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58)
- 2023(4246)
- 2022(2829)
- 2021(2444)
- 2020(1917)
- 2019(4076)
- 2018(4191)
- 2017(8288)
- 2016(4589)
- 2015(5230)
- 2014(5377)
- 2013(5009)
- 2012(4176)
- 2011(3642)
- 2010(3593)
- 2009(3385)
- 2008(3537)
- 2007(3270)
- 2006(3129)
- 2005(3077)
- 学科
- 济(21138)
- 经济(21121)
- 管理(14874)
- 业(14857)
- 企(11554)
- 企业(11554)
- 中国(8744)
- 农(7544)
- 业经(6485)
- 方法(6406)
- 农业(5417)
- 财(5415)
- 数学(5319)
- 数学方法(5292)
- 地方(4594)
- 发(4563)
- 制(4315)
- 发展(4130)
- 展(4125)
- 务(3898)
- 财务(3885)
- 财务管理(3883)
- 产业(3878)
- 融(3836)
- 金融(3836)
- 企业财务(3785)
- 银(3740)
- 银行(3735)
- 理论(3603)
- 行(3552)
- 机构
- 大学(66093)
- 学院(66035)
- 济(28530)
- 经济(27986)
- 管理(24478)
- 研究(22157)
- 理学(20812)
- 理学院(20612)
- 管理学(20227)
- 管理学院(20118)
- 中国(17378)
- 京(13941)
- 财(13429)
- 科学(12602)
- 所(10845)
- 财经(10729)
- 江(10276)
- 农(10222)
- 中心(9833)
- 研究所(9805)
- 经(9762)
- 经济学(9532)
- 范(8972)
- 师范(8887)
- 北京(8652)
- 业大(8567)
- 经济学院(8567)
- 州(8217)
- 财经大学(7941)
- 院(7888)
- 基金
- 项目(42539)
- 科学(34183)
- 研究(32137)
- 基金(31323)
- 家(26908)
- 国家(26687)
- 科学基金(23266)
- 社会(22118)
- 社会科(20866)
- 社会科学(20862)
- 省(16419)
- 基金项目(16326)
- 教育(14573)
- 自然(13644)
- 划(13447)
- 自然科(13342)
- 自然科学(13340)
- 自然科学基金(13122)
- 编号(12986)
- 资助(12093)
- 成果(10753)
- 发(9646)
- 国家社会(9625)
- 重点(9592)
- 部(9234)
- 课题(9000)
- 创(8669)
- 化(8504)
- 性(8324)
- 教育部(8155)
共检索到100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贺云
一、资本人格化和人力资本化的意义资本,不论是以金钱形式存在的虚拟资本,还是以机器、厂房等形式存在的物质资本,其本身都是一种与劳动(人力)、土地相并列,产生收入和利润的生产要素。这些资本无论掌握在哪个人的手上,对资本总量都没有任何影响。金钱从富人手上流到穷人手上,金钱的数量并没有减少。但是,这些资本掌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子标
社会主义资本人格化大体经历了产品人格化、商品人格化、资本人格化三个阶段。社会主义资本人格化的基本涵义是按资本的属性去组织生产,其本质要求是实现资本永无止境的最大化的增殖要求,并按这一要求确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领导者人选。
关键词:
资本人格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伟华
“经济人”假定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 ,自斯密提出以来 ,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 ,其分歧焦点在于“经济人”是否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事实上 ,“经济人”假定本质上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化身。“经济人”的本性无非是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这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的高度抽象。而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外延的扩大 ,“经济人”假定的内含和外延随之变化 ,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关键词:
资本的人格化 经济人假定 态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金成晓
按照现代产权经济学的观点,产权清晰是指产权的边界必须是界定清楚的,必须有具体的人格化代表和产权运动的承担者,这样的产权才可以成为可交易的产权,才能实现其资源配置的功能。产权界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行为主体财产权利的界定;另一方面是行为主体财产责任的界定,二者缺一不可。那么,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是不是界定清晰了呢?从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靖雯 王敏 龚六堂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内外控人格特征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外控型相比,内控型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总支出更高,更有可能参加课外辅导,用于课外辅导的支出也更多。原因在于,内控作为青少年的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禀赋,提高了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通过异质性分析,我们进一步发现内控对私人教育支出的正向影响在高收入家庭、父母高教育程度、鼓励积极和努力的家庭氛围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关键词:
控制点 教育支出 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熊娜
我国经济结构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方向转变将影响人力资本投资模式。文中引入净国民收入资调整时,可持续经济比重上升,收入对人力资本的作用方向由负转正,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由教育机会成本主导转变为收益主导,利于经济持续发展;但因当前人力资本收益多由非可持续型经济提供,提高可持续经济占比将压缩劳动力需求,加剧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过剩;上述困境可借助消费政策予以缓解,因消费对人力资本波动的影响力远大于收入。综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最小化其对劳动力市场的不良冲击,应降低消费支出的泡沫比。
关键词:
净国民收入 人力资本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跃 惠美宁
