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58)
- 2023(17679)
- 2022(14673)
- 2021(13521)
- 2020(11147)
- 2019(25207)
- 2018(24625)
- 2017(46757)
- 2016(25265)
- 2015(28204)
- 2014(27828)
- 2013(27650)
- 2012(25718)
- 2011(23391)
- 2010(23539)
- 2009(22117)
- 2008(22336)
- 2007(20066)
- 2006(18008)
- 2005(16932)
- 学科
- 济(115533)
- 经济(115372)
- 业(97690)
- 管理(89200)
- 企(85998)
- 企业(85998)
- 方法(44159)
- 财(36091)
- 农(35821)
- 数学(35067)
- 数学方法(34865)
- 业经(34727)
- 中国(34439)
- 制(27379)
- 农业(25063)
- 务(24382)
- 财务(24351)
- 财务管理(24317)
- 地方(23990)
- 企业财务(23139)
- 贸(23001)
- 贸易(22980)
- 易(22390)
- 技术(20752)
- 银(20080)
- 银行(20039)
- 体(19614)
- 行(19331)
- 融(19105)
- 金融(19103)
- 机构
- 学院(370461)
- 大学(367032)
- 济(164818)
- 经济(161937)
- 管理(144003)
- 研究(129125)
- 理学(122813)
- 理学院(121525)
- 管理学(120071)
- 管理学院(119379)
- 中国(103117)
- 财(78738)
- 京(78198)
- 科学(74341)
- 农(66750)
- 所(65224)
- 财经(61257)
- 研究所(58447)
- 中心(57942)
- 江(57047)
- 经(55760)
- 业大(53679)
- 农业(52189)
- 经济学(50866)
- 北京(49777)
- 院(45944)
- 经济学院(45789)
- 财经大学(45242)
- 范(44440)
- 州(44436)
- 基金
- 项目(238042)
- 科学(189792)
- 基金(176137)
- 研究(173835)
- 家(153927)
- 国家(152554)
- 科学基金(131394)
- 社会(115707)
- 社会科(109770)
- 社会科学(109746)
- 基金项目(92642)
- 省(91679)
- 自然(83069)
- 自然科(81175)
- 自然科学(81150)
- 自然科学基金(79817)
- 教育(78127)
- 划(76945)
- 资助(71189)
- 编号(67499)
- 发(55007)
- 成果(54547)
- 部(53797)
- 重点(53694)
- 创(52378)
- 国家社会(49141)
- 业(48388)
- 创新(48378)
- 制(48282)
- 课题(47138)
- 期刊
- 济(191711)
- 经济(191711)
- 研究(114303)
- 中国(79911)
- 财(63949)
- 农(63069)
- 管理(59305)
- 学报(56072)
- 科学(54343)
- 大学(43473)
- 农业(42650)
- 学学(41450)
- 融(40449)
- 金融(40449)
- 教育(34095)
- 业经(32335)
- 财经(31933)
- 技术(31393)
- 经济研究(30917)
- 经(27599)
- 问题(25092)
- 业(24862)
- 贸(21470)
- 世界(20125)
- 技术经济(19983)
- 国际(19257)
- 现代(17743)
- 商业(17582)
- 版(17296)
- 科技(16582)
共检索到576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康志勇
通过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总署进口贸易数据库,就资本品进口与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及其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进口行为存在"进口中学习"效应,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进口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集中体现在资本品进口中而非中间品进口;进口来源国及进口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影响上述促进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资本品 中间品 进口贸易 企业研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国兵 于欢
与大规模中间品进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仍然较低。文章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数据,揭示出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总的样本来看,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促进效应,而资本品进口产生抑制效应,二者调节不利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2)区分产品差异化后发现,同质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更大,且同质中间品与异质资本品进口交互存在显著的负面调节效应。(3)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对民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最强,而资本品进口对民营企业的抑制效应最强,且中间品与资本品进口交互对三类企业都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正是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结构失衡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才导致中国在大规模进口中间品的同时却出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处于低位现象。据此,在强调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的同时,需要区别重视、克服其通过资本品进口产生的不利调节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志勇
本文采用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统计库的合并数据将中国出口总量增长分解为出口的扩展边际和出口的集约边际,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间品进口对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系数标准化发现,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多体现在集约边际而非扩展边际;分样本检验中,发现中间品进口来源国、贸易方式以及所有制类型会对促进作用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的发现为中国出口贸易扩展主要源于集约边际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解释,也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与转型提拱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集约边际 扩展边际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欢浪 蔡琦晟
本文使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分析政治关联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不同于大多数现有文献的"促进论"或是"抑制论"的观点,发现政治关联同研发创新行为呈倒U型关系,即一定程度的政治关联会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但是当政治关联超过某一程度时,政治关联的增加则会阻碍企业的研发创新。此外,政治关联和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的倒U型关系在东部地区以及公有制企业中更为显著;政治关联通过融资约束进而影响企业研发创新的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政治关联的不断积累,企业招待费用对研发投入的正向促进效应则会降低。政策启示在于:我国的企业仍然需要通过政治关联这一非正式制度来获取其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政府应当完善其资源配给的公平竞争机制,使政府分配资源的渠道更为公开透明,使政府资源能真正惠及有竞争力的企业。
关键词:
政治关联 创新 研发投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2001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本文旨在考察对外直接投资究竟对企业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利用高度细化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首次从微观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出口占销售的比例,而且还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概率。此外,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的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即倾向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期。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创造效应,这一核心结论在剔除贸易中间商、排除加工贸易、剔除投资于避税港的企业以及采用最近邻匹配样本进行估计时都非常稳健。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 倍差法 生存分析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丁一兵 宋畅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算了进出口企业中间品进口转换行为和进口中间品要素密度变化特征,并考察了进口中间品转换对企业出口转型升级的作用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转换及其引致的中间品要素密度变化总体上有助于企业出口升级。分样本的估计结果表明,一般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能够通过调整进口中间品的种类和要素密度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此外,企业中间品进口转换带来的产品创新效应和转型能力提升效应是中间品进口转换对企业出口转型升级的可能的影响渠道。本文从企业进口产品动态角度为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升级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推动贸易结构转型和提升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锦 王学军
