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
- 2023(1320)
- 2022(1027)
- 2021(1059)
- 2020(915)
- 2019(2088)
- 2018(2055)
- 2017(3817)
- 2016(2015)
- 2015(2275)
- 2014(2112)
- 2013(2111)
- 2012(2025)
- 2011(1778)
- 2010(1825)
- 2009(1839)
- 2008(1871)
- 2007(1735)
- 2006(1629)
- 2005(1461)
- 学科
- 济(8606)
- 经济(8601)
- 业(7009)
- 管理(6338)
- 企(6216)
- 企业(6216)
- 方法(3699)
- 财(3557)
- 数学(3175)
- 数学方法(3129)
- 中国(2908)
- 务(2719)
- 财务(2718)
- 财务管理(2714)
- 企业财务(2662)
- 学(2249)
- 农(2153)
- 制(2055)
- 融(1983)
- 金融(1983)
- 理论(1906)
- 策(1797)
- 业经(1694)
- 银(1649)
- 银行(1643)
- 农业(1618)
- 行(1559)
- 和(1485)
- 教育(1434)
- 体(1390)
- 机构
- 大学(31158)
- 学院(30154)
- 济(13027)
- 经济(12809)
- 管理(10725)
- 研究(10528)
- 理学(9151)
- 理学院(9043)
- 管理学(8885)
- 管理学院(8830)
- 中国(8622)
- 财(7086)
- 京(6585)
- 科学(6363)
- 所(5505)
- 财经(5390)
- 研究所(4990)
- 经(4916)
- 农(4888)
- 经济学(4658)
- 中心(4445)
- 江(4332)
- 北京(4317)
- 业大(4160)
- 财经大学(4105)
- 经济学院(4089)
- 范(3936)
- 师范(3890)
- 农业(3815)
- 院(3634)
共检索到47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资本论》第一卷是研究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在2—6篇中,对直接生产过程作了深刻的研究,揭开了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最深层的生产、交换和分配关系,说明了资本的本质,阐明了什么是资本主义关系,并揭露了掩盖着这一本质关系的假象。但是,前面对直接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三)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前面已经说明,资本的积累由于是同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紧密联系的,所以,资本积累的进行必然造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现实中,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比资本积累的速度更快,因为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则行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资本论》的研究大都是注释和解说原著,而结合现代资本主义实际、研究《资本论》所阐发的基本理论的著作则很少。注释和解说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实际资料来分析、检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基本理论。高峰同志所著《资本积累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正是沿着这个方向进行了辛勤的努力,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策划
互联网的兴起与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发端在时间上大体相同,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性、开放性和虚拟性为经济金融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产业资本统一运动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使生产资本比例相对减小,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比例相对增加;同时货币资本从从属于生产资本转变为主导并支配生产资本,使金融部门超越实体部门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互联网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在资本积累上表现出金融功能异化、产业资本金融化和工人工资资本化等趋势,并导致资本积累方式的金融化,即从"在生产领域榨取工人剩余价值"向"在金融领域剥削产业资本家和工人"转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是资本利用新技术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结果,虽然能增强资本运动的连续性,但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帆
南开大学高峰教授的新著《资本积累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结合现代资本主义实际,对资本积累理论作了全面.深入和科学的探讨,既发掘了马克思主义的精蕴,又表达了作者一系列独到或创新见解,实实在在是一本探骊得珠的杰作。 该书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全面概括,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崔慧敏 何寅
马克思在对资本积累的论述中隐含了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两重逻辑。资本原始积累是非生产性积累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卫·哈维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在对“资本原始积累”概念重构中提出了剥夺性积累理论,并指出剥夺性积累是当代金融资本主义积累的主导逻辑。金融资本凭借其绝对的垄断地位,通过股票及证券市场投机、信贷体系、危机操纵等方式对普通民众、中小企业和落后国家等进行剥夺性积累。金融资本的剥夺性积累限制了生产性积累的发展,推动了财富的巨大集中,使普通民众愈加贫困化,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与失衡、政治合法性危机和社会对立加剧等危机。金融资本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了剥夺性积累,使资本主义陷入了更深层次危机。金融资本的剥夺性积累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关键词:
金融资本 剥夺性积累 经济停滞 社会对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小忠 丁晓钦
资本主义积累的社会结构(SSA)演进应以劳资关系为研究核心。本文回归到马克思经典理论,用剩余价值率作为判断SSA稳定与否的标准,在劳动力匹配模型下分析收入分配、剩余价值率与SSA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发现,长期来看,资本主义SSA都是不稳定的,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不会因SSA能缓解资本积累和经济萧条而改变。这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对社会福利的损害是以减少岗位、降低工人分配比例和工资为代价的,要提升资本主义的产出,须增强工人组织能力和采取集体工资的谈判方式,而这又危及资本主义体系稳定。因此,SSA的不稳定来自资本主义制度对抗性劳资关系的不可调和,根源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生升
