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0)
- 2023(10796)
- 2022(8952)
- 2021(8291)
- 2020(6967)
- 2019(15748)
- 2018(15332)
- 2017(30261)
- 2016(15619)
- 2015(17521)
- 2014(16985)
- 2013(16338)
- 2012(14359)
- 2011(12368)
- 2010(11900)
- 2009(10687)
- 2008(9784)
- 2007(8203)
- 2006(6535)
- 2005(5408)
- 学科
- 济(64979)
- 经济(64923)
- 业(53494)
- 管理(51426)
- 企(44425)
- 企业(44425)
- 方法(35095)
- 数学(31622)
- 数学方法(31256)
- 农(17699)
- 中国(17564)
- 财(17212)
- 技术(15873)
- 业经(13701)
- 农业(12451)
- 务(12212)
- 财务(12169)
- 财务管理(12151)
- 企业财务(11614)
- 贸(11515)
- 贸易(11512)
- 易(11291)
- 理论(10290)
- 学(9580)
- 技术管理(9320)
- 环境(9046)
- 和(8997)
- 制(8954)
- 地方(8902)
- 融(8883)
- 机构
- 学院(211638)
- 大学(210144)
- 济(93101)
- 经济(91687)
- 管理(90809)
- 理学(80702)
- 理学院(80027)
- 管理学(78798)
- 管理学院(78379)
- 研究(61000)
- 中国(45247)
- 京(40939)
- 财(39185)
- 科学(34209)
- 财经(33395)
- 经(30821)
- 中心(30123)
- 经济学(29920)
- 业大(28880)
- 江(27935)
- 经济学院(27328)
- 所(26828)
- 农(26440)
- 范(25787)
- 师范(25558)
- 财经大学(25418)
- 研究所(24743)
- 经济管理(24646)
- 商学(24617)
- 商学院(24389)
- 基金
- 项目(155333)
- 科学(126474)
- 基金(117402)
- 研究(115545)
- 家(100687)
- 国家(99884)
- 科学基金(89236)
- 社会(77982)
- 社会科(74218)
- 社会科学(74203)
- 基金项目(62195)
- 省(59571)
- 自然(57047)
- 自然科(55846)
- 自然科学(55836)
- 自然科学基金(54855)
- 教育(54666)
- 划(49866)
- 资助(47189)
- 编号(45785)
- 部(35851)
- 重点(34330)
- 成果(34133)
- 创(34105)
- 国家社会(33466)
- 发(32347)
- 教育部(32191)
- 人文(31897)
- 创新(31756)
- 科研(30055)
共检索到282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 孙文远 余泳泽
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全球价值链深度参与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变动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生产任务的全球价值链模型和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研究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显著提升了高、中、低技能劳动就业,其中,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最快。相比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品,传统制造品全球价值链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增加更快。进一步对技能劳动就业影响因素进行的分解表明,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全球总需求增加和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中、低技能劳动就业主要源于全球总需求增加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降低了中、低技能劳动就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丹丹 张函 李凯杰
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全球价值链地位、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就业纳入统一框架进行分析,揭示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劳动力总就业规模、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均有正向影响,且全球价值链对不同行业就业规模影响存在差异;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规模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是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规模的重要渠道。最后,从加快制造业调整升级、推动制造业参与更高层次的价值链分工和扩大高技术制造业规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惠娟 李文秀 蔡伟宏
以往的文献缺乏对全球价值链、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三者之间因果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建立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工资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以中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来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技能溢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技能溢价的促进作用最大,中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其次,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最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惠娟 李文秀 蔡伟宏
以往的文献缺乏对全球价值链、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三者之间因果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建立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工资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以中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来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技能溢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技能溢价的促进作用最大,中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其次,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最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运胜 杜晓晴 杨晨
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其内在影响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从全球价值链(GVC)异质性嵌入与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视角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进行理论解释和经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高GVC嵌入度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并且GVC后向参与比前向参与的作用更强;GVC后向参与对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影响更明显,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前向参与的抑制性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GVC双向参与深化引发了技术进步更多地偏向于资本要素,这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为降低参与价值链分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扩大前向GVC参与及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等视角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雯 孙照吉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测算增加值出口视角下的劳动要素含量,对KPWW方法下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标进行改进,并利用1995—2009年WIOD数据,验证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单位增加值出口劳动含量及劳动技能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导致单位增加值出口中的劳动要素含量下降,全球价值链地位主要通过禀赋效应影响单位增加值出口劳动含量;全球价值链地位越高,增加值出口中包含的低技能劳动比重越小;由技术进步引致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扩大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出口低技能劳动含量的负效应;由资源型产品出口引致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提高,并不会使出口低技能劳动含量比重大幅下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乐凯 汪亚楠 李世林 张铭心
