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50)
- 2023(15572)
- 2022(12636)
- 2021(11525)
- 2020(9307)
- 2019(20762)
- 2018(20189)
- 2017(38410)
- 2016(20636)
- 2015(22701)
- 2014(22559)
- 2013(22361)
- 2012(20649)
- 2011(18615)
- 2010(19008)
- 2009(18028)
- 2008(18009)
- 2007(16354)
- 2006(14814)
- 2005(13719)
- 学科
- 济(101132)
- 经济(101025)
- 业(91479)
- 企(72976)
- 企业(72976)
- 管理(69001)
- 农(50192)
- 方法(38116)
- 业经(34153)
- 农业(33738)
- 数学(29976)
- 数学方法(29589)
- 中国(28748)
- 财(27491)
- 地方(24541)
- 制(20136)
- 技术(19043)
- 务(18907)
- 财务(18871)
- 财务管理(18851)
- 企业财务(17863)
- 策(17007)
- 发(16183)
- 贸(16183)
- 贸易(16167)
- 理论(16010)
- 和(15911)
- 易(15675)
- 融(15354)
- 金融(15353)
- 机构
- 学院(302688)
- 大学(291738)
- 济(131641)
- 经济(129129)
- 管理(121751)
- 理学(104309)
- 理学院(103314)
- 管理学(101708)
- 管理学院(101147)
- 研究(99393)
- 中国(80132)
- 农(60750)
- 京(60656)
- 财(59142)
- 科学(56901)
- 所(49113)
- 江(47960)
- 中心(46552)
- 财经(46006)
- 农业(45822)
- 业大(45782)
- 研究所(43803)
- 经(41649)
- 经济学(38696)
- 州(38251)
- 北京(38013)
- 范(37861)
- 师范(37558)
- 院(35148)
- 经济学院(34861)
- 基金
- 项目(195260)
- 科学(156848)
- 研究(149046)
- 基金(141809)
- 家(121230)
- 国家(119960)
- 科学基金(105217)
- 社会(98727)
- 社会科(93216)
- 社会科学(93193)
- 省(79935)
- 基金项目(74144)
- 教育(66681)
- 划(64212)
- 自然(64191)
- 自然科(62758)
- 自然科学(62750)
- 自然科学基金(61642)
- 编号(61583)
- 资助(56368)
- 成果(48429)
- 发(47857)
- 创(43818)
- 重点(43184)
- 部(42795)
- 课题(42392)
- 业(40960)
- 国家社会(40823)
- 创新(40075)
- 发展(39442)
- 期刊
- 济(160949)
- 经济(160949)
- 研究(88817)
- 中国(66544)
- 农(64578)
- 管理(47878)
- 财(46332)
- 农业(43557)
- 科学(41619)
- 学报(40077)
- 融(33480)
- 金融(33480)
- 业经(33375)
- 大学(32697)
- 学学(31301)
- 教育(30640)
- 技术(29201)
- 经济研究(23470)
- 财经(22648)
- 业(22233)
- 问题(21492)
- 经(19577)
- 技术经济(17949)
- 世界(16244)
- 农村(15675)
- 村(15675)
- 农业经济(15559)
- 版(15252)
- 商业(15235)
- 现代(15097)
共检索到469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增付
以市场逐利为特征的资本下乡型农业与以本地城乡对接为特征的社区支持型农业是国内农业现代化转型的两类典型道路,后者(后现代性农业)以超越前者(现代性农业)的叙事形象出现。但是,现阶段实践中,两类道路呈现鲜明的“去乡村化”趋势,前者表现在脱嵌乡村社区的农业资本化运作,后者表现为重城市、轻乡村的生产要素及收益分配,偏离了农民权益保障的改革底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资本下乡与社区支持型农业协同发展问题及其逻辑框架,并结合资本下乡型农业的市场效率优势、社区支持型农业的乡村嵌入优势,建议通过健全党建引领农业现代化转型机制、突出以乡村社区为基础的协同发展、强调两类现代农业组织的优势互补、推动农民再组织化和受益身份强化、加强工商资本下乡的全过程监管、注重“中间技术”的延存及其运用等路径以解决现存挑战,构建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纪琳
兴趣电商以消费者兴趣为出发点,以优质内容为载体,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在“人、货、场”三大要素上表现出崭新特征,且赋予中长尾商家更多的流量变现机会。兴趣电商的实现路径是由流量、内容、算法与生态闭环相互作用而成。在未来,兴趣电商将面临隐性需求、供应链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挑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孟立慧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是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二者互为推手且导向一致。目前,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在要素、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梗阻,突出表现为城乡人口流动矛盾凸显、城乡生态环境尚不协调、城乡金融体系建设不相匹配、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失衡。为此,本文在研判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中心”推进城乡联动“、以环境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蝶变“、以金融为抓手”助力城乡融合“、以服务均等化为载体”赋能城乡共生发展的实践创新策略,全面加速城乡协同发展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邢成举
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具有益贫性的显著特征,这使其能够成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理想载体。农民合作社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农户无股权,使合作社与普通农户之间难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国家财政扶贫资源与合作社进行对接,再吸纳贫困农户的自有资源,一方面有助于依托合作社推动建立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合作金融扶贫与农业科技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在合作社中的股权份额,改善合作社的产权构成,使贫困农户能够更好地参与合作组织并逐步提升合作自治能力,推动合作社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走上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翟婷婷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生态振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全面建设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资本运营被认为是农业领域长期以来生态资本运用的实践方式,在生态振兴理念下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充分展现地方自然资源优势,从而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驱动力。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涉及内容众多,可以与乡村振兴实现协同发展,从而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建设。本文探讨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的协同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态 资本运营 乡村振兴 生态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虹 殷志扬
促进农业产业与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协同发展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基础上的和谐发展。研究阐述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意蕴;从明确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定位、产业调控和产业配套政策等方面理顺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产业扶持机制建设思路;给出了创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经营模式,开发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旅游产品和建设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利益分配机制等促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特色农业 乡村旅游 产业协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社育 蔡平
