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4)
- 2023(8139)
- 2022(6474)
- 2021(5878)
- 2020(4980)
- 2019(11353)
- 2018(11434)
- 2017(24359)
- 2016(12762)
- 2015(14816)
- 2014(14944)
- 2013(14824)
- 2012(13810)
- 2011(12515)
- 2010(12637)
- 2009(11902)
- 2008(12181)
- 2007(10881)
- 2006(9958)
- 2005(9324)
- 学科
- 济(60212)
- 经济(60147)
- 业(37406)
- 管理(36801)
- 方法(30037)
- 企(28780)
- 企业(28780)
- 数学(27702)
- 数学方法(27618)
- 银(21054)
- 银行(20908)
- 中国(20189)
- 行(19555)
- 制(19532)
- 财(16652)
- 农(15958)
- 融(14599)
- 金融(14599)
- 业经(12665)
- 贸(11908)
- 贸易(11893)
- 度(11437)
- 易(11437)
- 制度(11436)
- 农业(10462)
- 业务(10452)
- 务(10304)
- 财务(10288)
- 财务管理(10261)
- 体(10222)
- 机构
- 大学(188888)
- 学院(186820)
- 济(87331)
- 经济(85748)
- 管理(73073)
- 理学(61821)
- 理学院(61256)
- 管理学(60611)
- 管理学院(60260)
- 研究(59498)
- 中国(55723)
- 财(45864)
- 京(39332)
- 财经(36126)
- 经(32920)
- 科学(30220)
- 经济学(29421)
- 所(28707)
- 中心(28572)
- 江(28296)
- 财经大学(27143)
- 经济学院(27007)
- 农(26945)
- 银(25610)
- 北京(25244)
- 研究所(25182)
- 银行(24531)
- 州(23072)
- 行(22817)
- 融(22494)
- 基金
- 项目(113721)
- 科学(90764)
- 研究(86795)
- 基金(85273)
- 家(71769)
- 国家(71200)
- 科学基金(61890)
- 社会(58360)
- 社会科(55573)
- 社会科学(55559)
- 基金项目(44287)
- 省(41989)
- 教育(40377)
- 自然(36925)
- 自然科(35994)
- 自然科学(35984)
- 资助(35980)
- 自然科学基金(35407)
- 划(35255)
- 编号(34936)
- 成果(29260)
- 部(27566)
- 重点(25344)
- 国家社会(25070)
- 教育部(24688)
- 发(24623)
- 人文(23890)
- 课题(23718)
- 创(23352)
- 性(22860)
共检索到293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佳
通过考察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杠杆的理论机制,以及利用我国银行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抑制银行杠杆增长,且这种抑制效应随着首笔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后逐步增强。在区分不同银行类型后发现,资本弥补渠道匮乏、负债结构不稳定的非上市银行与中小银行更易从资产证券化的杠杆抑制效应中获益。影响机制结果说明,资产证券化可通过优化融资与资产流动性结构、改善期限错配以及降低风险承担等渠道,实现对银行杠杆增长的遏制。进一步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的杠杆抑制效应,也能控制由于规模扩张导致的杠杆顺周期性。因此,在完善资产证券化制度框架的同时,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都将有助于丰富银行的去杠杆措施。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银行 杠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佳
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7年银行业面板数据,充分识别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发展初期,资产证券化不利于银行信用风险的缓解,甚至导致信用风险上升。影响机制分析结果发现,资产证券化发行银行通过道德风险倾向,提高风险资产持有比重,以及创造更多"基础资源"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并且在发展初期,更注重基础资产池的质量,这均不利于信用风险的缓解。长期来看,在政策因素推动下,资产证券化能够实现银行信用风险的缓解,并且伴随时间推移,资产证券化导致银行信用风险上升的效应不断弱化。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持续为资产证券化功能发挥提供空间,渐进推动"表外化"模式,同时,也要完善约束监督机制,防止银行对风险转移功能的过度利用。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银行 信用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车坦阳 王晓航 胡雅娟
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现代银行的一种重要融资手段。尽管有许多文献对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在理论方面做出了分析和解释,但是其经验证据却相对缺乏。本文采用能够处理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方法对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资产证券化数据进行了分析。经验结果显示,银行控股公司进行资产证券化主要是出于增加流动性和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我们的结果对于推进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银行资产 证券化 银行控股公司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佳 黄雪宁
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基于我国现实背景深入分析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本文基于面板计数回归模型,对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微观层面因素对资产证券化的影响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区别,并且在控制政策因素后,不良贷款率和盈利性因素的影响更加显著;非上市银行涉足资产支持证券的目的在于业务拓展和推动经营转型,而上市银行更偏好于资产证券化的微观功能;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下,资产证券化的微观功能逐渐被银行体系重视。因此,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的"表外化"模式,从基础资产池质量、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和增级等方面对"表外化"模式进行要求和完善,并在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框架下,实现资产证券化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产证券化 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佳 王晓 邓修英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业样本数据,研究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显著降低银行风险,并且银行流动性、资本充足状况与盈利水平的提高,及加权风险占比的降低是资产证券化缓解银行风险的中介渠道;从不同银行类别来看,资产证券化有助于降低非上市银行,或规模较小银行的风险;在纳入政策因素的分析后,资产证券化仍显著降低银行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甦 梁斯
