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68)
- 2023(17970)
- 2022(14612)
- 2021(13530)
- 2020(11541)
- 2019(26314)
- 2018(25933)
- 2017(50539)
- 2016(26739)
- 2015(30381)
- 2014(29917)
- 2013(29394)
- 2012(26690)
- 2011(23820)
- 2010(24022)
- 2009(22736)
- 2008(21783)
- 2007(19430)
- 2006(16660)
- 2005(14895)
- 学科
- 济(111318)
- 经济(111207)
- 业(82796)
- 管理(82069)
- 企(69884)
- 企业(69884)
- 方法(53324)
- 数学(47125)
- 数学方法(46626)
- 中国(34655)
- 财(31992)
- 融(30608)
- 金融(30605)
- 农(29954)
- 银(28916)
- 银行(28884)
- 行(27699)
- 业经(25492)
- 制(24008)
- 地方(22156)
- 务(21907)
- 财务(21848)
- 财务管理(21798)
- 技术(21086)
- 企业财务(20851)
- 贸(20498)
- 贸易(20480)
- 农业(20178)
- 易(19881)
- 学(19219)
- 机构
- 大学(376471)
- 学院(375792)
- 济(160144)
- 经济(157013)
- 管理(150213)
- 理学(129384)
- 理学院(128155)
- 管理学(126121)
- 管理学院(125417)
- 研究(119635)
- 中国(98632)
- 京(77018)
- 财(75835)
- 科学(68479)
- 财经(60775)
- 中心(59029)
- 所(57906)
- 农(56634)
- 江(56074)
- 经(55259)
- 研究所(52146)
- 业大(51707)
- 经济学(50670)
- 北京(48075)
- 范(46801)
- 师范(46337)
- 经济学院(45915)
- 财经大学(45445)
- 州(44952)
- 农业(44264)
- 基金
- 项目(249913)
- 科学(199452)
- 研究(184876)
- 基金(183851)
- 家(157891)
- 国家(156576)
- 科学基金(137111)
- 社会(120184)
- 社会科(114213)
- 社会科学(114182)
- 省(97869)
- 基金项目(96980)
- 自然(87336)
- 教育(86576)
- 自然科(85399)
- 自然科学(85378)
- 自然科学基金(83905)
- 划(81736)
- 资助(74668)
- 编号(74658)
- 成果(60316)
- 创(56382)
- 部(56180)
- 重点(55918)
- 发(53449)
- 创新(52062)
- 课题(51087)
- 国家社会(50290)
- 教育部(49402)
- 人文(48233)
- 期刊
- 济(169375)
- 经济(169375)
- 研究(110286)
- 中国(72568)
- 财(61155)
- 管理(56149)
- 学报(52233)
- 农(50949)
- 融(50671)
- 金融(50671)
- 科学(49885)
- 大学(41262)
- 教育(39153)
- 学学(38697)
- 技术(34019)
- 农业(33683)
- 财经(30889)
- 经济研究(27930)
- 业经(27779)
- 经(26464)
- 问题(22370)
- 技术经济(19533)
- 业(18688)
- 统计(18553)
- 理论(18473)
- 贸(18438)
- 策(17921)
- 商业(17788)
- 科技(17004)
- 版(16727)
共检索到557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细松
美国次贷危机缘于资产证券化,但资产证券化本身不是危机的主要成因。金融创新还强化了金融脆弱性,使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下降,因而成为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之一。问题还在于,有缺陷的资本市场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在负向冲击时它推进了虚拟经济崩溃向实体经济衰退的转化。因此,要防控资产证券化负向功能的快速膨胀,重点是加强资本市场金融创新工具及其风险的监管,同时坚持金融市场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向。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阎建军 关凌
本轮金融危机与次贷产品链条及其机理缺陷直接相关。本文对资产证券化中的两种保险机制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做了探讨。研究发现:按揭保险业发挥了逆周期的稳定器功能,减缓了系统性风险对住房金融体系冲击。债券保险业较深介入次贷债券及其衍生品的供需链条之中,是导致本轮金融危机中系统性风险爆发的一环。在对二者不同的风险特征做了比较分析之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完善中国保险业业务结构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按揭保险 债券保险 金融危机 资产证券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亚平
从金融发展的路径来看,经济货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是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其实质是经济主体互相融通资金规模的扩张和便利程度的提高。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对流动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进而也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结合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反思了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
关键词:
证券化 流动性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萌
资产证券化在创造了市场流动性,满足了消费者和投资者需求的同时也给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了隐患。本文以次贷危机为例说明了资产证券化的过度引致金融危机的一般性规律,并认为资产证券化改变了传统的融资模式,加大了内生流动性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延迟和放大了风险从而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方向、工具、中介目标选择上的难度。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亚平 韦邦荣 王春贤
从美国本轮金融危机来看,金融监管方面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已使美国的金融体系呈现出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逆向倾斜,但金融监管还是保持传统模式。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在金融证券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流动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传统的分业功能型监管则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监控不足;二是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监管结构显然不能很好适应这种金融体系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
金融证券化 流动性 金融结构 金融监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秋红 王德发 陈刚
