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5)
2023(8897)
2022(7546)
2021(7079)
2020(5618)
2019(12936)
2018(12113)
2017(21817)
2016(11724)
2015(13521)
2014(13278)
2013(13019)
2012(12782)
2011(11928)
2010(12271)
2009(11854)
2008(11672)
2007(10686)
2006(10128)
2005(9487)
作者
(34804)
(29379)
(29002)
(27758)
(19169)
(13952)
(13288)
(11185)
(11074)
(10423)
(10172)
(9877)
(9655)
(9517)
(9419)
(9055)
(8413)
(8359)
(8354)
(8084)
(7758)
(7095)
(7014)
(6979)
(6681)
(6644)
(6335)
(6032)
(5894)
(5634)
学科
(71348)
经济(71258)
管理(30615)
(29594)
(24046)
企业(24046)
方法(21644)
中国(18945)
(17453)
数学(17403)
地方(17353)
数学方法(17256)
(14914)
业经(13756)
(13444)
地方经济(12529)
理论(11853)
(10994)
金融(10990)
(10705)
教育(10589)
农业(10536)
(9963)
(9429)
贸易(9421)
(9367)
银行(9350)
(9077)
(9053)
(8513)
机构
大学(189643)
学院(183001)
(85190)
经济(83597)
研究(70743)
管理(62039)
中国(52655)
理学(51718)
理学院(50987)
管理学(50249)
管理学院(49865)
(40785)
(39931)
科学(39260)
(35772)
研究所(32022)
财经(31796)
中心(30311)
(29303)
师范(29099)
(28789)
经济学(28705)
(28408)
北京(25892)
(25412)
经济学院(25370)
(24059)
师范大学(23994)
财经大学(23412)
(22502)
基金
项目(108620)
科学(85915)
研究(83597)
基金(79793)
(69206)
国家(68157)
科学基金(57061)
社会(56767)
社会科(53438)
社会科学(53421)
基金项目(40319)
(40163)
教育(39261)
(34137)
编号(32690)
自然(32385)
资助(32074)
自然科(31529)
自然科学(31521)
自然科学基金(30992)
成果(29899)
(25319)
重点(25248)
国家社会(24363)
(24321)
课题(23816)
教育部(22626)
(22479)
(21731)
人文(21536)
期刊
(108814)
经济(108814)
研究(68733)
中国(40922)
(32918)
学报(29955)
科学(26614)
教育(26575)
管理(25752)
(24452)
大学(23053)
学学(21022)
财经(19363)
(18669)
金融(18669)
经济研究(18172)
(17052)
农业(15940)
技术(14966)
问题(13879)
业经(13504)
(12276)
世界(11584)
国际(11214)
图书(10892)
技术经济(10172)
(9086)
经济问题(8650)
书馆(8524)
图书馆(8524)
共检索到307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朱宝清   高岭   王艺明  
20世纪西方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为资本主义带来了繁荣,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对国家问题的重新审视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密利本德—普兰查斯之争拉开序幕,直接影响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辩论。这场辩论为我们透视资本主义国家在处理“积累”与“合法化”之间的两难境地提供了理论棱镜。辩论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0—1975年,该时期主要聚焦于新李嘉图主义与原教旨主义关于国家支出危机的异见,以高夫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者认为国家支出主要是生产性的,危机发生在分配领域;以亚菲、布洛克、法因和哈里斯等为代表的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国家支出是非生产性的,危机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尤其是利润率下降趋势。第二阶段是1975年后,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分析核心的新进路,以霍洛威、皮乔托、克拉克等为代表,并将其运用于对工人阶级与福利国家之间矛盾和斗争的案例和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回顾英国CSE辩论”有助于理论界深入思考今后如何重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卫兴华  陈享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国昀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资本主义国家本质问题围绕"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展开了持续而激烈的论战,最终莫衷一是。其实,经典作家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时,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的论述是采取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与"理想的总资本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分别在"一般"、"特殊"与"个别"意义上的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一般"、"特殊"与"个别"的统一。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蒋茜  
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蕴含了“技术—资本—国家”的三重逻辑,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具体反映。技术逻辑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国家逻辑为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支撑,它们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主导经济全球化的逻辑整体。其中,资本逻辑凌驾于技术逻辑和国家逻辑之上。从技术逻辑来看,美国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维持全球科技霸权地位而发动贸易战和科技战,加剧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危机,扩大了全球技术鸿沟,导致当代经济全球化陷入技术困境之中。从资本逻辑来看,随着当代金融资本的全球膨胀,资本陷入了自身所致的发展困境之中,表现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全球贫富分化的加剧。从国家逻辑来看,当代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缺乏代表性和包容性、公平性与有效性,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难以解决全球性问题和矛盾。技术困境、发展困境、治理困境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框架内是无解的,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坚持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需要引导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姬旭辉  叶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研究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志  何玉芳  
