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17)
- 2023(16291)
- 2022(13115)
- 2021(12001)
- 2020(10319)
- 2019(23658)
- 2018(23239)
- 2017(45568)
- 2016(24271)
- 2015(27553)
- 2014(27512)
- 2013(27115)
- 2012(24570)
- 2011(21872)
- 2010(22061)
- 2009(21009)
- 2008(19907)
- 2007(17739)
- 2006(15193)
- 2005(13795)
- 学科
- 济(104400)
- 经济(104292)
- 管理(70868)
- 业(70713)
- 企(58236)
- 企业(58236)
- 方法(52000)
- 数学(46854)
- 数学方法(46372)
- 中国(31775)
- 融(30073)
- 金融(30070)
- 财(29711)
- 银(28047)
- 银行(28017)
- 农(27436)
- 行(26837)
- 业经(22860)
- 制(21979)
- 地方(20438)
- 务(20228)
- 财务(20170)
- 财务管理(20122)
- 贸(19858)
- 贸易(19842)
- 易(19299)
- 企业财务(19260)
- 农业(18416)
- 学(17728)
- 理论(15372)
- 机构
- 大学(346111)
- 学院(344580)
- 济(148467)
- 经济(145603)
- 管理(136661)
- 理学(117880)
- 理学院(116753)
- 管理学(114800)
- 管理学院(114174)
- 研究(110341)
- 中国(93153)
- 京(71019)
- 财(70522)
- 科学(63658)
- 财经(57012)
- 中心(55731)
- 农(54834)
- 所(53949)
- 经(51900)
- 江(51157)
- 研究所(48680)
- 业大(48394)
- 经济学(47878)
- 北京(44178)
- 经济学院(43605)
- 农业(43006)
- 财经大学(42751)
- 范(42200)
- 师范(41757)
- 州(41053)
- 基金
- 项目(231101)
- 科学(183778)
- 基金(171307)
- 研究(168547)
- 家(147788)
- 国家(146623)
- 科学基金(127824)
- 社会(109782)
- 社会科(104502)
- 社会科学(104472)
- 基金项目(90147)
- 省(88852)
- 自然(82055)
- 自然科(80228)
- 自然科学(80207)
- 自然科学基金(78794)
- 教育(78434)
- 划(74803)
- 资助(70723)
- 编号(68090)
- 成果(54848)
- 部(52326)
- 重点(51771)
- 发(49016)
- 创(48416)
- 国家社会(46492)
- 教育部(45861)
- 课题(45706)
- 创新(45321)
- 科研(44889)
- 期刊
- 济(153202)
- 经济(153202)
- 研究(100962)
- 中国(62086)
- 财(56421)
- 融(52058)
- 金融(52058)
- 学报(49727)
- 农(48944)
- 管理(48446)
- 科学(46029)
- 大学(38731)
- 学学(36389)
- 农业(31506)
- 教育(30741)
- 技术(30009)
- 财经(28884)
- 经济研究(25522)
- 业经(24693)
- 经(24661)
- 问题(20802)
- 统计(18428)
- 理论(18334)
- 贸(17352)
- 技术经济(17335)
- 业(17056)
- 策(16660)
- 实践(16531)
- 践(16531)
- 商业(16107)
共检索到509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玄
增加流动性和监管资本套利是银行进行证券化的最主要动因,而这两者最终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即通过出售资产扩大融资来源,使银行能在短期内更多地发放贷款。通过建立模型和运用美国金融市场数据分析证明,在资本金一定的情况下,长期内银行信贷扩张的关键是扩大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供给。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打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壁垒的工具,银行体系外的资金通过证券化产品可以输入信贷市场。国内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达标困难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困境,而资产证券化及其信贷扩张效应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对金融系统冲击较小、成本较低的方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玄
本文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证明资产证券化具有信贷扩张效应,而这一效应为解决当前国内银行面临的资本充足率达标困难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困境提供了冲击较小、成本较低的方法。同时,管理当局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效应的负面影响,需要对证券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可能引发的资产泡沫和不良贷款的迅速增加保持警醒并提前采取对策防范风险。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信贷扩张 次贷危机 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维达 辛宇非
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本文分析了资产证券化信贷扩张效应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济不景气时,资产证券化可以为经济运行注入活力,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但资产证券化信贷扩张效应潜在的威胁是会加剧经济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最后,本文提出通过合理运用资产证券化信贷扩张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盘活存量 资产证券化 信贷扩张 经济波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倩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本次试点额度共计500亿元。在当前欧债危机日趋复杂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之下,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启,不仅有助于扩大直接融资和整个银行体系的信贷投放空间,更有利于分散我国银行体系风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龚攀 刘炜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理论模型说明,危机前资产证券化业务是美国银行体系扩大银行体系外资金来源,支持房地产信贷扩张,进而助推房地产价格泡沫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国内银行体系现状而言,在充分吸收美国次贷危机教训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应是大势所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龚攀
资产证券化在创新初始被当作是金融机构增加流动性、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次贷危机的爆发却充分暴露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聚集的系统性风险。本文通过建立金融体系结构模型,并采用杠杆倍数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危机前资产证券化业务是美国银行体系扩大资金来源、支持房地产信贷扩张、进而助推房地产价格泡沫的一个重要途径。最后,本文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应在充分吸收美国次贷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从而减缓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压力、平滑信贷波动以及改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等问题,为金融体系提供新的流动性管理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剑峰
