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0)
2023(12727)
2022(10837)
2021(9927)
2020(8593)
2019(20300)
2018(19869)
2017(39973)
2016(21349)
2015(23894)
2014(23548)
2013(23767)
2012(22554)
2011(20309)
2010(20238)
2009(18788)
2008(18717)
2007(16784)
2006(14582)
2005(12940)
作者
(61431)
(51372)
(51100)
(48733)
(33052)
(24886)
(23511)
(20099)
(19418)
(18389)
(17531)
(17324)
(16333)
(16275)
(16210)
(16086)
(15497)
(15198)
(14994)
(14986)
(12824)
(12721)
(12607)
(11812)
(11692)
(11563)
(11397)
(11186)
(10326)
(10220)
学科
(101633)
经济(101546)
(60716)
管理(60399)
(48774)
企业(48774)
方法(46409)
数学(41506)
数学方法(41229)
(26285)
中国(25563)
(24593)
地方(23651)
(20777)
贸易(20773)
(20137)
业经(19915)
(18388)
技术(17698)
农业(17665)
(16823)
(14951)
财务(14928)
财务管理(14888)
企业财务(14127)
环境(13583)
(13521)
(13419)
金融(13416)
产业(13035)
机构
大学(309255)
学院(307825)
(134091)
经济(131386)
管理(119673)
研究(104478)
理学(103842)
理学院(102603)
管理学(101066)
管理学院(100477)
中国(77944)
(65315)
科学(63077)
(59464)
(52384)
(50831)
(49632)
中心(48370)
财经(48185)
研究所(47635)
业大(45208)
(43743)
经济学(42789)
北京(40245)
(40178)
农业(40029)
师范(39775)
经济学院(39155)
(38104)
(36909)
基金
项目(208474)
科学(165277)
基金(153050)
研究(151073)
(133000)
国家(131962)
科学基金(113659)
社会(98494)
社会科(93651)
社会科学(93624)
基金项目(82031)
(81239)
自然(73012)
自然科(71327)
自然科学(71312)
自然科学基金(70059)
教育(68760)
(68016)
资助(62832)
编号(59434)
(47293)
重点(47036)
成果(46996)
(46155)
(43479)
国家社会(41239)
课题(41079)
创新(40742)
教育部(40611)
科研(39908)
期刊
(143008)
经济(143008)
研究(89243)
中国(56119)
(46642)
学报(46389)
科学(44176)
(44109)
管理(40865)
大学(34916)
学学(32973)
农业(29799)
技术(27519)
(27318)
金融(27318)
教育(26383)
财经(24449)
经济研究(23366)
业经(22887)
问题(21354)
(21059)
技术经济(17360)
(17328)
(16624)
统计(15118)
资源(14754)
商业(14530)
现代(14319)
(14058)
科技(13947)
共检索到449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明权  马骥  
本文利用1998-2013年皖江城市带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 D I)的资本供给和技术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 D I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向着高级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但技术溢出的整体效应不显著,并且引资质量低和结构不合理造成皖江区域三次产业的不平衡发展。最后从区域联动、优化投资结构和加强自主创新等角度提出优化利用外资,促进皖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树平  项思可  张红梅  张峰  鲍捷  
基于皖江城市带46个评价单元面板数据,运用综合区位熵、产业区位熵平均绝对差、耦合关系等系列模型,借助GIS空间与属性关联功能,剖析区县主要产业及产业集聚度的空间分异,以及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用地效益的空间耦合。研究表明:木材家具业、农副加工业、纺织服装业作为最多区域的主要产业,分别达到26个、25个、24个,反映整个区域还是以低初级产业类型为主;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区域集中于西北部大别山区、偏远县域范围,而市区及城镇产业发达区域产业集聚表现不突出;产业用地效益数值区域差异很大,较高区域主要集中沿江城镇发展轴及合肥省会都市圈区域,较小区域集中分布于原料导向型、劳动导向型为主;耦合程度基本呈现版块化结构,皖江城市带东南部高于西北部,从东到西呈现递减趋势,并将整个区域划分为高度耦合型、中度耦合型、轻度耦合型、极不耦合型等四大耦合类型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飞  
文章分析了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对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对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未来皖江城市带应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推动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李发莹  
基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基础设施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总体而言,通信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大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从空间效应分解视角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高于通信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间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程度不一的促进作用,但是劳动力和对外开放的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士杰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尾效假说,构建包括资本、劳动和能源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2000-2011年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尾效是0.005,意味着由于能源约束,皖江城市带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约0.5%。同时,文章研究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皖江城市带的能源约束程度相当,但不同能源种类对经济增长的制约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能源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软肋,因此增加高效清洁能源消耗比例,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其未来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苗  
本文通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从投资带动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工业化推动效应这三个方面评价区域产业转移子系统的效果。该体系同时考虑了现代服务业子系统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发展水平、成长能力、基础条件、公共环境、比较优势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皖江城市带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创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转移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转移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是在不断优化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强群莉  
