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7)
2023(7987)
2022(6905)
2021(6617)
2020(5780)
2019(13369)
2018(13119)
2017(25253)
2016(13268)
2015(14701)
2014(14451)
2013(13989)
2012(12359)
2011(10510)
2010(10347)
2009(9166)
2008(9093)
2007(7374)
2006(6014)
2005(5077)
作者
(32741)
(27288)
(27000)
(25990)
(17354)
(12928)
(12473)
(10704)
(10537)
(9661)
(9459)
(9067)
(8461)
(8403)
(8314)
(8241)
(8057)
(8017)
(7867)
(7828)
(6633)
(6580)
(6457)
(6320)
(6218)
(6167)
(6004)
(5995)
(5332)
(5279)
学科
(48806)
经济(48745)
管理(42155)
(39805)
(33845)
企业(33845)
方法(26874)
数学(24246)
数学方法(23865)
(18332)
(13594)
财务(13552)
财务管理(13521)
(13036)
企业财务(12718)
中国(12123)
业经(10268)
(9568)
农业(8876)
(8807)
(8511)
银行(8508)
(8404)
贸易(8396)
地方(8353)
(8201)
技术(7880)
理论(7783)
(7633)
环境(7273)
机构
学院(169183)
大学(168596)
管理(72434)
(69780)
经济(68446)
理学(62815)
理学院(62293)
管理学(61289)
管理学院(60959)
研究(46641)
中国(38928)
(37753)
(33000)
财经(29342)
(26607)
科学(25874)
(25515)
中心(25166)
业大(22313)
财经大学(21911)
经济学(21518)
(21461)
(20574)
(19964)
师范(19773)
北京(19736)
(19678)
商学(19665)
经济学院(19622)
商学院(19513)
基金
项目(118674)
科学(95626)
基金(88840)
研究(88783)
(75823)
国家(75180)
科学基金(67331)
社会(57898)
社会科(55103)
社会科学(55092)
基金项目(47290)
(45743)
自然(43766)
自然科(42775)
自然科学(42766)
教育(42131)
自然科学基金(42004)
(38209)
编号(35964)
资助(35852)
成果(27897)
(27348)
重点(26380)
(25533)
国家社会(24464)
教育部(24418)
(24323)
人文(24170)
创新(23877)
科研(23562)
期刊
(68350)
经济(68350)
研究(47113)
(35339)
中国(30170)
管理(26075)
学报(21056)
科学(20209)
(17636)
大学(17582)
(16505)
金融(16505)
技术(16501)
学学(16464)
教育(16428)
会计(15021)
财经(14361)
财会(13014)
(12162)
农业(11657)
业经(11215)
经济研究(10636)
问题(9324)
理论(8749)
通讯(8711)
会通(8684)
(8457)
技术经济(8286)
实践(8079)
(8079)
共检索到243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林啸江  
本文认为,资产具有未来属性,资产的价值在于其未来可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对资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面向历史成本到面向未来经济利益的转变,这也是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定义修改突出强调的。会计目标也由面向收益向面向资产价值转变。资产计价在理论上的创新(面向未来)与实务上的妥协(面向历史)的矛盾,需要内在逻辑一致的会计理论来解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乐  徐芳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观,这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思考。本文在阐述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基础上对我国运用资产负债观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并对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做一介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泉军  张政伟  
新准则发布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某些人士的担忧。针对这些担忧,本文分析后认为公允价值的适度运用不会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债务重组不会被滥用、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曾心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不仅是两种不同的损益计价的观点,更是对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不同经济后果的会计理念。本文通过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内涵辨析和历史演进的分析,联系新准则中资产负债观的运用表征,并最终得到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运用是以外部环境作为逻辑起点的结论。因此,我国准则制定中不是简单否定其中哪一个,而是适时、适境的做到两者的平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喜才  
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则出发,实证分析我国自2007年以来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1)在旧准则下,公司计提较多资产减值作为大清洗的策略性工具,但新准则实施后会显著降低;(2)新准则虽压缩了使用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公司会改用其他的替代方法,包括仅调整账面数字的应计盈余,以及改变实质的营业活动,因此新准则具有明显的外溢效果;(3)整体经济法制越成熟的地区,越可以缓和资产减值的管理行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高宇峰  
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是会计实务的难点。本文首先比较了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三个标准:风险与报酬分析法、金融构成法和继续涉入法,然后通过实例分析了金融资产转移确认的三种情形,并按照是否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来分析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计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维  高雅琴  张小涛  
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影响在于资产分类方面的新规定。新准则规定基于管理者持有该证券的动机和是否具有持有到期的能力对金融资产分类。资产分类的不同决定着市场价值变化对盈利水平和银行权益的影响。本文考虑新会计准则对银行资产分类的可能影响,设计了一个债券类产品和贷款,根据投资者效用和动机研究银行的资产分类决策,对银行考虑新会计准则对其影响时的资产分类决策建模。模型的解表明,风险中性的银行权衡流动性需求、权益稳定、资产收益几个方面决定其金融资产的分类,而银行收益和股东价值仍主要取决于银行的投资战略和对市场的预期,对资产分类规定的变化不会影响银行的实际收益,但短期银行会考虑...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永泽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更新是实现了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对收益的确认计量一直采用收入费用观,但这种收益计量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贯彻资产负债观可以防止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但任何一项会计原则都有利有弊,因此,如何恰当地采用资产负债观,是当前和未来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朱宇  
2006年2月,我国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了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重新规定了减值损失可作转回处理。这一变动,必将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利润等产生影响。本文从会计实务角度,对各项资产减值相关规范在执行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明确各项资产减值的具体确认、计量,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全华  
资产应如何计价是会计准则制定中最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应如何定义资产和对资产进行分类,进而确定合适的计量模式进行计价。受决策有用性观点的影响,准则的制定在信息观和计量观之间进行了权衡,在历史成本优先的前提下,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这对信息使用者理解资产信息产生了影响,本文阐述了如何理解和掌握计量观下资产信息的变化,以期为学习新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水英  
由于我国2001年实施的无形资产旧准则存在一定的缺陷,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新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执行。本文对无形资产新准则下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肯定了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改进,同时指出了新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完善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体系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郭艳萍  王天文  
本文通过对2003年至2006年度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比较分析,发现2006年上市公司的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数显著大于2003年至2005年度的资产减值转回数,而且亏损上市公司2006年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数额要显著大于未亏损公司。研究还发现,2006年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新增数额小于2004年、2005年的减值准备新增数额。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纪金莲  
文章以2007—201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来自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解释变量,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中的影响因素和各种盈余管理动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资产减值计提受经济因素的影响;(2)资产减值计提中仍然存在以"大清洗"、扭亏为目的的盈余管理动机;(3)配股公司资产减值计提更多的是出于会计稳健性的要求而非盈余操纵,新会计准则在强化会计稳健性、抑制盈余操纵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踩峰  廖又泉  
资产负债观是面向资产负债表,以资产和负债为主的计价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资产和负债变化的结果而不是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中引入资产负债观会计理念,有助于企业从传统的利润指标转向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从而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资产负债观在新准则中的具体应用,揭示了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及其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的特点和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