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93)
- 2023(18907)
- 2022(16289)
- 2021(15123)
- 2020(12825)
- 2019(28773)
- 2018(28290)
- 2017(54558)
- 2016(29475)
- 2015(32721)
- 2014(32172)
- 2013(31796)
- 2012(29342)
- 2011(26641)
- 2010(26501)
- 2009(24780)
- 2008(24062)
- 2007(21484)
- 2006(18852)
- 2005(16936)
- 学科
- 济(126507)
- 经济(126375)
- 管理(83537)
- 业(80497)
- 企(65739)
- 企业(65739)
- 方法(53700)
- 数学(46684)
- 数学方法(46190)
- 中国(32548)
- 财(31257)
- 农(29866)
- 学(29003)
- 制(27639)
- 银(26633)
- 银行(26485)
- 业经(26205)
- 地方(25924)
- 行(24992)
- 融(22100)
- 金融(22098)
- 贸(21115)
- 贸易(21099)
- 易(20442)
- 务(20359)
- 财务(20288)
- 农业(20283)
- 财务管理(20251)
- 理论(19577)
- 企业财务(19312)
- 机构
- 大学(421557)
- 学院(418362)
- 济(171285)
- 经济(167688)
- 管理(160546)
- 研究(145718)
- 理学(138430)
- 理学院(136849)
- 管理学(134234)
- 管理学院(133511)
- 中国(114453)
- 科学(92111)
- 京(89399)
- 财(79424)
- 农(76649)
- 所(74940)
- 研究所(68633)
- 业大(66268)
- 中心(65769)
- 财经(63640)
- 江(61714)
- 农业(60821)
- 经(57934)
- 北京(56238)
- 经济学(52940)
- 范(52725)
- 院(52221)
- 师范(52037)
- 州(50081)
- 财经大学(47606)
- 基金
- 项目(285894)
- 科学(223021)
- 基金(208386)
- 研究(200597)
- 家(184780)
- 国家(183291)
- 科学基金(155799)
- 社会(127697)
- 社会科(120925)
- 社会科学(120893)
- 省(110900)
- 基金项目(110134)
- 自然(103789)
- 自然科(101363)
- 自然科学(101332)
- 自然科学基金(99553)
- 划(94174)
- 教育(91334)
- 资助(86743)
- 编号(79675)
- 重点(64358)
- 成果(63832)
- 部(62160)
- 发(60499)
- 创(59017)
- 科研(55638)
- 创新(55181)
- 课题(54766)
- 计划(53636)
- 国家社会(52834)
- 期刊
- 济(188773)
- 经济(188773)
- 研究(127286)
- 中国(78938)
- 学报(75146)
- 农(68867)
- 科学(66041)
- 财(60278)
- 管理(58498)
- 大学(55592)
- 学学(52990)
- 融(49912)
- 金融(49912)
- 农业(45756)
- 教育(39306)
- 技术(33162)
- 财经(32259)
- 经济研究(31927)
- 业经(28902)
- 经(27645)
- 问题(23770)
- 业(23428)
- 技术经济(20676)
- 版(20635)
- 理论(20090)
- 科技(19956)
- 图书(19457)
- 业大(19261)
- 商业(18307)
- 统计(18123)
共检索到623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锡良
巴塞尔协议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内容不断更新、方法不断改进、思想不断成熟的演化过程。巴塞尔协议Ⅰ形成于1988年,在该公约中,国际银行业首次明确统一了资本构成与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后续的相关改进都在此基础上展开;巴塞尔协议Ⅱ于2004年正式颁布实施,该协议明确了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对传统的信用风险之外的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进行了衡量,并采用了更为先进的风险度量方法;2010年,针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新变化,巴塞尔协议委员会推出了巴塞尔协议Ⅲ,该协议不但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潘佐郑
本文采用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数据,研究资本充足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及风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充足情况较好与较差的商业银行都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监管有助于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资本监管新要求对提高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的作用显著。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经营管理,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资本节约的内涵发展,提升发展质量;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分类监管,持续强化银行资本充足的有效性监管,全面提升银行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传东
对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构成、影响因素、解决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途径等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研究,其中,对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尤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银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着重分析资本充足率约束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借助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对近年来,资本充足率约束与我国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巴塞尔协议中的资本充足率约束已开始对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发挥效应。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 经营转型 关联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继袖 陆宇建
基于风险和回报的基本关系,本文检验了以会计指标为主要计量尺度的资本充足率和以市场指标为计量手段的市值资产比例是否能够代表银行风险。研究发现,会计指标在没有被操控的情况下可以预测银行风险。虽然资本充足率也能够反映银行风险,但市值资产比例对银行股价回报的解释力更强,尤其在危机时期。本文建议,监管机构依然可以坚持选用资本充足率这样的会计指标监控银行风险,同时辅以市场指标,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受到人为因素和政策因素干扰较多,股票价格不一定如实反映内涵价值,还应该坚持以会计指标为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巴曙松 刘清涛 贾蓓
在对银行风险监管的一系列原则中,以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影响最为广泛。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各国对于巴塞尔协议的普遍应用以及目前新巴塞尔协议的最终定稿,都为银行进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提供了现实基础。本文分析了资本管理的发展过程,追溯巴塞尔资本协议演变的基本轨迹,进而分析巴塞尔资本协议在银行风险监管中体现的基本思路和原则,通过比较各国对于银行资本管理的经验,揭示了银行资本管理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影响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光美 贺光宇
资本充足率作为《巴塞尔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就是各国商业银行监管工作的重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将更多的目光吸引至此。应用面板数据模型测度我国资本充足率要求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具有降低银行外部风险、增强商业银行内部稳定性的功能。应建立一种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救助机制,与资本充足率监管一起形成维护我国商业银行稳定的"安全网"。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率要求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马理 代军勋
