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0)
- 2023(14896)
- 2022(12472)
- 2021(11462)
- 2020(9585)
- 2019(21968)
- 2018(21782)
- 2017(42693)
- 2016(23178)
- 2015(26297)
- 2014(26530)
- 2013(25787)
- 2012(23709)
- 2011(21123)
- 2010(20845)
- 2009(19106)
- 2008(18844)
- 2007(16647)
- 2006(14667)
- 2005(13068)
- 学科
- 济(91061)
- 经济(90948)
- 管理(66480)
- 业(62692)
- 企(52098)
- 企业(52098)
- 方法(43558)
- 数学(38033)
- 数学方法(37680)
- 中国(26066)
- 农(24761)
- 财(24539)
- 制(24091)
- 银(23662)
- 银行(23515)
- 行(22104)
- 业经(20676)
- 学(20113)
- 地方(18303)
- 融(18281)
- 金融(18273)
- 农业(16458)
- 务(16000)
- 财务(15924)
- 财务管理(15892)
- 理论(15864)
- 企业财务(15189)
- 贸(15055)
- 贸易(15043)
- 体(14904)
- 机构
- 大学(326472)
- 学院(323500)
- 管理(128750)
- 济(127426)
- 经济(124561)
- 理学(110908)
- 理学院(109721)
- 管理学(107832)
- 研究(107798)
- 管理学院(107252)
- 中国(86307)
- 京(69911)
- 科学(66501)
- 财(61390)
- 农(55154)
- 所(53717)
- 中心(49840)
- 财经(49194)
- 业大(48968)
- 研究所(48948)
- 江(48214)
- 经(44813)
- 北京(44007)
- 农业(43425)
- 范(42073)
- 师范(41615)
- 州(39467)
- 院(39415)
- 经济学(38726)
- 财经大学(36854)
- 基金
- 项目(223118)
- 科学(175127)
- 研究(163126)
- 基金(161922)
- 家(141162)
- 国家(139979)
- 科学基金(120386)
- 社会(102071)
- 社会科(96699)
- 社会科学(96675)
- 省(86814)
- 基金项目(85706)
- 自然(78645)
- 自然科(76798)
- 自然科学(76777)
- 自然科学基金(75399)
- 教育(75112)
- 划(73158)
- 资助(67155)
- 编号(66594)
- 成果(54292)
- 重点(49659)
- 部(49199)
- 发(46607)
- 创(46040)
- 课题(45960)
- 创新(42917)
- 科研(42786)
- 教育部(42352)
- 国家社会(41902)
- 期刊
- 济(135873)
- 经济(135873)
- 研究(98539)
- 中国(62585)
- 学报(53511)
- 农(49661)
- 科学(47564)
- 财(46602)
- 管理(46434)
- 融(41997)
- 金融(41997)
- 大学(40353)
- 学学(37939)
- 教育(37364)
- 农业(32673)
- 技术(27106)
- 财经(24282)
- 业经(22132)
- 经济研究(21835)
- 经(20521)
- 问题(18058)
- 理论(17385)
- 图书(17273)
- 业(16437)
- 实践(15992)
- 践(15992)
- 科技(15184)
- 版(15162)
- 技术经济(14836)
- 现代(14297)
共检索到480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强 孙隆刚
本文基于美国主要银行资产证券化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和单因素联结模型,研究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个体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银行个体而言,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并不会影响其稳定性,而持有证券化资产则会对其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对于银行系统而言,证券化资产在银行系统内和系统外不同的配置情况将导致不同的风险结果。市场上的过度证券化行为以及由资产证券化引起的银行间收益相关性的上升可能会导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最后,本文基于美国的研究结果对我国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面板数据模型 单因素联结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军生 邹东哲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选取我国16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经营的影响,为商业银行稳定性经营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水平,而且可以提高银行的收益水平,从而达到稳定性经营的目的;同时,提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新常态的发展标准,为未来银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稳定性经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耀腾
文章使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和内部控制等相关数据,构建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资产证券化、内部控制与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程度与其经营稳定性负相关,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其经营稳定性。另外,在实证模型中加入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程度和内部控制水平的交乘项研究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助于降低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经营稳定性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连军
本文利用我国120家商业银行2003—2015年度面板数据,分析了银行去杠杆化的时间、主要方式及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银行业有49%的银行在3年内完成去杠杆调整,去杠杆最大幅度的中位数为5年。第二,去杠杆进程降低了银行信贷供给速度,提高了债务融资成本与资产收益率。对比产权来看,资本补充能力强的国有控股银行去杠杆幅度更大,而中小银行去杠杆化的方式与渠道都比较有限。第三,长期来看,去杠杆进程降低了银行破产概率,提高了银行稳定性,但短期内动态面板估计表明,银行去杠杆会显著降低下一期的经营稳定性,相反的,利用留存收益、发行次级债务等主动式去杠杆则会降低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稳定性。模型调节效应表明,外部货币政策与银行自身流动性状况都弱化了去杠杆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超 唐莹 杨文静
笔者基于国内影子银行现状,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应根据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体系不同组成部分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正确把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为金融自由化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成长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薇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体系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有效抵御冲击、维护稳定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的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标——BSSI能更好地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防范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演变成银行危机,确保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中国银行体系的竞争力和效率。
