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16)
- 2023(14034)
- 2022(12102)
- 2021(11205)
- 2020(9309)
- 2019(21271)
- 2018(21034)
- 2017(41058)
- 2016(21959)
- 2015(24528)
- 2014(24540)
- 2013(24431)
- 2012(22626)
- 2011(20556)
- 2010(20572)
- 2009(18936)
- 2008(18327)
- 2007(16126)
- 2006(14172)
- 2005(12666)
- 学科
- 济(107900)
- 经济(107801)
- 管理(64836)
- 业(59962)
- 企(50331)
- 企业(50331)
- 方法(44100)
- 数学(38303)
- 数学方法(37937)
- 中国(24481)
- 财(23606)
- 地方(23365)
- 学(22981)
- 农(22746)
- 业经(21278)
- 制(16902)
- 农业(15755)
- 理论(15686)
- 和(15069)
- 贸(15056)
- 贸易(15049)
- 务(15039)
- 财务(14978)
- 财务管理(14955)
- 环境(14952)
- 融(14876)
- 金融(14875)
- 银(14598)
- 银行(14561)
- 地方经济(14534)
- 机构
- 大学(323594)
- 学院(320423)
- 济(136717)
- 经济(133931)
- 管理(126793)
- 理学(110261)
- 研究(109828)
- 理学院(109030)
- 管理学(107218)
- 管理学院(106639)
- 中国(80213)
- 京(67858)
- 科学(67163)
- 财(61354)
- 所(55132)
- 研究所(50351)
- 财经(49740)
- 农(49143)
- 中心(48405)
- 业大(46589)
- 江(45527)
- 经(45285)
- 北京(42811)
- 经济学(42763)
- 范(42218)
- 师范(41841)
- 院(39594)
- 农业(38374)
- 经济学院(38325)
- 财经大学(37245)
- 基金
- 项目(219647)
- 科学(173315)
- 基金(161219)
- 研究(159080)
- 家(140465)
- 国家(139357)
- 科学基金(119975)
- 社会(102615)
- 社会科(97305)
- 社会科学(97278)
- 基金项目(85803)
- 省(84473)
- 自然(77804)
- 自然科(75982)
- 自然科学(75967)
- 自然科学基金(74621)
- 教育(72231)
- 划(71005)
- 资助(66485)
- 编号(63090)
- 成果(51010)
- 部(48751)
- 重点(48746)
- 发(46664)
- 创(45137)
- 课题(43159)
- 国家社会(42645)
- 教育部(42142)
- 创新(42113)
- 科研(41765)
- 期刊
- 济(151401)
- 经济(151401)
- 研究(98349)
- 中国(56013)
- 学报(51496)
- 科学(47321)
- 管理(46960)
- 财(45951)
- 农(43924)
- 大学(38879)
- 学学(36869)
- 教育(31459)
- 农业(30486)
- 融(28308)
- 金融(28308)
- 技术(26697)
- 经济研究(25575)
- 财经(25561)
- 业经(22182)
- 经(21911)
- 问题(19270)
- 技术经济(16935)
- 理论(15809)
- 图书(15159)
- 科技(15130)
- 业(15072)
- 现代(14479)
- 实践(14142)
- 践(14142)
- 版(14082)
共检索到466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曹汉平 任若恩
本研究从银行的角度,探讨了实施新资本充足规范的宏观经济效应。针对实施新资本充足规范对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作出的相关分析,旨在确认它的实施是否会造成供给面信用紧缩的现象,并希望本研究结果可作为管理当局在实施资本充足规范时的政策参考,以避免实施新政策时对国内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新资本充足规范将透过银行贷款渠道(Bank Lending Channel),造成银行信用供给减少,导致银行信用紧缩,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环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凤朝 叶依常
随着巴III协议在中国的逐步落地,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逐步增强,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一般会导致信贷紧缩,加重经济的衰退速度,以及金融和经济的不稳定。本文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运用脉冲相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资本充足率对银行信贷规模、GDP增长率、CPI及产业结构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分析。研究认为,资本充足率的冲击对银行贷款规模产生负向影响;对GDP增长率的影响较为迅速,影响时间较长;在长期水平上,能够影响CPI的变动;并对产业结构产生波动性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露璐
为了清晰地理解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体系、经济周期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形成的广泛影响,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波动加剧、货币政策效果不断受到挑战,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对于我国这种银行主导型的经济体,资本监管与银行行为、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的互动、逆周期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力度和拐点,以及宏观审慎框架的完善必将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澜飚 范小云 彭砚
《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银行系统资本监管的标准,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对于一国的宏观经济是否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期),这一问题在最近的十年中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借助于Peek和Rosengren的测算方法,通过计算和分析亚洲各国(地区)在经历金融危机后加强资本管制、提高资本充足率对该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时发现,这样的举措在经济低迷时期不但不会改善宏观经济状况,反而会恶化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 资本管制 金融危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晓军 李孟娜
新巴塞尔协议的亲周期问题对以银行为主要融资途径的国家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利用Pennacchi等提出的盯住市场的商业银行资本比率模型和Bank-scope中我国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1996~2004年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盯住市场资本充足率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表明盯住市场的商业银行资本比率是一个宏观经济领先指标,具有积极的、理性的超前反应能力;研究还表明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历次注资是反周期的有效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同时提出了应对亲周期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率 亲周期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锡良
