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97)
2023(17334)
2022(14959)
2021(13976)
2020(11477)
2019(26519)
2018(26174)
2017(50615)
2016(27267)
2015(30643)
2014(30560)
2013(29882)
2012(27775)
2011(24910)
2010(24761)
2009(22348)
2008(21714)
2007(19091)
2006(16688)
2005(14612)
作者
(76620)
(63397)
(63032)
(59747)
(40439)
(30493)
(28817)
(24935)
(24179)
(22533)
(21666)
(21393)
(19975)
(19968)
(19611)
(19342)
(18849)
(18589)
(18093)
(18050)
(15673)
(15533)
(15287)
(14660)
(14265)
(14108)
(13977)
(13962)
(12694)
(12489)
学科
(113370)
经济(113167)
管理(76396)
(73567)
(61598)
企业(61598)
方法(50084)
数学(41639)
数学方法(41070)
中国(33225)
(30844)
(27882)
地方(27859)
业经(27262)
(23330)
理论(20884)
农业(20797)
(19677)
(19328)
(18804)
贸易(18791)
(18126)
技术(17491)
环境(17370)
(17286)
(17249)
金融(17246)
银行(17246)
(17090)
财务(17006)
机构
大学(380767)
学院(379218)
(150878)
管理(150667)
经济(147612)
理学(130486)
理学院(129003)
研究(127455)
管理学(126649)
管理学院(125954)
中国(94693)
(81348)
科学(78128)
(69988)
(62756)
(58400)
中心(58047)
研究所(57035)
财经(55810)
(55151)
业大(54715)
(52881)
师范(52423)
北京(51457)
(50820)
(46549)
农业(45195)
(45167)
经济学(45129)
师范大学(42432)
基金
项目(260288)
科学(205371)
研究(193077)
基金(188232)
(162755)
国家(161321)
科学基金(139415)
社会(122684)
社会科(115660)
社会科学(115628)
(101792)
基金项目(99895)
自然(89502)
教育(89251)
自然科(87421)
自然科学(87401)
自然科学基金(85805)
(85471)
编号(79666)
资助(76967)
成果(64723)
重点(58038)
(57915)
(57405)
课题(54558)
(53998)
创新(50232)
国家社会(49775)
教育部(49686)
科研(49402)
期刊
(167750)
经济(167750)
研究(114609)
中国(74391)
学报(58049)
管理(56250)
科学(54375)
(53616)
(53052)
教育(47936)
大学(45145)
学学(42076)
农业(37452)
技术(34015)
(32886)
金融(32886)
业经(28431)
财经(27178)
经济研究(26544)
(23271)
图书(22134)
问题(21576)
(18893)
科技(18230)
技术经济(17888)
理论(17818)
(17383)
商业(17009)
现代(16859)
资源(16297)
共检索到560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浩然  梁邦兴  朱竑  
目前学界对于"资本"大致持两种研究视角,即将其视为一种生产要素或一种生产关系,由此,资本作用于地方发展的地理学研究也存在发展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两种对应的研究视角。随着关于地方发展的研究不断深进,两种研究视角逐渐非线性地交互作用,亟待在一个整合框架下提出新的综合范式,以推进地方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分析。基于此,文章重新梳理了发展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两个学科视角下的资本与地方发展之间的相关研究,认为可以在场域空间视阈下将两个视角整合在同一个诠释框架之中,并基于该整合框架提出三个未来应关注的研究要点。文章的相关分析有利于推进当前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且尝试提高中国人文地理学对于空间—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论解释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旺  蒋敬  
国外关于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早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而国内目前仍处于引用国外的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来解释我国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阶段。基于乡土社会结构特征的"差序格局"理论,结合民族社区的乡土特征,提出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影响的乡土视野研究框架。此框架包括4个层次:①基础理论与方法论层次:对本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界定和阐述;②反映层次:测量社区居民关于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乡土特征影响的感知;③解释层次:提出研究的重点问题;④控制层次:提出实现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双赢的调控原则和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占仓  
欣读苏泽霖、陈金永先生合编、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理研究与发展》一书,倍感亲切与快慰,尤其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受甚深。1.该书是当代华人与华裔地理学者共同合作的产物。为了加强从事地理学研究的炎黄子孙的学术交流,由香港大学地理地质系筹备、主办,于1990年4月27日至5月1日在香港大学举行了“地理研究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国际会议使用中文作为大会的语言,是一个新的创举,有利于中外华人与华裔地理学者交流。参加这次会议的地理学者,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马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青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城市地理文化的发展传播面临着更多要素的补充,无论是传统自然地理要素还是现代人文要素,都对城市地理文化的发展传播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已经有大量的地理学者开始关注城市地理文化的发展传播问题,其问题研究视角也逐渐从单纯的城市地理要素转变为更过阔的外部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关系因素。就目前中国城市地理文化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地理学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最重要的地理学分支,其研究内容不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应该进一步加深对城市地理文化的根本性解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熙保  徐淑芳  