提升出口产品的国内要素含量是我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位置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系统地考察了金融结构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能够显著促进某一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以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差异化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是导致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助推某一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重要渠道。本文的结论不仅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决策参考,也为提升本国要素投入增值能力、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以及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夏龙龙 余泳泽 段胜岚
全球价值链既是生产分工链,也是利益分配链,更是与生产利益密不可分的污染制造链。本文基于2006—2013年的工企数据库和国家专利统计局数据,结合“十一五”至“十三五”的污染减排指标,从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特色的环境规制对企业GVC地位攀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减排目标约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GVC地位,而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影响,促使其辖区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企业GVC的攀升。本文拓展了有关中国式环境规制经济效应的研究,为通过制定减排目标实现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减排目标约束 环境规制 全球价值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平平
文章基于全球2000—2019年数据,利用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对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行测算,并拓展贸易附加值测算模型从劳动报酬份额、劳动嵌入深度两个角度,解析中国与国际主要经济体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时空演变差异。结果显示: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来看,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国际比较来看,世界各国劳动报酬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国劳动要素报酬份额时空演变不同于其他国家,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2007年以前世界总体劳动嵌入深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中国与欧盟、美加澳劳动嵌入深度持续上升,新兴经济体、日韩劳动嵌入深度有所下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平平
文章基于全球2000—2019年数据,利用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对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行测算,并拓展贸易附加值测算模型从劳动报酬份额、劳动嵌入深度两个角度,解析中国与国际主要经济体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时空演变差异。结果显示: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来看,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国际比较来看,世界各国劳动报酬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国劳动要素报酬份额时空演变不同于其他国家,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2007年以前世界总体劳动嵌入深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中国与欧盟、美加澳劳动嵌入深度持续上升,新兴经济体、日韩劳动嵌入深度有所下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宏 刘东丽
产业内附加值的提高是技术进步的直接表现,基于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以其低附加值在全球价值链(GVC)中处于低端环节,以及对外直接投资(OFDI)增速较快这两个事实,本文选取1985~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算,以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解释变量,以国内产业附加值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三个变量做多元回归,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均对国内产业附加值呈正效应影响,即国内的研发资本存量每提高1%,可促使产业附加值增长0.44%;另外,我国OFDI存量每提高1%,将带动产业附加值增长0.39%,即我国通过OFDI可以获取东道国逆向技术溢出,促进技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邱斌 易昱玮
当前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增长趋缓的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寻找全新动能的重要契机,即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升级。“数字革命”浪潮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将为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带来新机遇。由于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具有一定的偏向性特征,因而文章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数据要素投入在技术偏向与任务偏向下对劳动力市场的可能影响;进一步地,对技术进步条件下我国比较优势的重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我国发挥比较优势将面临的制约因素;同时基于对我国全球价值链重塑动力变化的拆解,采用连续商品假设下的李嘉图模型证明了数字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贸易福利变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修静
通过构造符合中国现实条件的工业增长模型,测度了工业技术进步的绿色偏向性。省际、地区和全国三个层次的分析均表明:工业的技术进步基本是偏向于非绿色方向的。总体上,对资本偏向性程度较低,甚至有些年份为负;对劳动的偏向程度正在增强,但小于四分之一;对非绿色要素的偏向程度达到了四分之三。解决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绿色偏向性问题,应制定工业的绿色规划,通过制度创新,构建鼓励绿色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在具体规制层面,通过能源税、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财政政策和市场手段逐步理顺市场上能源和污染的定价机制,使负外部性内化为成本;建立推动工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基金,鼓励和扶持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完善区域化的高耗能、高...
关键词:
工业技术进步 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结构调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文卿 吴天颖 马瑄忆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中国分行业高、低技能劳动数据,推算了1995—2009年中国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投入和劳动报酬,并基于该数据测算了中国省域层面的高技能-低技能劳动技术进步偏向性。结果表明:中国所有省区的技术进步在大多数年份是偏向于高技能劳动的。
关键词:
劳动投入 劳动报酬 技术进步偏向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