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5)
- 2023(10693)
- 2022(9177)
- 2021(8879)
- 2020(7527)
- 2019(17415)
- 2018(17244)
- 2017(33178)
- 2016(17865)
- 2015(20147)
- 2014(19867)
- 2013(19308)
- 2012(17701)
- 2011(14953)
- 2010(14566)
- 2009(13029)
- 2008(12928)
- 2007(10888)
- 2006(8956)
- 2005(7480)
- 学科
- 济(66211)
- 经济(66139)
- 管理(58518)
- 业(52154)
- 企(44530)
- 企业(44530)
- 方法(34287)
- 财(33880)
- 数学(30594)
- 数学方法(30096)
- 务(19050)
- 财务(19009)
- 财务管理(18952)
- 农(18307)
- 企业财务(17802)
- 中国(17165)
- 地方(14578)
- 业经(13691)
- 制(13599)
- 财政(13407)
- 农业(11965)
- 学(11868)
- 理论(11080)
- 贸(11032)
- 贸易(11025)
- 政(10880)
- 易(10700)
- 环境(10446)
- 和(9867)
- 技术(9863)
- 机构
- 大学(229654)
- 学院(229533)
- 管理(92556)
- 济(91778)
- 经济(89863)
- 理学(80441)
- 理学院(79633)
- 管理学(78066)
- 管理学院(77626)
- 研究(69451)
- 中国(55502)
- 财(52905)
- 京(47332)
- 科学(41903)
- 财经(38455)
- 中心(34959)
- 经(34913)
- 江(34054)
- 农(33446)
- 业大(32841)
- 所(32531)
- 研究所(28980)
- 北京(28702)
- 范(28688)
- 财经大学(28531)
- 经济学(28399)
- 师范(28388)
- 州(26608)
- 院(26155)
- 农业(26086)
- 基金
- 项目(160631)
- 科学(127482)
- 基金(118471)
- 研究(118183)
- 家(102230)
- 国家(101341)
- 科学基金(89004)
- 社会(75404)
- 社会科(71497)
- 社会科学(71478)
- 基金项目(63281)
- 省(62338)
- 自然(58375)
- 自然科(57015)
- 自然科学(57005)
- 自然科学基金(55942)
- 教育(54907)
- 划(52182)
- 资助(48381)
- 编号(47563)
- 成果(37534)
- 部(36008)
- 重点(35587)
- 创(33507)
- 发(33303)
- 科研(31644)
- 课题(31585)
- 国家社会(31550)
- 教育部(31543)
- 创新(31395)
共检索到335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莹
本文基于对公允价值内涵的解读,对在资产减值测试评估实务中限制使用成本法的规定进行分析,并以案例描述在资产减值测试领域成本法的运用框架,对相关评估指南的进一步修订提出建议。
关键词:
资产减值测试 公允价值 成本法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刘颖
文章在简单介绍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方法,并通过案例进一步分析资产评估在投资性房地产评估中的实务应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财务报告 投资性房地产 评估实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辉 王茜
企业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价,使得基于财务报告目的资产重估这一问题变得逐渐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外财务报告目的资产重估这一问题制度背景的分析,从资产重估的动因和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综述,试图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运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汤婵娟
商誉自身具有依附性、积累性、持续性以及不确定性,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的难度较大,致使企业无法开展相应的会计处理。割差法客观性较强,其口径对应"总资产"概念,且以公允和真实的资产价值为商誉减值测试评估的基础,具有较高的精确性。本文将割差法应用于并购案例中的商誉减值测试评估,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及收益期的确定来合理预测被评估对象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税金追加资本、及未来年度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确定折现率后对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现值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评估结果,验证割差法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
关键词:
自由现金流 割差法 商誉减值测试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陈朝春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主要用于解决在实际操作上一些难以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但是,对于资产组这一概念在实务操作中将面临一些困难,如对资产组减值测试要求测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计算过程繁琐,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胡新荣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测试过程中需要确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涉及到估值技术的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的选择问题。本文基于实务案例视角认为,如果不存在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活跃市场的,且不能可靠地以收益法对该固定资产进行估值的,企业应选择成本法作为其固定资产减值测试中的估值技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南星恒 柴济坤 曲培烊
本文以高新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财务报告为目的部分商誉价值评估为例,从剩余收益的视角评估以财务报告为目的商誉价值。文章构建了适用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商誉价值评估的修正的剩余收益模型,并给出了详尽的评估过程。结果表明,用修正的剩余收益模型评估商誉价值,可以使评估过程较为精简且评估分析重点突出,进而节省评估资源、提高评估效率。因此建议评估人员在商誉价值评估中使用修正的剩余收益模型,特别是在以财务报告为目的商誉价值评估中使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文茜
本文对中国证监会会计部于2018年11月发布的《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中关于商誉减值测试与评估实务的监管关注事项进行了逐条解析。针对确定含商誉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可收回金额两种方法——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法展开分析和讨论。除了阐述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关系外,还具体分析了两种方法下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估值的影响。本文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方法确定的可收回金额相类似。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在实务中如何利用评估机构的工作成果,并针对评估实务与会计准则要求不一致的各种情形,提供了解决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裘宗舜 吴清华
通过对美国有关评估财务报告质量的两大模式——FASB模式和SEC模式的产生背景、形成发展乃至完善成熟的全面论证,结合我国经济环境的现实特征,尝试性地构造了适合我国企业会计实务的财务报告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即一种整合FASB模式和SEC模式的观点,以期能为我国会计改革和准则建设提供理论与现实基础。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葛家澍 陈守德
为了打击“数字游戏”和对付“盈利操纵”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原主席阿瑟·利维特 (ArthurLevitt)多次谈到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什么是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含义 ,或者说什么会计信息特征可以认为是对“使用者需要”和“股东 /投资人保护”有用的多层次的质量 ?本文试图审视一系列有关评估财务报告质量的不同方法 (模式或框架 ) ,包括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框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用于评估国际会计准则质量的模式、关于改进公司审计委员会效率的“蓝带委员会”第 8号建议、美国第 6 1号审计准则公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改进企业报告———面向用户》的建议 ,特别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
关键词:
高质量会计准则 评估 财务报告质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朱颖隽 陈晓杰
本文以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为背景,讨论了文物资产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计量与列报。由于目前我国政府控制和管理的文物资产的会计核算处理规范不完善,本文更多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的主要代表性国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关准则为借鉴,对文物资产的界定、计量、列报和报告编制等四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
文物资产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计量 列报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宋苒 宋咏梅
《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总部资产的概念,企业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资产。总部资产的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张丹
一、资产组的基本概念及其认定通常对于减值资产的认定,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但是,当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时,则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所谓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它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可见,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瞿灿鑫
一、财务报告体系的变化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一般来说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会计报表,二是文字说明。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或者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要报表及其附表。文字说明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三表体系起源于美国,1963年10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第3号意见书中,建议企业提供“资金来源运用表”,并于1971年3月,在第19号意见书中,正式将“资金来源运用表”定名为“财务状况变动表”,规定企业必须提供该表。至此,财务状况变动表已确定其基本会计报表的地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雷醒 彭雪梅 张勇 王伟哲
针对2010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险合同》征求意见稿提出将风险调整的评估方法限定为置信区间法、条件尾部期望法和资本成本法,本文用实例比较分析了这三种方法,说明了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根据比较结果,阐述了我国寿险公司目前使用的情景分析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下建议:不同类型的险种,选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评估方法;同类型险种应选取同一种风险调整的评估方法;寿险公司应在其财务报告中对风险调整的评估方法进行具体披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