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
- 2023(1319)
- 2022(1156)
- 2021(1070)
- 2020(923)
- 2019(2366)
- 2018(2426)
- 2017(5090)
- 2016(2809)
- 2015(3063)
- 2014(3088)
- 2013(3058)
- 2012(2800)
- 2011(2437)
- 2010(2397)
- 2009(2156)
- 2008(2332)
- 2007(2218)
- 2006(1984)
- 2005(1874)
- 学科
- 济(13417)
- 经济(13408)
- 方法(8342)
- 数学(8054)
- 数学方法(8006)
- 管理(7001)
- 业(5545)
- 企(4933)
- 企业(4933)
- 市场(3117)
- 银(3031)
- 银行(3026)
- 财(3006)
- 贸(2921)
- 贸易(2921)
- 易(2890)
- 融(2844)
- 金融(2844)
- 农(2805)
- 行(2799)
- 物价(2699)
- 产品(2616)
- 中国(2575)
- 动(2526)
- 制(2330)
- 劳(2272)
- 劳动(2269)
- 务(2194)
- 财务(2191)
- 财务管理(2184)
- 机构
- 大学(37165)
- 学院(36074)
- 济(19130)
- 经济(18843)
- 管理(14147)
- 理学(11860)
- 理学院(11776)
- 管理学(11546)
- 管理学院(11489)
- 中国(11427)
- 研究(11105)
- 财(9550)
- 财经(7722)
- 京(7178)
- 经(7139)
- 经济学(6858)
- 经济学院(6308)
- 融(6283)
- 金融(6149)
- 财经大学(6098)
- 中心(5917)
- 江(5498)
- 所(5349)
- 科学(5105)
- 北京(4674)
- 研究所(4625)
- 农(4575)
- 银(4550)
- 银行(4398)
- 商学(4222)
共检索到57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成 王彬 马文涛
本文建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多个非有效资产市场的动态宏观经济模型,理论推演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即最优利率规则。结果显示,利率调控不仅需要对产出与通货膨胀的动向做出反应,还要对资产价格及汇率变动有相应的调整。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整体上遵循了最优利率规则,该规则能够为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提供一定的参照尺度,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我国利率调控主要针对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资产市场价格及汇率变化的反应系数相对较小或不显著,说明中央银行没有对资产价格等因素给予过多的关注;实证结果还表明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设定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决策行为具有连贯性。整体来看,伴随着经济开放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产价格 汇率 利率规则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本华
针对泰勒规则所存在的多重共线性、潜在产出无法精确计量和忽视资产价格等问题,本文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和纳入货币供给因素对泰勒规则进行了修正。利用修正后的泰勒规则对我国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相对稳定的利率规则,并且这种利率规则在高通胀和低通胀阶段的形式有一定区别。在将货币因素纳入泰勒规则后,发现我国的利率规则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中央银行在操作利率时还是应高度关注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以防止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
关键词:
有限理性 资产价格 泰勒规则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宏涛 王晓芳
通过构建最优货币政策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以盯住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同时关注产出的变化,但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变化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而通过中国预设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对股票价格波动不同反应状况的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赋予较小权重时,中央银行的福利损失函数将会有所改善;如果继续加大对资产价格干预的权重,则会导致中央银行福利损失函数的迅速恶化。因此可以认为,中央银行还不适宜对资产价格进行过度的关注,只适合在关注通胀和产出的基础上,对资产价格给予适度的关注。
关键词:
股票价格 货币政策 福利损失函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薇 苏应蓉 胡波
近年来利率政策对于我国平抑产出波动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同时,我国汇改进程中不断扩大的汇率波动会通过利差、银行流动性等引起平衡表效应,并影响利率政策有效性。本文以融入了汇率波动及利率因素的均衡产出模型为基础,从利率与汇率的联动、银行流动性效应等多角度分析了汇率波动对平衡表效应从而对利率政策经济绩效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不同汇率波动区间对于利率政策绩效的负面影响显著。本文认为,汇率波动对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主要通过利率与汇率等渠道,而这些渠道的影响程度则与资产平衡表效应相关,所以政策措施也应立足于减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董凯 许承明
文章在构建一个包含信贷约束、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的新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OEM-DSGE)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中的结构参数,考察抵押率冲击、技术冲击和利率冲击对我国房产价格及实际汇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正向的抵押率冲击使得房价上涨,汇率先贬值而后升值,而负向的利率冲击则使得房价上涨,汇率贬值,另一方面,正向的技术冲击则使得房价上涨和汇率升值;此外,我们进一步构建了MS-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自2005年"汇改"以来利率、房价和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扭曲的利率冲击导致了房价上涨和汇率贬值同时存在,因此,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均衡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董凯 许承明
文章在构建一个包含信贷约束、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的新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OEM-DSGE)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中的结构参数,考察抵押率冲击、技术冲击和利率冲击对我国房产价格及实际汇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正向的抵押率冲击使得房价上涨,汇率先贬值而后升值,而负向的利率冲击则使得房价上涨,汇率贬值,另一方面,正向的技术冲击则使得房价上涨和汇率升值;此外,我们进一步构建了MS-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自2005年"汇改"以来利率、房价和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扭曲的利率冲击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华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多元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之间不存在价格溢出效应;就波动率而言,货币市场具有显著的时变方差特征和波动持久性,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的汇率波动表现不同;在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利率之间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而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非美元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关键词:
汇率 利率 溢出效应 多元GARCH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胜 田涛
本文构建了包含汇率和财政赤字以及资产价格的IS-Philips曲线,在此基础上引入央行损失函数推导了最优利率反应函数并利用中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汇率与财政赤字以及资产价格的变化对最优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资产价格波动对均衡利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才是产出和汇率波动,而政府财政赤字水平对于均衡利率的影响很小;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产出缺口、价格水平以及资产价格的反应权重会受到央行损失函数中贴现因子与货币政策赋予产出稳定权重的影响,而政府财政赤字与汇率的变动不会受到贴现因子与产出稳定权重影响。
关键词:
汇率波动 财政赤字 最优货币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慧贤
资产价格的波动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政策制定者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比较了当资产价格波动时,货币当局货币政策的成本与收益。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当泡沫崩溃的风险逐渐增加时,采取前瞻性的货币政策是最优的选择。
关键词: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亚军 张碧琼
通过对经常项目的跨时最优现值模型进行扩展,将时变性利率、汇率包含进了扩展模型,并运用规范的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以验证中国的经常项目差额波动是否符合跨时最优现值模型的预测。检验结果表明,扩展的跨时最优现值模型在拟合中国经常项目的动态路径时有较强的功效。利率、汇率的变动使得居民家庭形成了一定的预期,进而形成了其跨时消费偏好,导致了中国经常项目的差额波动,其中汇率变动起了主要作用。因此,调节中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需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还要加强国际间的汇率和利率政策协调。
关键词:
跨时最优现值模型 经常项目 差额波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杰 王定祥
本文以IS-Philips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汇率和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的利率规则,并利用M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利率规则的非线性动态关系。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利率政策在应对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时,存在显著的区制转换效应。当房地产价格处于高区制(即房价处于较高水平)时,利率的上升幅度大于其处于低区制(即房价处于较低水平)时的上升幅度;同时,当人民币汇率处于高区制(即人民币处于强势状态)时,利率的下降幅度大于其处于低区制(即人民币处于弱势状态)时的下降幅度。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资产价格 利率规则 区制转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创练 杨子晖
本文从货币政策"泰勒规则"反应式出发,通过构建资本流动管制下汇率和通胀率决定的动态理论模型,以考察资本流动管制下汇率和通胀率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五类冲击对主要宏观变量的影响,并结合结构式VAR方法对长期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展开深入研究。本文研究发现,人民币长期汇率波动主要来源于商品市场,且相比于供给冲击,受需求冲击的影响较大;而短期汇率波动则取决于货币市场的冲击因素;此外,央行干预依然是影响汇率波动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泰勒规则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不具有长期持久性,并且由于我国存在资本流动管制,使得以利率为中介工具的货币政策对汇率决定的影响十分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逐步放开资本流动管制以适应有管...
关键词:
泰勒规则 汇率波动 结构式冲击分解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成颂 王琪
本文选取2008~2017年利率市场化改革、以股价和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和14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SVAR模型探讨了利率市场化、资产价格波动和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三者之间的冲击关系。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且对资产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冲击作用,与此同时,以股价和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负向波动可能导致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苏为华 余骁 任洒洒
文章通过引入关税以及配送成本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配送成本显著降低了这一传递效应。短期内由于较高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位置尚不明晰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物价产生刺激作用。根据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较高的边际劳动产出将使得随劳动投入的增加,物流配送成本会较快增长进而在未来较大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此外由于中国进口品中超过82%用于中间投入、较多"两头在外"型企业的存在使得单位物流成本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平均影响较部分发达国家低。
关键词:
关税 配送成本 汇率传递 通货膨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媛 高爽
汇率、利率及股价是金融市场中三种重要的资产价格,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背景下,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值得深入研究。该文将汇率、利率与股价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于2012年4月16日至2016年4月25日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利差变动与汇率变动和股价变动两个变量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汇率变动与股价变动之间虽然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方差分解的结果却表明,一方引致另一方波动的解释能力较弱。进一步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新常态并没有对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产生实质性影响。该文从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完善股票市场交易机制等方面,提出增强我国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信号功能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