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3)
2023(15939)
2022(13200)
2021(12231)
2020(10377)
2019(23411)
2018(22453)
2017(44516)
2016(23129)
2015(25050)
2014(24554)
2013(23863)
2012(21443)
2011(18812)
2010(18380)
2009(17092)
2008(15901)
2007(13600)
2006(11434)
2005(10047)
作者
(63673)
(53034)
(52822)
(50026)
(33700)
(25771)
(24049)
(20578)
(20409)
(18550)
(17968)
(17817)
(16547)
(16542)
(16379)
(16286)
(15779)
(15689)
(15339)
(15288)
(13036)
(12820)
(12702)
(12147)
(12130)
(11880)
(11720)
(11266)
(10558)
(10380)
学科
(88228)
经济(88140)
(67757)
管理(67326)
(57263)
企业(57263)
方法(45152)
数学(40718)
数学方法(40283)
(34786)
银行(34639)
(33068)
(32067)
金融(32066)
(27385)
中国(27201)
(25812)
(22404)
业经(20225)
(19234)
财务(19189)
财务管理(19160)
企业财务(18403)
(17803)
贸易(17786)
(17374)
地方(16078)
(15883)
农业(15201)
技术(14645)
机构
大学(310239)
学院(310139)
(131856)
经济(129464)
管理(124990)
理学(109320)
理学院(108282)
管理学(106554)
管理学院(106005)
研究(97362)
中国(86207)
(62511)
(61629)
科学(57892)
(54908)
财经(51301)
中心(49703)
业大(47663)
(46971)
(46744)
农业(43787)
(43583)
研究所(43014)
经济学(42696)
财经大学(39083)
经济学院(38969)
北京(37155)
(35691)
(35676)
商学(35167)
基金
项目(220739)
科学(175645)
基金(165895)
研究(154541)
(146008)
国家(144856)
科学基金(126094)
社会(102823)
社会科(97961)
社会科学(97939)
基金项目(88434)
(85189)
自然(83629)
自然科(81855)
自然科学(81830)
自然科学基金(80423)
(71957)
教育(71070)
资助(67075)
编号(58875)
重点(49603)
(49274)
(47844)
(46225)
成果(44792)
创新(44745)
国家社会(44053)
科研(43803)
教育部(42985)
人文(42019)
期刊
(128008)
经济(128008)
研究(86502)
(55565)
金融(55565)
中国(53244)
学报(51142)
(49820)
(47641)
科学(46172)
管理(44252)
大学(39108)
学学(37913)
农业(29834)
财经(26242)
技术(23996)
经济研究(22445)
(22415)
业经(21158)
教育(20860)
问题(16893)
理论(15968)
(15880)
(14805)
商业(14718)
实践(14445)
(14445)
技术经济(14094)
统计(14091)
科技(14054)
共检索到444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邓典雅  
近年来,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原有的以银行为绝对主导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总体而言都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运用相对重要性方法比较两个因素带来的异质性影响,发现资本市场的发展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更大;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因所有制结构而存在显著异质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壮大对国有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孟飞  王琦  
本文首先从银行资产、负债以及支付结算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机理,然后选取中国2010—2018年79家商业银行数据,通过建立多元面板回归模型,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具体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具有明显的负面冲击作用,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程度等因素也对银行绩效有重要影响。影响机理的检验结果证实: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银行的净利息和非利息收入都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冲击,进而影响银行绩效。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农商行、城商行等小型银行绩效的影响要大于全国性的大中型银行。位于东部地区、开展跨区域经营、创新能力强的银行能更好地应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在新的金融生态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积极向金融科技转型创新是传统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晨新  
本文以余额宝为例,基于其对我国银行业冲击的视角,分析了近三年我国银行业资本市场β系数的稳定性。首先,本文理论分析认为余额宝将会改变银行传统的风险定价模式,银行的系统风险将会提高。其次,本文运用Chow检验法,以余额宝的上线时间为突变时间点,检验了我国银行业在资本市场β系数的稳定性。最后得出结论:在短期内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并没有改变我国银行业β系数在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并为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笑彤  杨德勇  
本文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TFP)及其分解,并通过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回归结果发现,商业银行亟需寻求一种有效的战略途径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业务冲击和技术溢出。本文引入并购重组选择的虚拟变量及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交互项,利用修正面板模型对其与三类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分类回归,得出选择并购重组的商业银行能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下获得更高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效率,且大型商业银行能更好地发挥此模式带来的技术优势,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选择则会对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笑彤  杨德勇  
本文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TFP)及其分解,并通过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回归结果发现,商业银行亟需寻求一种有效的战略途径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业务冲击和技术溢出。本文引入并购重组选择的虚拟变量及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交互项,利用修正面板模型对其与三类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分类回归,得出选择并购重组的商业银行能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下获得更高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效率,且大型商业银行能更好地发挥此模式带来的技术优势,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选择则会对其原有的技术吸收能力产生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理论与实证结果,对各类商业银行及政策当局提出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申创  刘笑天  
