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58)
2023(20651)
2022(17898)
2021(16567)
2020(13890)
2019(32009)
2018(31526)
2017(59341)
2016(32676)
2015(36815)
2014(37196)
2013(36893)
2012(34560)
2011(31634)
2010(31856)
2009(29631)
2008(29371)
2007(26351)
2006(23252)
2005(20817)
作者
(100099)
(83657)
(83162)
(79161)
(53022)
(40372)
(37885)
(32882)
(31576)
(30127)
(28382)
(28334)
(26728)
(26622)
(26044)
(25702)
(25525)
(24631)
(24046)
(23931)
(21134)
(20719)
(20434)
(19042)
(18824)
(18744)
(18656)
(18558)
(17122)
(16851)
学科
(136888)
经济(136751)
(90306)
管理(89603)
(70913)
企业(70913)
方法(58557)
数学(50740)
数学方法(50214)
(44442)
中国(39154)
(35203)
地方(31946)
业经(31623)
(30994)
农业(29476)
(25660)
贸易(25644)
(25517)
(24820)
(22219)
银行(22124)
(21853)
金融(21849)
(21773)
财务(21688)
财务管理(21640)
(21176)
企业财务(20569)
理论(20471)
机构
大学(475768)
学院(473583)
(188822)
经济(184643)
管理(179768)
研究(168704)
理学(154668)
理学院(152788)
管理学(149962)
管理学院(149099)
中国(126306)
科学(107773)
(102569)
(93980)
(88264)
(86299)
研究所(80522)
业大(77646)
中心(76767)
农业(73381)
(72074)
财经(68150)
北京(65086)
(63745)
师范(63010)
(61851)
(60223)
(57998)
经济学(56207)
(53247)
基金
项目(319513)
科学(248024)
基金(229323)
研究(227010)
(203243)
国家(201468)
科学基金(169740)
社会(141572)
社会科(133885)
社会科学(133845)
(125906)
基金项目(121879)
自然(111888)
自然科(109233)
自然科学(109197)
自然科学基金(107222)
(106779)
教育(103549)
资助(94223)
编号(92435)
成果(75721)
重点(72316)
(70700)
(69286)
(65600)
课题(64284)
科研(61741)
创新(61306)
计划(60088)
大学(58291)
期刊
(213421)
经济(213421)
研究(139511)
中国(97046)
(88705)
学报(86609)
科学(75628)
(65732)
管理(63796)
大学(63740)
学学(60059)
农业(59745)
教育(51844)
(45665)
金融(45665)
技术(39145)
业经(36500)
经济研究(33454)
财经(33021)
(30139)
(28258)
问题(28132)
图书(25790)
(25165)
科技(23579)
技术经济(23135)
业大(22920)
理论(22105)
(22099)
商业(21177)
共检索到715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丁  
本文使用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村贫困与发展"项目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对1998—2003年被调查村庄吸收外来发展性投资的情况进行了概要描述,并对农村社区是否成功引进发展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初期,农村发展性投资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投资具有扶贫性质;基础投资环境(人口条件、土地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对吸引外来投资的作用有限,甚至为负;村庄社会政治资源是影响发展型投资获得的重要因素,村庄是否出过县级及以上政府官员、是否有农民专业组织、基层治理环境等对农村是否获得发展投资作用巨大。总结而言,相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更大的影响。在政府主导资本下乡的阶段,这一运作逻辑有利于落后地区获得发展资金,但可能由于对投资环境的考量不足、行政权力与人情关系的渗透使得农村发展投资效率低下,这也制约了农村发展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扩大了地区内部不同村庄间的分化。这些关键因素和机制在民间资本逐渐成为下乡资本主体的今天仍然会产生重大影响,值得进一步跟进和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丁  
本文使用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村贫困与发展"项目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对1998—2003年被调查村庄吸收外来发展性投资的情况进行了概要描述,并对农村社区是否成功引进发展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初期,农村发展性投资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投资具有扶贫性质;基础投资环境(人口条件、土地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对吸引外来投资的作用有限,甚至为负;村庄社会政治资源是影响发展型投资获得的重要因素,村庄是否出过县级及以上政府官员、是否有农民专业组织、基层治理环境等对农村是否获得发展投资作用巨大。总结而言,相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更大的影响。在政府主导资本下乡的阶段,这一运作逻辑有利于落后地区获得发展资金,但可能由于对投资环境的考量不足、行政权力与人情关系的渗透使得农村发展投资效率低下,这也制约了农村发展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扩大了地区内部不同村庄间的分化。这些关键因素和机制在民间资本逐渐成为下乡资本主体的今天仍然会产生重大影响,值得进一步跟进和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龙健民  
