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9)
- 2023(12396)
- 2022(9919)
- 2021(9015)
- 2020(7648)
- 2019(16585)
- 2018(16519)
- 2017(32353)
- 2016(17181)
- 2015(18977)
- 2014(18580)
- 2013(18134)
- 2012(16513)
- 2011(14813)
- 2010(14923)
- 2009(13659)
- 2008(13558)
- 2007(12270)
- 2006(10553)
- 2005(9656)
- 学科
- 济(71177)
- 经济(71102)
- 业(59625)
- 管理(56979)
- 企(48920)
- 企业(48920)
- 方法(34968)
- 数学(30903)
- 数学方法(30681)
- 中国(23036)
- 财(20884)
- 农(18074)
- 技术(17902)
- 业经(16422)
- 制(15911)
- 银(15621)
- 银行(15602)
- 行(14714)
- 务(14310)
- 财务(14282)
- 财务管理(14248)
- 融(14119)
- 金融(14119)
- 企业财务(13750)
- 地方(12859)
- 学(12690)
- 技术管理(12578)
- 农业(12300)
- 贸(11648)
- 贸易(11639)
- 机构
- 大学(240339)
- 学院(239188)
- 济(101810)
- 经济(99875)
- 管理(95975)
- 理学(82261)
- 理学院(81471)
- 管理学(80218)
- 管理学院(79759)
- 研究(76173)
- 中国(63468)
- 财(51301)
- 京(49337)
- 科学(44465)
- 财经(40703)
- 经(37240)
- 所(36767)
- 江(36606)
- 中心(36565)
- 农(36236)
- 业大(33268)
- 研究所(33062)
- 经济学(32941)
- 北京(30854)
- 财经大学(30715)
- 经济学院(29860)
- 州(29256)
- 农业(28248)
- 院(27930)
- 范(27755)
- 基金
- 项目(161824)
- 科学(130290)
- 基金(120926)
- 研究(117210)
- 家(105033)
- 国家(104183)
- 科学基金(91530)
- 社会(78294)
- 社会科(74453)
- 社会科学(74437)
- 基金项目(63452)
- 省(63117)
- 自然(59089)
- 自然科(57796)
- 自然科学(57783)
- 自然科学基金(56852)
- 教育(54348)
- 划(52724)
- 资助(49022)
- 编号(44535)
- 创(39117)
- 重点(36509)
- 部(36254)
- 成果(35749)
- 创新(35690)
- 发(34018)
- 国家社会(33446)
- 教育部(31953)
- 课题(31407)
- 人文(31068)
共检索到358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静
次贷危机传导链次贷危机波及全球的原因有很多,为了看清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中的影响.本文先对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因素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时候.银行和住房贷款公司大肆进行信贷扩张,为了追求高收益而忽视了风险控制,向那些还款能力较差的借款人发放了高利率的次级按揭贷款(Subprime Morgage),为之后的危机爆发埋下了种子。为了尽快转移信贷风险并获得更多流动性,银行和住房贷款公司将次级按揭贷款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MBS)出售给投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佳
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可以和商业银行体系一样促使系统性风险的形成、积累和传导。但国内外学术界对资产证券化在系统性风险积累和传导中的作用机制并没有形成完整结论。通过深入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复杂运作机制、基本功能以及基础资产在系统性风险形成中的作用,从基础资产和证券化产品两个渠道探讨了资产证券化如何促进风险传导。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在短期和长期所采用的品种及基本模式、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组合标准、基于"监管特许权论"的资产证券化评级机构的设立以及对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系统性风险 基本功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晓
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可以和商业银行体系一样促使系统性风险的形成、积累和传导。但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对资产证券化在系统性风险积累和传导中的作用机制形成完整的结论。通过分析发现,资产证券化的复杂运作机制、基本功能以及基础资产均可以促使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和积累,并通过基础资产和证券化产品两个渠道引起系统性风险的传导。因此,中国在设计资产证券化时,必须灵活确定具体产品的长短期模式,严格规定基础资产的构成标准,并基于"监管特许权"理论来构建评级机构,同时遵循"宏观审慎"原则来创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体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诗婷
资产证券化的复杂性和高度杠杆化加剧了投资者与发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评级制度作为信息披露手段,在减轻信息不对称、促进风险资产定价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若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过程中隐含的对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和传导危险则会对金融系统稳定产生负面作用。我国信用评级制度缺乏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和充分的市场竞争,难以支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和规模的快速扩大趋势。对此,需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确立、信用评级监管权力的统一和制度完善以及评级行业的市场化推进等方面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钱婷 葛丽芳
利用2005年1月~2015年12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资产证券化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加会显著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而在经济上行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造成这种异质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市场的融资流动性。基于此,进一步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视角提出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管理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钱婷 葛丽芳
利用2005年1月~2015年12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资产证券化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加会显著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而在经济上行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造成这种异质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市场的融资流动性。基于此,进一步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视角提出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管理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诗婷
