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35)
- 2023(19544)
- 2022(16988)
- 2021(15799)
- 2020(13372)
- 2019(30749)
- 2018(30580)
- 2017(58391)
- 2016(32040)
- 2015(36152)
- 2014(36012)
- 2013(35197)
- 2012(32253)
- 2011(28958)
- 2010(29085)
- 2009(26975)
- 2008(26422)
- 2007(23611)
- 2006(20120)
- 2005(17545)
- 学科
- 济(124551)
- 经济(124410)
- 管理(92827)
- 业(89085)
- 企(75515)
- 企业(75515)
- 方法(60291)
- 数学(51762)
- 数学方法(51028)
- 农(33107)
- 财(32594)
- 中国(32050)
- 学(29318)
- 业经(28405)
- 地方(24377)
- 理论(23591)
- 贸(23192)
- 贸易(23177)
- 技术(23023)
- 易(22466)
- 制(22096)
- 农业(22081)
- 务(20858)
- 财务(20773)
- 财务管理(20728)
- 和(20435)
- 企业财务(19594)
- 环境(18890)
- 银(18756)
- 银行(18695)
- 机构
- 大学(452497)
- 学院(452370)
- 管理(176756)
- 济(175312)
- 经济(171372)
- 理学(153785)
- 理学院(152026)
- 管理学(148971)
- 管理学院(148158)
- 研究(146968)
- 中国(108277)
- 京(95277)
- 科学(94312)
- 财(80139)
- 所(74020)
- 农(73387)
- 业大(68914)
- 研究所(67915)
- 中心(67502)
- 江(66313)
- 财经(64796)
- 范(61293)
- 师范(60667)
- 北京(59739)
- 经(58736)
- 农业(57856)
- 州(53815)
- 院(53745)
- 经济学(52717)
- 技术(49459)
- 基金
- 项目(310546)
- 科学(243416)
- 研究(225475)
- 基金(223100)
- 家(194745)
- 国家(193113)
- 科学基金(165703)
- 社会(139731)
- 社会科(132228)
- 社会科学(132197)
- 省(123506)
- 基金项目(118447)
- 自然(109316)
- 自然科(106778)
- 自然科学(106750)
- 教育(105669)
- 自然科学基金(104792)
- 划(103724)
- 编号(93007)
- 资助(91980)
- 成果(75231)
- 重点(70026)
- 部(67618)
- 创(66415)
- 发(65858)
- 课题(64400)
- 创新(61568)
- 科研(59928)
- 大学(58437)
- 教育部(57740)
- 期刊
- 济(186316)
- 经济(186316)
- 研究(127168)
- 中国(83143)
- 学报(73147)
- 科学(66628)
- 农(65210)
- 管理(63475)
- 财(62059)
- 教育(56061)
- 大学(55110)
- 学学(51733)
- 农业(45128)
- 技术(40878)
- 融(33966)
- 金融(33966)
- 业经(31715)
- 财经(30792)
- 经济研究(30079)
- 经(26377)
- 业(24505)
- 问题(24136)
- 图书(23264)
- 科技(22431)
- 技术经济(22110)
- 版(21736)
- 统计(20699)
- 商业(20572)
- 理论(20478)
- 资源(19611)
共检索到645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焦玉博 宋晓婉 赵雅莉
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考察资优生与非资优生在整体创造力特征、创造力特征构成因素上表现出的差异性,并探讨了相关背景变量对两个群体在整体创造力特征、创造力特征构成因素差异方面的影响。通过对纳入的71篇外国文献和105个效应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资优生与非资优生在创造力整体特征与创造力特征构成因素上分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2)资优生与非资优生在整体创造力特征、创造力特征构成因素方面的差异性主要受到创造力测评道具和资优领域等背景变量的影响。这表明,在资优群体的鉴别、判定与教育过程中需要对测评道具等背景因素进行全面的考察及有针对性的使用,在资优教育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因材施教"。本研究为进行符合我国国情的资优性研究与教育体系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资优生 资优性 创造力特征 元分析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周榕 李世瑾
培养创造力被认为是STEM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STEM教学真地能提高学生创造力吗?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研究结论尚未统一。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以"STEM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为主题,对2008-2018年国内外42项实验研究文献进行量化统计。研究发现:1)纳入研究的合并效应值为0.36,这说明STEM教学对提高学生创造力具有中等偏小的正向影响,且在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创新人格与心理等层面不存在显著差异;2)从学段看,STEM教学对高中生创造力影响最大;3)从学科看,在创新科技类学科(信息技术、STEM课程、机器人、3D打印等)中实施STEM教学,对创造力的促进效果较明显;4)从教学周期看,实验周期愈长,STEM教学对创造力的影响效果愈明显;5)从教学主题看,科学探究和原型创造类教学主题对创造力的影响较明显;6)从教学方式看,探究式、问题式、设计式和项目式教学对创造力有中等偏小的正向影响,且四类教学方式无显著差异;7)从教学场域看,实验室和生活场景类教学场域对创造力影响较明显。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建议降低STEM学习的认知负荷,优化STEM教学主题设计,实现STEM教学的学段贯通以及构建STEM教学的创新场域。
关键词:
STEM教学 创造力 元分析 调节效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治金 杨文娇 赵晓川
对武汉地区4所重点高校45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创造力特征主要包括寻根究底、独具匠心、笃学不倦、特立独行、安于现状、孜孜以求,以及思维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和直觉思维等9个因素。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在一些创造力特征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和工科大学生的创造力特征得分较高,医科和理科大学生的创造力特征得分较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特立独行和安于现状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谢明初 王尚志
创造力是推动数学发展的源动力。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正成为评价数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基础数学教育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绩,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却面临挑战。本文通过比较数学创造过程与数学学习过程,分析学生数学创造力的特征;以数学教育价值观、数学教育目标,数学学习环境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并提出数学创造力进一步研究有价值的课题。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创造力 特征 培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磊 尚玉钒
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调节焦点理论切入,构建了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领导对下属创造力影响机理模型。具体探讨领导的"行为示范"、"语言框架"及"反馈",通过对个体调节焦点与群体共享调节焦点两个层面的共同引导,进而影响下属创造力的作用过程。本研究将丰富并厘清人们对领导提升下属创造力的影响路径与作用规律的认识,并为领导通过日常管理来激发下属创造力提供借鉴与指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云
