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8)
2023(10954)
2022(8776)
2021(7812)
2020(6679)
2019(14810)
2018(14770)
2017(29144)
2016(16002)
2015(18074)
2014(18188)
2013(17739)
2012(16430)
2011(14742)
2010(14992)
2009(14309)
2008(14608)
2007(13211)
2006(11687)
2005(10977)
作者
(45582)
(38241)
(38094)
(36398)
(24788)
(18140)
(17286)
(14804)
(14517)
(13817)
(13419)
(13083)
(12420)
(12282)
(12232)
(11986)
(11315)
(11278)
(11149)
(11033)
(9687)
(9480)
(9332)
(8788)
(8788)
(8629)
(8586)
(8433)
(7664)
(7393)
学科
(70133)
经济(70018)
管理(53067)
(51967)
(42010)
企业(42010)
方法(33127)
数学(29551)
数学方法(29335)
(22975)
中国(21219)
(19879)
(18324)
业经(16044)
(15285)
银行(15262)
(14876)
财务(14847)
财务管理(14808)
(14421)
金融(14418)
(14368)
企业财务(14182)
(13292)
农业(11986)
(11688)
(11406)
贸易(11401)
地方(11355)
(11265)
机构
大学(238582)
学院(234927)
(101487)
经济(99530)
管理(90351)
理学(76878)
研究(76599)
理学院(76097)
管理学(74917)
管理学院(74478)
中国(63630)
(54961)
(49100)
财经(42792)
科学(42677)
(38915)
(37668)
(36675)
中心(35557)
(35473)
经济学(33491)
研究所(33454)
财经大学(32044)
业大(30992)
北京(30725)
经济学院(30340)
(28400)
(28319)
师范(28035)
(27627)
基金
项目(152124)
科学(121912)
基金(114523)
研究(112079)
(98605)
国家(97836)
科学基金(85074)
社会(75330)
社会科(71473)
社会科学(71457)
基金项目(59640)
(56963)
自然(53418)
自然科(52174)
自然科学(52160)
教育(52040)
自然科学基金(51308)
(48429)
资助(47348)
编号(43565)
成果(37166)
(35617)
重点(34370)
(33974)
国家社会(32345)
教育部(31531)
(31336)
(31166)
课题(30640)
人文(30353)
期刊
(111193)
经济(111193)
研究(75252)
中国(46756)
(44429)
学报(34658)
管理(34151)
(32892)
科学(32370)
(31936)
金融(31936)
大学(27587)
学学(26133)
财经(22698)
教育(21386)
农业(21141)
(19213)
技术(18238)
经济研究(17822)
业经(16537)
问题(15174)
(12364)
理论(11604)
(11364)
技术经济(11180)
财会(11025)
国际(10862)
统计(10698)
(10685)
现代(10454)
共检索到358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纪慧松  
2008年后欧盟和美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欧洲议会的修订版的资本要求指令(CRD)及其122a条款和美国的《多德一弗兰克法案》第94l章都对风险自留做出了新的规定,并在规则中又设定了复杂的风险自留的豁免条款。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规则及其豁免条款的设定,探讨对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及其豁免的制度设计。文章提出我国在资产证券化中要增加发起自留的灵活性,对一些基础资产质量较高的证券化产品可以部分或全部豁免风险自留,同时强化信息披露。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文强  赵会玉  
尽管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对企业的融资带来了便利,丰富了金融市场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但是资产证券化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美国次级债风波就是验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机制的基础,认为资产合格、SPV合格、真实销售、重组增值、管理牵制和持续的信息披露等构成六道防线,这对当前我国防范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吕凯  
2012年,我国监管部门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并制定了风险自留规则,要求证券化发起人自留一定比例的最低档资产支持证券。立法者期望该规则能控制证券化中的道德风险并促进证券化的发展。目前的风险自留规则能否有效落实该立法目的?本文通过对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之前的试点项目的经验研究,结合欧盟和美国风险自留规则的特点,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的风险自留规则进行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业顺  李建胜  
资产证券化以其融资结构的创新和资本利用率高的特点,成为各国资本市场上极具活力的金融产品。我国的资本环境也适时引入了资产证券化,并已进行了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尝试。而风险隔离机制是资产证券化构建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从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环境出发,探讨资产证券化以及风险隔离机制的有关问题,主要从SPV的独立、SPV的设立方式以及资产转移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风险隔离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飞  朱建林  
有关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问题的研究兴起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对于相关话题的研究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文献认为,证券化产品的发起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等发起者倾向于出售低质量的贷款,或是放松对贷款的筛查和监督,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这也成为各国陆续推出风险自留政策的原因。依据信号理论和激励相容原理,风险自留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有学者认为,强制自留的资金成本和信息损耗削弱了风险自留制度的价值。对于最优自留形式与比例的选择,学者们认为应当依据经济环境、产品结构、资产质量有针对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飞  朱建林  