目前社区养老托育服务的重点是对身体健康的照护,对精神、社会、身体三维一体的全方位健康需求供给能力相对滞后、满足度低,需要社区康养的新发展予以支撑和保障。在社区治理的逻辑框架下,社区康养领域出现的照护服务、营养配餐、运动康复、适老化改造、金融、教育、宜居环境开发等新业态,既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也面临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标准不高、人才支撑不强、供需信息不对称、市场宣传不到位、社区公共服务不配套等诸多挑战,需要在创新治理模式、推进科技赋能、健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上实现突破。
关键词:
社区治理 社区康养 现实逻辑 挑战 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卫强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重塑农业农村现代化话语体系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动能新引擎,是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文章基于“创新-要素-产业”分析框架,从经营方式系统变革、生产要素渗透融合及产业功能边界延展三维视角理论推演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从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能力鸿沟、资源交互性渗透的脱嵌鸿沟、产业深度转型的结构鸿沟及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建构复杂度强化四重维度系统剖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式培育的制约因素,进而从创新供给动能要素、动态强化构筑基础、探索分类推进机制和形塑包容性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四个方面提出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势的妥适性路径,以期为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林凯旋
金融的本职即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农业信贷与保险作为我国支农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发挥其职能作用支持农业发展。本文论述了银保联动支农的内在逻辑,即资本逐利与规避风险的特性与农业产业低收益高风险的特性相矛盾,这种矛盾导致市场化的农业金融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而银保联动则可以从本质上解决金融业与农业间的这种矛盾。进一步地,本文分析了我国银保联动的实施现状与问题,并给出改进路径:由政府部门推动促进银保联动;处理好农业信贷和农村保险的竞合关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降低监督成本等;加强宣传、提高农户对银保产品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关键词:
银保联动 农业发展 内在逻辑 改进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林 王阿舒 罗江华
多源流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受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与政治源流共同推动,是经典的公共政策分析工具。纵观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也同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但因中外政治因素差异,将其适当修订来分析高职教育发展变迁政策更具适切性。分析发现,国家政策通过确定类型定位、促进持续发展,并重服务社会,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对建设教育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时代使命,高职教育还面临类型特征不够鲜明、社会吸引力较弱、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能力不足的挑战。展望未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职教育需深入探究类型规律、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精准服务社会,构建现代高职教育类型发展、技能人才公平发展与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三大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文 石伟平
高职教育正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多重逻辑的引导和要求下,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势在必行。实践中高职教育还面临着专业结构的适应性偏差、布局结构的协调性不足、层次结构的合理性欠佳、类型结构的多样性欠缺等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战,未来高职教育的结构必须从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提高专业结构的动态适应性、加强资源布局结构的协调性、提升层次比例和衔接的科学性、丰富办学类型结构的多样性。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职教育 结构优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国峰
加快构建和应用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更高质量的乡村公共文化发展和加快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新质生产力对推动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需要科学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然而,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面临如下现实挑战:公共文化内容不接地气,文化服务供需适配结构失衡;文化产品供给主体单一,文化自主供给内生动力不足;文化嵌入难以有效扎根,文化主体参与意识日趋弱化;文化潜能乘数效应偏弱,文化创新动能难以有效释放。因此,在新质生产力战略驱动下,我国亟需创新数智乡村文化内容,提升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服务品质;培育新质劳动文化人才,激发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参与动力;创新新质文化机制建设,增强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动能;推动新质文化科技融合,加快新型文化业态助力高质量效能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水根
资本下乡是新时期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大契机和必然要求。文章梳理与比较了"资本+公司+农户"等六种资本下乡模式,提出以优势产业、特色资源、小城镇建设、产业链完善等为依托,推进农村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二三产业发展,不断弥补产业结构缺陷,并从规范土地流转、延伸产业链条、优化经营环境、构建新型体制、拓展融资渠道等五个方面探讨资本下乡机制建设。
关键词:
资本下乡 农业产业化 模式 路径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兀婷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将引起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新时期经济增长提供崭新动能。乡村旅游业作为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产业,自身具有附加值高、能耗低的属性,深入影响地区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因此乡村旅游业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挖掘新优势、培育新模式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重难点。文章将围绕数字化背景探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实现路径,以期乡村旅游业能够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化 乡村旅游业 机遇 挑战 实现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晏婕 王酉哲
国际贸易正从“价值链贸易”向“数字促进贸易”转型。本文基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研究视角,从国际数字贸易发展的现状与中国逻辑出发,分析并探索国际数字贸易发展的现实挑战与破局,并提出推进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