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1)
2023(4816)
2022(4077)
2021(3981)
2020(3422)
2019(8283)
2018(8102)
2017(16495)
2016(8801)
2015(10145)
2014(10109)
2013(9767)
2012(8568)
2011(7734)
2010(8000)
2009(7456)
2008(7410)
2007(6618)
2006(5801)
2005(5272)
作者
(24741)
(20792)
(20489)
(19603)
(13454)
(9884)
(9332)
(7936)
(7908)
(7426)
(7158)
(6938)
(6655)
(6465)
(6461)
(6411)
(6135)
(6062)
(5953)
(5659)
(5214)
(5036)
(4976)
(4823)
(4671)
(4659)
(4650)
(4376)
(4254)
(4002)
学科
(40798)
经济(40766)
管理(26687)
(26521)
方法(23435)
(23158)
企业(23158)
数学(21705)
数学方法(21226)
中国(9294)
(9016)
(8660)
理论(7610)
业经(7266)
(6893)
(6803)
金融(6803)
(6705)
贸易(6697)
(6622)
财务(6593)
财务管理(6585)
(6485)
(6334)
银行(6333)
企业财务(6309)
(6174)
(6047)
市场(5474)
农业(5281)
机构
学院(127715)
大学(127123)
(55075)
经济(54030)
管理(53325)
理学(46297)
理学院(45897)
管理学(44799)
管理学院(44581)
研究(38331)
中国(31483)
(26041)
(25187)
科学(21840)
财经(20539)
(18808)
(18745)
(18086)
中心(18004)
(17663)
业大(17400)
经济学(17367)
研究所(16834)
北京(16492)
财经大学(15648)
经济学院(15600)
(14628)
(14246)
商学(14229)
师范(14096)
基金
项目(84238)
科学(67663)
基金(63110)
研究(59635)
(54578)
国家(54211)
科学基金(48147)
社会(38357)
社会科(36507)
社会科学(36496)
自然(32801)
(32611)
基金项目(32562)
自然科(32190)
自然科学(32187)
自然科学基金(31642)
教育(29297)
资助(28156)
(27412)
编号(23787)
(18882)
重点(18706)
成果(18180)
(18004)
(16810)
教育部(16744)
创新(16700)
大学(16437)
课题(16388)
人文(16252)
期刊
(56407)
经济(56407)
研究(36086)
中国(23008)
管理(20967)
(19714)
学报(16911)
科学(16828)
(15096)
(14801)
金融(14801)
大学(13516)
技术(13045)
学学(12843)
教育(12592)
财经(11067)
农业(10157)
经济研究(9759)
(9458)
统计(9033)
业经(8894)
(8112)
决策(7403)
技术经济(7335)
问题(7084)
理论(6815)
商业(6393)
实践(6058)
(6058)
(6051)
共检索到184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开元  刘斌  王玉涛  
资本市场应计异象是由于投资者的错误定价还是因模型误设造成的,国外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但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对应计异象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解释应计异象存在原因,而对其是否真实存在还是源于模型误设,尚未有研究进行检验。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为研究背景,对上述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应计项作为一种"系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回报的能力,但在进一步的分析又发现这种系统风险特征与应计本身的特征高度相关,这说明应计异象并非源自定价模型的误设,而是投资者的错误定价,应计异象真实存在于我国资本市场中。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祺  
中国资本市场上是否存在资产增长异象?如果存在,其究竟是由错误定价还是风险变动引起?这是近年来金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关系到资本市场能否为金融资产进行正确定价。本文以199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增长异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错误定价假说"和"风险定价假说"的解释能力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明显的资产增长异象,且以总资产增长率为代表的资产增长代理指标在捕捉该异象方面具有最佳的优势。对两大假说的对比研究发现,"错误定价假说"中的"过度投资假说"和"市场择时假说"对中国资产增长异象的成因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但"有限套利假说"...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祺  
本文利用2000—2012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增长异象,并在此基础上对"错误定价假说"和本文建立的"最优投资效应假说"的解释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明显的资产增长异象,且这种异象在股票定价较有效和融资约束较严重时表现更为强烈,但与反映信息不对称下的套利限制等市场特征无关。这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数据支持"最优投资效应假说",资产增长与股票收益的这种截面关系主要源于企业的最优投资决策而不是有限套利、过度投资或市场择时等其他形式的错误定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永建  
经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5年6月的股灾事件,投资者们深刻地领略到股市的风险,而这个风险问题也侧面反映了市场的效率问题。股票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决定问题始终是股票市场关注的重点,也是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归根结底疑惑的问题就是市场是否真的有效,所做的投资策略是否真的在起作用。基于此,本文基于三因子模型对CAPM难以解释的价值和市值效应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引入现金流指标以及毛利率指标重新构建五因子模型,基于流通企业的经验证据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以期实现对上市流通企业的收益预测指标构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原  高革  李海霞  
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然而"应计异象"等市场异象却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从权责发生制、有限理性和法律系统三个方面对"应计异象"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减轻"应计异象",促进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爱萍  杨开元  
"应计异象"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现象,也是近年来国际学界关于会计学和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首先,文章基于存在性、产生原因、持续存在原因的逻辑分析框架,系统回顾资本市场"应计异象"研究现状。然后,通过对国内资本市场近期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最后,通过分析该领域2000年以后最具影响力的12篇文献,归纳分析"应计异象"领域近10年以来的研究动向,并对"应计异象"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樊行健  刘浩  郭文博  