中国的崛起对当代世界经济体系的等级结构形成重大冲击,作为中国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标志,"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和时代意义。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治理是资本积累的制度性约束机制。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实践主体,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积累活动发挥着引领作用,它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确立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作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真正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致力于谱写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国际合作蓝图,它不仅开启了世界经济体系积累新周期,更是对资本主义体系积累周期的历史超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英华
数字资本主义是数字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和表征。在这一阶段,数字技术与资本的内嵌共谋形成了数字资本这一最新资本样态。在数字资本的统摄下,"非物质劳动""受众劳动""数字劳动""产消者劳动"等新劳动形式的出场使劳动内涵、劳动类型和劳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数字资本的新结构和新特征使其在一系列数字化变革中以一种更隐匿、更深刻、更全面的逻辑渗透到劳动力的再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之中,并全面影响剩余价值的占有模式和分配方式。尽管数字资本显现出活化性和适变性等诸多新属性和新特征,但从全球化的范围和结构来看,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价值追求的本质、价值积累的结构和价值剥削的后果,其全球结构和内在矛盾本质也没有改变。
关键词:
数字资本 劳动 价值积累 价值剥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寿玉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观察国际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观点并概括为马克思主义中心外围观。又据以探索世界范围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在当代的实现形态,两级经济特征的产生原因并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作出总的估计。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崔学东 曹樱凡
"共享经济"是对数字资本主义或平台资本主义的叙述修辞。本文认为,西方"共享经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利用数字技术修复后工业和金融资本主义新"滞胀"(停滞与资产价格膨胀)崩溃后所面临的积累危机,转向从受众无酬劳动、家庭生活资料的再商品化中提取剩余价值;利用数字化的零工劳动重塑雇佣劳动关系,解决在开放分散劳动场所下的劳动组织与监督问题,创造更为弹性和不稳定的劳动后备军;以数字创新扰动者的角色,挤压和取代有管制行业和企业,削弱政府管制,强化新自由主义。因此,"共享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替代或终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经济有重要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军
完整的资本积累过程至少包括储蓄、投资和资本形成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在储蓄和投资主体不一致的情况下,还需要在储蓄与投资之间插进一个将储蓄导向投资的中介环节。无论哪种形式,都只有在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积累过程之后,才能形成以现实的生产要素形式存在的、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资本。在这一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都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阻碍因素,需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
资本积累,储蓄,中介,投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为民
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后发赶超西方强国的过程中,基于股份制构成的特点与西方不同,以法人资本主义或不存在大资本家的会社资本主义相标榜,以示与西方传统资本主义相区别。本文重点是剖析日本法人资本主义的提出、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利与弊以及世纪之交法人资本主义的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作为现代性的重要象征,资本主义既可以用来指某种特定的政治、经济或社会制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理性主义的代名词。大学和资本主义都在西方而且仅在西方兴起,这绝非某种巧合而是西方文明中理性主义发展的自然结果。一方面大学作为资本主义体制的一部分,为资本主义精神和制度形式提供了合法性来源,并培养了资本主义人;另一方面作为理性资本主义的延伸,从学术管理资本主义到学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逻辑也深刻影响了大学的发展方向,并型塑了现代大学的存在方式。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学术管理资本主义 学术资本主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昕蔚 刘刚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了资本表现形式变革并引致了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过程的重塑。从资本表现形式看,货币的数字化融通,提高了经济系统内可供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资金量,拓展了产业资本融资活动的范围;数据的资本化与生产资本的数字化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对数据生产资料的控制;商品资本则借助数字化形态和数字营销渠道,加速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循环的速度和效率。从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过程看,资本表现形式的数字化使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循环呈现出异质性、复杂性特征,其价值增殖过程则更具多元化和隐秘性。数字化形态商品和服务中的资本循环表现为数字化生产资料运用引致的资本循环和增殖速度的提升;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融合中的资本循环表现为物化数据要素参与下,直接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与活劳动的逐渐分离,其资本增殖则偏向于在数据要素生产过程中完成;数字平台主导的零工经济中的资本循环表现为资本通过对数据要素和销售渠道的垄断,控制价值增殖的实现环节,从而强化对个体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剥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