本文利用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05—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首次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市场势力和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总体商业银行样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强,这一负向影响效果将会逐步减弱;当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超过临界值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甚至会提升银行的绩效水平。这是因为,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强,互联网金融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将会逐步增强,"竞争效应"则会逐步减弱。(2)对于分类银行样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申创  刘笑天  
本文利用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05—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首次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市场势力和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总体商业银行样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强,这一负向影响效果将会逐步减弱;当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超过临界值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甚至会提升银行的绩效水平。这是因为,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强,互联网金融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将会逐步增强,"竞争效应"则会逐步减弱。(2)对于分类银行样本,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受到的冲击最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国有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最小。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市场势力越强的商业银行受到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越小。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向商业银行和监管者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管衍锋  李树生  
为解决实施有效的资本约束和处理资本约束与银行绩效的关系,文章基于金融危机的视角,通过选取216家我国商业银行2006-2016年的微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外国商业银行不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约束程度与其生存能力、市场占有能力显著相关,与盈利能力关系并不显著,同时,在对银行进行分类检验中发现存在着差异,进一步分析了资本约束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采用生存能力、市场占有能力和盈利能力对银行绩效进行描述分析,与现有文献研究相比,其指标更加全面。针对不同类型银行,实行差别化的资本监管标准,防范金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峻峰  李巍  张卫峰  
基于全球金融市场化改革愈演愈烈的研究背景,以1996~2017年全球175个国家(地区)为样本,考察金融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异质性影响,检验银行信贷的传导机制,并结合双循环新格局战略背景总结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策略启示。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化阻碍了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发达经济体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特征,发展中经济体呈现持续抑制的特征;银行信贷是金融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中介变量,金融市场化主要通过私营信贷渠道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双循环发展背景下,中国应在加大金融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同时,辅之必要的配套监管措施,方可发挥金融市场化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志来  
本文对零售业与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并基于"互联网+零售"对传统零售业经营业绩、商业模式的影响视角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资产业务三大业务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引起金融脱媒并危及到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商业模式,其影响路径与零售业具有相似性。根据零售业苏宁模式、银泰模式的突围路径,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两条策略路径——自身转型优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本文建议政府应在互联网金融监管、商业银行增长模式、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和商业银行结构优化四方面加强政策引导。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勤福  孟志芳  
对比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强、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及资源配置相对去中介化的特点决定了其更具发展优势,但初期"次级贷款"市场特征决定了市场发展存在风险。同时,偏低的市场准入与市场监管成本、不断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思想与信息技术、庞大的金融服务市场需求、互联网渠道更具有经济性及企业自金融服务发展等特性构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动因,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仍将快速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绕不开信用中介、不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及具有"次级贷款"市场的特征,决定了其短期内更多地体现为金融服务通道功能,而长期内则可能出现反转,从而对商业银行发展形成更大冲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亚君  邢乐成  李国祥  
本文利用2006~2015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提高了银行吸储能力,增加了银行流动性,但从长期来看,互联网金融将在业务领域与银行展开正面竞争,导致银行融资成本上升,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要想使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之间出现非零和博弈,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锐  黄剑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存贷款、理财等领域面临激烈竞争,倒逼商业银行进行创新和转型。本文基于2006-2014年我国98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构建包含互联网金融指数的动态面板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同时也对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和增速构成不利冲击,并提高其风险水平;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升幅度较大,贷款规模下降趋势更明显,风险水平上升幅度则较小。因此,发挥好互联网金融在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加快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组织的改革,提升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鹏亮  
近两年银行理财业务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这一业务行为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在理论分析方面,通过美林投资钟模型结合银行理财业务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在实证分析方面,采用2014年末到2015年末的周度业务经营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指出参与资本市场业务将成为银行理财业务经营的重要选择和必然发展方向,并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