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9)
- 2023(6120)
- 2022(5056)
- 2021(4703)
- 2020(3921)
- 2019(8875)
- 2018(8310)
- 2017(17695)
- 2016(9266)
- 2015(10620)
- 2014(10282)
- 2013(10327)
- 2012(9596)
- 2011(8598)
- 2010(8500)
- 2009(8121)
- 2008(8278)
- 2007(7568)
- 2006(6623)
- 2005(6114)
- 学科
- 济(48798)
- 经济(48750)
- 业(37720)
- 管理(37187)
- 企(33601)
- 企业(33601)
- 方法(28804)
- 数学(26311)
- 数学方法(26242)
- 财(17808)
- 务(13792)
- 财务(13788)
- 财务管理(13760)
- 企业财务(13399)
- 中国(10522)
- 农(10304)
- 制(10114)
- 业经(9306)
- 融(8744)
- 金融(8744)
- 贸(7789)
- 贸易(7782)
- 银(7735)
- 银行(7733)
- 易(7514)
- 体(7467)
- 行(7306)
- 农业(6579)
- 技术(6487)
- 体制(6354)
- 机构
- 大学(144750)
- 学院(141822)
- 济(67272)
- 经济(66257)
- 管理(61694)
- 理学(53978)
- 理学院(53557)
- 管理学(53000)
- 管理学院(52733)
- 研究(40575)
- 中国(34976)
- 财(34810)
- 财经(28452)
- 京(28134)
- 经(26104)
- 经济学(22591)
- 财经大学(21733)
- 经济学院(20606)
- 江(19639)
- 中心(19497)
- 科学(19191)
- 商学(18985)
- 商学院(18846)
- 所(18510)
- 北京(17438)
- 农(17252)
- 业大(16802)
- 融(16388)
- 金融(16075)
- 经济管理(16015)
- 基金
- 项目(91718)
- 科学(75342)
- 基金(72542)
- 研究(66894)
- 家(61165)
- 国家(60700)
- 科学基金(54848)
- 社会(48019)
- 社会科(45743)
- 社会科学(45732)
- 基金项目(38272)
- 自然(34628)
- 自然科(33931)
- 自然科学(33927)
- 自然科学基金(33404)
- 省(32832)
- 教育(31573)
- 资助(30563)
- 划(27505)
- 编号(24761)
- 部(22820)
- 教育部(20993)
- 国家社会(20938)
- 人文(20345)
- 成果(19954)
- 重点(19709)
- 创(19463)
- 制(18586)
- 大学(18544)
- 创新(18114)
共检索到206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昌文 蒲自立
本文从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入手研究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资本市场的融资机制 ,使投资者有权选择投资的对象 ,从而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 ;资本市场的价格机制 ,可使出资者了解公司经营信息 ,降低了股东对管理层的监控信息成本 ,降低了公司治理的成本 ;资本市场的并购机制 ,可以强制性纠正公司治理的低效率。本文还用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验证了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及其有效性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公司治理 有效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爱东 王慧
本文采集沪、深两市2003—2005年的相关数据,以财政部第十一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为研究事件,观测检查公告对受处罚会计师事务所未来收益与客户市场价值波动的影响,映射其中蕴含的资本市场独立审计信用惩罚效应。结果表明,市场对处罚公告回应并不强烈,验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弱势"独立审计信用惩罚效应的存在性,而监管机构协调化、监督检查常规化与制度化,以及公众信用意识与监管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资本市场 独立审计信用 市场惩罚效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宋书彬
本文简要总结了资本市场中锚定现象的特征,探讨了对锚定实证的方法,并以我国实行询价制5年来上市公司IPO定价中的锚定效应为例进行了实证,发现我国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定价对市盈率、市净率的锚定效应明显,但两板块锚定目标有差异,中小板紧密锚定于市盈率,而创业板紧密锚定于市净率。
关键词:
锚定效应 IPO定价锚定 中小企业市盈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武晓芬 唐媚媚 陆旭冉
本文采用多期DID模型探究外部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构建的关系。研究发现:陆港通实施后,外部资本市场会替代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两者的作用路径主要源于融资约束的缓解和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且这种作用效果在股票流动性低和分析师跟踪人数高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资本市场开放对内部资本市场构建的替代效应最终可以带来公司价值的提升,也主要体现于低股票流动性和高分析师跟踪人数的公司中。上述研究结论对于理解陆港通效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国良 余娟
信息披露质量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文章依据有效市场假说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12—2019年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深港通"政策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深股通标的企业前十大股东包括境外投资者时,资本市场开放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强。研究为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机制、完善资本市场开放、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晓林
资本市场有效性根据价格反映的信息量划分三个层次,以往文献以及文章的大量实证数据也表明中国资本市场虽已达到弱势有效,离强势有效还有距离。基于弱势有效的中国资本市场,技术分析难以获得超额收益。对于广大投资者最关心的投资策略问题,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将公开信息进行细分研究,探讨如何利用基本面分析跑赢大盘。
关键词:
