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0)
2023(5461)
2022(4612)
2021(4150)
2020(3591)
2019(8072)
2018(7833)
2017(16050)
2016(8415)
2015(8863)
2014(8730)
2013(8809)
2012(8059)
2011(7100)
2010(7063)
2009(6700)
2008(6817)
2007(6062)
2006(5248)
2005(4903)
作者
(24518)
(20899)
(20363)
(19555)
(13075)
(10053)
(9323)
(7737)
(7553)
(7321)
(7055)
(6692)
(6675)
(6599)
(6595)
(6401)
(6101)
(6098)
(5878)
(5801)
(5027)
(4988)
(4927)
(4664)
(4649)
(4636)
(4635)
(4349)
(4174)
(4067)
学科
(37733)
经济(37687)
(27808)
管理(26651)
(23821)
企业(23821)
方法(18827)
数学(16764)
数学方法(16620)
(13581)
(9503)
财务(9489)
财务管理(9473)
企业财务(9253)
(7660)
业经(7558)
(7051)
中国(7047)
(6851)
(6791)
金融(6790)
(6339)
银行(6332)
(6310)
贸易(6310)
(6194)
(5919)
技术(5912)
农业(5402)
理论(5324)
机构
大学(124192)
学院(121856)
(54617)
经济(53665)
管理(48635)
理学(42090)
理学院(41659)
研究(41208)
管理学(41017)
管理学院(40770)
中国(31476)
(26806)
(25399)
科学(24086)
财经(21637)
(20929)
(20619)
(19833)
研究所(18993)
中心(18481)
业大(17887)
经济学(17483)
(17292)
财经大学(16517)
农业(16241)
经济学院(15907)
北京(15740)
(14755)
商学(13922)
(13791)
基金
项目(83220)
科学(66815)
基金(64343)
(57409)
研究(57309)
国家(57005)
科学基金(49309)
社会(38856)
社会科(37094)
社会科学(37080)
基金项目(33273)
自然(33090)
自然科(32366)
自然科学(32357)
自然科学基金(31858)
(30044)
资助(26937)
(26065)
教育(25825)
编号(20927)
(19258)
重点(18483)
(17363)
国家社会(17337)
教育部(16798)
成果(16651)
(16348)
创新(16301)
(16188)
科研(16184)
期刊
(55423)
经济(55423)
研究(35157)
(22200)
中国(20788)
学报(20426)
科学(18370)
管理(18145)
(17481)
大学(15462)
学学(14839)
(13338)
金融(13338)
农业(11898)
财经(11281)
经济研究(9911)
(9648)
技术(9524)
教育(8069)
业经(7457)
问题(7295)
技术经济(7131)
(7008)
(6982)
国际(6978)
统计(6186)
财会(6121)
(5929)
世界(5733)
(5708)
共检索到177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国学  
本文以中间品供应商和最终品制造商为例考察了资产专用性投资对全球生产网络收益分配的影响。在只有一方进行资产专用性投资的情况下,专用性投资所增加的收益被通用性投资的一方占有,全球生产网络是不稳定的,它将演化为跨国公司或国际市场。在双方都进行资产专用性投资的情况下,全球生产网络的净利润取决于专用性投资的生产力效应与契约摩擦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之间的比较,网络成员的收益份额随着自己专用性投资的比例和重要程度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对方专用性投资的比例和重要程度的上升而减少,当双方专用性投资重要程度相同时,二者将平均分配全球生产网络的销售收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玲  余娟娟  
该文以iPhone手机利润结构为例,对全球生产网络中利益分配机制的建模分析表明: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产品的生产过程被拆分到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进行国际化生产,参入分工要素的相对稀缺度决定了相对利益的分配。由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核心技术、品牌设计、销售网络等属于世界稀缺要素,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一般技术、劳动力等属于世界充裕要素,所以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提高中间产品的贸易价格来压缩发展中国家的利润空间,进而获取更多的垄断收益。由于要素质量的限制,中国主要负责全球生产网络中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的生产,进而获取较低的利益分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国学  张宇燕  
在全球生产网络下,生产的含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过程,而被看作一个广义的增值过程,产业结构升级主要体现为从生产加工等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向研发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生产环节的转移。通过资产专用性投资,我国企业可以利用全球生产网络的正外部性及其动态学习效应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制度的健全程度和技术标准的兼容性也影响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我国企业应加强针对领导厂商和高层级供应商的专用性投资,我国政府也应为资产专用性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努力推进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技术交叉许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自敏  杨丹  
通过对我国新型农民股份合作社制度的特征分析,指出合作社中存在外部投资者与农户的双边专用性投资。利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了为保证合作社的合作行为,在双边专用性投资下,各方可接受的收益分配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合作博弈,从侧重于效率与公平的不同视角,构建了基于各方专用性投资水平的修正Shapley值法与核仁法两种收益分配方案,并根据合作社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提出了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选择。结合我国农民股份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典型案例,分析合作社中各参与方的专用性投资、收益分配的变化。最后提出发展我国农民股份合作社时,提高各方股份投资、专用性投资水平、合理分配各方收益的政策和方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耿建新  张宏亮  
使用2001年~2005年中国采掘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资源性资产的超额收益率及其隐性价值进行实证分析,采用配对样本检验、配对样本回归及事件研究发现,中国采掘类企业的收益率超过其他行业,存在超社会平均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高出约4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高出约3个百分点;同时发现,资源储量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资源性资产存在隐性价值。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初步的资源收益分配、资源税费改革的设想和完善会计准则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曦  
