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05)
- 2023(10429)
- 2022(8766)
- 2021(8354)
- 2020(7288)
- 2019(16782)
- 2018(16957)
- 2017(33429)
- 2016(18432)
- 2015(21456)
- 2014(21707)
- 2013(21118)
- 2012(19385)
- 2011(17759)
- 2010(18532)
- 2009(17571)
- 2008(17506)
- 2007(16127)
- 2006(14621)
- 2005(13612)
- 学科
- 济(73864)
- 经济(73755)
- 管理(57460)
- 业(52549)
- 企(44076)
- 企业(44076)
- 方法(34697)
- 数学(31110)
- 数学方法(30492)
- 中国(22714)
- 制(21825)
- 财(21285)
- 农(20227)
- 业经(15954)
- 银(15615)
- 银行(15593)
- 行(14969)
- 体(14602)
- 贸(14598)
- 贸易(14584)
- 易(14249)
- 融(13896)
- 金融(13893)
- 理论(13648)
- 学(13333)
- 务(12499)
- 财务(12444)
- 财务管理(12410)
- 农业(11917)
- 企业财务(11745)
- 机构
- 大学(269654)
- 学院(268864)
- 济(111899)
- 经济(109337)
- 管理(102261)
- 研究(87725)
- 理学(86332)
- 理学院(85483)
- 管理学(83801)
- 管理学院(83317)
- 中国(71295)
- 财(58627)
- 京(57422)
- 科学(49272)
- 财经(45020)
- 所(44114)
- 江(42909)
- 中心(40745)
- 经(40579)
- 农(39449)
- 研究所(38840)
- 北京(37158)
- 业大(35602)
- 经济学(34730)
- 州(33929)
- 范(33808)
- 师范(33468)
- 财经大学(33347)
- 院(31686)
- 经济学院(31111)
- 基金
- 项目(164745)
- 科学(129435)
- 研究(123325)
- 基金(118725)
- 家(101852)
- 国家(101025)
- 科学基金(86802)
- 社会(77554)
- 社会科(73545)
- 社会科学(73527)
- 省(64232)
- 基金项目(61076)
- 教育(59920)
- 自然(55075)
- 划(54065)
- 自然科(53831)
- 自然科学(53818)
- 自然科学基金(52850)
- 编号(51236)
- 资助(51201)
- 成果(43665)
- 部(37733)
- 重点(37264)
- 课题(36874)
- 制(34589)
- 创(34223)
- 发(34086)
- 教育部(33038)
- 创新(32048)
- 性(31851)
- 期刊
- 济(129422)
- 经济(129422)
- 研究(87178)
- 中国(59152)
- 财(46482)
- 管理(41824)
- 学报(37380)
- 教育(36362)
- 农(36111)
- 科学(35154)
- 融(32520)
- 金融(32520)
- 大学(29935)
- 学学(27837)
- 技术(25992)
- 财经(23800)
- 农业(23445)
- 业经(20953)
- 经济研究(20819)
- 经(20398)
- 问题(17377)
- 贸(14950)
- 统计(14483)
- 理论(14252)
- 技术经济(13557)
- 策(13036)
- 实践(12680)
- 践(12680)
- 国际(12575)
- 商业(12559)
共检索到424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静琦 胡旭 朱珣
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的信用关系日渐复杂 ,信用风险日益加大 ,为我国的资信评估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本文拟从一个完善的资信评级制度应具备的条件出发 ,分析我国资信评级业的现状和问题 ,寻找建立我国资信评级制度模式的道路 ,并为培育我国的资信评级市场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资信评级 制度模式 现状和问题 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肖秉毅 李波
在我国,资信评级是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产物,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的建立健全而诞生的。为推动企业资信评级工作的开展,探索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育资信评级市场的路径,我们对萍乡市资信评级市场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以市场化取向、供给领先的模式,建立和发展以信贷评级为核心的资信评级体系,是当前培育资信评级市场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
资信评级 调查 模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绿敏 徐冬华 邹力宏
资信评级,是对各类企业所负各种债务能否如约还本付息的能力和可信任度的综合评估,也是对债务偿还风险的综合评价。开展资信评级,对于向诚实守信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处罚失信行为,有效防范资本市场和金融业务中的信用风险,特别是在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资信评级市场是解决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和担保机构经营难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从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信市场的发展格局出发,提出了构造统一的资信评级市场的架构。
关键词:
资信评级 问题 选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阮永锋 徐晓萍 刘音露
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由于其相对独立性和客观性,被赋予提高评级市场公信力的期望。本文利用2008~2016年发债企业主体评级和债券发行数据,考察了我国首家"投资者付费"机构——中债资信的评级,对评级市场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债评级是否覆盖同一受评对象对其他机构评级高低无影响,这与国内外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不同。但是,中债评级释放了其他机构评级质量的信号,在中债评级与其他机构评级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投资者会利用中债评级信息对债券定价进行调整,说明"投资者付费"模式有助于改善评级市场的信息质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维 邱勇 熊熊