村庄公司化再造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现代文化向农村渗透。资本下乡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政治逻辑。应创新“政府+村集体+农户”的共富架构,形成政府、村集体、农户“三位一体”权力制衡机制有序引导村庄再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雒珊  
在资源下乡的背景下,“经营村庄”成为普遍现象,逐利的工商资本进村成为“经营村庄”的主导者。资本在政府引导下进行“村企绑定”,介入乡村的权力体系,扮演“经营者”和“治理者”双重角色。在此基础上,资本进村从生产经营转向平台化的经营。首先,通过迎合政策打造亮点,搭建项目资源平台,完成村庄的基础打造;其次,集中流转土地资源进行投资平台的运作,吸引外来资本进行非农化开发,实现村庄的增值;最后,资本以“经营共同体”的中介对接角色,在多个利益主体关系平台的运转中处于主导地位,保证村庄的维护和升级。乡村资源被资本统筹调配成为其经营获利的工具,对乡村治理产生不可控的后果。这启示我们,需要加强制度规范资本下乡,防止资源下乡过程中资本下乡经营的利益蚕食行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莉  左停  唐丽霞  
本文基于150个村庄调查,对1978年到2008年间村庄环境变化的感知和评判,分析了村庄农业气候资源、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和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变迁。文章认为,变化的环境影响了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村民自身的行为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环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强彬  李佳桧  
乡村的协商民主实践是新时期保障村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深刻体现,村民的协商获得感是影响村委会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调查"数据,采用STATA两层线性模型,分析村庄异质性、村民协商获得感对村委会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解释比重,试图为认知村委会工作评价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研究结果表明,村民的协商机会获得感与协商结果获得感同村委会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显著相关,村庄层面的经济分层、文化水平、媒介接触和村庄公共事务会议参与显著影响村委会工作满意度,阶层交互模型显示村庄间村委会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来自村民个体与村庄特性的交互作用,村庄媒介接触正向调节村民协商机会获得感对村委会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村庄经济分层、村庄文化水平则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村民协商结果获得感对村委会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杨中超  
对2011年全国8个省份30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依然是影响毕业生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家庭背景对求职结果有显著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就业机会获得方面,也表现在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上;就业结果的地区和性别差异依然存在;就业单位性质、行业状况是造成毕业生起薪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用结合程度、户口档案解决情况和起薪等都会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张恺  
基于全国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毕业生求职结果及起薪的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整体"落实率"为72.0%,毕业生在东部地区、大城市就业的比例更高,企业是吸纳毕业生的最主要单位,毕业生工作的相关度和满意度较高;性别、家庭状况等背景因素是影响求职结果和起薪的重要因素;劳动力市场更加认可反映群体差异的学历、证书、学校类型层级等因素,而非反映个体差异的学习成绩和求职努力程度;就业地区、行业、单位性质等均对毕业生起薪有显著影响。建议加强政府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完善劳动力市场及监督机制,扶助弱势群体,保障就业公平,破除招聘中各种限制和歧视,提高高等教育资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肖唐镖  孔卫拿  
中国农村民主治理的实际状况究竟如何,近10年来它有了怎样的变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文章利用2002~2011年三波全国农村调查数据资料来进行分析,将村级民主治理细分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监督和民主自治三个层面,并以村级基本公共品供给绩效来观测民主治理的实际效果。研究表明,以村民代表会议议决的决策实践已渐趋常规化,以民主理财为核心的民主管理组织建构已逐步健全,但村庄"一事一议"的开展力度仍需加强;民主监督的功能发挥取得了较大发展;民主自治仍受到上级政府的干预,但在日常治理的过程中乡村关系日益松散;村级基本公共品供给绩效已稳步提升,但同时也面临较大压力。影响基层民主治理及其绩效的因素是多元的,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郑风田  程郁  阮荣平  
