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2)
- 2023(12874)
- 2022(10587)
- 2021(9687)
- 2020(8298)
- 2019(18843)
- 2018(18413)
- 2017(35657)
- 2016(19049)
- 2015(21617)
- 2014(21212)
- 2013(21428)
- 2012(19725)
- 2011(17831)
- 2010(17870)
- 2009(17239)
- 2008(17485)
- 2007(15664)
- 2006(13887)
- 2005(13078)
- 学科
- 济(95437)
- 经济(95299)
- 业(88870)
- 企(80977)
- 企业(80977)
- 管理(76947)
- 方法(44467)
- 数学(36203)
- 数学方法(36051)
- 财(33078)
- 业经(29811)
- 农(28664)
- 中国(24766)
- 务(23615)
- 财务(23597)
- 财务管理(23568)
- 制(23050)
- 企业财务(22445)
- 农业(20260)
- 贸(18204)
- 贸易(18194)
- 技术(18057)
- 易(17799)
- 体(17173)
- 划(16573)
- 策(16464)
- 和(15294)
- 体制(14918)
- 银(14817)
- 银行(14809)
- 机构
- 学院(287065)
- 大学(284920)
- 济(137784)
- 经济(135714)
- 管理(117944)
- 理学(101272)
- 理学院(100393)
- 管理学(99508)
- 管理学院(98945)
- 研究(92420)
- 中国(77556)
- 财(67191)
- 京(58604)
- 财经(53119)
- 经(48463)
- 科学(47836)
- 所(44604)
- 经济学(44244)
- 农(42806)
- 江(42374)
- 中心(41743)
- 经济学院(40017)
- 研究所(39487)
- 财经大学(39461)
- 北京(37206)
- 业大(35883)
- 商学(34609)
- 商学院(34311)
- 农业(33249)
- 州(32701)
- 基金
- 项目(180528)
- 科学(146797)
- 基金(137804)
- 研究(136446)
- 家(117125)
- 国家(116144)
- 科学基金(102693)
- 社会(94053)
- 社会科(89459)
- 社会科学(89441)
- 基金项目(71596)
- 省(66751)
- 自然(62679)
- 教育(61583)
- 自然科(61284)
- 自然科学(61269)
- 自然科学基金(60352)
- 资助(56858)
- 划(55339)
- 编号(52191)
- 部(43237)
- 成果(42112)
- 国家社会(40863)
- 创(40785)
- 制(40782)
- 重点(39706)
- 业(38936)
- 教育部(38515)
- 发(37967)
- 人文(37551)
- 期刊
- 济(153378)
- 经济(153378)
- 研究(90392)
- 财(56259)
- 中国(55016)
- 管理(49342)
- 农(40399)
- 科学(36828)
- 学报(34104)
- 融(31674)
- 金融(31674)
- 大学(28532)
- 财经(28463)
- 农业(27639)
- 学学(27210)
- 技术(25602)
- 经济研究(25388)
- 经(24507)
- 业经(24369)
- 教育(20827)
- 问题(20370)
- 贸(18367)
- 技术经济(17700)
- 业(17593)
- 世界(17224)
- 国际(15787)
- 财会(14581)
- 现代(14299)
- 统计(13759)
- 商业(13454)
共检索到437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晓云
笔者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结合回归分析与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资本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具体效果因企业类型而有所不同,对小型企业的提升效果好于大、中型企业,对中、高技术企业的提升效果好于中、低技术企业。扩大高技术资本品进口是改善企业生产率进而强化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贯彻我国"稳定出口、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关键词:
资本品 生产率 倾向得分匹配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保昌 谢建国
在一个垄断竞争模型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于本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中国省际区域间市场分割对本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分割与本地企业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即较低强度的市场分割促进了本地企业生产率提升,而超过一定强度的市场分割则阻碍了本地企业生产率提升。本文进一步分所有制、替代变量、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十分稳健。本文结论为政府绩效考评不再一味以生产总值论英雄时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市场分割 企业生产率 产业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保昌 谢建国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了排污征费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微观机制,并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检验了排污费征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论显示:排污征费与企业生产率呈U型关系,较低强度的排污费征收阻碍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而超过一定强度的排污费征收则会"倒逼"企业生产率提升。本文进一步采用分样本、工具变量、替代变量稳健性检验等方法证明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排污征费与企业生产率提升并非完全矛盾,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排污征费强度,确定合理的平衡点。
关键词:
排污费 企业生产率 制造业企业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孟孟 张三峰 顾晓光
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探讨了信息共享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时,外部信息共享和内部信息共享都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外部信息共享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内部信息共享。对于计量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和上市公司面板匹配数据进行缓解和验证,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归属、行业性质、企业规模及企业年龄不同,信息共享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内外部信息共享主要通过促进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高企业生产率。考虑相应的环境因素后发现,信息化水平、法律环境和市场化程度在外部信息共享和内部信息共享的生产率效应中呈现出相反的调节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晓云
文章利用中国2004~2006年17万余个制造业企业大样本平行数据,从微观层面验证了企业融资状况对资本品进口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企业资本品进口决策与企业融资约束状况密切相关,流动性越高和负债率越低的企业进口资本品的概率越大;融资约束对企业资本品进口来源国的选择行为构成限制,从而也对进口资本品的技术档次构成限制。促进先进技术设备进口的贸易政策需要与金融政策相协调,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将推动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设备,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资本品 进口 融资约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良举 陈甬军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企业的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集聚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资本密集度、研发、管理水平、所有制类型以及出口等因素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在控制前一期生产率水平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当期的生产率水平更高,说明在集聚地区存在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学习效应",在中国城市中存在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此外,城市非农就业规模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生产率 集聚经济 报酬递增 学习效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永剑 伍海军