创造力越来越成为员工的核心胜任力,并且受到大多数企业的鼓励。总的说来,学者们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员工创造力进行探讨,即个体视角、环境视角、个体—环境双向视角。个体视角主要关注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环境视角主要探讨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组织环境因素,双向视角强调把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研究员工创造力。在双向视角的研究中,学者们按照个人—环境匹配的框架来研究创造力,文章主要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创造力 个人—环境匹配 创造力匹配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云 石金涛
创造性越来越成为员工的核心胜任力,并且受到大多数企业的鼓励。总的说来,研究者们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员工创造力进行探讨,即个体视角、组织环境视角、个体—环境双向视角。个体视角主要关注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相关的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1)人格特征对创造力的影响;(2)认知过程对创造力的影响。组织环境视角主要探讨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因素,相关的研究也主要沿着两个方向:(1)客观环境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2)心理环境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个体—环境双向视角强调把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研究员工创造力的必要
关键词:
创造力 研究视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卫平 俞国良
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是一般创造力发展与科学教育的结晶。研究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 ,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创造力理论 ,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在科学教育中落实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内涵、表现和发展以及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 ,旨在引起全社会对培养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
青少年 科学创造力 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旭 刘新梅
从组织制度安排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组织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对239份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组织创造力都有正向作用;而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创造力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杨 刘新梅
应用创造力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对创造动机在组织内不同层次之间的传导过程进行分析;借鉴知识创造的转化模型,构建了个体想法产生向组织想法产生的跃迁机制;依据组织创造力的交互作用模型,提出了影响组织创造力形成的主要组织及环境因素,最终系统性地构建了组织创造力的余弦式周期形成框架。
关键词:
创造力 组织创造力 形成机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施永川 黄莹 王佳桐
以温州4所本科高校的605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大学生创造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态度、感知控制以及主观规范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应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应用Amos22.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得出创造力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对感知行为控制有显著性影响,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及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因此创业教育应该关注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并增强其自身创业效能感,在提高其创业意愿的同时,也提升创业质量。
关键词:
大学生 创造力 创业意愿 TPB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丁琳 王海珍
个体创造力是团队创造力的基石,然而,实践中拥有高创造力的员工却不一定能够引领团队创造力提升。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构建包含被调节的中介和被中介的调节嵌套模型,打开高创造力员工何以阻碍团队创造力的“黑箱”。结果显示,在地位—权力错位的条件下,高创造力员工引发的创造力差异更易诱发团队地位冲突,团队创造力难以涌现;团队领导的观点采择行为可以化解这一消极作用,通过降低成员的地位—权力错位程度,缓解地位冲突对创造力差异与团队创造力的负向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明晰了高创造力员工导致的消极团队表现的根源,并揭示了团队领导破解上述困局之道,对企业和团队创新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苏丽 原彤洁 龙立荣
从创造力交互理论出发,以中国企业研发岗位员工为研究样本,运用fsQCA方法对企业中激发员工创造力的个体、领导、组织等多层面影响因素进行组态分析。探讨不同组织变革情境下组织多层面因素在员工高创造力产生过程中的差异机制,发现两种组织变革情境下3种激发员工创造力的路径模式,即激进性变革情境下的激情驱动模式和领导驱动模式,以及渐进性变革情境下的类亲情驱动模式。组织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变革情境选择适合的管理方法,激发创新以推进变革进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威 储昭卫 韩旭 胡顺顺
工程硕士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存在培养过程和评价标准与工学硕士生同质化的问题。从工程创造力及其提升障碍出发,系统研究了中外四所高校的工程硕士生培养经验,从目标、过程、支撑、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了面向工程硕士创造力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塑造创造性人格、面向重大需求为目标指向;通过革新培养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引入项目式学习、创新思维与方法等重构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以校政企协同、科教融合与创新文化环境等为支撑保障。同时建立了针对工程硕士生创造力、教学效果和综合质量的评价方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庆 宁维卫
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测试与分析四川省科委高庆西南交通大学宁维卫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高级后备人才的当代大学生,其创造力状况与素质如何,将会影响到下世纪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大学生肩负着新世纪的重任,他们的知识与能力能否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