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正逐渐发展成为银行监管的核心。新巴塞尔协议调整后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将会影响银行信贷选择的风险偏好和行为,并对经济产生值得关注的效应。一方面,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和新巴塞尔协议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方式的调整,必然使银行以更为谨慎的态度调整信贷行为,银行在贷款选择中会降低风险偏好;另一方面,作为银行整体行为调整的效应,它将会导致银行信用紧缩。这两方面的影响的结果,在我国将最终导致银行大幅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在目前我国银行业缺乏补充资本金的途径的情况下,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从逻辑上而言可能会日趋严重。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 风险偏好 信用紧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磊 黄薇
存款保险费率和资本充足率都是评价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指标,它们基于不同的理论,但研究的是同一个问题。本文用多个银行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两类指标的异同,首先用偏微分方程计算了中国上市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其次分别用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和ROC曲线图的方法对两类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评价,比较了两个指标的时间序列演变轨迹,最后分析了演变的原因并对后续研究作出展望。
关键词:
存款保险费率 资本充足率 比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忠燕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约束资产扩张的内在机制。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能片面依赖于在资本市场扩股增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资产增长的内在约束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吉安尼·德·尼可罗 吉凡尼·德尔·阿里西亚 吕克·莱文 梵比安·瓦伦西亚 胡妍斌 王辰
一种观点认为本次金融危机的诱发原因在于低利率。持续的低利率刺激了资产价格泡沫,导致金融机构承担越来越高的风险,不断提高杠杆率。如果能够及早提高利率,将有助于减少风险的积累,本次危机的严重性将极大地降低。本文的研究支持了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偏好确实会有影响,不过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要比想象的复杂,还需取决于银行自身资本充足率等多种因素。宏观审慎监管可以对货币政策形成补充,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及金融稳定的有效工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明东 陈学彬
本文基于1998~2010年期间59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验证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假说。实证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收入和估值效应、收益搜寻动机、竞争效应3种子机制均存在;(2)规模越大、资本越充足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越低;(3)与传统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理论结论不同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强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约束作用。为避免银行体系风险的过度积聚,政策当局可考虑银行业资本充足状况与宏观经济环境,搭配使用传统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加快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本充足率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冠华 杨晓奇
本文通过对资本充足监管和商业银行风险实证分析发现,资本变动和风险变动负相关。通过对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程度计算,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有效程度介于0.25%—0.5%之间,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有效程度相比,我国资本监管的有效程度较低。这种低效性将随着资本监管制度本身激励相容性降低还将降低。因此,提高资本监管的有效性应该增加资本监管制度本身的激励相容性,如完善差别监管,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等。
关键词:
资本充足监管 商业银行 风险 激励相容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曹汉平 任若恩
本研究从银行的角度,探讨了实施新资本充足规范的宏观经济效应。针对实施新资本充足规范对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作出的相关分析,旨在确认它的实施是否会造成供给面信用紧缩的现象,并希望本研究结果可作为管理当局在实施资本充足规范时的政策参考,以避免实施新政策时对国内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新资本充足规范将透过银行贷款渠道(Bank Lending Channel),造成银行信用供给减少,导致银行信用紧缩,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环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佐郑
本文采用我国目前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2年的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分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与盈利能力的内在关系及其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都对其整体盈利能力产生正向影响,对银行盈利能力起着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发现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较高水平后,增加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其盈利能力并不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可能产生负面的效应。因此,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银行资本管理,适当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从而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应采取分类的差别化监管政策,推动商业银行加快自身业务转...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袁庆禄
本文采用12家国内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0年的数据,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研究中国资本监管新要求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行为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资本监管新要求的实施对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作用明显;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整体水平稳步上升,银行风险水平逐步下降,资本监管已初见成效。监管压力仍是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主要动力,依靠国家保护无益于资本补充长效机制的建立;银行只有不断优化自身资产结构,满足风险管理需求,提高持续盈利能力,通过利润分配增加核心资本,才能有效解决未来资本缺口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