运用2008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截面数据构造"伪时间序列",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发展程度都呈现极强的区域不平衡性,人力资本发展程度区域差异性更大;两者的不平衡性表现出共同的趋势,即具有发展程度一致性;各地区人力资本在区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信息化和人力资本的互助策略。
关键词:
区域信息化 人力资本 格兰杰检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永坡 郑磊 曹永峰
本文以我国养老保险的"统账结合"模式为例,探讨了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根据本文的推导和验证,增加"统账结合"模式中个人账户的比例,将会对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并延缓其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另外,本文还在"统账结合"模型下,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与退休的关系,结果发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延长居民的劳动参与时间。由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适当增加"统账结合"模式中个人承担的比例;加快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双成 罗光强 蒋银娟
从理论探究出发,以2009—2019年A股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文本分析技术提取年报中数字化关键词,研究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对就业增长和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就业增长与人力资本升级,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赋能企业创新、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需求是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业就业增长的主要途径。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行业竞争程度高、生活性服务业的就业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烽
我认为股份制可以解决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问题。过去政企分不开,市长当厂长,厂长当市长,实行股份制以后,政府的职能就只能是培育市场。现在国内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后都要求上市,股票一上市就立即被炒得很高,已与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关系不大了。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企业很多,但真正能上市交易的股份制企业数量很少。这就提示我们要认真研究企业内部股份制的实现形式。现在一些企业实行内部股份制,使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艳泽
本文通过当前对人力资本的泛化认识的分析 ,提出了人力资本应层次化的观点 ,具体阐述了人力资本层化的理由、人力资本层化的具体划分及人力资本层化的重大意义 ,提出了人力资本和准人力资本的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
资本 人力资本 准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旭
本文回顾了已有测算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几种方法,并指出累计成本法测算了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存量法测算了人力资本存量而收入差异法则测算了中国的人力资本投入。本文着重分析了三个指标的区别与联系。认为在进行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绩效和基于人力资本的收入分配等问题的研究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测算方法尤其重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国富 卿志琼
一、引言制度变迁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概括。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从交换的人际关系方面概括出现代经济所必需的制度转型特征,即是从人格化交换向非人格化交换的转变。所谓“人格化交换是建立在个人之间相互了解基础上的交换。在这种交换中,...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惠君
本文基于我国2014-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规模扩大(规模效应)和质量提升(质量效应)双重维度考察了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提升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中介效应模型,就人力资本提升对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升级是否存在对冲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力资本规模扩大和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均有利于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相比较而言,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人力资本规模扩大和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明显的对冲效应,可以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升级带来的不利冲击。研究得到启示,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升级的不利影响但无需过于担忧,可从短期人力资本质量提升(高等教育规模扩面)和长期人口发展战略(构建生育体系,优化生育制度)两个维度来推动人力资本提升对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对冲效应,确保居民消费稳步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太洋
我国城镇化水平与人力资本积累存在着双向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本文运用STR模型对我国城镇化水平与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一定的惯性效应,城镇化水平对人力资本积累存在非线性影响。当城镇化水平上升幅度超过4.2%时,城镇化水平的变动对人力资本积累就会产生影响。城镇化水平变动dlnur大于位置参数0.0413时,城镇化水平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非线性影响,当前时期的城镇化水平增加1%,就会在本期产生2.75315的人力资本边际效应。因此,推进我国城镇化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