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4)
2023(14067)
2022(12017)
2021(11507)
2020(9809)
2019(22686)
2018(22540)
2017(43364)
2016(23528)
2015(26728)
2014(26859)
2013(26258)
2012(24470)
2011(21958)
2010(21985)
2009(20599)
2008(20770)
2007(18687)
2006(15964)
2005(14285)
作者
(67266)
(56567)
(56537)
(54006)
(36168)
(27109)
(25882)
(22067)
(21408)
(20396)
(19121)
(19023)
(17862)
(17763)
(17698)
(17695)
(17229)
(16775)
(16346)
(16326)
(13959)
(13876)
(13846)
(12997)
(12874)
(12678)
(12589)
(12446)
(11492)
(11240)
学科
(100108)
经济(100000)
管理(70942)
(68569)
(56613)
企业(56613)
方法(48810)
数学(43551)
数学方法(42948)
(28159)
(26685)
中国(25104)
(20470)
贸易(20461)
(19870)
业经(19770)
(19078)
地方(18737)
(18538)
(18237)
财务(18179)
财务管理(18138)
企业财务(17252)
农业(17139)
(16261)
银行(16228)
(16119)
金融(16116)
(15404)
理论(15125)
机构
大学(340662)
学院(340063)
(144811)
经济(141878)
管理(134316)
理学(115659)
理学院(114482)
管理学(112453)
管理学院(111804)
研究(111174)
中国(86025)
(69995)
(67948)
科学(65799)
(55401)
(54419)
财经(54089)
中心(52998)
(51112)
研究所(49949)
(49107)
业大(48642)
经济学(44959)
北京(43659)
农业(42959)
(42577)
师范(42140)
经济学院(40703)
(40341)
财经大学(40174)
基金
项目(224525)
科学(177852)
基金(165052)
研究(163202)
(143031)
国家(141878)
科学基金(122960)
社会(104241)
社会科(98973)
社会科学(98945)
基金项目(86643)
(86592)
自然(80282)
自然科(78513)
自然科学(78491)
自然科学基金(77104)
教育(76369)
(73273)
资助(69138)
编号(66119)
成果(53825)
(50833)
重点(50087)
(47486)
(46392)
课题(44941)
教育部(44103)
科研(43568)
创新(43380)
国家社会(43260)
期刊
(155372)
经济(155372)
研究(98364)
中国(61868)
(54553)
学报(50690)
管理(49257)
(48292)
科学(46959)
大学(39091)
学学(36939)
(35227)
金融(35227)
教育(33312)
农业(32518)
技术(30800)
财经(27469)
经济研究(25332)
业经(24677)
(23595)
问题(20603)
(19005)
统计(17723)
技术经济(17492)
(17309)
理论(16734)
国际(16558)
(16020)
(15763)
商业(15492)
共检索到502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艳  贺学会  吴文彬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里程碑,沪港通的成功开启不仅对沪港两市的联动性产生了深远影响,还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了一系列连锁的市场效应。文章利用复杂网络中的MST与PMFG算法检验分析了沪港通所带来的这一系列效应,并采用了事件分析法和Placebo检验法验证分析结论的稳健性。研究表明:(1)在沪港通宣告前和开通后,市场内的关联度明显大于市场间的关联度,两地市场存在一定的分离,而在公示期市场内的关联度明显小于市场间的关联度,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融合。(2)在公示期间两地资本市场的关联程度增加,市场表现出了显著的预期效应。(3)开通后两地市场关联度在短期内呈现增加趋势或维持在较高水平,市场呈现出了一定的短期套利效应;在内地单方面政策的影响下,两地市场关联度降低,市场展现出了相应的政策效应。该结论将对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春蓉  彭维瀚  徐冬阳  戴丹苗  
以沪港通标的股票为研究样本,借助账面市值比与收益率正向变动的经验证据,并结合方差分析和回归模型,实证考察沪港通机制对沪、港两市的事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沪港通对沪市产生了持续的正向作用,而对香港市场影响有限;(2)在事前的消息层面上,沪市对沪港通"反应过度",其市场不如港市有效;(3)沪港通"短期阵痛"成本主要体现为助长了沪、港两市的投机氛围;(4)交叉上市股票对沪港通这一事件信号不敏感,短期内,沪港通的实施未在AH溢价率收窄方面起到显著作用。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对未来深港通的实施做出展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春蓉  彭维瀚  徐冬阳  戴丹苗  
以沪港通标的股票为研究样本,借助账面市值比与收益率正向变动的经验证据,并结合方差分析和回归模型,实证考察沪港通机制对沪、港两市的事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沪港通对沪市产生了持续的正向作用,而对香港市场影响有限;(2)在事前的消息层面上,沪市对沪港通"反应过度",其市场不如港市有效;(3)沪港通"短期阵痛"成本主要体现为助长了沪、港两市的投机氛围;(4)交叉上市股票对沪港通这一事件信号不敏感,短期内,沪港通的实施未在AH溢价率收窄方面起到显著作用。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对未来深港通的实施做出展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刚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有关开放资本市场的政策研讨成为境内外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1年多来,已提出的政策研究论题主要包括外资参股证券经营机构、CDR、QDⅡ和QFⅡ、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股上市、境外机构到境内发行公司债券(外币或人民币)、加快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刚  
中国加入WTO以后,开放资本市场问题成为热点。怎样逐步开放资本市场,事关中国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专家如是说……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军  
资本市场作为配置中长期资本资源的场所,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必然会影响经济增长。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及其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稳健、渐进地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尽可能地减少其负面影响,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经济增长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互促发展的良好轨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昆  