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资信评级业NRSRO监管模式和最新发展,并分析总结了近年欧盟和IOSCO等其他国际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评级业监管改革措施;从金融系统工程的理论分析视角出发,比较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和欧盟的最新资信评级业监管实践模式,并针对我国资信评级业监管现状,从监管内容、监管工具、监管程序制度的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羊淑青 谭金可
一度被奉为投资者利益的"守护神"和资本市场的"看门人"的资信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推波助澜,引起了人们对其规制立法的重新思考。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国评级行业,借鉴此次危机的教训,规范行业运行,保障我国金融健康稳定发展势在必行。应该把握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发展现实,秉持发展与监管并重以及评级公正、客观与独立的理念,梳理与制定相关法律,构建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监管模式与收费机制、信息披露与利益冲突规避机制以及法律责任机制等具体的序列化、层次化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
资信评级 法律规制 金融危机 政府监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斌
资信评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影响力。但国外评级机构实际上垄断了我国的信用评级市场,我国加入 WTO之后,在这方面将面临更加被动的局面。因此,加快发展我国资信评级业有着极为深刻、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资信评级 WTO 信用风险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迎东
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评级机构和评级业务的监管。目前,我国资信评级业一方面存在立法不完整、监管不明确、恶性竞争现象突出、评级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不够等问题;另一方面,面临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建设需求、双评级制度的实施、行业内资产重组、政府的大力扶持等发展机遇。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立法方面、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评级机构、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大力发展。
关键词:
资信评级 评级机构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临汾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冯勋 李俊生 张彦华 王军
在比较分析中美资信评级产生的背景、业务范围、评级方式及评级机构的收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信评级情况,提出建立我国资信评级模式的思路和方法,即建立以市场驱动为主体的资信评级模式;建立科学高效的的信用评级机构体系;扩大信用评级范围,促进评级机构业务多元化;推进评级结果的广泛运用。
关键词:
资信评级 比较分析 资信评级模式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陈修年
本文从企业资信评级的意义、作用、特点出发,总结了我国企业资信评级的基本程序,结合当今世界资信评级行业发展的三种格局,描述我国企业资信评级行业产生、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加强机构建设,提高执业人员整体素质,设计、开发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方面,阐述了加强我国企业资信评级行业管理、培育资信评级市场的对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岩 赵希男 黄诗童
基于信用评级行业的关键作用与改革争议,本文根据信用评级行业的双边市场特征,建立由信用评级机构、债券发行方、债券投资者组成的平台竞争模型,设定了发行方付费且单评级、投资者付费且单评级、发行方付费且双评级的三种信用评级制度,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竞争行为与社会福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主流的发行方付费且单评级制度下,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费用和利润水平均为最高,社会总福利水平则居中。在单评级制度下推广投资者付费模式,可以在信用评级机构受冲击最小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不失为当前我国信用评级制度改革的最佳选择。单评级制度下,信用评级机构可以通过增加差异化程度来提高评级费用和利润水平,但在双评级制度下则面临全新竞争决策的挑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晚发 何剑波 周畅 张忠诚
利用2008-2014年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以评级收费模式为切入点,分析在"投资者付费"模式压力下,"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后续信用评级的调整情况以及评级质量的变化。实证发现,在"投资者付费"模式压力下,"发行人付费"模式的评级机构会调低发行主体的信用评级,但却提高了评级的质量。另外,当"发行人付费"模式的评级机构与企业存在严重的利益合谋时,这种调低作用更显著。上述结论从评级收费模式视角解释了中国信用评级的偏高现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静
仓单质信能够有效控制VMI运作中的信用风险,但随着实践深入,仓单质信的风险逐渐显露。基于客户资信风险、仓单风险、银行风险都与信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仓单质信的供应链企业资信评级体系。研究表明:通过构造指标要素,分析评级指数设定、信用等级平均累计违约率统计以及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实现信贷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