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05)
2023(17239)
2022(14370)
2021(13394)
2020(11155)
2019(25530)
2018(25140)
2017(48996)
2016(25820)
2015(28279)
2014(28034)
2013(27601)
2012(24992)
2011(22041)
2010(22082)
2009(20473)
2008(20447)
2007(18089)
2006(15563)
2005(14073)
作者
(69666)
(58319)
(58099)
(55182)
(37306)
(27683)
(26212)
(22399)
(22060)
(20896)
(19631)
(19601)
(18383)
(18264)
(17979)
(17894)
(17303)
(16974)
(16765)
(16641)
(14223)
(14135)
(14066)
(13555)
(13063)
(13046)
(12936)
(12628)
(11536)
(11443)
学科
(113496)
经济(113392)
(102491)
(91899)
企业(91899)
管理(90793)
方法(50382)
数学(41020)
数学方法(40545)
(34748)
业经(34627)
(33999)
中国(27855)
(25138)
财务(25093)
财务管理(25064)
企业财务(23866)
农业(23640)
技术(23634)
(22930)
地方(20571)
(20203)
理论(19805)
(19748)
贸易(19732)
(19169)
(18447)
(18230)
(17906)
银行(17897)
机构
学院(364036)
大学(356953)
(160654)
经济(157794)
管理(152281)
理学(131062)
理学院(129918)
管理学(128197)
管理学院(127503)
研究(112195)
中国(90121)
(75722)
(72057)
科学(62494)
财经(59992)
(54892)
(54607)
(53774)
中心(53528)
(53103)
经济学(49256)
业大(48482)
研究所(47463)
财经大学(44504)
经济学院(44497)
北京(44485)
(43256)
商学(42323)
商学院(41925)
农业(41830)
基金
项目(240371)
科学(194314)
研究(180790)
基金(178299)
(152119)
国家(150798)
科学基金(133918)
社会(118911)
社会科(113099)
社会科学(113078)
(94570)
基金项目(93867)
自然(85012)
自然科(83162)
自然科学(83143)
教育(82705)
自然科学基金(81762)
(77601)
编号(72230)
资助(71890)
成果(56807)
(55200)
(54032)
重点(52889)
(52460)
创新(50757)
国家社会(49647)
课题(48867)
教育部(47645)
人文(47529)
期刊
(177694)
经济(177694)
研究(106416)
中国(68052)
管理(63258)
(62297)
(49558)
科学(46494)
学报(44214)
(38800)
金融(38800)
大学(36113)
技术(35184)
学学(34499)
农业(34033)
教育(33738)
业经(31361)
财经(30816)
经济研究(28482)
(26693)
问题(23103)
技术经济(21047)
(20606)
(18558)
现代(18301)
商业(18261)
财会(17127)
(16861)
统计(16817)
科技(16771)
共检索到540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成明  李亚飞  董志勇  
新发展格局下,资本市场开放是打通国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明晰资本市场开放对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有助于开放进程中更好发挥产业政策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的作用。选用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基于“陆港通”准自然实验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讨论了企业异质性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条件下,资本市场开放提高了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创新的有效性。机制分析发现,产业政策杠杆效应和企业资源配置效应是资本市场开放提高产业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渠道,资本市场开放不仅有助于产业政策撬动更多的企业研发投入,也有助于提高研发投入的利用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产业政策有效性的提升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企业、传统行业和国有企业中更明显。研究为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开放进程中更好实施产业政策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研究结论也说明,通过资本市场开放打通国际大循环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秋平   刘红忠  
文章以沪深港通政策实施所提供的自然实验为基础,使用多期DID模型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探讨了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而且在此过程中公司治理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激励渠道来看,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提高企业对高管的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改善高管团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增加企业所能获得的政府补助,充分调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监督渠道来看,沪深港通政策能够加强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和管理者代理行为的监督,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分析师和投资者关注,通过外部监督改善企业创新的内部治理环境。异质性分析表明,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非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法制环境较差地区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地,政策实施后,企业“高质量”的创新产出显著增加,全要素生产率也出现明显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志平  
文章立足于“沪港通”的制度背景,选取2010—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资本市场开放能提高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的占比,显著改善企业专利结构,提高专利质量;第二,从外部监督的角度机制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增加监管机构和媒体监督产生聚光灯效应,进而减少通过策略性创新的市值管理行为;第三,动机分析发现,在资本市场开放下,企业出于防范崩盘风险和向市场传递特质性信息的目的,会减少策略性创新行为,提高专利质量;第四,资本市场开放对非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对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志平  
文章立足于“沪港通”的制度背景,选取2010—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资本市场开放能提高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的占比,显著改善企业专利结构,提高专利质量;第二,从外部监督的角度机制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增加监管机构和媒体监督产生聚光灯效应,进而减少通过策略性创新的市值管理行为;第三,动机分析发现,在资本市场开放下,企业出于防范崩盘风险和向市场传递特质性信息的目的,会减少策略性创新行为,提高专利质量;第四,资本市场开放对非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对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永强  巫和懋  戴金平  
本文对资本市场开放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小于封闭条件下的情形;资本市场开放将增加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波动和不确定性。随后采用VAR-TARCH模型对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短期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唯一显著因素,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和产出效应均存在半年左右的时滞;而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的货币供给产生了显著影响,资本市场开放与货币政策的联合作用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加剧了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增长的波动。最后本文对结论背后的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琦  孙刚  