自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一直重视对国民财富增长问题的研究,这一古老的问题吸引经济学家的关注已长达数个世纪。而在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的基本框架里,对于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探讨始终没有停止过,尤其是随着20世纪中期新古典经济学的复兴,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逐渐意识到,物质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的投资和技术进步固然是决定经济增长率的主要因素,但为什么一些国家的投资比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忠明  王饶若愚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资历框构建逐渐席卷全球,许多国家将其视作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终身学习理念普及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政策不断推进并在实践领域开始实施和探索,其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基于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价值取向、模式、核心制度、运行机制和实践等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取向提出了思考,要厘清国家资历框架为谁服务,探索评价国家资历框架构建效果的方法路径,以及如何借鉴异域实践经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文辉  
将生态城市发展管理评价纳入管理科学为主的学科范畴,基于"对象-主体-目标过程"整合框架,针对国外生态城市发展管理评价思想给出整合性、规范性的述评研究,在评析其思想成果及现有不足的基础上揭示相关研究的基本取向和未来趋势,以及生态城市发展管理的对象性评价、主体性评价、目标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之间有机联系、互动拓展的科学需求。上述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寻求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公共管理研究的有机结合,进而为系统地研究生态城市发展管理评价机理工作梳理出整体性的知识脉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士君  冯章献  刘大平  张紫雯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揭示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面对时代发展、社会转型、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城市与区域巨变,中心地理论需要创新发展。首先,突破中心地理论的严苛假设、忽视系统动态性和自然—人文要素综合性的固有缺陷,拓宽其普适性。其次,以动态的和联系的眼光审视中心地系统外部条件、内部要素和组织形式与机制变化,从中发现理论创新的视角。包括人口再分布,城市体系重组,全球产业网络兴起等宏观背景变化的视角;现代交通条件、信息技术发展、技术革新、体制变革等影响要素和机制变化的视角;全球城市网络形成,城市带、群、链迅速聚合,底层中心地重构等中心地系统组织形式新变革的视角;RS、GIS和现代统计手段应用的视角。再次,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有必要从"肢解"阶段进入到整体完善过程,构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框架:①以指导实际应用,形成理论和研究范式为创新和发展的目标;②以中心性测度新模型、严苛条件缓和、动态中心地系统、中心地系统畸变模式、中心地扩散域的空间嵌套等为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内容;③突破自然—人文耦合要素对中心地系统影响机理及模型化表达,现代中心地系统空间图景,动态开放的现代中心地系统建设等重点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天  
资本结构理论经历了四次重大思潮变革,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从古典资本结构理论阶段、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新资本结构理论阶段以及后资本结构理论阶段来阐述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张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以前由于受宗主国控制,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缓慢,多数处于落后待开发状态。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大。如何缩小差距,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促成了以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会娥  
基于对秦人和秦地的历史渊源、秦史的政治影响、秦腔的历史传播和社会影响的梳理,认为秦腔文化区是指秦腔影响达到一定程度,专业剧团和演出人数在当地戏曲活动中占到半数以上份量的省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秦腔的生长、繁荣、发展、研究有赖于整个文化区内各种有利因素的推动,目前秦腔社会文化研究成果较少,在向研究者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超  苌庆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调整和完善的需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借鉴域外应用型本科教育成功的经验,教育部明确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从而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改革方向。通过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现状以及转型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将有利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选择正确路径以达到顺利转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晓松  缪春胜  张莹  
本文以深圳法定图则和英国地方发展框架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立的背景、编制的内容及编制与审批过程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和总结,吸取各自的优点,以期为探索国内地方层面的法定规划新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广月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增长极,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版图重构必将起到纲领性指引作用,其发展也将对我国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从空间范围、建设意义、发展定位与建设举措等方面对中原经济区进行研究。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逻辑框架应是"2345"发展框架: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轮互动,"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为主要内容,为我国整体发展作出五大贡献(经济发展贡献、粮食贡献、交通贡献、能源原材料贡献、生态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文杰  万瑞  
文章通过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图书馆职业转型发展相关研究的系统文献调查,全面评述本领域研究的进展和不足,进而基于“属加种差”的逻辑定义准则,对图书馆转型发展风险进行严谨定义,据此提出对图书馆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风险展开研究的一个逻辑分析框架。本文展开的文献评述和逻辑解析能为后续针对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风险展开的研究提供起点和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