巴塞尔协议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内容不断更新、方法不断改进、思想不断成熟的演化过程。巴塞尔协议Ⅰ形成于1988年,在该公约中,国际银行业首次明确统一了资本构成与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后续的相关改进都在此基础上展开;巴塞尔协议Ⅱ于2004年正式颁布实施,该协议明确了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对传统的信用风险之外的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进行了衡量,并采用了更为先进的风险度量方法;2010年,针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新变化,巴塞尔协议委员会推出了巴塞尔协议Ⅲ,该协议不但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斌
本文运用我国16家商业银行实际数据,从分机构和总量两方面研究资本充足率要求对我国贷款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资本约束对不同银行贷款的影响程度不同,特别是对于资本相对不足的商业银行,资本约束对贷款的影响程度较大。此外,从总量数据看, 资本约束对贷款、产出及物价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 信贷收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谢平
资本流入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谢平1994年,在金融、外汇体制改革举措出台较多的过程中,外国资本流入问题引人关注,目前对此问题议论颇多,观点很不一致,我在这里略做一些分析,主要还是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判断,供有关学者参考。一、对外资流入方式的分析目前对外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龙威 刘金全
与美国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较弱。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资本市场波动性较大;在经济缓速发展时期,GDP波动性较大。而美国经济无论在快速还是缓速发展时期,资本市场和GDP波动都较小,这反映出美国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系统更为稳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系统应在世界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取长补短,以促进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资本市场 宏观经济 关联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德勇 白西欣
本文利用Keynesian乘数模型作为基本理论框架来评估增加资源再生利用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的潜在宏观经济影响。模型证明,资源再生过程能显著改善宏观经济变量,循环利用的实施程度越大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越大。最后用中国的数据对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宏观经济效果 乘数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良源 林建浩 邱韵
现有研究肯定了央行沟通作为预期管理工具的积极作用,却忽视了央行沟通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模糊性特征,即央行会在同一沟通中同时释放具有多种政策倾向的信息。基于中国央行口头沟通实践,本文首先通过监督词典法测度每次沟通文本中不同政策倾向的概率分布,利用赫芬达尔多样性指数测度沟通模糊性,发现模糊性存在明显的时变性,且具有不同于新闻报道中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独特信息。其次,混频SVAR模型的实证发现央行沟通模糊性使公众无法准确理解政策意图以及预测未来政策倾向,从而扩大公众预期分歧,降低实际产出的典型事实,为模糊性信息“误导效应”的理论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当公众面临高模糊性时,他们会基于担心未来市场流动性紧缩的最差预期采取行动,带来产出和CPI下降的负面宏观经济效应。与此同时,平滑区制转移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较高的沟通模糊性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最后,本文补充了书面沟通文本以及来自欧洲央行模糊性沟通的经验证据,表明本文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和一般性,为提高沟通效率并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颖岚 刘凯
文章使用了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回归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MSIH(2)-VAR(2)),考察了影子银行的非对称性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在"经济下行"区制比"经济上行"区制更明显地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比长期影响大;在不同区制和面临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时,影子银行都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且都不显著影响物价水平;在宏观经济不同区制转换的过程中,影子银行波动可以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颖岚 刘凯
文章使用了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回归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MSIH(2)-VAR(2)),考察了影子银行的非对称性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在"经济下行"区制比"经济上行"区制更明显地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比长期影响大;在不同区制和面临影子银行的外生冲击时,影子银行都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且都不显著影响物价水平;在宏观经济不同区制转换的过程中,影子银行波动可以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中华 马全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海波
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在无存款保险制度状态下存在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特定无效性。因此,弥补存款保险制度的内在缺陷是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经济学使命;同时,这一使命对国有银行资本结构市场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 金融监管 存款保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