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14)
- 2023(20100)
- 2022(17128)
- 2021(15851)
- 2020(13435)
- 2019(30821)
- 2018(30299)
- 2017(58856)
- 2016(31450)
- 2015(35045)
- 2014(34637)
- 2013(34005)
- 2012(31215)
- 2011(27638)
- 2010(27685)
- 2009(25644)
- 2008(25510)
- 2007(22723)
- 2006(19875)
- 2005(17809)
- 学科
- 济(131271)
- 经济(131122)
- 业(112191)
- 管理(103650)
- 企(98178)
- 企业(98178)
- 方法(62602)
- 数学(52112)
- 数学方法(51499)
- 财(39458)
- 农(38186)
- 业经(36869)
- 中国(34235)
- 务(28138)
- 财务(28063)
- 财务管理(28016)
- 企业财务(26658)
- 农业(26315)
- 制(26256)
- 技术(24627)
- 理论(24372)
- 学(23416)
- 地方(23107)
- 贸(22572)
- 贸易(22553)
- 易(21856)
- 银(21817)
- 和(21813)
- 银行(21771)
- 融(21100)
- 机构
- 学院(446376)
- 大学(445982)
- 管理(184397)
- 济(183763)
- 经济(180079)
- 理学(158564)
- 理学院(156960)
- 管理学(154418)
- 管理学院(153584)
- 研究(140071)
- 中国(112129)
- 京(93936)
- 财(87620)
- 科学(83919)
- 农(70330)
- 财经(70219)
- 所(68222)
- 江(65956)
- 中心(65926)
- 业大(64514)
- 经(63985)
- 研究所(61522)
- 北京(58855)
- 经济学(55659)
- 农业(54948)
- 范(54670)
- 师范(54174)
- 州(53023)
- 财经大学(52345)
- 院(50729)
- 基金
- 项目(300708)
- 科学(239047)
- 基金(221086)
- 研究(220861)
- 家(191353)
- 国家(189571)
- 科学基金(165770)
- 社会(141941)
- 社会科(134685)
- 社会科学(134649)
- 省(116794)
- 基金项目(116739)
- 自然(107494)
- 自然科(105092)
- 自然科学(105068)
- 自然科学基金(103261)
- 教育(101397)
- 划(97226)
- 资助(91246)
- 编号(89397)
- 成果(71486)
- 部(66563)
- 重点(66083)
- 创(65225)
- 发(62882)
- 创新(60358)
- 课题(60180)
- 国家社会(58998)
- 教育部(57906)
- 科研(57282)
- 期刊
- 济(199381)
- 经济(199381)
- 研究(131254)
- 中国(84108)
- 管理(71195)
- 财(70415)
- 学报(65619)
- 农(63723)
- 科学(61709)
- 大学(51056)
- 学学(48094)
- 教育(44699)
- 融(44533)
- 金融(44533)
- 农业(43841)
- 技术(40764)
- 财经(35234)
- 业经(33654)
- 经济研究(31348)
- 经(30185)
- 问题(25676)
- 业(25485)
- 技术经济(23880)
- 图书(22741)
- 理论(22021)
- 统计(21506)
- 科技(21126)
- 现代(20790)
- 商业(20550)
- 策(20410)
共检索到659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徐志立 杨超
以2009~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基于利坏消息优先确认的信息风险测度模型在创业板家族企业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在相关实证研究中,只有AT与NACC、AF与NACC两类模型的组合使用比较高效,有助于提高信息不对称风险测度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通过挖掘影响信息不对称风险的内部约束性因素,分析发现: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企业对利坏消息确认越及时,信息不对称风险逐步下降;由于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存在差异,在同一模型组合中,AT模型与NACC模型测度信息不对称风险的效果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信息风险测度 约束因素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江金锁
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存在债务期限过短的融资约束问题。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是否对企业债务期限融资约束产生影响呢?以2003年—2008年的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对此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发现,较之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所获得的银行借款期限较长;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更能缓解家族企业债务期限的约束。研究结论证实了信号传递理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秋华 杨毅 杨婷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企业、政府、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在研究信息披露质量与供应链金融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不同信息披露质量下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2012-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现金-现金流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供应链金融可以减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行缓解;在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情况下,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较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中小企业应积极作为、政府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金融机构对供应链金融发展平台进行完善以及实施战略与产品创新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融资约束 信息披露 中小企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辉 蔡贵鸣 顾乃康
本文在分析多层次资本市场跨层次资源配置功能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上层同群公司股价和同层同群公司股价对创业板公司研发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的研发投资水平和上层同群公司股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强于和同层同群公司股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上层同群公司股价主要表现出“机会假说”效应,而同层同群公司股价则同时表现出“机会假说”效应和“竞争假说”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股价信息含量、行业竞争程度、管理者过度自信以及声誉构建动机都会影响公司研发投资水平对同层同群公司股价和上层同群公司股价的敏感性。本文对于更好地设计和改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永平 苟成娟
以2009—2015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IPO后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受资企业IPO后绩效有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介入对企业筹资性现金流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对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管理费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对企业投资性净现金流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无显著影响。总体而言,风险投资的介入对公司筹资、投资、运营活动以及费用支出转化为企业业绩的过程起到调节作用,导致企业业绩下降。研究结果支持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功能,但风险投资发挥了"负向"认证监督的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永平 苟成娟
以2009—2015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IPO后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受资企业IPO后绩效有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介入对企业筹资性现金流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对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管理费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对企业投资性净现金流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无显著影响。总体而言,风险投资的介入对公司筹资、投资、运营活动以及费用支出转化为企业业绩的过程起到调节作用,导致企业业绩下降。研究结果支持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斌 沃鹏飞 楼雯倩
