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6)
- 2023(4616)
- 2022(3966)
- 2021(3631)
- 2020(2954)
- 2019(6913)
- 2018(6668)
- 2017(13876)
- 2016(7216)
- 2015(8035)
- 2014(7717)
- 2013(8150)
- 2012(7504)
- 2011(6488)
- 2010(6320)
- 2009(5795)
- 2008(5724)
- 2007(5244)
- 2006(4734)
- 2005(4482)
- 学科
- 济(32145)
- 经济(32117)
- 业(22290)
- 税(21613)
- 税收(20178)
- 收(20007)
- 管理(19693)
- 财(17793)
- 方法(17678)
- 数学(16784)
- 数学方法(16731)
- 企(14864)
- 企业(14864)
- 贸(12202)
- 贸易(12201)
- 出(12102)
- 易(12040)
- 农(11024)
- 收入(10845)
- 中国(9469)
- 农业(8223)
- 口(7856)
- 出口(7855)
- 出口贸易(7855)
- 财政(7085)
- 务(6551)
- 财务(6546)
- 财务管理(6538)
- 政(6316)
- 企业财务(6225)
- 机构
- 大学(100962)
- 学院(100779)
- 济(53440)
- 经济(52837)
- 管理(38527)
- 理学(33718)
- 理学院(33498)
- 管理学(33163)
- 管理学院(33002)
- 财(31609)
- 研究(30603)
- 中国(25436)
- 财经(24003)
- 经(21985)
- 经济学(19780)
- 京(19252)
- 经济学院(18310)
- 财经大学(17949)
- 科学(14856)
- 所(14616)
- 江(14276)
- 中心(13359)
- 研究所(12693)
- 北京(12229)
- 商学(12005)
- 商学院(11897)
- 农(11882)
- 税(11852)
- 经济管理(11225)
- 业大(10979)
- 基金
- 项目(63664)
- 科学(51435)
- 基金(50106)
- 研究(47327)
- 家(42333)
- 国家(42030)
- 科学基金(36998)
- 社会(34847)
- 社会科(33344)
- 社会科学(33338)
- 基金项目(25534)
- 省(21874)
- 资助(21843)
- 自然(21470)
- 自然科(21049)
- 自然科学(21046)
- 教育(20931)
- 自然科学基金(20686)
- 编号(18294)
- 划(18142)
- 国家社会(16182)
- 部(15562)
- 成果(14424)
- 教育部(14283)
- 人文(13963)
- 性(13512)
- 重点(13290)
- 制(13118)
- 社科(13072)
- 大学(13016)
共检索到155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芝倩
国际上衡量实际税收负担的一般方法为平均有效税率的计算。本文采用这一国际通行方法,核算了1985~2003年我国资本、劳动收入以及消费支出的平均有效税率。核算结果表明:改革以来,资本收入、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总的来说呈下降趋势,但均在1999年或2000年出现逆转上升的情况;劳动收入的有效税率则呈上升态势;资本收入的有效税率大大高于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这样的税负分配格局不利于私人投资,应实行结构性的减税政策。
关键词:
有效税率 资本收入 劳动收入 消费支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大林 成学真
本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实际税负高低的平均有效税率方法,核算了1999-2005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收入、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比较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三项税负水平,并指出了这种税负格局存在的问题:劳动收入、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相对偏低;资本收入的有效税率与最佳税率水平基本相当,但存在着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东、中部地区相对较低,西部地区则明显偏高。
关键词:
有效税率 资本收入 劳动收入 消费支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旭佳
本文在有效税负的分析框架下,测算出广东省消费支出、资本收入、劳动收入等有效税负的相应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了税收弹性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各项有效税负的弹性系数。结果发现:税收收入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流通领域的各经济部门,并与各经济部门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因素。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税收在各经济部门的实际情况,针对消费支出、资本收入、劳动收入有效税负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税收弹性系数 有效税率 区域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陈志刚
劳动、资本和消费是税收的三大"隐性税基",准确估计它们的平均税率对许多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Mendoza公式,结合中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和税收制度特点,对中国各省要素和消费平均税率进行详细测算,结果说明资本、劳动和消费平均税率均呈上升趋势,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的改革总体而言对消费和资本的平均税率影响不大。由于中国增值税转型不彻底、营业税对建筑和房产征税较多、所得税存在对资本重复征税等原因,中国资本的平均税率实际上并不低,消费的平均税率略低于开征增值税的欧盟国家,劳动的平均税率则远低于发达国家。
关键词:
平均税率 Mendoza公式 税制改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姜艳凤
国际上衡量实际税收负担的一般方法为平均有效税率,采用这一国际通行方法,核算了1998-2012年我国各省级劳动、资本收入以及消费支出的平均有效税率,以反映这三种要素的真实负担情况,并将它与世界其它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劳动收入有效税率则呈上升态势,资本有效税率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消费有效税率呈现不规则上升趋势;资本收入有效税率大大高于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各省劳动和消费的有效税率还处于世界平均偏下水平,而资本有效税率处于世界平均偏上水平;地区比较来看,东部地区的劳动、资本、消费有效税率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低。表明西部地区的税负水平偏高,应该探索能够降低西部地区税负的有效途...
