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2)
- 2023(1646)
- 2022(1436)
- 2021(1123)
- 2020(1012)
- 2019(2349)
- 2018(2241)
- 2017(4193)
- 2016(2194)
- 2015(2383)
- 2014(2378)
- 2013(2424)
- 2012(2212)
- 2011(1503)
- 2010(2108)
- 2009(2064)
- 2008(1845)
- 2007(1596)
- 2006(1330)
- 2005(1349)
- 学科
- 审计(12100)
- 管理(7744)
- 业(6537)
- 济(6340)
- 经济(6336)
- 企(5848)
- 企业(5848)
- 各类(5835)
- 财(4628)
- 方法(3790)
- 务(3517)
- 财务(3512)
- 财务管理(3446)
- 企业财务(3343)
- 数学(2720)
- 数学方法(2689)
- 中国(2528)
- 税(2471)
- 税收(2378)
- 收(2351)
- 环境(2140)
- 制(2091)
- 银(1893)
- 银行(1892)
- 融(1871)
- 金融(1871)
- 行(1641)
- 学(1630)
- 家(1424)
- 农(1358)
- 机构
- 学院(27597)
- 大学(27187)
- 管理(10781)
- 济(10684)
- 经济(10408)
- 财(9029)
- 理学(8935)
- 理学院(8853)
- 管理学(8686)
- 管理学院(8637)
- 中国(8211)
- 研究(7248)
- 京(6882)
- 财经(6744)
- 经(6070)
- 审计(5745)
- 会计(5588)
- 财经大学(5067)
- 江(5057)
- 省(4085)
- 所(3936)
- 中心(3913)
- 科学(3836)
- 州(3807)
- 北京(3769)
- 会计学(3752)
- 会计学院(3595)
- 商学(3582)
- 商学院(3557)
- 公司(3538)
共检索到49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段远刚 陈波
资产减值损失作为一种盈余管理的手段已被大量经验证据所证实,但鲜有文献实证检验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的影响。本文以我国2007~2014年沪深主板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情况,分析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存在大额资产减值损失的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更高,存在大额资产减值损失的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将客户的资产减值损失情况纳入到了审计风险的判断。
关键词:
资产减值损失 审计收费 审计意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段远刚 陈波
资产减值损失作为一种盈余管理的手段已被大量经验证据所证实,但鲜有文献实证检验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的影响。本文以我国20072014年沪深主板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情况,分析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存在大额资产减值损失的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更高,存在大额资产减值损失的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将客户的资产减值损失情况纳入到了审计风险的判断。
关键词:
资产减值损失 审计收费 审计意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志斌 程培堽 殷志扬
以2016年沪深两市涉农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消耗性生物资产和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首次引入制度与诚信文化因素这一宏观变量,考察不同制度与诚信环境下,消耗性生物资产和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消耗性生物资产规模、资产减值损失都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且消耗性生物资产规模对资产减值损失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影响程度具有放大效应。与此同时,在好的制度与诚信环境下,消耗性生物资产规模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较弱,但资产减值损失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会加强。进一步分析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程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更加关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不是转回的审计风险。最后,对会计师事务所、涉农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洪君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趋同,但在资产减值损失是否转回的问题上却存在实质性差异,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操纵利润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文通过国际对比,以缩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斯叶青
商业银行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对于银行体系的风险管控至关重要。本文从巴塞尔协议、资产减值准备金制度以及减值准则等方面,对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依据作了详细介绍。通过对商业银行资产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探明了预期损失模型应用的必要性。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计提现状,提出了预期损失模型应用的合理化建议,以期助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工作进程,进而提升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水平。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产减值 会计处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永勤 冯晓晴 周亚丹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应克服的外在压力,文章认为,应按应计提减值的具体项目分类选择并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鉴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在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重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要使这个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适应金融审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永勤 冯晓晴 周亚丹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应克服的外在压力,文章认为,应按应计提减值的具体项目分类选择并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鉴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在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重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要使这个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适应金融审慎监管的要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元驹 臧文佼 韩岚岚
本文从财务业绩评价的视角,通过分析獐子岛计提巨额减值准备案例,发现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对营业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对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包含资产减值损失影响的合理性提出疑问。为了弥补现行营业利润损益计算模式的局限,本文提出并界定核心营业收入、核心营业成本和核心营业利润的概念及核心营业利润损益计算模式。本文的研究成果在现行营业利润损益计算模式的基础上,拓展了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经营业绩质量的评价指标,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提供简单而实用的分析指标。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邢丽滢
IASB于2009年6月25日就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问题向公众广泛征询意见,并于2009年11月5日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拟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计提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发生的减值。预期损失模型是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计量提出的用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另一种方法,文章在研究IASB与FASB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探索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代冰彬
本文选取2008-2012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减值准备计提动机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若公司当期计提了或转回了大额减值准备,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加;减值计提的稳健性动机不影响审计意见的表达。在各盈余管理动机中,极小减值下的扭亏动机、以及极大减值下的大清洗动机都会增加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另外,本文发现,对管理层变更动机下计提的大额流动资产减值,审计师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审计意见 减值准备 稳健性 盈余管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隽萍 朱意孜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作为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备受关注。由于在这次危机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不利于未来风险的前期研判,导致信用减值损失的迟延确认,因而开发出一种科学合理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成为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关注焦点(周珊,2020)。2017年,我国财政部按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原则发布了一系列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规范了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解决了之前"已发生损失"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且新的减值模型考虑了更多前瞻性信息,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雨佳 卜华
针对金融工具的减值,财政部提出了"预期信用损失法",并引入一个新的账户"信用减值损失"来核算预期信用减值。本文介绍了信用减值损失的核算,分析了预期信用损失账户在实务中的会计处理,提出了将"信用减值损失"改为"合同减值损失"、加强监管及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管理体系和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等建议。
关键词:
信用减值损失 预期信用损失 会计核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宪胜
本文通过对2001年上市的977家公司2002年至2011年数据为基础,考察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盈余稳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会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行为产生影响;新准则实施以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新准则实施以前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而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大幅的上升,短期资产减值转回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资产减值 盈余稳健性 新会计准则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熊翮菲
作为重要的外部信息来源,分析师盈余预测报告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较为准确的企业未来发展判断,缓解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高低对投资决策制定的合理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开展分析师盈余预测影响因素分析,有效提升预测准确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受资产减值损失及会计盈余可比性的影响程度进行探究,发现:资产减值损失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之间显著负相关;会计盈余可比性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之间显著正相关;资产减值损失能够削弱会计盈余可比性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之间的相关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时军 郭健喆
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4月28日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该准则对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和持有待售处置组的核算范畴进行了界定,并对两者的减值损失确认和转回的核算标准做了明确规范。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相关规定仅说明了后续计量时可做转回处理,但未明确转回金额的具体标准,对此应予以明确,以利于CAS 42的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