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51)
- 2023(17289)
- 2022(14891)
- 2021(13839)
- 2020(11450)
- 2019(25918)
- 2018(25586)
- 2017(48964)
- 2016(26413)
- 2015(29579)
- 2014(28915)
- 2013(28460)
- 2012(26018)
- 2011(23469)
- 2010(23582)
- 2009(22105)
- 2008(20713)
- 2007(18407)
- 2006(16557)
- 2005(14564)
- 学科
- 济(103562)
- 经济(103447)
- 业(79123)
- 管理(71450)
- 企(57592)
- 企业(57592)
- 农(51905)
- 方法(42969)
- 数学(37193)
- 数学方法(36739)
- 农业(34593)
- 中国(32669)
- 业经(28522)
- 融(28425)
- 金融(28423)
- 财(28292)
- 银(26974)
- 银行(26918)
- 行(25956)
- 制(24038)
- 地方(23715)
- 学(22128)
- 务(17933)
- 财务(17866)
- 财务管理(17831)
- 贸(17789)
- 贸易(17773)
- 理论(17475)
- 易(17299)
- 企业财务(17031)
- 机构
- 学院(367446)
- 大学(364431)
- 济(145054)
- 管理(142911)
- 经济(141804)
- 研究(124897)
- 理学(123876)
- 理学院(122580)
- 管理学(120321)
- 管理学院(119711)
- 中国(99405)
- 农(79008)
- 科学(78346)
- 京(77082)
- 财(65838)
- 所(62975)
- 业大(61558)
- 农业(60894)
- 中心(59111)
- 研究所(57394)
- 江(54268)
- 财经(52371)
- 北京(48085)
- 范(47911)
- 经(47782)
- 师范(47389)
- 院(44822)
- 州(44384)
- 经济学(42626)
- 财经大学(38858)
- 基金
- 项目(253107)
- 科学(197815)
- 研究(185801)
- 基金(182393)
- 家(159582)
- 国家(158150)
- 科学基金(134956)
- 社会(116536)
- 社会科(109930)
- 社会科学(109896)
- 省(100520)
- 基金项目(96770)
- 自然(87360)
- 自然科(85243)
- 自然科学(85222)
- 教育(83829)
- 自然科学基金(83675)
- 划(83462)
- 编号(77210)
- 资助(74331)
- 成果(62261)
- 重点(56751)
- 部(55036)
- 发(55028)
- 课题(52582)
- 创(52569)
- 创新(49016)
- 科研(48315)
- 国家社会(47517)
- 大学(46779)
- 期刊
- 济(164362)
- 经济(164362)
- 研究(106388)
- 农(79747)
- 中国(73804)
- 学报(62138)
- 科学(56627)
- 农业(53793)
- 财(48759)
- 管理(48629)
- 大学(47524)
- 融(46161)
- 金融(46161)
- 学学(45213)
- 教育(38920)
- 业经(31704)
- 技术(29945)
- 业(25329)
- 财经(24893)
- 经济研究(24445)
- 问题(21879)
- 经(21180)
- 版(20092)
- 科技(17788)
- 业大(17701)
- 理论(17544)
- 图书(17268)
- 技术经济(16880)
- 现代(16806)
- 世界(16471)
共检索到545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小付
拾荒者等非正式主体是中国农村垃圾治理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非正式主体之间相互分工和合作,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随着资本下乡参与农村的垃圾治理,农村垃圾治理正式部门对非正式主体的收入、获得垃圾资源的机会、社会关系结构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需要明确非正式主体的习惯权利、建立连接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垃圾治理合作社、完善农村垃圾治理企业的社会责任政策,进而促进农村垃圾治理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的伙伴关系和融合。
关键词:
农村 垃圾治理 正式部门 非正式部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焕 王瑞梅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生态宜居是根本,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基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利用微分博弈的方法,构建了基于连续时间的农户与地方政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微分博弈模型,首先获取了农户和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其次探讨了不同参数变化对最优策略的影响,最后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环保监管意识和环保监管能力及对违规排放生活垃圾的惩罚力度影响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量;第三方力量的环保监管意识和环保监管能力影响地方政府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努力程度。同时,结合上述研究结论,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农户 地方政府 微分博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焕 王瑞梅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生态宜居是根本,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基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利用微分博弈的方法,构建了基于连续时间的农户与地方政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微分博弈模型,首先获取了农户和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其次探讨了不同参数变化对最优策略的影响,最后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环保监管意识和环保监管能力及对违规排放生活垃圾的惩罚力度影响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量;第三方力量的环保监管意识和环保监管能力影响地方政府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努力程度。同时,结合上述研究结论,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农户 地方政府 微分博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杰 尚长风
农村金融市场中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的“二元”分割与共存是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普遍现象。农村金融市场的分割,浅层次上来看是金融抑制政策的扭曲效应,深层次因素是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中小微型企业自身的信息不透明与可抵押担保能力的不足所致。非正式金融在处理有关中小微型企业的“软”信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种优势也正是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的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改革方向应该着眼于正确理解正式与非正式金融体系的应有地位,遵循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金融生态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内在均衡逻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傅为忠 潘玉 王丹
以72份有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政策工具-产业链”二维评价模型,利用Nvivo11软件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剖析“双碳”背景下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的现状和问题。结果表明:政策工具内部使用不均衡,“双碳”背景下政策范围和功能有待扩大。据此,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的制定与产业的发展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佳 胡子君 房建恩
本文基于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与修复背景,以美国分散式农村的垃圾多元治理措施为借鉴,对我国分散式农村垃圾治理对策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农村当前的垃圾治理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包括诸多环节的回收和再利用等治理措施,有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保障了资源化的高效效能,由此必然可以显著提升当前农村的垃圾治理效能,全面净化农村居住环境。