本文以我国1999年-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成长性的角度对应计异象进行阐释。研究发现应计利润与企业的成长性正相关,与未来股票收益负相关,应计利润与企业成长性的正相关程度越强,应计异象越明显。这反映了企业成长性是引起应计异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樊行健  刘浩  郭文博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中国资本市场上应计异象的存在性。笔者以1998-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应计异象,单变量回归结果和构建套利投资组合的结论一致。剔除亏损公司、加入风险因子、改变经营性应计的计算方法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有限,但总体上不会改变本文的结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大志  
应计利润分离法是盈余管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本文使用2006年新准则颁布后的中国资本市场数据,对研究中常用的四种应计利润分离模型进行了效力检验。这四种模型分别是基本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业绩匹配Jones模型和非线性Jones模型。研究发现:无论是综合样本估计还是分行业样本估计,四种模型的拟合性都较好,但业绩匹配Jones模型和非线性Jones模型的表现更为突出;分年度、分行业样本估计的效果要优于综合样本估计;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盈余持续性检验结果说明四种被检验模型都能有效地揭示盈余管理;二项检验结果显示,基本Jones模型、业绩匹配Jones模型和非线性Jones模型犯第一类错误的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蓉  何婧  崔晓蕾  
本文揭示了资本市场会由于资产错误定价,引起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影响实体经济。这种影响具有不对称性,资产价格高估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低估则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为进一步探究资本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这种特殊机制,将产业结构调整分解为资本变动效应、资本效率变动效应和资本-效率交互效应。结果发现,资产价格高估是通过资本变动效应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论证了产业股票价格高估由于引发资本投入量的增加,产生资本变动效应,从而引发产业扩张。本文的发现意味着,股价高估并非总是不利的,需重视和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价格高估,允许生产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君平  徐龙炳  
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如何准确度量错误定价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但人们更关注在此基础上,错误定价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可操控应计利润作为错误定价的代理变量,运用2000-2012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研究了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及影响途径。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会促进公司投资,但主要作用于高融资约束公司,对低融资约束公司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不仅会促进高融资约束公司的股权融资,还会促进其债务融资,进而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公司投资。进一步对不同所有权性质公司的研究发现,对于外部融资环境较差的民营公司,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庆  王光辉  
文章运用2007-2016年A股制造业公司的年度数据,研究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错误定价影响企业创新的两种渠道中,直接的"迎合渠道"和间接的"融资渠道"均在我国存在,且以"迎合渠道"为主。文章发现的意义在于,在一定条件下高股价可能会促进企业创新,监管者可以利用股票市场高估的区间,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强  肖志超  
从信息不对称与行为金融视角考察媒体关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基于2009年~2015年中国A股资本市场经验数据的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在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影响中同时具有信息功能与情绪功能,信息功能主要通过缓解公司股票低估来实现,而情绪功能主要通过加剧股票高估来实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媒体关注通过缓解股票低估显著抑制了股票低估引起的投资削减,但也会因加剧股票高估恶化股票高估引起的投资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关注显著降低了股票低估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了股票低估引起的投资不足,但却渲染了股票高估公司的投资者情绪,加剧了股票高估引起的投资过度。即,媒体通过影响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企业资源配置具有治理与恶化两种相反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媒体在资本市场运行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为媒体这一金融市场中介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现实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干伟明  张涤新  
采用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国内A股月度收益率数据,基于Fama-French的多因子模型研究价值与成长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投机现象,但以盈利和成长为基础的价值投资依然有效,因此国内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就应引导优质公司IPO,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本文补充了国内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分析,为国内资本市场下一步健康发展和价值投资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君平  徐龙炳  
本文运用2000-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数据,研究了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股权融资,无论融资约束水平高低,错误定价对公司股权融资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债务融资,股价高估会显著促进高融资约束公司的债务融资,包括长期债务融资和短期债务融资,而对低融资约束公司则不存在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错误定价对高融资约束公司短期债务融资的正向影响要远高于长期债务融资。这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高融资约束公司的影响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的融资优序现象,而对低融资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