文章立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构建实证分析模型研究示范区环境信息披露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环境信息披露数量与质量呈上升趋势,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的污染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企业污染程度是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促进示范区的环境保护,政府应完善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监督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要更新企业环保观念,提升企业环境披露的主动性;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关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万树  刘振宏  刘吟霄  
皖江城市带中小城市发展要避免我国30年来城市化发展失衡和发展速度趋缓的弊端,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带动产业承接和产业转移。中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后的经济发展为消除"二元经济"格局,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促进安徽省皖江城市带率先崛起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种由中小城市率先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现实的示范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锦  顾东晓  孙祥  
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伴随着很多风险,识别和控制这些风险能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文章以皖江城市带168家开展电子商务企业为调研对象,采用因子分析、PLS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建立传统企业电子商务风险模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了各个电子商务风险因素对电子商务实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员工风险和技术风险是电子商务实施风险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对电子商务实施效果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管理风险通过间接影响客户风险、员工风险和技术风险同对电子商务实施效果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树平  程久苗  项思可  张红梅  朱传民  
本文以皖江城市带区县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对区域六大产业类型的分异及集聚程度进行空间判识。研究结果表明:①皖江城市带产业区位熵空间分异明显,熵值极高区与极低区表现突出,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②只有轻纺产业发展的集聚程度较高,其他类型产业表现并不突出,区域产业结构关联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竞相合作的区域联动机制;③高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没有高高或低低集聚区域,其他四类产业类型均存在高高或低低的集聚区,而轻纺产业表现尤为突出,说明产业空间布局已处于正在集聚过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惊宏  孟德友  陆玉麒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算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的区域联系大小。为求得区域联系综合值,作者构建了综合测算模型,利用各类区域联系数据测算出皖江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综合联系值,从区域联系角度评估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可能规模梯次。评估得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梯次从大到小依次是: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宣城、滁州、巢湖、铜陵、池州。最后提出了一些为承接好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办法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泥霓  
在新经济地理学经典分析框架下建立理论模型,通过数理经济分析方法,讨论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对周边地区人力资本集聚产生的影响。采用空间向量自回归(SpVAR)模型,结合各地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验证理论假说,发现北京产业结构服务化对天津、上海对江苏和浙江、广东对福建的人力资本集聚影响,主要表现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即虹吸效应,地区间收入水平接近;北京产业结构服务化对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辽宁,上海对除江苏、浙江以外的长江经济带7省1市,广东对江西、贵州、湖南的人力资本集聚作用,主要表现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即示范效应,地区间收入水平存在差距。根据数理经济分析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人力资本集聚,改善虹吸效应对周边地区人力资本集聚的不利影响,发挥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多方主体在人力资本建设中的作用等意见建议,以期实现人力资本的合理集聚,在产业结构服务化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人力资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飙  曹俊  朱骁  邵典  
在规划过程中确定城市产业与空间布局是城市研究中重要的科学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化实践进程中经常出现的规划类型。本文结合城市主导产业空间规划实践,提出采用广谱筛选方法,以城市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广谱分类、广谱甄选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对不同层面、不同对象具有功能特色与要求的产业构成进行叠加分析,并提出城市主导产业的业态簇群及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以皖江城市带的江北产业集中区作为样本案例,对产业广谱分析方法进行验证,说明广谱分析在城市主导产业业态甄选中发挥的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朝阳  韩子璇  李小刚  
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模型),选取中国2006—2017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集聚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邻近地区的人力资本集聚会显著抑制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各省的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继勇  盛杨怿  
本文利用1984-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外国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供给和知识溢出两种渠道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资本供给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高效化的发展;然而,受当前引资结构和质量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强化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并且外国直接投资引致的国际知识溢出对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的作用也有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引进外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