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0)
2023(13992)
2022(11566)
2021(10749)
2020(9171)
2019(20845)
2018(20560)
2017(39103)
2016(21129)
2015(24201)
2014(23979)
2013(23998)
2012(22429)
2011(20183)
2010(20446)
2009(19766)
2008(20456)
2007(18345)
2006(16227)
2005(15245)
作者
(59389)
(49692)
(49505)
(47243)
(32110)
(23674)
(22372)
(19065)
(18933)
(17967)
(17139)
(16859)
(16317)
(15706)
(15703)
(15141)
(14817)
(14409)
(14208)
(14182)
(12539)
(12073)
(12063)
(11325)
(11288)
(11155)
(11077)
(11004)
(9848)
(9762)
学科
(101060)
经济(100914)
(93250)
(85328)
企业(85328)
管理(83509)
方法(46442)
数学(37596)
数学方法(37323)
(36526)
业经(30509)
(29328)
中国(27006)
(26178)
财务(26152)
财务管理(26111)
(25090)
企业财务(24887)
农业(20327)
(19548)
贸易(19537)
(19091)
技术(18580)
(18533)
(17456)
(17283)
(16790)
银行(16778)
(16749)
(16363)
机构
学院(314656)
大学(314288)
(144933)
经济(142517)
管理(125971)
理学(107381)
理学院(106376)
管理学(105136)
管理学院(104541)
研究(103821)
中国(87142)
(72720)
(65936)
财经(56563)
科学(55398)
(51505)
(51069)
(47651)
中心(47531)
(47428)
经济学(45529)
研究所(44973)
北京(42173)
财经大学(41865)
经济学院(41056)
业大(39615)
(37085)
(36876)
农业(36848)
商学(36624)
基金
项目(194073)
科学(156499)
基金(146540)
研究(145983)
(124696)
国家(123610)
科学基金(108681)
社会(98124)
社会科(93199)
社会科学(93178)
基金项目(76127)
(71987)
自然(67349)
教育(66560)
自然科(65813)
自然科学(65796)
自然科学基金(64775)
资助(60804)
(60102)
编号(56844)
成果(47006)
(46025)
重点(42984)
(42906)
(42229)
国家社会(41939)
教育部(40782)
(40362)
(40346)
人文(39436)
期刊
(165322)
经济(165322)
研究(100580)
中国(65224)
(62742)
管理(53059)
(44607)
科学(41661)
学报(40639)
(35968)
金融(35968)
大学(33265)
学学(31329)
财经(30316)
农业(30276)
技术(27987)
教育(27822)
经济研究(26780)
(26117)
业经(25581)
问题(21595)
(20658)
(18909)
世界(18712)
国际(18612)
技术经济(18480)
财会(17114)
会计(15994)
现代(15213)
统计(15024)
共检索到495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谢彦明  汪戎  纳鹏杰  
通过构建体制扭曲与资产专用性交互作用的资产锁定概念模型,采集20082015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和多元回归方法对资产锁定理论及其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体制扭曲和资产专用性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消极影响;体制扭曲与资产专用性增强型交互作用的资产锁定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消极影响;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存在着更为强烈的资产锁定效应,资产锁定是企业产能过剩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谢彦明  汪戎  纳鹏杰  
通过构建体制扭曲与资产专用性交互作用的资产锁定概念模型,采集2008~2015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和多元回归方法对资产锁定理论及其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体制扭曲和资产专用性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消极影响;体制扭曲与资产专用性增强型交互作用的资产锁定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消极影响;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存在着更为强烈的资产锁定效应,资产锁定是企业产能过剩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逯苗苗  孙涛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数据构造了信用议价能力指标,研究了信用议价能力对企业双维绩效~①的影响,并探究了连锁董事网络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信用议价能力与企业长、短期绩效均呈现倒U型关系,且因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连锁董事网络特征中,结构洞对长期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加权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则对短期绩效关系具有反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风险水平抑制了企业的信用议价能力,而连锁董事网络具有隐性担保作用,部分消除了这一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应审慎运用商业信用,宜优化连锁董事网络,以提高非正式制度的担保与监督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政  杨先明  匡慧姝  
公平竞争对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极为重要,但对此的经验研究相对缺乏。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本文从欠公平竞争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企业产能过剩的形成与治理机制。研究发现:欠公平竞争显著加剧了企业产能过剩,说明在微观层面应该进一步提升我国市场的公平竞争程度,减少各类灰色竞争与反竞争等对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就作用机理而言,发现欠公平竞争往往与要素市场扭曲、产品市场调节信号失效、内生产能集中机制失灵以及研发创新化解产能乏力等渠道结合,最终加剧企业产能过剩。本文政策含义表明,应该从供需两侧铲除阻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土壤,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政  杨先明  匡慧姝  
公平竞争对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极为重要,但对此的经验研究相对缺乏。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本文从欠公平竞争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企业产能过剩的形成与治理机制。研究发现:欠公平竞争显著加剧了企业产能过剩,说明在微观层面应该进一步提升我国市场的公平竞争程度,减少各类灰色竞争与反竞争等对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就作用机理而言,发现欠公平竞争往往与要素市场扭曲、产品市场调节信号失效、内生产能集中机制失灵以及研发创新化解产能乏力等渠道结合,最终加剧企业产能过剩。本文政策含义表明,应该从供需两侧铲除阻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土壤,通过强化公平竞争环境来遏制企业产能过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汤二子  刘海洋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后,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计算认为中国存在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但是测算只是运用了求企业生产率的平均值的方法,这不能反映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整体状况。文章使用2005~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总量法和均值法分行业、分地区计算并比较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最后实证检验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显示生产率与企业出口是负相关的,这也是一种检验"生产率悖论"存在性的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晖  刘帷韬  
文章基于锁定效应理论,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对FDI进入我国制造业的锁定效应进行了细致分析。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利用锁定效应形成机理分析了我国锁定效应形成的原因。其次,通过将我国制造业区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采取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从劳动力锁定、资本锁定、技术锁定三个角度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FDI进入后对中国制造业的锁定效应。实证分析表明:FDI无论在哪种类型企业中看重的都是低廉的劳动力要素,很少带来技术进步,而出口的增长也并未改善此种情况。因此,企业基本被锁定在了生产的最低环节,随后,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认为我国当前应加大对我国现有低端劳动力的培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另外对进入的外资要进行导向性引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修宗峰  黄健柏  
