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2)
- 2023(15028)
- 2022(12513)
- 2021(11511)
- 2020(9663)
- 2019(21698)
- 2018(21277)
- 2017(42060)
- 2016(22577)
- 2015(24910)
- 2014(24809)
- 2013(24370)
- 2012(22382)
- 2011(19854)
- 2010(20299)
- 2009(19276)
- 2008(19700)
- 2007(18024)
- 2006(16164)
- 2005(15165)
- 学科
- 业(97841)
- 济(95337)
- 经济(95198)
- 企(88772)
- 企业(88772)
- 管理(88280)
- 方法(38525)
- 财(35743)
- 农(31984)
- 业经(31910)
- 数学(29551)
- 数学方法(29249)
- 制(26610)
- 务(25458)
- 财务(25421)
- 财务管理(25387)
- 企业财务(24196)
- 中国(24099)
- 农业(22098)
- 策(20528)
- 技术(19826)
- 体(18638)
- 划(17873)
- 银(17858)
- 银行(17847)
- 理论(17444)
- 贸(17136)
- 贸易(17122)
- 行(17108)
- 融(16830)
- 机构
- 学院(328956)
- 大学(323254)
- 济(144083)
- 经济(141256)
- 管理(134445)
- 理学(114462)
- 理学院(113417)
- 管理学(112100)
- 管理学院(111460)
- 研究(104981)
- 中国(85981)
- 财(74622)
- 京(66422)
- 财经(57672)
- 科学(56810)
- 经(52297)
- 江(51560)
- 所(51275)
- 农(50653)
- 中心(48713)
- 研究所(45137)
- 经济学(43858)
- 财经大学(42630)
- 业大(42517)
- 北京(41607)
- 州(40374)
- 经济学院(39377)
- 农业(39168)
- 商学(38207)
- 商学院(37837)
- 基金
- 项目(205837)
- 科学(166199)
- 研究(155927)
- 基金(153429)
- 家(130672)
- 国家(129482)
- 科学基金(114397)
- 社会(102784)
- 社会科(97583)
- 社会科学(97564)
- 基金项目(80097)
- 省(79356)
- 自然(72177)
- 教育(70962)
- 自然科(70578)
- 自然科学(70560)
- 自然科学基金(69430)
- 划(65462)
- 编号(62537)
- 资助(62216)
- 成果(51512)
- 部(47166)
- 创(46067)
- 重点(45146)
- 制(45111)
- 发(43517)
- 国家社会(42736)
- 课题(42631)
- 业(42411)
- 性(42220)
- 期刊
- 济(169742)
- 经济(169742)
- 研究(102170)
- 中国(66056)
- 财(62715)
- 管理(57100)
- 农(48368)
- 科学(42492)
- 学报(40781)
- 融(39829)
- 金融(39829)
- 大学(33109)
- 农业(32389)
- 学学(31592)
- 财经(30389)
- 教育(29995)
- 业经(29305)
- 技术(28585)
- 经济研究(26580)
- 经(26127)
- 问题(21512)
- 业(18952)
- 技术经济(18045)
- 贸(17923)
- 现代(17071)
- 财会(16849)
- 世界(16168)
- 商业(16013)
- 国际(15869)
- 理论(15220)
共检索到508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小芬 钱佳琪
创新是一种不确定性高且周期长的投资活动,需要风险偏好更大、对失败容忍更高的市场环境,而资本市场具有筛选和发现创新型企业、有效分散创新风险的功能,因而对创新活动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中国资本市场短期投资者比例高,融券交易成本高且交易不活跃,加上专利评价体系对不同质量的专利区分度较低,导致资本市场压力对创新活动没有发挥出信息机制和治理机制两种效应。相反,资本市场压力带来的负面信息表达渠道和管理层短期业绩压力,造成了中国专利申请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维护"的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所衍生的"专利泡沫"问题。本文采用中国融资融券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卖空机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面临卖空压力时会更加积极地申请专利,但专利的申请质量有所下降,表现为专利授权率降低;专利结构有所恶化,最终授权数增加的主要是容易研发、授权快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得到授权后,企业放弃缴纳维持费用以终止专利权。这些策略性专利行为在短期内可以减少企业的卖空交易量,推高企业市值,但长期看对企业的业绩没有积极影响,是一种"创新假象"。卖空机制主要通过施压机制来影响企业创新,管理层业绩压力、外部监督压力、股价信息传递压力越大的企业,在面临卖空威慑时更有动力进行策略性专利行为。为促进企业创新向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融资融券制度和专利评价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志平
文章立足于“沪港通”的制度背景,选取2010—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资本市场开放能提高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的占比,显著改善企业专利结构,提高专利质量;第二,从外部监督的角度机制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增加监管机构和媒体监督产生聚光灯效应,进而减少通过策略性创新的市值管理行为;第三,动机分析发现,在资本市场开放下,企业出于防范崩盘风险和向市场传递特质性信息的目的,会减少策略性创新行为,提高专利质量;第四,资本市场开放对非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对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志平