有关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问题的研究兴起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对于相关话题的研究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文献认为,证券化产品的发起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等发起者倾向于出售低质量的贷款,或是放松对贷款的筛查和监督,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这也成为各国陆续推出风险自留政策的原因。依据信号理论和激励相容原理,风险自留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有学者认为,强制自留的资金成本和信息损耗削弱了风险自留制度的价值。对于最优自留形式与比例的选择,学者们认为应当依据经济环境、产品结构、资产质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自留政策,而且应当完善豁免条款和反规避措施,以保障自留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郭桂霞  巫和懋  魏旭  王勇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两期模型的理论框架,分析当银行将信息不透明的资产通过证券化卖给连续统个市场投资者时,风险自留监管的效果。基本模型的分析发现:首先,单一风险自留比例不具有普适性;最优风险自留比例与基础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交易双方的风险态度都密切相关。其次,风险自留监管会降低差资产证券化数量的有效信息含量,从而加剧逆向选择程度;而对于好资产,又存在发信号成本。本文进而从道德风险的角度证明,银行的风险态度会影响单一风险自留要求是否能够提高银行监督贷款的激励。因此,在实施风险自留监管时,政府应当结合银行和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比单一风险自留监管更好地提高社会福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赖丽华   邱琳  
当今社会已步入数字时代,数字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平台外链封禁行为是日益激烈的数字平台竞争的副产品。数字平台外链封禁行为会抑制平台经济的良性竞争,造成无序扩张、强者通吃的局面。通过对数字平台外链封禁行为的内涵界定、违法表征分析、行为性质辨析,本文认为该行为的性质属于我国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同时,存在封禁垃圾外链、屏蔽作弊外链、屏蔽违法信息等豁免事由。可通过借鉴欧盟“守门人”思路,完善相关立法赋予超级平台特殊义务;确立必需基础设施理论,完善我国反垄断相关立法两个方面对数字平台外链封禁行为的反垄断立法规制进行优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江伟  
票据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作为我国金融创新的尝试,正在金融市场如火如荼的开展,然则其中潜在问题不可小觑。票据收益权资产证券化选择以票据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实质上是一项规避法律的行为,存在规避法律的风险。又因物权法定原则的限制,票据收益权为一项债权,未能实现基础资产与原始权益人固有财产之间的破产隔离,投资者的投资安全存在风险隐患。但同时票据与资产证券化结合所带来的经济实益不容否认,不能一味排斥两者的结合。为此,需要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票据收益权物权化或者让资产证券化可以直接将票据作为基础资产,以化解目前资产证券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耿启幸  
证券化产品中的基础资产需具备独立性与可转让性等特征。相比较一般资产证券化产品,PPP项目证券化存在偿债风险异化、兼有公益性与盈利性双重属性、较大从属约束性等特殊性。PPP项目收益权的权利属性实为"将来债权",其相对独立性与可转让性特征也可从学理和实践操作中得到论证,具备基础资产适格性要求。然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存在制度缺陷、真实出售标准缺失等因素,导致PPP项目收益权转让无法在原始权益人与特殊目的载体之间实现有效的破产隔离。 因此,通过明确收益权的性质及将来债权的转让规则、引入信托制度并强化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法律地位、构建"SPT+专项计划"双重特殊目的载体模式以及探索建立整体业务证券化新模式等进路完善当前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江山  秦蓉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三大攻坚战的首位,信用风险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风险。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面板模型,研究信贷资产违约对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比例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违约风险对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比例存在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上升,盈利水平低、资本充足率低、国有性质和流动性风险低的商业银行风险自留比例更高。建议短时期应细化和完善我国现行5%的风险自留政策;长期应依据商业银行个体风险与收益特征对该政策进行调整,选择差异的风险自留比例,降低资本占用,提高经营效率,同时有效激励发起机构对资产证券化资产池的监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明  张元萍  
2007年次贷危机后,为缓释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各国监管部门普遍采用了风险自留的监管举措。在梳理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内生逻辑的基础上,对风险自留监管的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风险自留监管规则在自留内容、主体、方式、比例、反规避等五个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杰  殷培培  
本文根据一般表内资产和证券化资产的不同资本要求,给出了资产证券化监管资本释放的测算方法以及如何预估风险自留比例的效果。进一步,基于国内银行资产证券化项目实际分层、风险自留数据,测算了不同基础资产、不同类型银行监管资本释放的差别,并预估了降低风险自留比例的影响。结论是,降低风险自留比例对促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及优化基础资产结构作用有限,但可能有助于促进中小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改善发行主体结构。建议改进风险自留政策的同时,配套出台促进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综合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徐竞  
一、会计准则与税收激励设计巨灾险作为一种保险市场缺陷不能有效供给而又具有明显正外部效应的险种,应参照国际通行准则,发挥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对巨灾证券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延莎静  万国华  
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是专为中小企业设计的直接融资模式,在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背景下对发行注册制市场化的深化。但其在《证券法》修订草案中二起二落,对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仍未做出规定,且在小额豁免与股权众筹豁免性质的认定上亦存在分歧。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具有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提高证券监管效率、推进多层次证券发行制度体系形成的价值功能,是全面注册制的延伸,是发行制度市场化的深化,具有构建的必要性。当前注册制及其配套机制不断完善,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基础。可借鉴美国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坚持促进资本形成与投资者保护、提高小额证券发行效益的理念,选择区别于股权众筹豁免的立法原则,规范发行限额与发行主体、发行形式与交易场所、信息披露、小额发行发审机制等各要素,探索构建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