关键词:
农村垃圾 分散式 治理对策 美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海晶 杜娟
农村垃圾治理凸显了我国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基础设施供给和基本制度,反映了城乡之间的环境非正义关系,暴露出农村垃圾治理资源分配失衡、农村垃圾治理决策程序缺失以及农民承受的垃圾治理责任不公平的问题。防范农村垃圾污染的发生,必须将环境正义理念贯彻到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首先,通过健全农村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实现环境分配正义,消除治理工作中的制约瓶颈。其次,通过推进农村垃圾治理主体多元化和决策程序合理化实现环境程序正义,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最后,通过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法治建设和农民环境权益保障实现环境矫正正义,确保农民享有适宜的人居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万广华 孟全省 孔荣
由于中国的乡镇企业大多数从事的是各行业的边缘性业务,而且缺乏详细规范的法律约束,因而可以被看做是一个非正式的部门。文章通过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及全国范围的乡镇企业劳动力吸纳弹性进行了估算,考察了乡镇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乡镇企业的劳动力吸纳弹性高达1.6,而且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内弹性变化幅度较小。以此为基础,作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建
城乡融合发展需关注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各方面的融合发展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需承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纳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职责。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管理不完善、资产流失等困境,为此,需注重发挥城镇的带动作用,加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化改革,激发其发展的内生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良
近年来,在基层政府推动与资本逐利的双重驱动下,工商资本下乡大规模转入农地。通过对基层政府推动"资本下乡"的背后逻辑和"资本下乡"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本文发现,基层政府、工商资本结成"权力—资本"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土地流转中分散孤立的农户;村级组织成为下乡的工商资本管理分散农户的代理人;基层政府联合下乡的工商资本共同获取涉农项目利益和土地增值利润,其自主利益越来越独立于公众利益,"资本下乡"背景下乡村治理缺乏公共性:治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违背农民公共利益,治理方式在民主参与方面有待完善,治理资源利用趋向内卷化,治理结果不利于农村发展,这些都导致基层政权的民意基础遭到削弱。为了建构乡村治理公共性,...
关键词:
“资本下乡” 乡村治理 运作机制 公共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侯丰荣
近年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在国家农业政策的支持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中加速推进,这也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趋势。而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工商资本与农村生产要素的不同融合机制将影响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效率。但目前要素间融合程度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生产要素间的配置效率,因此,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增强土地要素配置的主导性、推动要素间充分融合将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凡钊 董彦佼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因此农村产业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体现,更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保障,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新见解、新模式,对催化新的科技成果和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现阶段,农村产业融合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阻碍,比较突出的就是缺乏科技基础、专业人才和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如何借助乡村振兴背景优势,有效解决发展难题成为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现实意义 实现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鹏
文明的高度如同木桶定律那样,取决于其短板而非长处。作为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垃圾问题虽然像梦魇一般纠缠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是那块不被关注的短板。伴随着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大举推进的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国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已使这块短板凸显了出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作为现代文明之病已从城市快速渗透到广袤的,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农村地区。当农民完全被纳入大众消费社会之时,不可持续的社会模式就不可能逆转,也是现代文明崩溃的起点。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大都集中在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鹏
文明的高度如同木桶定律那样,取决于其短板而非长处。作为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垃圾问题虽然像梦魇一般纠缠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是那块不被关注的短板。伴随着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大举推进的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国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已使这块短板凸显了出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作为现代文明之病已从城市快速渗透到广袤的,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农村地区。当农民完全被纳入大众消费社会之时,不可持续的社会模式就不可能逆转,也是现代文明崩溃的起点。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大都集中在垃圾问题的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经济层面的探索上,但散乱的垃圾处理和生活垃圾的日常性取决于农村空间的再造和村民主体意识的重建。因此,文章基于农村地区的调研,从被裹挟于现代化浪潮的村民和村落治理的角度来解读垃圾问题的形成机制和治理困境,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三个层面探讨一条综合治理的途径,即共助体系的形成。一是发展社会导向的政策与退耕还林模式的公助;二是基于公共性互助纽带的重建;三是通过乡土教育来推动村民的自助和对乡土价值的重新认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融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和农村社区建设难的思考摆在我们面前。经济增长缓慢、资源利用率低下、社区建设存在较多障碍以及乡土文明逐渐消失是现阶段其两者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要立足农村现实情况,找准二者融合点,实现协同联动,在治理农村空心化过程中为社区建设指明方向,在加强社区建设时为破除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供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