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9)
2023(9308)
2022(7740)
2021(7389)
2020(6243)
2019(14714)
2018(14328)
2017(27903)
2016(15185)
2015(16891)
2014(16534)
2013(16502)
2012(15111)
2011(13495)
2010(13948)
2009(13151)
2008(13224)
2007(11880)
2006(10836)
2005(9711)
作者
(41582)
(35576)
(34907)
(33034)
(22310)
(16927)
(15840)
(13724)
(13261)
(12652)
(11863)
(11622)
(11241)
(10986)
(10869)
(10501)
(10336)
(10121)
(10025)
(9985)
(8925)
(8875)
(8665)
(8400)
(7971)
(7955)
(7839)
(7725)
(7179)
(6995)
学科
(72325)
经济(72258)
(59459)
(49096)
管理(43527)
(39843)
企业(39843)
农业(32894)
方法(31471)
数学(28309)
数学方法(27901)
(22282)
业经(20793)
中国(16512)
(15488)
财务(15461)
财务管理(15441)
(15068)
企业财务(14979)
地方(13448)
农业经济(12497)
(12134)
(11445)
(11312)
理论(10509)
(10373)
(9864)
银行(9850)
发展(9678)
(9661)
机构
学院(213687)
大学(208639)
(90472)
经济(88725)
管理(84929)
理学(73787)
理学院(73123)
管理学(71609)
管理学院(71262)
研究(67742)
中国(56141)
(53571)
(42979)
(42188)
农业(40374)
科学(39215)
业大(36891)
(33931)
(33155)
财经(32859)
中心(32440)
研究所(30170)
(29952)
北京(26604)
(26242)
(26234)
经济学(26118)
师范(26026)
经济管理(25446)
农业大学(24939)
基金
项目(138240)
科学(109667)
研究(103630)
基金(101094)
(86767)
国家(85878)
科学基金(74815)
社会(67207)
社会科(63189)
社会科学(63174)
(55614)
基金项目(53582)
教育(48128)
自然(47358)
自然科(46280)
自然科学(46273)
自然科学基金(45451)
(44580)
编号(43339)
资助(41598)
成果(34788)
(31589)
(30950)
重点(30540)
(29384)
课题(29074)
(28651)
国家社会(27441)
教育部(27186)
(27042)
期刊
(107637)
经济(107637)
研究(60836)
(59603)
中国(47999)
农业(40138)
(34645)
学报(31962)
科学(30503)
管理(29454)
大学(26339)
学学(25020)
业经(24349)
(24185)
金融(24185)
教育(22012)
技术(19704)
(19118)
财经(16436)
问题(15241)
农业经济(14819)
农村(14813)
(14813)
经济研究(14444)
(13944)
(12949)
世界(12431)
统计(11780)
技术经济(11410)
经济问题(11192)
共检索到328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宗阳  
资本下乡之后,为了应对农业经营中的监督困难和日益上升的人工成本,在经营方式上出现了从规模经营到家庭经营的转变。通过对华北地区一个公司型农场内部不同地块产量差异的分析,展示了资本下乡的农业经营实践,以及不同承包人的关系对具体农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承包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以及关系结构,影响了他们在农业经营中换工和雇工的选择,进而影响了经营效果。不同地块的承包人之间形成的不同风气,影响了承包人的交往心态与经营管理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既有的产量差异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然芬  
资本下乡因资金、管理等优势成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困境下地方政府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土地托管及流转模式是资本下乡投资农业生产的主要渠道。然而,在流转模式下的农业资本式运营中,因为农业生产"两高一低"等特性,各地频现农地非粮化和资本退出。而资本与农户在农业经营"微观"层面实现"统分结合"的土地托管下的"双层经营"模式,实现了农民、农业、资本与国家的共赢,是资本下乡推动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的有效实践。在该模式的推进中,政府要合理介入,且重点做好服务和农民利益保障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燕  董江爱  
资本下乡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动力的同时,也对乡村治理体系提出挑战。本文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调查,发现与农民有社会关联的资本下乡进展较为顺利,有助于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知识的回流,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但由于乡村治理能力弱化,拥有深厚社会基础的资本容易嵌入乡村治理结构内部,形成资本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使农民面临多重风险,不利于资本下乡和村庄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了有效发挥资本下乡振兴乡村的作用、实现资本和农民的合作与共赢,应从基层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民三个主体层面重塑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资本下乡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税尚楠  
本文从现代工业化集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的角度,提出对小农户问题的再认识,并通过比较分析国内一些变革小农户经营模式的实例,探讨中国经济现状下的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在当前现实下,中国农业发展模式选择应当同时包容农业生产的"合作"与"资本"模式,为成功合作与资本经营创造前提条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雷  席莹  
当前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其核心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关系问题,即如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带动小农户参与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最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本质上,这依赖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合约关系的稳定。鉴于分散的小规模农业经营所面临的较高外部性社会成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合约关系的稳定不仅仅依赖于其合约关系的市场绩效,也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以及村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蕴含的丰富社会资本。政府和村庄社会的诸种正式性及非正式性关系资源对于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小农户打交道的组织成本,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水平及其组织收益,维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合约关系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菊安  祁春节  
农业是目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农业经营方式决定了未来农业发展模式和趋势,因此对农业影响至关重要。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不同的农业经营方式。本文从农业经营方式的界定、变迁及动因、农业经营体系和组织形式、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等多个视角,归纳总结并评述了农业经营方式的研究成果。同时发现,农业经营方式的研究存在着不足: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实证研究处于萌芽状态,研究方法和工具单一。最后,笔者提出应构建现代化和产业化经营方式来发展中国农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先德  