文章立足于“沪港通”的制度背景,选取2010—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资本市场开放能提高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的占比,显著改善企业专利结构,提高专利质量;第二,从外部监督的角度机制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增加监管机构和媒体监督产生聚光灯效应,进而减少通过策略性创新的市值管理行为;第三,动机分析发现,在资本市场开放下,企业出于防范崩盘风险和向市场传递特质性信息的目的,会减少策略性创新行为,提高专利质量;第四,资本市场开放对非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策略性创新行为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对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孟庆斌 李昕宇 张修平
卖空机制如何影响公司行为是学术界近年来探讨的热点话题。现有文献主要考察了卖空机制与公司具体行为之间的联系,而本文将研究视角上升到整体战略层面,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公司战略选择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推出卖空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事件,以2006—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卖空机制推出后,融券标的公司的战略激进度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战略之所以趋于稳健,是由于卖空机制改变了资本市场环境,提升了管理层所面临的资本市场压力,包括监督压力、融资压力和业绩压力。在上述压力下,管理层通过削减研发创新和市场扩张业务的资源投入、提升主营业务集中度、增强组织结构稳定性等具体路径调整公司战略。此外,战略激进度下降后,公司的风险水平得以降低,但损失了部分盈利性和成长性。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缓解了样本的组间特征差异、测试了回归模型的敏感性、考察了卖空交易量对公司战略选择的影响、排除了市场关注度和管理层职责的干扰,结论均保持不变。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卖空机制与公司战略选择之间的内在联系,丰富了卖空机制经济后果和战略管理领域的文献,对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公司战略管理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卖空机制 公司战略选择 资本市场压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传海 夏大慰
在很多市场上,消费者在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转换消费将面临转移成本,即使在功能相同的产品之间进行转换消费,转移成本也会存在。文章主要是在动态博弈的框架下研究转移成本存在对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在产量竞争模型中,研究表明随着转移成本的变化,在位企业可以封锁、阻止或容纳进入,当进入发生时,社会福利增加。在引入产品差异而建立的价格竞争模型中,在位企业可能阻止或容纳潜在竞争企业的进入,但不能封锁进入,不管何种情况发生,社会福利都不会恶化。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应该鼓励进入。文章的研究结果部分否定了Klemperer(1988)进入导致社会福利的恶化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
转移成本 进入阻止 进入容纳 社会福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要家 于立
本文将系统竞争和组件竞争结合起来,分析系统市场中的企业策略性行为及其对市场竞争和创新的影响。在系统市场上,开放的系统竞争结构是较优的,但是企业并不一定会选择与社会福利目标相一致的组织形式,而是更多地基于策略性需要来进行选择。在系统市场中,创新主导企业有激励通过策略性地选择许可比例来操纵市场竞争。在邻近市场结构中,在位创新垄断企业有激励通过排他性行为将关键技术市场的垄断势力延伸到邻近竞争市场,这些市场封锁行为通常会严重地伤害市场竞争,并阻碍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颖
本文从资本市场对软件企业的巨大促进作用入手,研究了中国软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软件企业在买壳上市后通常都面临严峻的资产整合问题。文章最后就软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软件企业 资本市场 策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冬梅
"双边市场"是近年来产业组织和竞争战略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平台企业竞争策略性行为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与传统单边市场中企业竞争策略行为有着根本的区别,给传统单边市场下的竞争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典型平台企业案例,然后对"双边市场"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平台企业竞争性策略行为对单边市场理论提出的挑战,最后从垄断定价、掠夺性定价、交叉补贴、捆绑销售等策略性行为角度,结合单边市场视角下的企业策略性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
双边市场 平台 价格结构 交叉网络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利华 陈晓东
