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9)
2023(9903)
2022(8422)
2021(8056)
2020(6971)
2019(15759)
2018(16203)
2017(30576)
2016(17194)
2015(19553)
2014(19947)
2013(19514)
2012(17951)
2011(15849)
2010(16570)
2009(16015)
2008(16509)
2007(15047)
2006(13640)
2005(12824)
作者
(47689)
(39381)
(39316)
(37889)
(24971)
(18446)
(18050)
(15188)
(14803)
(14480)
(13453)
(13092)
(12936)
(12782)
(12746)
(12042)
(11671)
(11656)
(11476)
(11386)
(10194)
(9775)
(9553)
(9078)
(9059)
(8959)
(8914)
(8724)
(7966)
(7750)
学科
管理(65674)
(58291)
经济(58187)
(54415)
(48786)
企业(48786)
(35387)
(24559)
方法(22935)
中国(21540)
(19220)
财务(19172)
财务管理(19105)
数学(18950)
数学方法(18796)
企业财务(18151)
(17021)
(16710)
(16479)
银行(16459)
(15464)
业经(14996)
财政(14587)
体制(13713)
(13157)
金融(13150)
(12522)
(12201)
制度(12199)
理论(11960)
机构
大学(237254)
学院(236845)
(96379)
经济(94017)
管理(89574)
研究(78536)
理学(73149)
理学院(72399)
管理学(71474)
管理学院(70996)
中国(66855)
(62979)
(51672)
财经(43701)
科学(43529)
(39973)
(39603)
(39195)
中心(36169)
研究所(34609)
(33982)
北京(33438)
财经大学(31867)
(30856)
经济学(29475)
业大(29280)
(28958)
师范(28642)
(28383)
(26727)
基金
项目(137296)
研究(106688)
科学(106604)
基金(97047)
(82598)
国家(81844)
科学基金(69562)
社会(66009)
社会科(62466)
社会科学(62453)
(53590)
教育(50432)
基金项目(50231)
编号(45166)
(44660)
自然(41993)
自然科(40878)
自然科学(40866)
资助(40145)
成果(40129)
自然科学基金(40120)
课题(32572)
(31579)
(31572)
重点(30990)
(29330)
(28469)
(28346)
项目编号(28310)
教育部(27482)
期刊
(119866)
经济(119866)
研究(81960)
中国(59623)
(57533)
管理(39411)
学报(32406)
教育(31859)
(30746)
(30675)
金融(30675)
科学(29381)
大学(25950)
学学(23948)
财经(23316)
技术(21580)
(19989)
农业(19603)
经济研究(18941)
业经(18341)
会计(15595)
问题(15401)
财会(14828)
(12778)
理论(12542)
(12108)
现代(11393)
实践(11082)
(11082)
(11010)
共检索到398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聂常虹  
自从 2000 年以来,我国在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作为财政管理"一体两翼"的资产管理改革,还处于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截至2010年底,我国行政事业资产总量已超过11万亿元。如何管好用好如此庞大的存量公共资产,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回归公共财政的公共属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把属于人民的财产从存量到流量都管起来,做到依法合理征收、使用,并在公共领域内公平分配、合理配置,增加透明度,强化公共监督,提高公共资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和杜绝浪费及各种形式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郭彤  
新公共管理 (NewPublicManagement)是西方公共管理领域的一种新思潮。自其形成以来 ,对公共管理观念和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政府财政管理是受到这个思潮影响的重要领域。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下 ,许多国家的财政管理发生了重大变革 ,一系列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得到应用 ,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这一进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了财政管理改革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杰  张海庆  靳黎民  
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赵杰,张海庆,靳黎民半年来,河南省新老财政体制衔接顺利,过渡平稳,运转正常,其效果越来越被各界人士所公认,但问题也逐渐显露,要妥善解决存在问题,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一、新财政体制的实现形式及运行效应(一)河南省财政体制改革遵循...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守印  
目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业已步入深水区,亟需在指导理念和思路上改弦更张,突出系统性和集成化,以破解深层次要害问题为突破口,致力实现整个财政体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应当遵循系统论原理,在系统认识和把握公共财政体制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找准"短板",突出重点,系统设计,在破解公共财政责任边界的科学界定、财政责权在公共事务部门之间的科学配置和财政支出责任在各级政府之间的清晰划分这三大要害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财政体制基础环节和横向、纵向全维度的科学化,进而扩展到整个公共财政体系的科学化、现代化,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效的财政制度与管理保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欧林宏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历来注重集权与分权,其效果并不理想。当前我国经过几次重大改革后,财政效率得到了提升,今后我国应该确立以财政效率为目标的改革战略,合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预算内外、各级财政之间的关系,结合分税制和公共财政建设,以保障我国财政体制能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强永昌  陶勇  
财政政策既是一国政府用以调节本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国外贸宏观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支出和收入手段的应用,不仅对本国与外贸活动有关的生产企业产生影响,也直接对外贸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完善和规范我国与外贸有关的财政体制,是实现我国外贸体制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在“大财政、小银行”的计划经济影响下,外贸宏观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被强化,行政性财政手段成为外贸宏观管理的重要杠杆,直接对外贸部门的活动产生影响,导致了外贸宏观管理行政化和微观经营的低效率。目前,随着我国“复关”目标的即将实现和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改革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外贸财政支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伟同  徐溶壑  周佳音  
在中国的五级行政管理体制中,县级和乡级政府是国家治理体制框架的基层力量,县乡财政体制是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得以顺利推行的制度保障。本文以中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梳理了从分税制到省直管县再到乡财县管下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历程,着重阐释了不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背后的内在逻辑,提炼了新时代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改革方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志勇  
分权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词。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分权",不仅是"行政系统内"的分权,更重要的是"经济系统间"的分权,即对市场的分权,如逐步放开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经济以及国有经济的市场化改造等等,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各种分权中,财政分权又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正是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使各地方成为相对独立的财政主体,有了与自身利益紧密结合的经济目标,促进了地方间的经济竞争与财政竞争,才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教育经费不足、经费使用效率不高、教育机会不均、教育质量低等问题。为此,各国政府积极探索改革教育管理及财政体制的有效措施,其中包括:扩大地方政府的教育统筹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加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发展私立教育等。事实证明,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教育市场进行干预,包括财政、管制和公共设施建设手段,以实现公平、效率、选择和社会凝聚等多项社会目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财政部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财政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结合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积极调整完善财政体制和预算制度,逐步探索形成一套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制度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财政部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加力推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在财政体制和预算制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春兰  管永昊  
2002年以来所推进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肩负着统筹城乡发展、理顺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使命,同时又作为"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的探路先锋。当前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体制的适应性问题和新旧两种体制并行的矛盾摩擦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适时审慎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明确省和市、县的职责权限,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借鉴浙江经验,调动市县两个积极性;逐步推进"省直管县"从财政向行政的过渡;建立合适的监管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是下一步整个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改革的基本趋向是建立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地方分级财政。其目的在于理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实现地方财政职能。本文认为,地方财政体制改革需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赋予省一级适度的调控权,二是体制确定力求规范,三是合理调节省以下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据此,本文就如何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如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地方税体系建设和地方税种划分、地方财政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