企业产能过剩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本研究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和企业过度投资等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证据表明:(1)制造业产能过剩是导致该行业上市公司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2)市场化改革对地方国企类和民营类上市公司产能过剩的抑制效果明显,但对央企类上市公司产能过剩的影响不显著;(3)企业过度投资导致企业产能过剩的论断仅适用于央企类上市公司,在地方国企类和民营类上市公司中这一关系并不明显;(4)央企类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对其产能过剩作用的敏感性要强于地方国企类上市公司。另外,市场化改革对企业产能过剩作用的敏感性,地方国企类上市公司要强于央企类上市公...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汤二子  李影  张海英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以后,生产率就被看作是决定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有能力选择出口。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的均值要低于非出口企业,即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运用两种方法,其一是计算比较生产率法,其二是运用统计方法检验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异。为了结论的准确性,我们分行业、分地区、分企业注册类型、分企业规模检验。最后检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其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认为:出口企业生产率均值在大部分情况下低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在很多时候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或者与非出口企业无差异;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磊  魏龙  
低端锁定是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inas,GVCs)后面临的主要困境。近年来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更多新兴经济体的低端嵌入,又展现出GVCs的"挤出效应"。若"挤出效应"取代"低端锁定"成为主要风险,中国制造业存在与GVCs脱钩的可能。本文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选取就业和工资的角度,从高端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低端环节的工资成本优势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所在。实证结果显示:低技术劳动力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中高端人才规模扩张、质量改善,"低端锁定"尚未彻底解决;低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磊  魏龙  
"低端锁定"是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inas,GVCs)后面临的主要困境。近年来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更多新兴经济体的低端嵌入,又展现出GVCs的"挤出效应"。若"挤出效应"取代"低端锁定"成为主要风险,中国制造业存在与GVCs脱钩的可能。本文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选取就业和工资的角度,从高端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低端环节的工资成本优势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所在。实证结果显示:低技术劳动力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中高端人才规模扩张、质量改善,"低端锁定"尚未彻底解决;低技术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在相应环节出现"挤出效应"。本文提出短期发挥人口红利余热,中期成为区域价值链的技术制高点,长期重视人才培养的建议,以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双环流枢纽"、"夹心层中心"的分工地位调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韬  张潇潭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的制造业上市企业公开财务数据,利用成本函数法测算微观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进一步探讨企业产能利用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关联。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中两项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产能利用率的改善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稳健性检验结果同样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企业产能利用率而言存在门限值,使得这一正向关系仅在高于门限值时成立。本文从新的角度说明化解产能过剩相关举措的重要意义。政府应继续监测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水平,逐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以从源头上减少大规模产能过剩形成的可能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太峰  董培轩  
近些年,中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研究愈发成为热点。宏观层面,资金"脱实入虚""金融空转"的讨论亦此起彼伏。然而,针对微观层面的企业资金"脱实入虚"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本文选取2003—2016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数据,利用2009年宏观调控措施营造的"准自然实验"环境,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探究在资金资源充足的前提下,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倾向性,并进一步研究企业绩效的后续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当制造业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同时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时,企业更倾向于配置金融资产,金融活动也会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在此基础上,企业的主营业务却未得到发展,反而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均受到损害,且后者受到的影响更大,即进行过多金融投资对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远期影响更为深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实体经济从业者、资金提供方以及监管层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钟一鸣  
提高产能利用率对于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多元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多元化水平的提升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从传导机制看,供给侧的提高生产效率机制与需求侧的推动出口扩张机制是出口多元化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多元化对民营企业和非加工贸易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类型出口多元化策略的相对有效性,发现与出口产品多元化相比,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有效制定出口策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价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钟一鸣  
提高产能利用率对于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多元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多元化水平的提升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从传导机制来看,供给侧的提高生产效率机制与需求侧的推动出口扩张机制是出口多元化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多元化对民营企业和非加工贸易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类型出口多元化策略的相对有效性,发现与出口产品多元化相比,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有效制定出口策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