资本市场有效性 弱势有效 基本面信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程利敏 唐建新 徐飞 陈冬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为研究对象,以陆港通为背景,研究陆港通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对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和健全资本市场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察对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并检验调整速度变化的原因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资本市场开放加快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并优化资本结构。具体表现为:在陆港通实施后资本结构向上调整的速度显著加快,但是向下调整的速度没有显著变化;增加净债务和增加净权益的调整方式得到加强。在传导机制检验中,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改善信息效率和加强监督治理,加快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非国有公司和公司治理薄弱的公司调整作用更显著。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肖磊 张聪
运用HCW政策效应评估模型,以“深港通”为实验样本,基于市场深度、宽度及弹性属性,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并分板块、分行业进行了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1)“深港通”促进了市场流动性整体提升,市场深度、宽度及弹性均有所增强,但促进作用有限;(2)分板块看,主板的流动性下降,中小板和创业板流动性上升;(3)分行业看,信息技术股和原材料股流动性下降,工业股和可选消费股流动性上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田金方 王冬冬 陶虎
文章利用超DEA效率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交叉分析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的行业差异特征,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各因素对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融资效率发展水平和速度分别呈现"W"型和"N"型复苏模式;第二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第一产业抵抗了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年均上涨0.6%的融资效率速度主要来自于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决定了行业效率增减幅度;融资效率主要受技术效率影响,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短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田金方 王冬冬 陶虎
文章利用超DEA效率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交叉分析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的行业差异特征,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各因素对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融资效率发展水平和速度分别呈现"W"型和"N"型复苏模式;第二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第一产业抵抗了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年均上涨0.6%的融资效率速度主要来自于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决定了行业效率增减幅度;融资效率主要受技术效率影响,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短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雪莹 刘茵伟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对我国构建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为样本,借助陆港通(1)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面板回归模型考察陆港通实施对债券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陆港通的实施能够通过改善债券流动性进而显著降低债券利差;在市场整体违约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流动性对债券利差的影响显著增强,而陆港通的实施对债券流动性的提升及债券利差的降低效果明显。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国企债,陆港通的实施对民企债的流动性及利差的影响程度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及降低债券市场风险溢价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陆港通 流动性 债券利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解维敏
本文通过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同步性、股价信息含量的关系,从整体上考察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有效性、定价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提高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使得股价包含更多的公司基本面的信息,降低股价的同步性,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引导了资源更加有效配置。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定价效率 股价同步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秋红 王德发 陈刚
以信用为支点的现代金融,具有风险和收益两面性,金融领域风险聚集、传染和释放以金融危机的形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金融危机救助为出发点,针对2007-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总结归纳在危机过程中的各种援助措施,同时对美国典型的救助政策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斌 何林渠
近年,剥夺行为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较为普遍的丑闻类型。为分析影响剥夺行为的股权及治理因素,本文从终极控制人性质角度入手,论述其性质差异与剥夺行为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04~2005年有关数据,并运用logistic逻辑回归检验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背景的董事比例与剥夺行为发生概率成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并不是影响剥夺行为是否发生的显著因素;在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剥夺行为发生的概率与控股层级正相关、与两权分离度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