作者建立了一个自然资源资产收益从形成、形式、分配过程、分配影响因素到分配政策制定的系统分析框架。立足于自然资源部部门治理,研究从资产核算角度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界定和分类,提出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应获取所有权权益收益和规制权权益收益。研究指出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分配过程由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构成,并分别提出两个分配环节的政策建议,以在自然资源收益分配领域耦合"效率"与"公平",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的全民共享。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江静  刘志彪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价值链环节的进入壁垒差异以及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权利不对称决定了全球价值分配。发达国家企业在产品分工中占据了高进入壁垒环节,在价值链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低进入壁垒环节,由此导致了全球价值链的收益分配不均,而iPod价值链的收益分解支持了这一结果。中国企业只有在嵌入全球商品价值链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合意的收益分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黎峰  
全球生产网络下,出口并不能代表一国的贸易收益。本文通过构建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核算出中国出口实现的属地贸易收益、属权贸易收益、外国属地贸易收益,以及中国进口实现的增值折返及外国属地贸易收益。得出结论是:中国第一出口大国的背后,更大部分实现的是外国的收益;中国出口实现的外国(地区)增加值、进口实现的增值折返,大部分来自东亚的我国台湾地区、日本及韩国;中美贸易实现的美国贸易收益中,很大部分是通过间接贸易方式实现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何芳  王小川  张皓  
在土地紧缺和城市更新背景下,低效城市土地的收储盘活极为迫切,而其关键是如何进行土地收储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本文在剖析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理基础上,提出土地增值优先偿付公私基本利益、净增值收益阶梯分享的分配机制,并采集浦东新区土地收储案例数据,运用数理模型进行了分配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梯级原使用权人分享比例为56.5%,第二梯级其分享比例45.6%。这一结果符合低梯级价段原产权人分享多的分配思想。本文提出的"优先偿付阶梯分享"方法,同时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丰富了土地收益分配理论,并为政府创新土地收储收益分配方式提供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迎  秦江涛  
采用网络分析法(ANP)综合考虑影响收益分配的价值贡献、风险和投入成本等多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得出更合理的收益分配模型,提高了供应链融资联盟的稳定性和各节点企业的积极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金海  
本文应用政策网络分析方法,以福建省尤溪县为例,从政策执行过程角度探讨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分配关系形成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1)新增耕地指标省域内市场化交易机制为形成健全的增减挂钩政策执行网络提供了关键的经济激励;挂钩指标收益分配包括县-乡之间的初次分配以及乡-村之间的二次分配两个阶段。(2)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下,占据网络中心位置的县级政府在与上级国土部门的互动中取得指标收益分配的决策主导权,根据政策环境灵活调整指标收益在县-乡之间的分成比例;处于网络边缘位置的村集体(和农民)在权力不对等的乡镇-村庄互动中仅获得固定标准的拆旧补偿,难以实现对土地收益的按比例共享。(3)总之,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分配关系内生决定于政策网络运行过程之中,是多维多面的结构关系约束之下政策执行主体之间多重互动的产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蔡学玉  
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我国现阶段要加快培育和完善包括要素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处理好不同所有制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关系,调节好收入分配,防止和缩小两极分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何寿奎  傅鸿源  
以公私合作模式(PPP)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解决政府建设资金紧张以及政府在公共投资管理上的低效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公私合作投资双方的投资规模上限,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合作投资有利于项目总风险的降低。其次,建立了公私合作投资双方的最佳投资比例模型,讨论了PPP合作项目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科学分配方法,以建立公平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再次,综合考虑投资和风险因素,使用综合评价方法,给出公私双方的风险分摊系数和收益分配比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蒲毅  房四海  
从联合风险投资的领导者采取联合投资的动机出发,考虑分配给跟随者的收益份额是否能达到目的,运用优化理论建立了联合投资双方的收益分配模型,提出了联合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收益分配契约设计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模型方法的应用。研究还表明,潜在的市场竞争可能对领导者造成的损失越大,领导者越愿意给予跟随者更多的收益份额;当项目质量信息的不确定性越高,单独投资将存在较大风险的时候,为了获得项目质量信息的补充,也使得领导者愿意给予跟随者更多的收益份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生  徐娟  
环境收益在经济主体以及地区间的分配状态不但关系社会公平、更关系发展的持续性。本文构建了环境红利在经济主体和地区间分配格局的测度模型,以便为环境补偿定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企业是环境红利的最大摄取者,比例高达41%。比较而言,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享受了更多的环境红利,其比例分别为21%和19%。政府分配比例在分税制改革后由14%上升至19%。但是政府比例的上升并非来自企业,而是来自农村居民分配比例的下降。地区间污染成本的转嫁并非一般认为的自东向西跨越,而是由近及远渐进式的,东中部地区始终承受着比西部高得多的环境成本。所以,在中央地方的税收分成中,引入各地区环境成本的权重,有助于提高税收安排的合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