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024)
2022(2700)
2021(2735)
2020(2416)
2019(5871)
2018(5867)
2017(11717)
2016(6849)
2015(8103)
2014(8184)
2013(8305)
2012(7535)
2011(6427)
2010(6879)
2009(6777)
2008(7587)
2007(7243)
2006(6838)
2005(6567)
2004(5862)
作者
(19157)
(15524)
(15482)
(14939)
(10148)
(7384)
(7192)
(6003)
(5937)
(5796)
(5318)
(5303)
(5204)
(5002)
(4893)
(4688)
(4681)
(4672)
(4612)
(4586)
(3962)
(3860)
(3840)
(3747)
(3741)
(3520)
(3423)
(3307)
(3214)
(3138)
学科
管理(38766)
(33959)
(33445)
企业(33445)
(22477)
经济(22433)
(18344)
(15519)
财务(15487)
财务管理(15455)
企业财务(14808)
方法(10634)
(9912)
数学(8094)
数学方法(7969)
(6483)
银行(6481)
业经(6463)
(6176)
(6132)
(5831)
(5648)
中国(5629)
体制(5483)
经营(5445)
(5382)
公司(5322)
理论(5149)
(5126)
(4875)
机构
学院(95182)
大学(94941)
管理(40847)
(35029)
经济(33952)
理学(31890)
理学院(31601)
管理学(31302)
管理学院(31082)
中国(27866)
研究(26032)
(25400)
(20861)
财经(17789)
(16959)
(15859)
北京(14066)
(14041)
科学(13931)
(13924)
中心(13649)
财经大学(13045)
公司(12162)
商学(11647)
商学院(11555)
(11351)
研究所(11308)
(10987)
(10740)
人民(10583)
基金
项目(46422)
研究(35973)
科学(35633)
基金(32749)
(26880)
国家(26588)
科学基金(23497)
社会(20946)
社会科(19773)
社会科学(19766)
(17621)
基金项目(17165)
教育(16915)
自然(15770)
编号(15557)
自然科(15271)
自然科学(15270)
自然科学基金(15013)
资助(14823)
(14589)
成果(14552)
(10686)
课题(10653)
(10641)
项目编号(10434)
重点(10023)
人文(9521)
教育部(9457)
(9113)
大学(9082)
期刊
(49912)
经济(49912)
研究(31732)
(27234)
中国(22886)
管理(20666)
(16116)
金融(16116)
学报(10619)
科学(10525)
会计(10260)
财会(10210)
财经(9996)
(9772)
教育(9449)
大学(8620)
技术(8468)
(8416)
学学(7863)
业经(7457)
通讯(7037)
会通(7008)
(6493)
问题(6013)
经济研究(5988)
农业(5749)
(5496)
理论(5452)
现代(5249)
图书(5166)
共检索到170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祖基  徐苏江  
在过去的几年 ,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 ,资产管理公司 (AMC)被世界多数国家广泛地用于处理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问题。我国也于 1999年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用于处理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然而 ,资产管理公司要顺利实现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和制度安排 ,这其中涉及到许多法律和政策问题。本文仅从法律的角度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中涉及的问题作一探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雅清  
1998年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的重大决策,并相继成立了四大AMC,以专门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这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经济运行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拟就AMC运行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广荣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变现模式、近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模式,初步说明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资产实际上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式之一,同时重点阐述了资产管理公司在其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立法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伟杰  宋焱  
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各国在处置其银行不良资产的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各国的经验均表明,相应的法律支持是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成功的重要基础。与之相比,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制进程则显滞后。借鉴各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立法实践经验,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岭  
本文主要针对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中发生的大量诉讼,通过典型案例介绍,阐述了证券监管部门对于此项业务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及《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分析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性质及保底条款的法律责任,突出论述了其中的委托代理法律关系和集合资产管理的信托法律关系,以期明确法律调整的范围,更好地促进券商对此项业务的开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江东  
资本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信息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信息披露违法是资本市场最主要的违法行为类型之一。近年来,重大资产重组中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屡见不鲜,最典型的就是试图通过财务造假"借壳上市",当前对其中一些具体法律适用问题认识尚不尽一致,笔者拟就此作些探讨。是否必须证明相关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即信息披露违法责任是否以主观故意或过失为要件?实践中,经常有当事人以其主观上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江东  
资本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信息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信息披露违法是资本市场最主要的违法行为类型之一。近年来,重大资产重组中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屡见不鲜,最典型的就是试图通过财务造假"借壳上市",当前对其中一些具体法律适用问题认识尚不尽一致,笔者拟就此作些探讨。是否必须证明相关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即信息披露违法责任是否以主观故意或过失为要件?实践中,经常有当事人以其主观上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静茹  
收购上市公司实务及法律问题陈静茹近年来,上市公司在企业发展和运作中充分展示其魅力。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上市之路,对于讲求效益和效率的企业家来说,非市场化因素的确让其大伤脑筋,能顺利通过者廖廖无几,只好移情别恋。为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收购上市公司...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红桦  吴传凯  
公司合并既是社会化大生产和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它所具有的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的巨大作用,不仅被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所证明,而且已越来越广泛地被我国企业界、理论界的人士所认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阎红  
一、公司转投资限额的相关法律规定公司转投资,是指一公司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方式向其他公司、企业或经济组织进行投资,转投资是针对该公司原有股东投资而言。公司转投资行为对于鼓励企业经营多元化与自由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汤媛媛  
目前,在国外,公司营业转让模式已逐渐成为商事活动中普遍使用的交易方式。但由于我国公司营业转让研究理论滞后,现今法律中并没有关于公司营业转让的专门规定,司法实践中有关公司营业转让的尝试也大多处于不规范的状态。基于此,对公司营业转让的相关法律进行系统性研究,界定营业转让的法律涵义和客体,明确营业转让过程中法的权利和义务,探讨公司营业转让制度的立法模式、价值取向和内容设计等,对于我国公司营业转让法律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占荣  邵有学  
公司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文章从完善公司立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双重视觉出发,论证了要建立健全我国的公司治理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必须从公司之根本入手,首先要重构公司治理结构的法治基础,其次应当重塑公司外部治理的法治基础,最后应当从股东会和董事会入手建立和修正国有独资公司的组织机构。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陆学忠  
资产证券化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曾被用作AMC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凤凰”和“东元”两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推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通过证券化工具处理不良资产的道路上终于迈出了艰难而又关键的一步,但依然受到法律约束。本文通过对这两只证券化产品的实证分析以及理论研究,对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法律问题,包括资产转移、SPV模式选择、信用增级等的法律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实践有所助益。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少波  
金融资产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往往涉及到股权的变动,结果之一是导致国有股退居非控股地位,这是否属于国企改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我国法律对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使命和任务等角度认为应属于国企改制行为,并对这种改制所适用的法律政策文件、改制基准日以及改制所需各项安置费用的承担主体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