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8)
2023(11527)
2022(9731)
2021(9157)
2020(7795)
2019(18163)
2018(17786)
2017(34267)
2016(18301)
2015(20584)
2014(20509)
2013(20232)
2012(18615)
2011(16688)
2010(16446)
2009(15338)
2008(15072)
2007(13558)
2006(11374)
2005(9442)
作者
(51764)
(43853)
(43527)
(41582)
(27396)
(21104)
(20052)
(17238)
(16417)
(15196)
(14789)
(14608)
(13717)
(13528)
(13522)
(13330)
(13278)
(12775)
(12464)
(12445)
(10716)
(10629)
(10489)
(10066)
(9973)
(9848)
(9585)
(9508)
(8810)
(8765)
学科
(79626)
经济(79550)
(53635)
管理(50479)
(40893)
企业(40893)
方法(40061)
数学(36331)
数学方法(35908)
(31288)
(21068)
农业(20812)
中国(18895)
业经(18580)
地方(15608)
(14729)
(14146)
(14020)
财务(13979)
财务管理(13945)
企业财务(13283)
(13248)
贸易(13245)
(12845)
(11166)
银行(11137)
(11111)
金融(11108)
(10826)
环境(10695)
机构
学院(263310)
大学(261802)
(108674)
经济(106427)
管理(104573)
理学(91605)
理学院(90614)
管理学(88995)
管理学院(88504)
研究(81998)
中国(61888)
(52767)
科学(50785)
(48401)
(47641)
业大(41044)
中心(40260)
(39852)
财经(39689)
(37891)
农业(36615)
研究所(36575)
(36093)
经济学(34129)
(33875)
师范(33514)
北京(31956)
经济学院(31129)
(30111)
财经大学(29552)
基金
项目(183785)
科学(146060)
基金(135825)
研究(132321)
(117819)
国家(116817)
科学基金(101657)
社会(86000)
社会科(81456)
社会科学(81435)
基金项目(73077)
(72447)
自然(66405)
自然科(64894)
自然科学(64877)
自然科学基金(63696)
教育(61169)
(60332)
资助(54718)
编号(53474)
成果(41904)
(41074)
重点(40996)
(39270)
(38158)
科研(35966)
国家社会(35893)
课题(35782)
创新(35663)
教育部(35438)
期刊
(114163)
经济(114163)
研究(68720)
(46940)
中国(43503)
学报(40967)
(38537)
科学(38276)
管理(33814)
大学(31739)
农业(31271)
学学(30323)
技术(22762)
(22716)
金融(22716)
业经(21919)
教育(21082)
财经(19337)
经济研究(17405)
(16506)
问题(15925)
(14169)
(14098)
统计(13492)
技术经济(13023)
(12177)
资源(11987)
理论(11973)
商业(11819)
财会(11468)
共检索到362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费钧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南部A村近三十年空间形态变迁的分析,探讨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村办企业的发展与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紧密相关,而其变迁方向又受到土地资本化与权力科层化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村办企业扩大规模和效益的动力与上级政府推动的土地资本化相契合,使得村庄空间形态呈现功能分化;另一方面在权力科层化的作用下,村庄的住房形态以官僚和企业利益考虑为主,而忽视了普通村民的空间权利。文章对村庄空间形态变迁中企业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从资本—权力互动的角度解释村庄空间形态的变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费钧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南部A村近三十年空间形态变迁的分析,探讨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村办企业的发展与村庄空间形态变迁紧密相关,而其变迁方向又受到土地资本化与权力科层化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村办企业扩大规模和效益的动力与上级政府推动的土地资本化相契合,使得村庄空间形态呈现功能分化;另一方面在权力科层化的作用下,村庄的住房形态以官僚和企业利益考虑为主,而忽视了普通村民的空间权利。文章对村庄空间形态变迁中企业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从资本—权力互动的角度解释村庄空间形态的变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莉  左停  唐丽霞  
本文基于150个村庄调查,对1978年到2008年间村庄环境变化的感知和评判,分析了村庄农业气候资源、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和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变迁。文章认为,变化的环境影响了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村民自身的行为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环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正仑  汪晓春  季成源  
从苏南地区村庄传统空间特色入手,研究其基本空间特征,并探讨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基本空间特征的继承和发扬,从而打造具有苏南地区传统空间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静辉  
文章以一个沿海村庄为案例,考察了土地资本化对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征地造成的土地资本化,一方面,使得掌握集体土地征收签字权、土地补偿收益配置权的村干部获益,企业主阶层转向对土地财富的追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普通村民尤其是边缘群体在失去土地之后,家庭收入结构的单一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水平下降,在村庄社会分层体系中位置的下降。基于上述发现,文章进一步提出土地资本化造成某些阶层对于村庄的"脱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静辉  
