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0)
- 2023(14802)
- 2022(12596)
- 2021(12143)
- 2020(10261)
- 2019(24066)
- 2018(23202)
- 2017(44681)
- 2016(24541)
- 2015(28185)
- 2014(28030)
- 2013(28012)
- 2012(26537)
- 2011(23864)
- 2010(24241)
- 2009(22951)
- 2008(23803)
- 2007(21088)
- 2006(18435)
- 2005(16968)
- 学科
- 济(104941)
- 经济(104832)
- 管理(74973)
- 业(74150)
- 企(61433)
- 企业(61433)
- 方法(50627)
- 数学(45306)
- 数学方法(44855)
- 财(35258)
- 中国(29731)
- 农(27878)
- 务(23839)
- 财务(23805)
- 财务管理(23749)
- 贸(22721)
- 贸易(22711)
- 企业财务(22552)
- 制(22507)
- 易(22173)
- 学(21047)
- 业经(20423)
- 农业(18239)
- 银(18220)
- 银行(18179)
- 地方(17674)
- 融(17541)
- 金融(17539)
- 行(17050)
- 策(15404)
- 机构
- 大学(358662)
- 学院(355874)
- 济(157113)
- 经济(154127)
- 管理(135815)
- 研究(124458)
- 理学(116094)
- 理学院(114813)
- 管理学(113023)
- 管理学院(112341)
- 中国(99863)
- 财(79491)
- 京(75822)
- 科学(71947)
- 所(64247)
- 财经(61490)
- 农(57588)
- 研究所(57288)
- 中心(56906)
- 经(55928)
- 江(53482)
- 经济学(49499)
- 北京(48772)
- 业大(48362)
- 财经大学(45561)
- 农业(45275)
- 经济学院(44786)
- 范(44693)
- 师范(44291)
- 院(44231)
- 基金
- 项目(225046)
- 科学(178125)
- 基金(167027)
- 研究(164096)
- 家(144973)
- 国家(143804)
- 科学基金(123201)
- 社会(105995)
- 社会科(100677)
- 社会科学(100650)
- 基金项目(86744)
- 省(83383)
- 自然(79215)
- 自然科(77377)
- 自然科学(77357)
- 自然科学基金(76088)
- 教育(75774)
- 划(71925)
- 资助(71064)
- 编号(65372)
- 成果(54874)
- 部(52745)
- 重点(50897)
- 发(47345)
- 创(45675)
- 教育部(45590)
- 课题(44928)
- 国家社会(44536)
- 科研(43690)
- 人文(43475)
- 期刊
- 济(170663)
- 经济(170663)
- 研究(111198)
- 中国(70431)
- 财(67595)
- 学报(53905)
- 农(51288)
- 科学(49630)
- 管理(49306)
- 大学(40926)
- 融(39763)
- 金融(39763)
- 学学(38405)
- 农业(34675)
- 教育(33687)
- 财经(31692)
- 经济研究(28894)
- 技术(28190)
- 经(27193)
- 业经(24621)
- 贸(22866)
- 问题(22525)
- 国际(20744)
- 会计(20640)
- 业(20070)
- 世界(19136)
- 财会(18684)
- 技术经济(18135)
- 统计(18087)
- 版(16920)
共检索到551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娟 赵惠萍 张世举
本文以2005~2006年我国沪深股市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颁布对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资产减值期初额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显著正相关,且在分年度的样本中该关系保持稳定;2006年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比例远远高于2005年。由此可以推断: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上市公司利用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立文
论文基于2005-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当投资于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股票换手率、股票收益波动率、股价同步性等反映和衡量股票市场稳定性的三个渐次递进维度的指标都显著负相关;而当投资于不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衡量股票市场稳定性的指标显著正相关抑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关系。这些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直接影响着机构投资者是选择长期的价值投资行为还是进行短期频繁的投机炒作,进而影响机构投资者稳定股票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论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股票全流通时代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导投资者的长期价值投资行为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虹雁 顾义军
上市公司在不同制度背景下计提资产减值会计行为存在差异。新准则削弱了企业利用长期资产减值操纵会计利润的动机,但2007年后上市公司短期资产减值规模大幅上升,预示着上市公司可能转而利用短期资产减值操纵会计盈余。2001~2010年度上市公司短期资产减值数据统计表明,企业主要利用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调节会计利润。准则应完善对短期资产减值会计的制度约束。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产减值 计提与转回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罗进辉
现金股利政策,决定了机构投资者的收益模式选择——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抑或短期频繁买卖的投机炒作,进而影响机构投资者能否帮助上市公司提升公司价值。论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7159个年度观察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当且仅当上市公司(连续)发放(较高)现金股利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才能显著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而且此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还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计量模型选择、变量度量等问题后仍然稳健成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进辉 李超
本文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利用邹至庄检验方法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对资产减值准备与会计盈余质量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虽然降低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规模,但却相应地提高了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规模;(2)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规模都显著降低了会计盈余质量;(3)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流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对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但并没有改善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对会计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卫华 万迪昉
通过搜集2008~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十大股东和十大流通股东的数据,研究了QFII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QFII偏好现金分红的公司,而现金分红的公司也能够吸引QFII持股;QFII持股能够促进上市公司提高现金股利支付率,但是具有更高现金股利支付率的上市公司并不能吸引更多的QFII持股。这表明,QFII在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引入QFII制度有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奇凤