经济学家关于农业经营模式的争论由来已久,不少国家也进行过超家庭农业组织的社会实验,但最后证明家庭经营才是符合农业自身产业特点的组织模式。过去十多年大规模农业投资引发的社会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讨论,国际机构关于该议题规制问题的磋商构成了过去几年全球农业治理领域的重要工作。中国在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教训,高度重视小农户的作用,关注规模化农业投资的外部性问题,做好基础制度建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在启  
供试农场生态农业系统由加工业、牲猪、沼气池、桔园、鱼池和农田6个子系统组成。本文运用“黑箱理论”和方法,对6个子系统的投入能量、产出能量、能量效益及投能结构进行了分析。全系统的能量产投比为0.81,光能利用率为1.55%,产品能与总投能之比为37.8%,单位产值含能量为188.3 GJ/万元,系统投入的有机能占总投能的95%。从系统的N素循环和动态平衡分析表明:农田、桔园的N素输入均大于输出,N素处于盈余状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侯为民  
<正>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嬗变是现代化的内在主题。实现乡村嬗变,需要立足中国“大国小农”的现实国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时代在变化,乡村在发展。在城乡融合的农业现代化新背景下,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理性看待多种农业经营方式的现实共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议题,国内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冯道杰教授所著并由中国经济出版社2024年出版的《乡村嬗变: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并行的逻辑》(以下简称《嬗变》)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在这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峰   包智俊   赵祥云  
我国的农业强国建设并不意味着要消灭小农户。在维护小农户利益的基础上,资本下乡与农业强国建设具有一定的适配性。研究发现,基于资本属性和投资目的的不同,下乡资本可划分为外来资本和本地资本,这两类资本在进入农业时存在着投机和投资两种动机,不同类型的资本和不同动机的资本相互匹配形成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资本下乡的四种理想类型,投资型资本衍生出生产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两种经营策略,对应着农业现代化的两种道路。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强国,需要综合考虑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并将农业产业发展置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视域中,建立起资本报酬有限与劳动报酬稳步增长的有机衔接机制、大中小不同类型规模经营主体协同发展机制、亩均土地产出率与人力资本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机制和高收益农产品与大众消费品搭配合理的生产配置机制。在此基础上,分阶段稳步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海滨  方达  
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路径,保障小农户的合理利益诉求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小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两类主体的农业资本积累模型,讨论"三权分置"背景下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问题。理论模型与实际案例分析得到两点主要结论:第一,保障小农户的合理利益诉求意义不仅在于确保农村社会公平,而且对于提升农业部门总体生产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第二,在实现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土地价值体现和技术水平差异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也是当前主要的现实问题所在。针对研究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情况,要兼顾政策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永富  孙美美  韩苏  王玲娜  
家庭农场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普通农户都是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各自的内涵和特点。本文以家庭农场为基点,阐述了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土地经营规模、组织特征、生产经营、市场主体地位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区别。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毛雅娟  米运生  
文章采用1995~2005年上交所与深交所全部A股农业类上市公司的125个样本,提高了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在类似研究中首次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并检验确定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在此研究中的适用性问题。根据随机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发现,影响农业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核心决定因素为:企业规模LOGA(+)、盈利能力PROF(-)和税收水平TAXR(+)。其中,除盈利能力支持融资优序理论的预期外,企业规模和税收水平支持权衡理论的预期;成长性GROW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并没有表现出核心的解释作用,并且税收水平受因变量选取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侯慧铭   张金荣  
伴随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下沉,农产品直播电商成为农业现代化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解决农户参与市场困境的重要手段。在数字资本视域下,通过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产品直播经营的适配逻辑,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生活性的发掘与再造生产数字资本,以流量变现的方式实现数字资本的可兑换性,以代销为辅的经营策略弥合直播经营过程中数字资本持续性与农产品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数字资本生成是资本转化的基础,流量变现为农产品经营提供渠道,流量维持成为持续经营的关键。代销转向在实现流量再生产的同时增加了农产品经营风险,其中的品控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数字资本信誉受损,进而危及以数字资本为桥梁资本的数字化生计模式。代销转向旨在为农产品直播经营保持流量,是对平台规模经济的妥协与适配。在农产品直播经营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追求利润者、维持生计者和受剥削的数字劳动者的综合体。在平台增殖逻辑及社会注意力流动属性的双重作用下,经营者尝试由家庭化经营转向团队化运作、由新农人转型为职业主播。但在数字资本流失风险、乡村伦理逻辑以及与农户共生关系等多重因素的约束下,经营者形成了以注重农产品品质及消费者购物体验为主、以代销为辅的经营模式,创造了数字优势者与数字弱势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作互惠的市场空间,并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为基础实现了数字道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建坤  周振兴  张耀钢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不断推进,一种新型的经营性农技服务形式——站办农场在江苏省的广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建设站办农场不但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显著的规模效益,而且在深化农技推广服务,增强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效应,发展农场化良种繁育,实现品种纯良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发展很快。至1995年底,江苏全省有660多个乡镇农技站建有站办农场,占全省乡镇农技站数的1/3,办场760多个,经营面积近8700公顷,比1994年增加两倍多。农技站办农场发展势头迅猛,迫切需要我们对各地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引导与管理,使站办农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