文章以一个沿海村庄为案例,考察了土地资本化对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征地造成的土地资本化,一方面,使得掌握集体土地征收签字权、土地补偿收益配置权的村干部获益,企业主阶层转向对土地财富的追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普通村民尤其是边缘群体在失去土地之后,家庭收入结构的单一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水平下降,在村庄社会分层体系中位置的下降。基于上述发现,文章进一步提出土地资本化造成某些阶层对于村庄的"脱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业方  
基于家庭与村庄核心功能变迁的框架,解释农村妇女在家庭空间中的主导性权力及在村庄中的边缘性地位。随着家庭核心功能由生产功能向生活功能转变,妇女对家庭的劳动、情感及关系网络建构的贡献,凸显了她们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婚姻市场的失衡更抬高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村庄生产功能的限制,与男性相比妇女劣势明显。同时因缺乏主体性及污名化的形象,使妇女处于边缘地位。因此,现阶段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也应关注到家庭与村庄功能的客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性别平等的实践活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业方  
基于家庭与村庄核心功能变迁的框架,解释农村妇女在家庭空间中的主导性权力及在村庄中的边缘性地位。随着家庭核心功能由生产功能向生活功能转变,妇女对家庭的劳动、情感及关系网络建构的贡献,凸显了她们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婚姻市场的失衡更抬高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村庄生产功能的限制,与男性相比妇女劣势明显。同时因缺乏主体性及污名化的形象,使妇女处于边缘地位。因此,现阶段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也应关注到家庭与村庄功能的客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性别平等的实践活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嘉鸿  贾林州  
组织租并不足以说明村社理性所具有的特质,村社制度所内涵的,除了长期演进的重复博弈结构中形成的具有工具理性特性的"队生产"形态,还包括以血缘认同和村落共同体认同为基础的具有价值理性性质的家庭内代际分工和外部协作行为。这一价值形态和生产关系及其所依赖的小农经济,即为小农村社制度,它实质上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条件的制约下,农耕文明演进路径依赖地形成的内生性生产与治理结构。豫南村落自主治理实践形态表明,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根源在于乡村巨变导致乡土伦理价值体系的式微与村社制度的瓦解。因此,"三治"问题的解决需要重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利斌  张敏  朱惜晨  詹顺龙  李冬林  
通过抽样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分析了苏南地区农民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性特征。结果表明:①90%以上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植树,并愿意为村庄绿化建设义务投劳。72%的村民认为植树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在村庄绿化树种选择上比较喜欢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常绿阔叶树种或花灌木,在建设内容上首先关注与自己居住、出行等活动密切相关的道路、庭园等环境的绿化和美化。②有近一半的农民对村庄绿化的现状持满意态度。农民希望政府对新村绿化建设提供的帮助首先是经费补助,其次为提供绿化苗木。③不同地区、年龄、学历层次和从事职业的农民对村庄绿化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锡福  张纯广  邹宗云  
在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以推行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共同作用下,转型期村庄权力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最显著特征是非治理精英权力的突显。非治理精英的崛起增加了村庄权力运作的复杂性,也为村级权力合法性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此外,村庄权力的价值目标是一种以经济动机为主,渗透着社会动机的目的导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亮  
本文认为,村庄内部的空间构造对村庄公共权力的产生和运行有着基础性的影响。一方面,明确的村庄次属空间单元的存在使得村庄公共权力的分配能够找到一个明确的地理依据,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因权力——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村庄派性的形成;另一方面,村庄空间的非均衡性又造就了村庄权力的一种与制度规定并不相同的层级性,由此而导致了村庄中心与边缘的政治格局。国家权力的实现依托在村庄既有的空间格局之上,从而凸显了这一地域村庄权力生产机制的特点。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君  贾梦宇  
权力继替规则是观察与理解中国村庄治理的一个重要视角。在政治精英、社会精英与经济精英的长期争斗与合作中,村庄治理格局逐渐从权力主导的"多元精英"治村过渡到"富人"治村。在这一变迁过程中,村委会选举和资源无疑是关键因素。选举与资源构成了村庄精英权力继替的基本规则,而这种规则与逻辑在"体制内精英—体制外精英—普通村民"的村庄政治分层结构中发挥作用,形成了中国村庄特有的"精英流动"现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疏仁华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庄家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着历史性的嬗变,其行为逐步摆脱了传统家族的诸多特质,吸纳了当今时代的鲜活元素。具体表现在村庄政治的博弈中逐渐民主化,在经济行为中趋向理性化,在文化生活上转向现代化。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恰当地把握、辩证地扬弃与合理地利用家族,实现其向现代化的转身。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叶本乾  
村庄精英在村庄权力结构中 ,居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体制内精英即通常所说的村干部 ,体制外精英指村庄的宗族精英、帮派势力、宗教精英和经济乡绅。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之间 ,村庄精英整体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特指乡镇政府 )和普通村民之间产生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