策略性慈善捐赠能兼容企业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它将企业的捐赠引向既有利于其商业利益又服务于受益组织或个人的慈善行为。波特以来的学者研究的重点集中于企业如何通过慈善捐赠项目获得收益这一问题,而本文在分析了影响企业“慈善投入”的各种因素后,对企业如何选择最优化的慈善捐赠行为作了深入研究,进而得出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选择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
策略性慈善捐赠 慈善投入 慈善收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东 刘诚
本文使用空间价格歧视模型,分析了企业研发决策与政府专利保护之间的关系。结果不仅证明了企业在专利保护程度较高、研发环境较好时会进行研发,研发数量与政府的专利保护呈倒U型关系,而且发现,企业研发后,在专利保护程度极低和极高时,企业会采用特许权方式对外专利授权,中间状态下企业不对外授权。从社会福利和社会创新的角度来看,专利保护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存在一个临界的拐点。该拐点随着社会研发环境和行业交易费用的增加而递增。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姚博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异质企业框架,本文从企业出口与FDI选择行为视角,研究了微观层面资本市场深化对国际贸易流动的影响机制。结论认为:资本市场深化对国际贸易流动的作用具有非线性关系;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低时,资本市场深化会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促使出口数量和种类增加,使得一国国际贸易出现正向流动;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高时,资本市场深化会降低企业的FDI成本,使得出口企业转向FDI行为,从而制造贸易的出口数量和种类下降,导致一国国际贸易出现逆向流动;随着资本市场发展程度的加深,一国国际贸易会出现先正向后逆向的流动趋势,外部融资依赖性大的部门其倒U型拐点对应的资本市场深化程度也会更高。文中从国家和行业层面分别...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华涛
激励性管制目前是西方发达国家自然垄断产业主流的管制方式,它的核心是让企业利用其信息优势和获利动机来达到管制目标。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通过采取策略性行为来获取利润。本文从俘获管制机构、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消减高成本地区或低收入人群的服务等方面对企业的策略性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发达国家的实践总结了这些策略性行为的治理措施。由此,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的应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申成霖 张新鑫
随着消费者学习能力的增强,策略性消费行为越来越普遍,忽视策略性消费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利润损失。基于经典的营销4P理论,提出4PQI(价格、供给、渠道、促销及信息)的协同管理机制,即通过营销组合及运营的协同管理,达至供需匹配,以减少策略性消费行为的负面影响,促进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的共赢。
关键词:
策略性消费 营销 运营 协同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曾姝
除了"账税差异避税"策略外,企业也能够通过"账税一致避税"策略进行税收筹划。本文借鉴Badertscheret al.(2019)提出的账税一致避税指标,根据中国企业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调整,以2008~2017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中国上市企业的"账税一致避税"程度受到资本市场压力的影响情况。按照企业产权性质分组检验发现,国有企业账税一致避税程度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尤其是在税收征管强度较大的时候,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账税一致避税这一隐蔽性更强的避税手段,但资本市场压力对国有企业账税一致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也更加显著。这一发现从新的视角完善了对企业避税行为的研究,也丰富了对国有企业避税策略的认识,还表明资本市场能够成为税收监管的补充力量,抑制企业隐蔽的避税行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勇 芦雪瑶
借助"沪港通"制度实施这一外生事件,利用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克服以往跨国研究中事件识别误差和互为因果的内生性偏误等问题,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制度实施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风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境外投资者被动"用脚投票"与主动"用手投票"的内外部双重治理来实现的。拓展性研究表明,中国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仍是市场套利,资本市场开放通过降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实现了价值创造。因此,应加快资本市场开放步伐,鼓励成熟的境外投资者入市,并引导机构投资者实现真正的积极股东主义,促进资本回流实体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