资产证券化的复杂性和高度杠杆化加剧了投资者与发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评级制度作为信息披露手段,在减轻信息不对称、促进风险资产定价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若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过程中隐含的对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和传导危险则会对金融系统稳定产生负面作用。我国信用评级制度缺乏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和充分的市场竞争,难以支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和规模的快速扩大趋势。对此,需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确立、信用评级监管权力的统一和制度完善以及评级行业的市场化推进等方面完善信用评级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钱婷 葛丽芳
利用2005年1月2015年12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资产证券化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加会显著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而在经济上行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造成这种异质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市场的融资流动性。基于此,进一步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视角提出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管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长清
PPP资产证券化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产品流动性较弱、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缺乏、税务处理不明确、市场化增信工具较缺乏等PPP资产证券化的模式与创新PPP资产证券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以往多种模式的"集大成者",创新路径包括"PPP+REITs""PE+ABS/REITs""PPP+CLO"等多种模式,为这类业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PPP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模式一方面,PPP资产证券化按照基础资产类型进行划分,包括债权资产、收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长清
PPP资产证券化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产品流动性较弱、中长期机构投资者缺乏、税务处理不明确、市场化增信工具较缺乏等PPP资产证券化的模式与创新PPP资产证券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以往多种模式的"集大成者",创新路径包括"PPP+REITs""PE+ABS/REITs""PPP+CLO"等多种模式,为这类业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PPP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模式一方面,PPP资产证券化按照基础资产类型进行划分,包括债权资产、收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晓行
美国金融市场的资产证券化使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陡增,并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资产证券化增加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倒买倒卖的市场运作模式、资产支持的证券流动性不足以及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复杂性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金融危机后应加强我国资产证券化金融监管工作,坚持以有限管制和间接管制为原则,减少直接干预;坚持慎重选择资产证券化类型,逐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原则;坚持以规范的信息披露为原则,防范系统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丛文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通过建立CAPM统计模型以及固定面板效应估计,实证检验了2007-2013年间国内商业银行发行信贷证券对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短期以及长期β效应,并进行了充分的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信贷证券化短期内有助于降低银行系统风险;但长期来看,系统性风险反而增加,同时银行信贷证券化的风险转移效应具有机构异质性。基于分解效应的研究表明,导致风险的增加主要是源于银行体系关联度的放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
信贷证券化 系统性风险 β分解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李梦艺
资产证券化一直被视为转移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实践中政策因素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政策因素在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其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一方面,2014年底及2015年初,资产证券化业务审批制向注册制或备案制的政策转变,显著促进了资产证券化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政策因素推动下,资产证券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在不同银行微观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若资产流动性、资本规模、营利性越低,及风险资产占比越高,资产证券化越有利于缓解信用风险,同时相比上市银行和规模较大银行,资产证券化对非上市银行与规模较小银行信用风险的降低程度更高。因此,监管当局应逐步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针对不同银行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并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主体行为,防止针对资产证券化功能的过度使用。
关键词:
政策因素 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新宇 葛扬
由于缺少成熟的证券化市场,我国商业银行无法通过证券化手段转移风险,只能通过传统的线性交换策略转移风险。通过在"挤兑模型"中加入证券化因素,并利用"挤兑边界"分析法将风险大小可视化,可以得到证券化策略能够在绝大多数条件下提供比线性风险规避策略更好的规避效果。在不存在信心冲击的条件下,以银行个体风险最小化为基础的最优选择是交换整个证券化中的高级部分,并使高级部分的偿还额等于存款额;但在存在信心冲击的条件下,这一选择失效,银行风险最优选择策略存在变更。
关键词:
证券化 挤兑模型 线性风险分散 信心冲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海昱
该文在分析我国创新保险行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创新保险巨额赔付问题,提出对创新保险产品进行证券化、利用资本市场来分散这些风险的见解,并以创新保险风险债券为突破口提出创新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保险 证券化 债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