本文以2003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回归的方法,通过加入inverseMillsratio变量,控制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自选择偏误,对国际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的可操控性应计,显著低于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的可操控性应计,即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高于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在选择国际还是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有显著的选择倾向即内生性,表明控制自选择偏误的必要。
关键词:
审计质量 盈余管理 国际四大 自选择偏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盈厚 盖地
CFO背景特征会影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文章选取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对CFO背景特征与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女性CFO管理防御程度更高,比男性CFO计提了更低比例资产减值准备;CFO年龄与资产减值计提比例负相关,但是显著性较弱;CFO学历越高、任期越长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越高;加入CEO变量,通过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CFO背景特征确实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存在一定相关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盈厚 盖地
CFO背景特征会影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文章选取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对CFO背景特征与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女性CFO管理防御程度更高,比男性CFO计提了更低比例资产减值准备;CFO年龄与资产减值计提比例负相关,但是显著性较弱;CFO学历越高、任期越长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越高;加入CEO变量,通过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CFO背景特征确实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存在一定相关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盈厚 盖地
CFO背景特征会影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文章选取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对CFO背景特征与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女性CFO管理防御程度更高,比男性CFO计提了更低比例资产减值准备;CFO年龄与资产减值计提比例负相关,但是显著性较弱;CFO学历越高、任期越长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越高;加入CEO变量,通过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CFO背景特征确实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存在一定相关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来华 乾惠敏 黄娇丹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存货等已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针对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单向计提的规定,本文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向研究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信息含量,发现资产减值的计提方向存在信号显示作用。这表明资产减值准备方向传递了公司未来前景的信息,全面取缔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将减少资产减值的部分信息含量。
关键词:
资产减值 信息含量 信号显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煜 曲晓辉
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商誉减值存在盈余管理动机,具体表现为盈余平滑动机和洗大澡动机,并且受到一系列其他因素影响,包括公司业绩、CEO特征、债务与薪酬契约以及监督机制。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审计质量与股权集中度对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动机有抑制作用。此外,商誉减值的确认存在不及时的问题,且平均滞后一到两年。
关键词:
商誉减值 盈余管理 审计质量 股权集中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均英 赵钰婷
长期资产减值损失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会计收益都有较大的影响,于是中国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原相关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某些漏洞,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作为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有望从制度上压缩上市公司的此种盈余管理空间。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的当年,我国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着大量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2007年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抑制了上市公司的此种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资产减值准则 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转回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馨格 韩亮亮 董盈厚
借助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研发支出资本化视角,本文研究商誉减值企业的印象管理手段及效果。研究发现,商誉减值企业增加研发资本化及操纵动力随商誉减值程度升高而降低。机制研究表明,研发资本化传递盈利与融资能力增强和溢出效应的积极信号,这一功能有助于提升商誉减值企业的正面印象,利好信号失效、内部控制和声誉损失厌恶为商誉减值企业降低研发资本化提供解释。异质性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偏差和业绩承诺制度削弱了企业增加研发资本化及操纵意愿,媒体正面报道则起相反作用。文章揭示了商誉减值企业印象管理与会计行为的内在逻辑,拓展了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的理论探索与经验证据,为健全企业合并的财务信息治理机制,及完善研发支出会计准则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馨格 韩亮亮 董盈厚
借助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研发支出资本化视角,本文研究商誉减值企业的印象管理手段及效果。研究发现,商誉减值企业增加研发资本化及操纵动力随商誉减值程度升高而降低。机制研究表明,研发资本化传递盈利与融资能力增强和溢出效应的积极信号,这一功能有助于提升商誉减值企业的正面印象,利好信号失效、内部控制和声誉损失厌恶为商誉减值企业降低研发资本化提供解释。异质性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偏差和业绩承诺制度削弱了企业增加研发资本化及操纵意愿,媒体正面报道则起相反作用。文章揭示了商誉减值企业印象管理与会计行为的内在逻辑,拓展了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的理论探索与经验证据,为健全企业合并的财务信息治理机制,及完善研发支出会计准则提供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效应研究——来自A股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消耗性生物资产、资产减值损失与审计收费——来自涉农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合并商誉减值:经济因素还是盈余管理?——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在建工程、公司治理与盈余价值相关性——来自2002~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资产减值:会计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来自配股公司的经验证据
会计稳健性与IPO效应关系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关联交易、新审计准则与审计意见——来自2006~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供应商、经销商议价能力与公司业绩——来自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影响信息披露及时性吗?——来自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