转型经济体中,由于公平竞争机制的缺失,企业热衷于寻租腐败活动,其寻租能力成为企业异质性特征之一。那么,在新新贸易理论视角下,企业的寻租腐败活动是促进还是抑制了其出口呢?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寻租腐败支出越多的企业,其出口越少。这一结论不因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所在地区和企业规模而改变。此外,我们还发现,腐败对企业出口活动的抑制效应在中西部省区和小规模企业中更为强烈。
关键词:
寻租 腐败 出口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覃予 应鹏涛
基于84篇以中国A股家族企业为样本的实证文献开展元分析,发现家族涉入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并且创新投入是家族涉入抑制创新产出的中介变量。另外,梳理了政府关系、独立董事、机构投资者持股、国际化和市场化等内、外部治理机制在家族涉入对创新活动影响中发挥的调节机制。最后,还将元分析对象拓展至中国台湾地区企业,试图为家族涉入对企业创新影响研究提供中国文化情境下的区域差异证据。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家族企业创新的现有研究成果获得了相对稳健的一般性结论,为未来深化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家族涉入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元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永贵 李霞
以制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本文基于2010—2017年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政府研发补助对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环境规制和管理者环境关注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政府研发补助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和管理者环境关注度均对政府研发补助与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政府研发补助和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通过探究政府研发补助对两种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解释了现有研究中关于政府研发补助和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的不一致,同时通过对企业内外部治理因素的调节效应的探究,丰富了有关政府研发补助实施效果的情境因素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政策以及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国兰 周裕欣 陈静
利用2012~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绿色生产和绿色治理两方面综合量化企业绿色转型,实证检验了双向FDI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双向FDI抑制企业绿色转型,并呈现出“OFDI推动,IFDI阻滞”的竞争对抗表征;双向FDI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地区、小规模企业中显著存在;双向FDI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治理、绿色生产的抑制程度呈现异质性;管理者短视和资源挤占是双向FDI抑制企业绿色转型的中介路径。该结论深化了有关双向FDI与企业绿色转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为协调“引进来”与“走出去”有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数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昀珈 张晨宇 陈德球
文章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从创新效率的视角考察了微观创新主体民营化前后创新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民营化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效率,企业的专利数量显著减少,这种影响在缺乏原国有大股东制衡、无系族的上市公司以及外部产权保护较弱的地区更加显著,而且相对于创业型企业,民营化企业的创新效率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化抑制企业创新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关联交易显著增加、投资显著减少,民营化后非国有大股东更多地表现出掏空动机,减少了创新活动,降低了创新效率。文章的研究结论为理解民营化企业的效率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兴转轨经济体的民营化行为,而且对于监管层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国企民营化 企业创新 掏空 产权保护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夏 施炳展
以中国为例,讨论了融资约束对企业资本品进口边际的影响。理论上,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研究表明,融资约束通过进口资本品引致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影响了企业资本品的进口边际。实证上,利用相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企业遭遇的外源与内源融资约束都会限制企业资本品进口的扩展边际,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企业所有制层面与进口国来源层面上具有显著异质性;但融资约束并不能阻碍企业资本品进口的集约边际。对初次进口资本品与研发支出较高的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更能刺激这些企业资本品进口的扩展边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悦 杨乐 李心怡
从“制造”到“智造”的战略转型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基于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现实背景,以790家2010—2019年上市公司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环保投资和研发投入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环保投资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负相关,环保投资对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且股权集中度在二者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论文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声誉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波特假说和资源约束理论,为引导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和规划资金时间周期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微观证据,也为企业协同推进环保建设和技术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悦 杨乐 李心怡
从“制造”到“智造”的战略转型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基于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的现实背景,以790家2010—2019年上市公司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环保投资和研发投入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环保投资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负相关,环保投资对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且股权集中度在二者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论文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声誉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波特假说和资源约束理论,为引导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和规划资金时间周期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微观证据,也为企业协同推进环保建设和技术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义超 许丽丹
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会影响自身的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其创新行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合理利用其闲置资金,则可以通过改善财务流动性增加创新投入,进而提高创新产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短期套利,则可能挤占创新资源,进而不利于创新产出的增加;由于不同的企业在资金状况及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的创新产出效应会表现出明显的企业异质性。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广延边际角度(是否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和集约边际角度(非关联委托贷款发放规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对其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贷款规模越大抑制效应越强;相对来讲,融资约束较低、股权集中度较高、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对其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更大;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或者增加非关联委托贷款规模,都不会促进其流动性供给的增加(即不存在资金储蓄效应),反而都会减少其研发强度(即存在资源侵占效应),进而抑制创新产出增长。上述结论警示新时代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纠正不合理的资金配置行为: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应进行科学引导和适度监管,约束企业主要为短期套利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进而挤占创新投入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改善资本结构、优化治理结构,促进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