文章利用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数据,构建动态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信贷扩张和道德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与贷款增长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证券化激励银行信贷扩张;资产证券化与贷款过度增长率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证券化促进银行承担更多风险;证券化与不良贷款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证券化扩张了信贷,但并没有降低贷款审核和监管努力水平。
关键词:
信贷证券化 动态面板 道德风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佳
作为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的功能不断趋同,从而具备了促使流动性扩张的机制。不管从微观视角来看,还是从宏观效应进行分析,资产证券化的诞生为传统融资媒介的流动性扩张提供了有力补充。但是,资产证券化所创造的金融工具是否符合流动性的基本属性还存在争议,同时,这种流动性扩张机制缺乏必要的约束和风险保护,并通过内生流动性扩张导致经济过度"虚拟化"。因此,必须加强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和市场的监督,严格控制基础资产的规模,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监管体系,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功能。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影子银行 流动性扩张 虚拟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佳 王晓
次贷危机是一场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的危机。在流动性紧缩的过程中,连接多个利益主体的资产证券化负有很大责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理论中的VAR模型对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中,资产证券化确实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持久的负面冲击效应,并导致了流动性紧缩的传导和扩散。因此,必须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监管,防止资产证券化运作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同时应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风险对策三个方面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预警机制。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资产证券化 金融市场 流动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崇正
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证券化程度是很低的 ,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发展远远不相适应。中国的资本形成的一个严重不足 (缺陷 )在于直接融资薄弱 ,即金融资产证券化程度很低 ,这正是导致我国长期以来企业资金普遍短缺和国有企业间接融资比率大、成本高、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所在。
关键词:
中国 金融市场 证券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姚禄仕 王璇 宁霄
作为现代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工具之一,国内外理论界和银行界普遍认为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有着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流动性和提高收益水平等多方面的作用。然而,这些效应并不是必然的。本文选取全球资产证券化市场最为成熟的美国市场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生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能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强盈利能力与效率、优化贷款组合构成,但是在降低流动性风险和提升贷款组合质量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格兰杰检验 资本充足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华 许余洁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信用扩张机制不畅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资金面比较宽松,但信用市场资金相对比较短缺。一边是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持续下行,银行间市场短端利率一度达到2015年以来最低,国债地方债金融债这些利率债被抢,出现了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公开市场回购利率倒挂的利率债牛市;另一边是信用市场资金极其短缺,募资难度上升,信用债市场尤其是民企信用债无人问津。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货币政策传导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细松
美国次贷危机缘于资产证券化,但资产证券化本身不是危机的主要成因。金融创新还强化了金融脆弱性,使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下降,因而成为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之一。问题还在于,有缺陷的资本市场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在负向冲击时它推进了虚拟经济崩溃向实体经济衰退的转化。因此,要防控资产证券化负向功能的快速膨胀,重点是加强资本市场金融创新工具及其风险的监管,同时坚持金融市场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晓行
美国金融市场的资产证券化使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陡增,并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资产证券化增加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倒买倒卖的市场运作模式、资产支持的证券流动性不足以及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复杂性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金融危机后应加强我国资产证券化金融监管工作,坚持以有限管制和间接管制为原则,减少直接干预;坚持慎重选择资产证券化类型,逐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原则;坚持以规范的信息披露为原则,防范系统风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会晏 徐彦夫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贷款证券化可以使资金拥有者通过这一渠道将资金转移到贷款者手中,能很好地解决当今社会许多融资难的问题。这种形式如果能够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得到完善,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也能较好地解决投融资体系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贷款证券化 资金 金融中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