20世纪50至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但仅持续了20年左右,到20世纪70年代便陷入滞胀困境。当时欧美领导人里根、撒切尔夫人带头推动资本主义经济改良,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新自由主义时代并开启了超级全球化。经济增长同样仅持续了20年左右,到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又陷入严重困境。由石高宏和李灵燕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于2022年4月出版的《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的当代资本主义改良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是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时代之作。该书主要围绕三条主线展开:一是对当代资本主义改良理论的考察,二是对当代资本主义改良模式的考察,三是对中国的启示。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进行透析性考查,揭示其经济困境和社会矛盾的根源,对于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良性持续发展具有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美平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发展为主题,着力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赤字问题和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理论从分析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入手,揭示资产阶级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容量的狭隘性和生产力扩张的无限性之间的深刻矛盾,阐释一定时期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共存的内在机理,比较资本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绩效。马克思主义国家经济学以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承载国家关系的全球化之演变过程、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全球治理机制等问题。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世界各国全球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是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由中国推动的全球化新实践方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现阶段,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者越来越倾向于总体性与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强调资本主义概念不仅仅是一种生产关系与形式,而是一种全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社会形态。他们否定了美国型资本主义是世界上标准资本主义的观点,肯定资本主义有多种选择与多种形式。这些学者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与分析,认为资本化、全球化以及自由主义造成了金融资本的过度发展,使得社会阶层固化与阶级对立问题日趋尖锐,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危机,典型表现是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他们在质疑资本主义生命力的同时,也提出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现阶段,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者越来越倾向于总体性与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强调资本主义概念不仅仅是一种生产关系与形式,而是一种全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社会形态。他们否定了美国型资本主义是世界上标准资本主义的观点,肯定资本主义有多种选择与多种形式。这些学者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与分析,认为资本化、全球化以及自由主义造成了金融资本的过度发展,使得社会阶层固化与阶级对立问题日趋尖锐,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危机,典型表现是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他们在质疑资本主义生命力的同时,也提出了其可以通过调节与调和方式使资本主义获得新生的可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晓笛  黄林  
文章认为,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资本主义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及其为缓解劳资矛盾,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的必然结果,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剥削本质,也不能否定资产阶级财富日益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日益积累的一般性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趋势依然存在,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晓笛  黄林  
文章认为,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资本主义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及其为缓解劳资矛盾,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的必然结果,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剥削本质,也不能否定资产阶级财富日益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日益积累的一般性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趋势依然存在,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晓笛  黄林  
文章认为,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资本主义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及其为缓解劳资矛盾,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的必然结果,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剥削本质,也不能否定资产阶级财富日益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日益积累的一般性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趋势依然存在,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小革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延续至今的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以后,对不同经济危机相关理论的研究日益引起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对于经济危机相关理论研究的一项重大贡献,就是把对经济问题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从而为全面科学阐明经济危机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危机相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于克服经济危机曾经起过非常积极的历史作用。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危机相关理论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的30多年的时间内,对于缓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资本...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峰  段雨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进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尖锐。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扩大军事支出来吸收过剩产能,增加有效需求虽然暂时地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延缓了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但从长期来看,不断扩张的军事支出不仅挤占了生产性部门的资源、限制了福利支出的增加,还造成了支出成本由工人阶级承担同收益由垄断资本占有之间的矛盾。军事支出的增加不但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会在更高的层次上将矛盾再生产出来,扩大矛盾的范围、深化矛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薛宇峰  丁晓钦  
在经济全球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反对"左"和"右"的两种教条主义,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相互关系,加快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政治经济学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要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创新和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其理论体系的基础必须是《资本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