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2)
- 2023(7237)
- 2022(5576)
- 2021(4828)
- 2020(3975)
- 2019(9017)
- 2018(9062)
- 2017(18334)
- 2016(9720)
- 2015(11074)
- 2014(11275)
- 2013(11108)
- 2012(10162)
- 2011(9302)
- 2010(9252)
- 2009(8587)
- 2008(8759)
- 2007(7748)
- 2006(6808)
- 2005(6396)
- 学科
- 济(51348)
- 经济(51290)
- 业(30620)
- 管理(30451)
- 方法(25908)
- 企(25751)
- 企业(25751)
- 数学(22481)
- 数学方法(22372)
- 中国(14241)
- 财(13297)
- 农(11940)
- 业经(11209)
- 学(9321)
- 务(9024)
- 财务(9000)
- 财务管理(8982)
- 企业财务(8765)
- 理论(8599)
- 地方(8424)
- 制(8355)
- 农业(8349)
- 融(8224)
- 金融(8223)
- 银(7827)
- 银行(7820)
- 和(7559)
- 行(7347)
- 贸(7260)
- 贸易(7258)
- 机构
- 大学(151401)
- 学院(146660)
- 济(66706)
- 经济(65602)
- 管理(59161)
- 理学(51491)
- 理学院(51022)
- 管理学(50348)
- 管理学院(50077)
- 研究(46093)
- 中国(36368)
- 财(32910)
- 京(30801)
- 财经(26658)
- 经(24462)
- 科学(24448)
- 经济学(22764)
- 所(21521)
- 江(21211)
- 中心(21058)
- 经济学院(20659)
- 财经大学(20116)
- 北京(19275)
- 范(19209)
- 研究所(19179)
- 师范(19070)
- 农(18398)
- 业大(17498)
- 商学(17329)
- 商学院(17178)
- 基金
- 项目(95074)
- 科学(77227)
- 基金(72472)
- 研究(71966)
- 家(61273)
- 国家(60757)
- 科学基金(53925)
- 社会(49368)
- 社会科(46985)
- 社会科学(46975)
- 基金项目(37799)
- 省(34550)
- 教育(33836)
- 自然(32773)
- 自然科(32021)
- 自然科学(32015)
- 自然科学基金(31518)
- 资助(29487)
- 划(29232)
- 编号(28756)
- 成果(24356)
- 部(22689)
- 国家社会(21426)
- 重点(21201)
- 教育部(20670)
- 人文(20065)
- 发(19855)
- 创(19679)
- 课题(18911)
- 大学(18905)
共检索到216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陈
文章对资产证券化理论文献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评述。资产证券化理论文献在2007年~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存在不同的研究重心,金融危机之前的理论文献主要集中于讨论资产证券化市场迅速发展的原因,其原因主要包括资产证券化降低了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资产证券化降低了破产成本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危机之后的理论文献除了继续对资产证券化存在的经济意义进行探讨之外,还重点讨论了资产证券化可能带来的弊端,其主要的弊端包括增加资产价格波动、扭曲金融机构行为激励等。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现有的理论文献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金融危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佳
增大流动性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但从本轮次贷危机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在有些时候还可以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缩。本文就是依照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两条主线,来梳理国内外学者有关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影响的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金融市场 流动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灏 杨绍闻
资产证券化对于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国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围绕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外实践、国内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应对这三个主题,国内外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后续研究,建议从强化理论研究、丰富微观层面的研究、增加创新业务的研究等方面开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邹晓梅 张明 高蓓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层面梳理和评述了与资产证券化有关的理论文献。在供给层面,信息不对称假说认为打包和拆分有利于克服逆向选择,提高资产的流动性;监管套利假说认为证券化能够帮助银行规避最低资本监管,优化资本结构。在需求层面,风险重置假说认为资产证券化满足了投资者对安全资产的需求,而便利收益假说则认为资产支持证券缓解了金融交易中高质量担保品短缺的问题。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揭露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这使得上述假说面临新的挑战。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拓宽融资来源、提高流动性是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动机;资产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供给与需求 流动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翠
PPP资产证券化的运用过程中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功效,加快资产周转率。目前我国对PPP的重视程度逐步上升,PPP具有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效率的优势,因此推动其发展可以为我国未来的建设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PPP项目证券化的定价和风险都是一个未知数,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相关学者对PPP项目及其证券化的研究,包括PPP项目的作用、PPP证券化定价和风险等内容,最后结合我国PPP证券化现状,对我国的PPP证券化做出相应展望。
关键词:
PPP证券化 文献研究 综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飞 朱建林