“脱实向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实务界的关注,对“脱实向虚”动因和后果的理论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本文以2015—2019年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风险投资的视角探讨其可能对上市公司“脱实向虚”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险投资参与驱动了企业“脱实向虚”,且相较于国有背景风险投资,非国有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越显著;(2)相比较国有企业,风险投资对非国有企业“脱实向虚”的驱动效应越显著;(3)市场竞争程度越高,风险投资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越明显。进一步从企业决策者的视角出发,考察CEO背景特征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发现:当CEO具备技术背景、海外经历、贫困经历、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或者长任职期限的特征时,风险投资驱动企业“脱实向虚”的效应会被削弱甚至抑制。本文不仅揭示了风险投资参与对非金融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动因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国家精准出台化解企业“脱实向虚”的政策组合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吉涛 王子晋 孙晓康
为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推行了“沪港通”“深港通”等一系列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本文借助沪深港通准自然实验平台,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数据,建立多期DID模型,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沪深港通制度可以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且数字金融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路径分析表明,沪深港通制度通过增强分析师关注,使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深港通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在产品市场竞争度更高和市场化进程更快的公司中更显著。本文为沪深港通制度对微观主体投资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并为数字金融和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发挥协同效应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晓静 赵雅莉
从供给视角,选取2008—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企业规模、借款比例和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之间存在U型二次曲线函数关系,而商业信用需求与供给之间是倒U型二次曲线关系。货币政策越宽松,企业商业信用需求越低,商业信用供给越多;地区信任度越高,商业信用需求越大,商业信用供给也越多。此外,将样本按照地区不同划分子样本再次检验并加以对比,因地区发展情况的不同,结论略有不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金锁
审计师规模对家族企业负债融资有怎样的影响呢?这里存在信号传递假说与披露制约假说两种竞争性理论。本文以2003—2008年我国2 331家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造联立方程,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银行借款额与借款期限之间的内生性,对此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审计师规模对银行借款额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借款期限的影响显著且为负向关系。研究结论支持披露制约假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常武斌
本文以2007-2014年已披露R&D支出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集团特征这一角度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约束与企业R&D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比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总体来说,内部资本市场可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但是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相比而言,内部资本市场在民营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以及两权分离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有效。
关键词:
内部资本市场 融资约束 R&D投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倩倩 尹义华
民营企业对社会资本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制度环境会影响企业对社会资本的依赖程度,也会影响企业寻求异质性社会资本的倾向性。文章采用2008-2012年我国民营上市企业中家族企业的数据,分析了制度环境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的社会资本数量和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异质性社会资本对企业价值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在制度环境较差时,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对社会资本的依赖性较强,而随着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其对社会资本的依赖性逐渐减弱;(2)在制度环境较差时企业会更多地利用权力性社会资本,而在制度环境较好时则更多地利用市场性社会资本;(3)在制度环境较差时,权力性社会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大于市场性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俭 徐俊梅
上市家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相对于非家族企业更加复杂,由其引起的代理成本问题也更加复杂。本文以2004~2012年中小板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对家族企业持股、股权制衡及代理成本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族持股比例越高,股权代理成本越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权制衡度越高,股权代理成本越低。
关键词:
家族企业 家族持股 股权制衡度 代理成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项桂娥 吴铖铖 胡晓明
创新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引领企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必然选择。选取2015—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内源融资、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并考察融资约束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内源融资对创新投资具有正向作用,且内源融资的促进作用强于外源融资;(2)股权融资对创新投资表现出明显的推动效应;(3)债务融资对创新投资表现出明显的负向效应;(4)融资约束对创新投资具有抑制作用,且其负向调节企业外源融资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因此,企业应持续发挥内源融资的主渠道作用,降低企业融资受约束程度,为提升创新投资水平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黎文靖 彭远怀
基于保护、管理以及传承等目的,控股家族为锁定愈发分散的家族权利束日益倾向利用结构性工具控股家族企业。打开家族企业治理黑箱,分析家族内部权利配置方式对家族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匹配家族企业的多元目标体系,本文引入家族企业三角理论分析结构性工具对家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以提供理解家族企业治理实践的新视角。研究发现,结构性工具显著促进了家族企业创新,而融资约束缓解和风险容忍增强是重要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促进效应在家族管理涉入较深、代际传承之后以及资产规模较小的家族企业中更为显著;拓展分析发现,创新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高质量创新而非低质量创新;此外,利用结构性工具控股还能有效抑制家族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降低。本文的研究沟通理论前沿与中国家族企业治理实务工作,为家族企业治理与传承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理论与经验证据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家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识别及测度
风险投资、行为特征与IPO抑价关系:来自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经验证据
联合风险投资、市场气氛与IPO抑价:来自创业板的经验证据
员工福利、融资约束与现金持有——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家族企业家双重性特征与家族企业融资决策——来自中小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家族文化、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来自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经验证据
制度环境、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来自创业板的经验证据
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上市家族企业的经验证据
风险资本对家族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基于不同代际视角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