随着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的不断开放,资本的自由流动将给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许多难题,大量短期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就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从阐述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冲击金融安全的途径和传递方式入手,提出了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对策:执行WTO协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金融部门的改革及资本市场工具的发展;加强金融安全法制建设,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水平;严格控制外资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资金规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倩  马云霄  
本文以568只沪股通交易标的股票为研究对象,研究沪港通实施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理论上,沪港通的实施会使更多投资者参与到内地资本市场,从而对国内股票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因此从供求关系角度来看会导致股价上涨,然而与内地资本市场相比,香港资本市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这种制度落差效应大于投资者参与效应,导致沪港通交易标的股票的短期市场反应为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博  吴菡虹  
本文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背景,借助PSM、DID和处理效应等因果推断方法检验了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政策对微观企业融资约束及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沪港通开通可缓解成分股企业的融资约束,但融资约束的缓解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双刃剑"作用——既弱化了企业投资不足,也激励了过度投资。尽管融资约束的缓解对过度投资呈现出一定的直接激励效应,但同时也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并最终通过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间接缓解了过度投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博  吴菡虹  
本文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背景,借助PSM、DID和处理效应等因果推断方法检验了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政策对微观企业融资约束及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沪港通开通可缓解成分股企业的融资约束,但融资约束的缓解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双刃剑"作用——既弱化了企业投资不足,也激励了过度投资。尽管融资约束的缓解对过度投资呈现出一定的直接激励效应,但同时也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并最终通过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间接缓解了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丽英  张楠  王文苑  
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沪港通"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内外市场双向开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利用2014年启动"沪港通"这一外生政策的冲击,选取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我国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的影响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从现金持有行为角度出发,企业的现金持有增量是在减少的。该结论丰富了"沪港通"政策的经济后果研究,拓展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基于公司层面的经验研究,为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提供了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雄剑  唐逸舟  
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对直接融资比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沪深港通开通后,相对于非沪深港通标的企业,沪深港通标的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升。进一步,沪深港通的影响机制主要通过信息质量、外部监管以及融资约束来影响直接融资比重。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与直接融资比重的因果证据,而且揭示了影响机制的路径,提供了增加直接融资比重的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江轩宇  朱冰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制度实施的外生冲击,考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1)沪深港通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2)当标的公司外资交易活跃程度较高或股价信息含量提高程度较大时,二者正向关系更强;(3)降低债务成本及提升研发意愿是沪深港通制度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4)前述正向关系只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高新技术行业及劳动与资本要素更多呈互补效应时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雄剑  唐逸舟  
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对直接融资比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沪深港通开通后,相对于非沪深港通标的企业,沪深港通标的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升。进一步,沪深港通的影响机制主要通过信息质量、外部监管以及融资约束来影响直接融资比重。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与直接融资比重的因果证据,而且揭示了影响机制的路径,提供了增加直接融资比重的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柳钦  
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等,货币政策反过来也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们要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改革、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关注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导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大力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可能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良性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