基于2002~2007年的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使用一个全新的实证框架,研究了企业间要素重配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市场扭曲程度较高,但是市场化改革的努力已经使得企业间要素重配成为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极其重要的原因;由于中间投入对要素重配具有乘数效应,其产生的要素重配效应占据了最大份额;企业的进入、退出市场行为在要素重配中也表现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等市场化行为对促进企业间要素重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有资本比重等因素却对要素重配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证明水平差异化服务进口和垂直差异化服务进口都会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利用1998-2007年WIOD数据库、中国跨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FDI数据,计算制造业各个行业的服务贸易渗透率,并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进口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提高;服务进口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民营企业和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对东北和西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本文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系统评估了生产性补贴在微观企业进口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生产性补贴不仅提高了企业进入进口市场的可能性,而且还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种类、进口额以及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外资和国有企业相比,生产性补贴对民营企业进口的积极影响最小;从进口类型来看,与纯资本品进口和混合型进口企业相比,生产性补贴对纯中间品进口企业的积极影响最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是生产性补贴促进企业进口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进一步考察生产性补贴通过进口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该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口的规模效应,进口的质量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张静婷 王春晖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发展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成为关键问题。鉴于国外成熟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溢出效应,文章借助2009~2019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并且生产成本降低、人力资本积累以及促进国内生产性服务业正向发展是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影响企业生产率的中间渠道。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企业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效果因生产性服务进口类型、企业类型、制度环境的不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的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生产率水平居中的企业影响程度最大。文章研究结论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保昌 周升起 张然
进口关税如何影响企业成本加成问题关系到中国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制造业强国目标的实现能否有效兼顾。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在对中国制造业进口关税和企业成本加成分别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进口关税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进口关税提升促进了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2)相较于国有企业,进口关税提升更有助于非国有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进口关税替代变量方法进行的稳健性检验证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研究表明在降低进口关税提升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同时,如何降低进口关税削减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提升的抑制作用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进口关税 企业成本加成 制造业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保昌 周升起 张然
进口关税如何影响企业成本加成问题关系到中国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制造业强国目标的实现能否有效兼顾。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在对中国制造业进口关税和企业成本加成分别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进口关税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进口关税提升促进了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2)相较于国有企业,进口关税提升更有助于非国有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进口关税替代变量方法进行的稳健性检验证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研究表明在降低进口关税提升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同时,如何降低进口关税削减对制造业
关键词:
进口关税 企业成本加成 制造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韬 张潇潭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的制造业上市企业公开财务数据,利用成本函数法测算微观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进一步探讨企业产能利用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关联。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中两项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产能利用率的改善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稳健性检验结果同样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企业产能利用率而言存在门限值,使得这一正向关系仅在高于门限值时成立。本文从新的角度说明化解产能过剩相关举措的重要意义。政府应继续监测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水平,逐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以从源头上减少大规模产能过剩形成的可能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悖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羽
本文选取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WITS数据库ISICRev3分类的4分位进口数据,使用并拓展了Hall(1988)和Domowitz et al.(1988)的模型框架,考察了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可以显著降低国内企业的加成率,当进口竞争程度在当前基础上增加10%,企业的加成率将降低3.42%。进一步回归结果显示,具有较高出口强度和赋税强度的企业对进口竞争造成的加成率下降具有较高的缓解作用,但进口竞争总体上仍然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加成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外资企业对中国区域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来自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的证据
人力资本如何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率?——来自中国“大学扩招”的证据
进口竞争与中国企业加成率 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存在性检验——来自2005~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1999~2003
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国产化政策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证据
产业集聚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出口目的地选择——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证据
契约执行效率、融资成本与TFP增长率——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