关键词:
劳动有效税率 资本有效税率 消费有效税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姜艳凤 洪文娇 徐吟川
本文运用国际通行方法评估中国省际的劳动平均有效税率及人力资本水平,运用省际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98—2016年地区发展水平和劳动有效税率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并进一步分析地区发展水平、劳动有效税率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在各省份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地区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积累正相关,在中国现行税制下,对劳动所得征税会导致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但是影响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有效税率显著正相关,与地区人均收入相关关系不显著;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与人均收入和劳动有效税率均显著正相关。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解释,并提出增进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初旺
本文运用国际通行方法评估了我国消费、劳动和资本的平均有效税率,并将它与世界其它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消费和劳动的有效税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处于世界各国平均偏下水平,而资本有效税率要大大高于法定税率,处于世界各国平均偏上水平,这种税负分配格局不利于居民储蓄和私人投资。
关键词:
有效税率 消费 劳动 资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季 吕慧
有效税率是衡量税负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资金流量表重新测算了2000—2018年劳动、资本和消费的有效税率,观察税负变化趋势,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分析。基本测算结果显示:我国资本有效税率最高,劳动有效税率次之(2015年之后),消费有效税率最低,但在2015年之前,消费有效税率高于劳动有效税率。国际比较发现,我国的劳动有效税率显著低于其他国家,资本有效税率高于欧盟27国、美国和日本,低于英国、法国和德国,消费有效税率整体低于欧盟27国,高于美国和日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晓辉 兰海霞
本文在测算劳动和资本收入有效税率的基础上,从区域差异和时空变化认知中国要素税负的格局,并进一步探讨要素税负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结论表明:中国要素税负区域失衡显著,公共产品供给、财政压力、经济发展、消费支出税等是影响要素税负的重要因素,各因素对东、中、西部地区要素税负变动的解释力有所不同。因此,为扭转税负失衡状态,政府应促进区域税负相对公平,扶持欠发达地区,提高政策的区域适用性和精准性。
关键词:
要素税负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失衡治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蓉 寇璇
我国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推出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是我国税制改革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将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税制结构调整以及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数据,通过微观模拟预估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改革前后家庭缴纳的个税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帕累托最优标准,测算和评价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对家庭劳动收入的再分配效应。研究发现,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但社会的整体福利得到提升,收入分布更接近帕累托最优。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专项附加扣除 再分配效应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徐琰超 刘慧玲 李世刚
本文尝试从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角度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如果地方政府的生产性支出更利于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并且企业的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较大,随着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提高,资本总报酬上升的幅度超过劳动总回报上升的幅度,劳动收入份额会下降。这一机制得到了基于中国县级财政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的支持: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偏向于资本;企业的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严格大于1;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与地区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本文的数值计算发现,这一机制能够解释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14. 7%-64. 2%。这表明,近年来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扩张是造成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常建
劳动者报酬是广大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会影响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文章利用中国199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收入份额对人力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能够显著提升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劳动收入份额与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利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劳动收入份额与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对技术效率的变化影响显著为正,对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有利于人力资本对技术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发挥的是"追赶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劳动收入份额的准确测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定义和数据两个方面剖析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问题,分析了其对测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然后总结归纳了现有的基于测算问题的修正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方法评析;最后,借助于城镇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与人口数据估算中国的OSPUE。在此基础上,利用资金流量表数据对1993—2008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合理的估算与必要的修正,并进行相应的变动分析与国际比较。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测算问题 修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文雯
收入机会平等性关系到收入平等性、代际流动性,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本文以平均对数离差为不平等指标,运用参数法测得2006-2008年我国劳动收入机会不平等对总体劳动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在7%-13%之间,2010-2013年在16%-24%之间,表明我国劳动收入机会不平等有扩大的趋势;对我国劳动收入机会不平等贡献最大的三个因素依次是出生地、户籍和父亲的受教育程度。由于存在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的户籍分割和区域分割,以及受教育程度、就业部门和职业地位的代际继承,使得个体之间出身和家庭背景的差异通过教育和就业途径转化为劳动收入不平等。本文提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劳动力跨区域流动,规范劳动力市场竞争,通过再分配政策保障发展机会的平等性是提高我国劳动收入机会平等性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长庚 柏园杰
由于统计口径、测算方法等不一致,劳动收入份额难以进行动态跟踪和国际比较。为此,本文调整劳动收入份额测算方法,重新界定了分子中统计口径的变化与混合收入的划分方式,论证了以国民收入作为分母的合理性。基于1978—2017年收入法GDP、1992—2020年资金流量表、1987—2020年投入产出表等数据的测算结果显示,1978—2020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均值为68.1%,呈向右倾斜的N型变化趋势,近年已回升至均值附近,中国劳动收入仍居于主体地位。与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数据进行国际比较发现,1978—2020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均值与法国、英国等国差距为6.7%。本文测算方法改善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时期可比性和国际可比性,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历史核算资料修订提供了一定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