有关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问题的研究兴起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对于相关话题的研究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文献认为,证券化产品的发起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等发起者倾向于出售低质量的贷款,或是放松对贷款的筛查和监督,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这也成为各国陆续推出风险自留政策的原因。依据信号理论和激励相容原理,风险自留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有学者认为,强制自留的资金成本和信息损耗削弱了风险自留制度的价值。对于最优自留形式与比例的选择,学者们认为应当依据经济环境、产品结构、资产质量有针对性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信息不对称 信用风险自留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飞 朱建林
有关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问题的研究兴起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对于相关话题的研究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文献认为,证券化产品的发起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等发起者倾向于出售低质量的贷款,或是放松对贷款的筛查和监督,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这也成为各国陆续推出风险自留政策的原因。依据信号理论和激励相容原理,风险自留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有学者认为,强制自留的资金成本和信息损耗削弱了风险自留制度的价值。对于最优自留形式与比例的选择,学者们认为应当依据经济环境、产品结构、资产质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自留政策,而且应当完善豁免条款和反规避措施,以保障自留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信息不对称 信用风险自留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吕怀立 林艳艳
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发展迅速,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主要包括流动性需求、风险管理和监管资本套利等方面;其次,重点阐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分别从资产池的分类衡量与定价、商业银行在债券市场的金融中介功能、资本监管以及金融创新等角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若干重要方向。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动机 经济后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吕怀立 林艳艳
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发展迅速,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主要包括流动性需求、风险管理和监管资本套利等方面;其次,重点阐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分别从资产池的分类衡量与定价、商业银行在债券市场的金融中介功能、资本监管以及金融创新等角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若干重要方向。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动机 经济后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艳
虽然企业资产证券化在国际上早已成为流行的金融创新技术,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作为会计实务操作的指南和规范——会计准则的建设相对于会计实务就有一定的滞后。2006年年初,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会计准则,旨在系统全面地解决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内的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玉明
自1970年美国首次出现按揭证券以来,资产证券化便发展迅速,创新不断,尤其是近20年,更是频频出新,版图迅速扩张。我国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目前国内还没有资产证券化的实例,但从资产证券化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应正确理解资产证券化的复杂性、经济效率与实施所需要的环境,为资产证券化的到来做好准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蔚华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应尽快完善有关配套机制,具体建议如下:兼顾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资产证券化会计核算出表规范。资产核算出表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动因和必要条件,尽管国内外会计准则已经有原则性规定,但具体的会计操作标准并不统一。特别是,我国主要商业银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波克 李怀定
均衡汇率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导致均衡汇率理论呈现多样性。目前在均衡汇率理论当中,具有影响力的主要有:宏观经济均衡分析方法的均衡汇率理论、FEER、BEER、BPEER、NATREX以及ERER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现实中不同国家的均衡汇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崎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次贷危机本质上涉及"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衍生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宏观经济效应"的现有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文章认为,从微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但从宏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可能对金融体系结构、宏观经济稳定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潜在冲击。政策当局应该重视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绩效,协调微观效率与宏观稳定之间的冲突,建立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肖崎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次贷危机本质上涉及到"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衍生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宏观经济效应"的现有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文章认为从微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但从宏观层面看,资产证券化可能对金融体系结构、宏观经济稳定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潜在冲击。政策当局应该重视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绩效,协调微观效率与宏观稳定之间的冲突,建立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