本文以永联村和永钢集团为例,探讨了乡镇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的村企关系以及后乡镇企业时代"公司型村庄"的效率。分析结果表明,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会导致村企关系中企业、政府与乡村社区之间权力发生相对变化,但并不必然导致企业与村庄的相互独立,一种可能的村企关系发展路径是由"村庄型公司"转变为"公司型村庄"。永联村的案例表明,这种后乡镇企业时代的"公司型村庄"模式对企业和村庄而言均有较高的效率,可以实现企业与乡村社区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据此,本文进一步指出,乡镇企业产权改革不应"一刀切"地"私有化"到底,而应充分考虑企业与乡村社区的合作逻辑,在进行产权改革的同时,应通过确立新的制度化方式弥补"硬性"市场合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介勇  刘彦随  陈秧分  
农村空心化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过程,受经济、自然、社会文化与制度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采用GIS、遥感和参与式农村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山东省76个村庄的0.25 m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和逐户调查数据,测算农村空心化程度,选取农村空心化程度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农村空心化程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农村空心化程度与户均宅基地宗数、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村庄人均收入呈显著负相关。由于村庄发展规划缺失与宅基地管理滞后,"一户多宅"现象严重,户均宅基地宗数增多,直接导致宅基地空废闲置,农村空心化程度增加;村庄人均收入低,经济发展滞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世贤  温啸宇  彭超  
采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行政村普查10%抽样55125个村庄的样本数据,依据全国及地方层面的村庄规划要求,使用因子分析和多维指标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村庄划分为四大类,分别考察了各类村庄的数量结构和基本特征。研究发现:集聚提升类村庄数量最多,占比在35%~45%,城郊融合类村庄和特色保护类村庄占比在20%~30%,搬迁撤并类村庄占比在15%左右;分地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各类村庄的数量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增加村庄类别数量后发现,村庄类别数量越大,越有利于突出村庄特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世贤  温啸宇  彭超  
采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行政村普查10%抽样55125个村庄的样本数据,依据全国及地方层面的村庄规划要求,使用因子分析和多维指标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村庄划分为四大类,分别考察了各类村庄的数量结构和基本特征。研究发现:集聚提升类村庄数量最多,占比在35%~45%,城郊融合类村庄和特色保护类村庄占比在20%~30%,搬迁撤并类村庄占比在15%左右;分地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各类村庄的数量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增加村庄类别数量后发现,村庄类别数量越大,越有利于突出村庄特色。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兰  冯淑怡  陆华良  曲福田  
研究目的:分析影响村庄层面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的因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村庄经济发展对农地规模经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村庄整体非农就业水平提高促进了农地规模经营发展,但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抑制了农地规模经营发展;村庄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委员会可以保障农地规模经营的顺利推进,但行政推动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村领导来自大宗大族不利于农地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村干部"年轻化"对农地规模经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农地规模经营的推行应该因地制宜,通过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以及规范村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永军  
资本下乡是近年农业发展中的热点现象,既有研究主要从自上而下的视角即资本和政府的角度进行研究。以鄂北均村的个案调查为例,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从农户与村级组织的角度来分析资本何以能够下乡。研究发现:资本下乡表面上是农户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决策,但深层原因却是政权"悬浮"导致小农经营体系解体,进而使得小农经营效益降低;此外,政权"悬浮"也使村庄治理能力弱化,村级组织为了治理卸责推动了资本下乡。资本下乡之后,村庄治理被资本利益所吸纳,公共性面临解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