以信用为支点的现代金融,具有风险和收益两面性,金融领域风险聚集、传染和释放以金融危机的形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金融危机救助为出发点,针对2007-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总结归纳在危机过程中的各种援助措施,同时对美国典型的救助政策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于朝印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危机中遭受质疑和约束。在相关国际金融组织及主要发达国家的努力下,资产证券化正在逐步得以恢复。要保障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资产证券化监管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对资产证券化监管的首要目标是维护金融安全,对金融效率、金融自由的追求必须符合维护金融安全的要求。相关国际组织及一些国家资产证券化监管法律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金融安全是金融监管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
金融安全 资产证券化 监管法律制度 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亚平 张瑞
从金融发展的路径来看,经济货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是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其实质是经济主体互相融通资金规模的扩张和便利程度的提高。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市场流动性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的变化,但在金融证券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金融资产交易量或流量的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金融投资的顺周期性进一步放大了金融运行扩张和收缩的这种周期性。
关键词:
证券化 流动性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佳 王晓
次贷危机是一场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的危机。在流动性紧缩的过程中,连接多个利益主体的资产证券化负有很大责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理论中的VAR模型对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中,资产证券化确实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持久的负面冲击效应,并导致了流动性紧缩的传导和扩散。因此,必须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监管,防止资产证券化运作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同时应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风险对策三个方面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预警机制。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资产证券化 金融市场 流动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啸
本文总结了金融创新的三方面教训:金融创新不应脱离监管约束,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不能偏废;金融创新的动力不能来自短期逐利,短期激励和利益冲突必须避免;金融创新不应唯模型化,金融工程的自娱自乐、自欺欺人倾向应该警惕。本文提出应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地进行资本市场发展与创新,具体包括:(1)大力扩展资本市场规模,改善结构失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有序发展场内交易金融衍生品,发挥其对风险的定价、对冲、分散等功能;(3)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业务创新,改变业务模式传统、单一的局面,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4)深化交易机制市场化改革,在风险可测、可控和可承受的情况下推进融资融券等制度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啸
有人认为金融创新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我们应暂缓乃至搁置种种创新举措;也有人认为此次金融危机为我国加快与国际接轨,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话语权和资源定价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应将金融发展和创新尽快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上来。笔者认为,美国等成熟市场近几十年的繁荣与危机为我国发展金融创新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薛海舟 赵薇
对于金融监管模式,美国自1999年开始采取混业经营统一监管,我国自1998年开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在次贷危机前,乃至时下,我国金融界都有变更分业监管模式的呼声。不过,目前国内外相关人士已开始重新认识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经营的法律制度的规制以及金融行政监管体制问题。此时,我们特别有必要重新深究中美两种经营和监管模式的优劣,并冷静思考我国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拒绝对西方的盲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孙杰
有研究分析,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创新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房地产资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和信用违约掉期在制度设计、产品定价及其市场影响方面虽然有不足,但是总体评价应该是正面的,它们在未来的发展不会因此受到抑制,依然会构成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不受监管的衍生产品交易才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具体原因。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不仅是经济学家的建议,也是当前发达国家政府关注和改革的重点。如何在保证金融市场活力的前提下完善市场监管依然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葛扬 吴亮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现存问题的背后是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美国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历程从正反两方面都给中国寻找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的方法及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等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建设总体上应遵循"长短结合,疏堵并举"的原则。短期有"堵"有"疏";长期以"疏"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