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4)
- 2023(11481)
- 2022(9511)
- 2021(8621)
- 2020(7418)
- 2019(16368)
- 2018(16200)
- 2017(31670)
- 2016(16815)
- 2015(18410)
- 2014(17825)
- 2013(17529)
- 2012(15803)
- 2011(13894)
- 2010(14402)
- 2009(13868)
- 2008(14249)
- 2007(13216)
- 2006(11687)
- 2005(11018)
- 学科
- 业(86895)
- 企(82199)
- 企业(82199)
- 管理(74868)
- 济(71967)
- 经济(71852)
- 财(30238)
- 业经(28934)
- 方法(28569)
- 农(23622)
- 务(22771)
- 财务(22754)
- 财务管理(22727)
- 制(21893)
- 企业财务(21630)
- 数学(20274)
- 数学方法(20135)
- 技术(20014)
- 中国(17984)
- 农业(17066)
- 体(16574)
- 划(15199)
- 策(15003)
- 体制(14768)
- 理论(14325)
- 技术管理(13795)
- 和(13512)
- 银(13135)
- 银行(13114)
- 企业经济(12652)
- 机构
- 学院(241038)
- 大学(235033)
- 济(105997)
- 经济(104109)
- 管理(100773)
- 理学(85655)
- 理学院(84905)
- 管理学(84039)
- 管理学院(83563)
- 研究(72775)
- 中国(61253)
- 财(55048)
- 京(48225)
- 财经(42125)
- 科学(39552)
- 江(38677)
- 经(38049)
- 农(36046)
- 所(35024)
- 中心(33468)
- 经济学(32006)
- 业大(31094)
- 财经大学(30844)
- 研究所(30641)
- 北京(30000)
- 州(29824)
- 商学(29656)
- 商学院(29406)
- 经济学院(28799)
- 农业(27844)
- 基金
- 项目(150689)
- 科学(122512)
- 研究(114992)
- 基金(111663)
- 家(94390)
- 国家(93502)
- 科学基金(83908)
- 社会(76555)
- 社会科(72752)
- 社会科学(72737)
- 省(60574)
- 基金项目(59026)
- 自然(52314)
- 教育(51634)
- 自然科(51127)
- 自然科学(51115)
- 自然科学基金(50346)
- 划(48299)
- 编号(45035)
- 资助(44002)
- 创(38458)
- 业(35962)
- 成果(35871)
- 制(35502)
- 创新(34856)
- 部(33863)
- 重点(33425)
- 发(32362)
- 国家社会(31873)
- 课题(31146)
- 期刊
- 济(126130)
- 经济(126130)
- 研究(74415)
- 中国(50790)
- 财(49337)
- 管理(46305)
- 农(34762)
- 科学(30491)
- 学报(28498)
- 融(26599)
- 金融(26599)
- 大学(23741)
- 技术(23399)
- 农业(23334)
- 学学(22710)
- 业经(22638)
- 财经(22241)
- 教育(21260)
- 经济研究(19643)
- 经(19236)
- 问题(15776)
- 技术经济(15161)
- 财会(14945)
- 业(14852)
- 现代(13161)
- 会计(12903)
- 科技(12392)
- 商业(12375)
- 贸(11891)
- 世界(11692)
共检索到374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许志勇 王瑾 张娜 韩炳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基石。然而,当前许多企业资产结构错配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系统GMM及PSM-DID等方法,考察企业资产结构错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激励机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资产结构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对开发式创新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调节效应显示,高管股权激励缓解了资产结构错配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高管晋升激励和高管薪酬激励则加剧两者之间的抑制作用。高管薪酬激励和研发薪酬激励缓解了资产结构错配对开发式创新的负向影响,高管晋升激励则加剧两者之间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资产结构错配促进了平衡式双元创新,抑制了组合式双元创新。资产结构错配对制造业、专精特新、重资产和低研发强度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大,对非制造业、非专精特新企业、国有企业以及轻资产企业开发式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有效化解资产结构错配、优化企业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双元创新水平提供经验证据。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而高质量的资产结构配置是企业创新驱动的基石。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资产结构错配问题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系统GMM及PSM-DID等方法,深入考察企业资产结构错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激励机制的调节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火弟 蒲勇健
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竞争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振永 党兴华
技术创新对推动企业及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看,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国内外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风云 赵静梅
期权、期股具有整合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功能 ,但在现实中 ,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无论是从把对企业家的激励同企业资本增值紧密地、直接地联系起来的角度看 ,还是从企业家的职业化、市场化的趋势看 ,在我国采用期权、期股方式构建对企业经营者的新的激励机制 ,其改革方向都是正确的。但是 ,由于国有企业面临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特殊矛盾 ,对企业经营业绩及其成因难以作出科学评估的现实困难 ,使得对企业经营者实施期权、期股激励还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 ,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新红 曹帆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来源。从双元创新视角,以2014—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影响效应来看,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提升企业的双元创新投资水平。但股权激励强度对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随着股权激励强度的增加,股权激励与探索式投资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与利用式创新投资呈现正向线性关系。从作用机制来看,股权激励是通过风险承担效应“、金手铐”效应两个可能的渠道影响企业的探索式创新投资;股权激励能够通过“金手铐”效应影响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投资,但股权激励的风险承担效应对利用式投资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东 柴慧敏
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制造企业与服务中介合作服务创新的激励机制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双方的知识共享水平、努力水平对服务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契约一旦被设定,双方的努力水平为均衡解下的努力水平;双方的努力水平、知识共享水平和服务创新质量都随着激励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激励系数的增大并不总会使制造企业收益增大,制造企业收益在激励系数临界值处达到最大值,超过临界值后会随着激励系数的增大而下降;双方的知识共享程度的增大会使服务创新质量和系统收益增大。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相关结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洪力
股票期权具有整合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功能 ,但在现实中 ,其能否发挥作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应该在股票期权的含义、作用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我国目前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股票期权 激励机制 经理人员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虞群娥
从 2 0世纪 3 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首创人力资本概念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已成为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认为 ,人力资本的经济特征 ,决定了人力资本对个人功利性货币、非货币收入追求的无可争议性 ;结合中国金融企业面对WTO的人才战略 ,笔者认为应从薪酬机制、荣誉机制、竞争机制、感情机制四个方面来设计中国金融企业人力资本有效激励机制。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激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君 蔡印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明琴
自主创新,不仅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建立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收入分配 激励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毕娟
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市场失灵,使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企业难以获得技术创新的全部收益,需要一定的激励。政府激励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激励性规制理论,为企业技术创新政府激励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激励的内在一致性,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激励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龚菠萍
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其地位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突出。当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正处于由原始创业向“二次创业”发展的过渡期中,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民营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从产权激励、发展与权力激励和文化激励入手创新与完善民营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激励机制 创新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厚清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领域,现有研究文献已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但对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面临的难度认识不足,提出的措施不力。本文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的薪酬激励是第一位的,或者是基础性的,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根本途径是实行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制度,如此,企业内部才能形成支持性的创新文化。
关键词:
创新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立春
一、引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政府要创造诸如知识产权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