本文聚焦于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多链融合的微观经济后果,利用企业IPO这一事件,研究了资本市场对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公司的估值。研究发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公司的首日涨幅更大、证券分析师预测的首日估值水平更高,上市后分析师发布正面评级的概率更高;且获得认定的公司上市后长期股价和经营业绩均表现更好。研究表明,我国高科技产业政策能引导资源有效流向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从而使其在资本市场中获得了较高估值。本文从一个新视角验证了"产业政策要准"的经济后果,对引导创新资源脱虚向实、促进"多链"融合、培育金融市场创新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借鉴支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贾丽桓  肖翔  
利用沪深港通互联互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上市公司股票成为沪深港通标的股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其机制在于资本市场开放能够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以及增加创新投入来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这一制度设计能够对微观企业行为产生治理效应与激励效应,应持续纵深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畅通引入境外价值型机构投资者的渠道,同时积极培育本土机构投资者,加快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持续重视以资本市场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建设,协同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贾丽桓  肖翔  
利用沪深港通互联互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上市公司股票成为沪深港通标的股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其机制在于资本市场开放能够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以及增加创新投入来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这一制度设计能够对微观企业行为产生治理效应与激励效应,应持续纵深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畅通引入境外价值型机构投资者的渠道,同时积极培育本土机构投资者,加快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持续重视以资本市场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建设,协同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博  吴菡虹  
本文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背景,借助PSM、DID和处理效应等因果推断方法检验了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政策对微观企业融资约束及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沪港通开通可缓解成分股企业的融资约束,但融资约束的缓解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双刃剑"作用——既弱化了企业投资不足,也激励了过度投资。尽管融资约束的缓解对过度投资呈现出一定的直接激励效应,但同时也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并最终通过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间接缓解了过度投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博  吴菡虹  
本文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背景,借助PSM、DID和处理效应等因果推断方法检验了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政策对微观企业融资约束及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沪港通开通可缓解成分股企业的融资约束,但融资约束的缓解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双刃剑"作用——既弱化了企业投资不足,也激励了过度投资。尽管融资约束的缓解对过度投资呈现出一定的直接激励效应,但同时也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并最终通过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间接缓解了过度投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亚楠  顾江  
该文阐述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存在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的矛盾、市场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产品生产方式与市场组织方式的矛盾。基于产业政策有效性的视角,分析论证了由于政策的片面性、政策的错配和政策错位导致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供求矛盾。并提出构建兼顾文化产品和服务供求双方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构建有序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是解决市场供求矛盾的有效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亚楠  顾江  
该文阐述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存在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的矛盾、市场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产品生产方式与市场组织方式的矛盾。基于产业政策有效性的视角,分析论证了由于政策的片面性、政策的错配和政策错位导致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供求矛盾。并提出构建兼顾文化产品和服务供求双方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构建有序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是解决市场供求矛盾的有效路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闫红蕾  张自力  赵胜民  
本文研究了A股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经验证据。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的交易数据、财务数据和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控制内生性并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股票流动性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有一部分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实际融资水平,提高研发投资规模,以及吸引机构投资者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研发投资效率。作为稳健性分析,本文基于拟自然实验的分析视角通过马氏匹配、倾向得分匹配和偏差校正匹配三种方法控制企业的创新活动异质性和自选择偏差,实证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好的公司的专利数量和无形资产价值都高于股票流动性差的公司,验证了股票市场流动性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为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提高股票市场流动性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隋  张腾文  
考察产业政策对公司融资的影响,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产业政策精准而有效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产业政策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经济以及股票市场景气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股权融资行为与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产业政策对公司融资规模和频率的影响因融资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产业政策支持的公司,其增发和公司债融资的规模、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公司,但配股、可转债和银行借款等融资规模不显著高于其他公司;产业政策支持的公司银行借款频率显著低于未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公司。从整体来看,产业政策在公司融资行为中起主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