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2000—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使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有利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下降。第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资产种类较多、规模较大以及盈利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会导致其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而资本充足率较高、流动性较强的商业银行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会使其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下降。从研究结果看,中国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会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有利于其稳健经营。但从中长期看,中国未来的证券化业务规模将继续扩大,可能会导致标的资产信用级别降低。因此,监管当局应建立并规范证券化业务衍生链条以及信息披露机制,同时调整证券化资产的风险权重,以规范其正常运行,防止与实体经济出现脱节继而造成业务运行空转。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风险承担 系统GMM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甦 梁斯
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2000—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使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有利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下降。第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资产种类较多、规模较大以及盈利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会导致其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而资本充足率较高、流动性较强的商业银行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会使其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下降。从研究结果看,中国商业银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风险承担 系统GMM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建刚 王舒军 关天宇
本文立足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实背景,对H-S(做市商模型)利差决定模型进行调整,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作为衡量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代理变量,并利用45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利差产生了影响,但利率市场化与利差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呈倒U型关系。整体而言,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的利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利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慎 吴国平
基于我国103家商业银行2003年至2015年的数据,系统考察了业务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效果看,业务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抑后扬的U型趋势,适度业务自由化有助于减弱银行风险承担,过度业务自由化反而会加重银行风险承担;从作用机制看,业务自由化通过对银行资产收益率和经营风险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对资本充足率和杠杠风险的不利冲击,对银行破产风险产生影响;部分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尤其是交易投资性业务发展过快,已加重了自身的风险承担,存在业务过度自由化的迹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钱婷 葛丽芳
利用2005年1月~2015年12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资产证券化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加会显著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而在经济上行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造成这种异质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市场的融资流动性。基于此,进一步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视角提出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管理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钱婷 葛丽芳
利用2005年1月~2015年12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资产证券化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加会显著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而在经济上行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造成这种异质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市场的融资流动性。基于此,进一步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视角提出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管理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钱婷 葛丽芳
利用2005年1月2015年12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资产证券化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加会显著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而在经济上行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造成这种异质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市场的融资流动性。基于此,进一步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视角提出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管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钱先航 刘舒 曹廷求
本文将对外部审计的研究扩展至银行业,验证了外部审计在银行中的有效性。利用我国商业银行2006~2011年的样本,本文从本异地的视角检验外部审计对代理成本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本地所,由异地所审计银行的代理成本和不良贷款率较低,且距离本地越远,降低程度越大。从审计机构变更的动态视角检验表明,相对于变更前,距离变得更远的事务所更能够降低代理成本和不良贷款率。最后,本文证实了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即外部审计是通过降低两类代理成本的方式抑制不良贷款。
关键词:
外部审计 代理成本 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佳
以2011~2017年中国银行业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了金融结构变迁是否促进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中直接融资比例的提升显著促进了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金融市场化趋势主要通过不良贷款与盈利状况恶化等方面促使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这两项因素也是银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真实目的;随着时间不断推移,金融结构变迁对银行发展证券化的促进效应将持续存在,并呈不断增强态势。基于此,在银行资产证券化没有超出优化风险管理渠道、改善盈利性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放松资产证券化管制,推进拥有"真实出售"功能的"表外化"模式,同时加强对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监管。
关键词:
金融结构 市场化 银行 资产证券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