关键词:
银行体系 稳定性 BSSI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长新 张桂霞
本文通过构建IBSS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后,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国际资本结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出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结构未对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还需要从加强宏观经济和完善银行体系自身着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媛
证券市场和银行是金融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证券市场的开放必将对银行稳定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对这种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 ,才能够在稳定银行体系的前提下 ,把握好证券市场开放的步骤 ,并同时采取措施加强银行的稳定 ,促进证券市场的开放。本文的分析表明 ,长期来看 ,证券市场开放有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 ,但短期内 ,银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 ,这一点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
证券市场 开放 银行业 稳定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寿
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工具。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引进证券化这一技术,对于降低资产风险、提高资本充足比率、增加商业银行获利机会、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提高整体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广泛研读国外资产证券化成熟理论和成功案例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体系,以飨读者。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产证券化 体系设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煜
文章使用中国银行业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建立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进行实证研究并发现: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随着外资银行业务份额占比的上升呈现"U"型关系,即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小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下降;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大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上升。
关键词:
稳定性 银行体系 外资银行 贷款规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毛泽盛 万亚兰
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巨大破坏力。本文采用1992-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和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并在数据模拟的基础上建立相应模型实证研究两者关系。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当影子银行规模低于阈值时,影子银行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相反则降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银行体系 稳定性 阈值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红 徐奎
本文选取1987-2012年的年度数据,从信贷需求的角度估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银行稳定性指标BSSI来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模拟数据构造模型实证研究二者关系,得出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双重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 双重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晓静 董慧 吴比 林思闪
本文截取2004~2014年数据,对影子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子银行整体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但其不同组成部分作用结果不同。因此,应建立全面、及时、共享的监管体系;加快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升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慧君 顾金宏
本文基于阶段论分析方法,从演化和发展的角度研究外资银行渗透对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选取1999-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银行业开放的过程中,伴随外资银行的渗透,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演化过程可粗略地显示倒"U"形态,与阶段性理论基本相吻合。此外,在危机期间,外资银行在我国采取的微观战略也是影响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外资银行 银行体系 稳定性 阶段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蓓 张明 邹晓梅
本文利用美国商业银行2001年至2012年期间的季度数据,系统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总体来说,资产证券化通过降低杠杆率来降低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其中,资产证券化在发展初期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和资产收益率,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但在发展中后期,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影响不显著;从产品类别看,资产支持证券(ABS)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显著;金融危机对资产证券化越活跃的银行影响越显著,危机后商业银行整体稳定性下降,但从事资产证券化银行的经营稳定性比危机前反而有所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