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79)
- 2023(18933)
- 2022(15410)
- 2021(14139)
- 2020(11535)
- 2019(25965)
- 2018(25810)
- 2017(49714)
- 2016(26829)
- 2015(30123)
- 2014(30282)
- 2013(29667)
- 2012(27103)
- 2011(24420)
- 2010(25064)
- 2009(23684)
- 2008(23592)
- 2007(21735)
- 2006(19709)
- 2005(18334)
- 学科
- 济(123139)
- 经济(122971)
- 业(104343)
- 管理(88696)
- 企(85146)
- 企业(85146)
- 农(51578)
- 方法(46097)
- 业经(38852)
- 数学(36680)
- 数学方法(36102)
- 中国(36035)
- 财(35286)
- 农业(34576)
- 地方(28870)
- 制(28293)
- 务(23080)
- 财务(23013)
- 财务管理(22974)
- 技术(22612)
- 企业财务(21788)
- 理论(20770)
- 银(20580)
- 银行(20560)
- 体(20515)
- 融(19909)
- 金融(19905)
- 行(19842)
- 贸(19662)
- 贸易(19643)
- 机构
- 学院(390481)
- 大学(381447)
- 济(167118)
- 经济(163730)
- 管理(153089)
- 理学(130336)
- 理学院(129073)
- 研究(128861)
- 管理学(126930)
- 管理学院(126226)
- 中国(103317)
- 京(80820)
- 财(79653)
- 科学(73863)
- 农(70675)
- 所(63828)
- 江(62794)
- 财经(61203)
- 中心(60082)
- 研究所(56744)
- 业大(56512)
- 经(55257)
- 农业(53560)
- 北京(50940)
- 经济学(50198)
- 州(49462)
- 范(49152)
- 师范(48731)
- 院(46087)
- 经济学院(45097)
- 基金
- 项目(248337)
- 科学(198039)
- 研究(188782)
- 基金(179422)
- 家(153367)
- 国家(151896)
- 科学基金(132584)
- 社会(123040)
- 社会科(116421)
- 社会科学(116394)
- 省(100475)
- 基金项目(93907)
- 教育(86009)
- 自然(81521)
- 划(81410)
- 自然科(79636)
- 自然科学(79622)
- 自然科学基金(78224)
- 编号(78099)
- 资助(72431)
- 成果(63138)
- 发(58201)
- 重点(55444)
- 部(54695)
- 课题(54421)
- 创(54252)
- 制(51011)
- 国家社会(50752)
- 创新(50023)
- 性(48167)
- 期刊
- 济(202550)
- 经济(202550)
- 研究(118153)
- 中国(87350)
- 农(71942)
- 财(63976)
- 管理(62051)
- 科学(53250)
- 学报(52690)
- 农业(48260)
- 融(43520)
- 金融(43520)
- 教育(43308)
- 大学(42895)
- 学学(40693)
- 业经(38456)
- 技术(37865)
- 财经(30877)
- 经济研究(30392)
- 问题(26923)
- 经(26697)
- 业(25448)
- 技术经济(21659)
- 世界(19629)
- 版(19104)
- 商业(19067)
- 现代(19056)
- 统计(18568)
- 贸(18409)
- 经济问题(17882)
共检索到610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水根
资本下乡是新时期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大契机和必然要求。文章梳理与比较了"资本+公司+农户"等六种资本下乡模式,提出以优势产业、特色资源、小城镇建设、产业链完善等为依托,推进农村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二三产业发展,不断弥补产业结构缺陷,并从规范土地流转、延伸产业链条、优化经营环境、构建新型体制、拓展融资渠道等五个方面探讨资本下乡机制建设。
关键词:
资本下乡 农业产业化 模式 路径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剑
解决"三农"问题最为核心的依然是依靠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带动农民致富。农业产业化也是国际上推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共同的路径。本文试结合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及路径的选择,通过扩大农产品生产的外延,延长农业产业链,实行一体化经营;扩大生产、加工、销售的批量规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产生新的经济增量,提高农户经营的附加值;通过产业化服务组织系统,引导和帮助农户走上专业化、社会化、一体化、商品化、集约化之路,形成较大的区域规模和产业规模,产生聚合规模效应。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 龙头企业 模式 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兆凯
在从理论上厘清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影响要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农业产业化规划的基本路径。并以成都市总工会返乡农民工万亩创业园规划为例,进行农业产业化模式及规划的实践探索。以期提供一种思路,为推进我国西部灾后重建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与决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侯双梅
本文对金融支持梅州油茶业发展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了分析,认为以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创新抵押和信贷品种、金融机构分工合作创新服务平台等做法是梅州油茶模式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三农”金融 农业产业化 梅州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云泽
农业产业化是改革进程中农村劳动分工深化的必然产物,其实质就是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过程,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当前有许多制约因素,阻碍了产业化的进一步实现,因此正确的实现路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邹蓉 胡登峰
本文从农业产业化和集群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概念,农业产业化集群是指在地理相近地域出现的、农业与相关产业相互支持的组织结合体;分析农业产业化集群与工业集群不同之处,指出农业产业化集群在实践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克服措施。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产业集群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党耀国 刘思峰 王建平
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进行分析 ,认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于 80年代中期 ,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并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农业产业化的六种形式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与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贤甫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春根 李鑫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农业产业化课题组
“公司+农户+市民”经营模式(以下简称“双加模式”)是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把市民有机地结合进来,以公司为龙头,优势互补,利益共存,风险共担,共同发展农业的一种新办法,它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生产经营模式。河南省联发公司是最早实施“双加模式”发展农业的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实施“双加模式”发展养殖业,使自身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参与养殖业的市民与农户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蔡聪 熊先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出现了许多新的农业产业化模式。金堂县五凤镇高峰村选择公司托管制探索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创新,为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公司托管缘由高峰村位于金堂县五凤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俭
中国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落后,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金融支持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强农村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涉农补贴与补偿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金融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龙方 任木荣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形成了纵向兼并和横向一体化两种产业组织模式,这两种模式形成的动力机制各不相同。纵向兼并型产业组织模式得以形成的动力在于消除由于买卖双方对初级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降低交易成本。从龙头企业横向一体化来看,其形成动力在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并提升竞争力;从农户横向一体化而言,其形成动力在于提升卖方谈判地位,消除买方垄断,以及减少不确定性,降低市场风险。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产业组织模式 动力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国英
以农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解决困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两大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加速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了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在农村渗透率的提高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产业的商业模式正逐步发生变化。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率先关注(移动)互联网,进行转型、升级,集聚、挖掘农业大数据,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移动)互联网成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性手段。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资阳市中心支行调查组 刘飞 樊建松 蒋卫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