,拓展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丰富了企业风险水平的相关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友 刘嘉
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对多元化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沪深港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其对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影响效果,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初始样本,系统探析了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果与内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沪深港通对不同特质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深港通开通促进了企业ESG评级的提高,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均得到验证。考究其中的作用机制,沪深港通开通主要通过缓解内部融资约束和提高外部投资者关注来提高企业ESG表现。考虑企业特质性,入选沪深港通的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污染企业的ESG表现更好。本文研究结论对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推进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秋平 刘红忠
文章以沪深港通政策实施所提供的自然实验为基础,使用多期DID模型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探讨了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而且在此过程中公司治理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激励渠道来看,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提高企业对高管的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改善高管团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增加企业所能获得的政府补助,充分调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监督渠道来看,沪深港通政策能够加强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和管理者代理行为的监督,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分析师和投资者关注,通过外部监督改善企业创新的内部治理环境。异质性分析表明,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非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法制环境较差地区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地,政策实施后,企业“高质量”的创新产出显著增加,全要素生产率也出现明显提升。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企业创新 公司治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巴曙松 柴宏蕊 赵文耀 张帅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投资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包容性增长和巩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ESG信息披露仍不规范,模糊性和选择性披露行为仍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ESG投资实践的开展。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企业-年度数据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表明,“沪(深)港通”的开通能显著地改善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信息披露质量。此外,时间异质性的实证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信息披露质量改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可以通过“用脚投票”以及发挥外部监督效应改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在充当外部监督角色的同时,也在发挥着优化中国A股市场外部监督环境的作用。上述分析表明,在ESG生态环境建设初期,我国应该充分重视资本市场开放在ESG信息披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以有计划、有步骤的资本市场开放推动我国ESG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国刚
对内开放资本市场走出企业资金困境王国刚资金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要素。资金的状况(性质、功能、数量、结构、运行态势等)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许多反差现象,从深层关系上看,都与经济运行中的资金状况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贤环 姚荣荣
本文以我国"沪港通"和"深港通"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0—201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深港通"制度的实施能够显著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增加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企业外部监督治理、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主业投资等渠道,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管理层代理问题较少、媒体监督较强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开放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效应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深化和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及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丽蓉 陈正威 黄卓然
外部审计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对防范化解资本市场开放外生冲击,维护内地金融市场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沪深港通"制度背景,引入瓦莱斯实证式审计理论结构,探讨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基于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后审计费用增加显著,投资者的财务信息需求增加;企业社会责任负向调节资本市场开放与审计费用关系,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有助于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基本企业社会责任对资本市场开放与审计费用关系的调节效应更显著。
[期刊] 征信
[作者]
巫瑞 夏西强 黄鹤
为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从金融机构人力资本角度研究其对企业短贷长投财务行为的影响。基于2012年至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匹配年度—地区层面的银行人力资本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地区金融机构人力资本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机构中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提升会显著缓解企业短贷长投。进一步研究金融机构人力资本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债务期限结构以及长期投资意愿的关系,为结论提供补充性证据。研究结果丰富了企业短贷长投影响因素的研究,深化了对金融机构人力资本重要性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短贷长投 金融机构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翟林瑜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国民储蓄以各种形式经由资本市场流向企业,企业则用其进行各种投资活动。资本市场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指以银行等中介机构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制度,另一部分是指由股票及债券市场组成的证券市场。资本市场起着沟通资金提供者和企业间的信息、在企业间配置资金这一稀缺资源的作用,同时还决定着资金提供者对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何敏 段飞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对立性,并针对已有分析中的不完善性,从财产资本所有权与人力资本所有权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对等作用出发,认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对立”是由于存在财产资本所有权对人力资本所有权的统治,主张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人力资本所有权的价值化、价值股份化,以实现财产资本所有权与人力资本所有权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对等与同质,从根本上消除传统委托代理关系中因所有权不对等产生的对立,并具体论证了资本市场在其中的功能和提高企业治理结构效率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