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3)
2023(9696)
2022(8003)
2021(7394)
2020(6376)
2019(14426)
2018(14091)
2017(28917)
2016(15517)
2015(17340)
2014(17290)
2013(17623)
2012(16492)
2011(14536)
2010(14756)
2009(13758)
2008(14318)
2007(12537)
2006(11026)
2005(9910)
作者
(43025)
(35951)
(35900)
(34542)
(22947)
(17217)
(16341)
(13749)
(13334)
(13080)
(12187)
(11942)
(11608)
(11395)
(11272)
(10898)
(10548)
(10529)
(10527)
(10371)
(8857)
(8780)
(8762)
(8156)
(8058)
(8017)
(8003)
(7724)
(7242)
(7013)
学科
(67745)
经济(67661)
(55836)
管理(55144)
(46947)
企业(46947)
(37147)
方法(36935)
数学(33961)
数学方法(33794)
(20717)
财务(20704)
财务管理(20641)
中国(20205)
企业财务(19878)
(19758)
(16920)
财政(14173)
(14139)
(13951)
银行(13942)
(13326)
贸易(13319)
业经(13216)
(13088)
(13014)
(12636)
金融(12636)
体制(12521)
(11538)
机构
大学(228505)
学院(225823)
(103179)
经济(101421)
管理(90151)
理学(78245)
理学院(77514)
管理学(76686)
管理学院(76239)
研究(70022)
(62248)
中国(57438)
财经(45995)
(45752)
(41938)
科学(37591)
(34557)
财经大学(34487)
经济学(34365)
(32072)
中心(31941)
经济学院(31567)
(30771)
研究所(30153)
北京(28955)
业大(28006)
商学(27418)
商学院(27209)
(25233)
(25095)
基金
项目(142884)
科学(114567)
基金(108958)
研究(104600)
(93361)
国家(92617)
科学基金(80802)
社会(71116)
社会科(67884)
社会科学(67870)
基金项目(56985)
(52391)
自然(50746)
自然科(49579)
自然科学(49565)
自然科学基金(48777)
教育(48385)
资助(45889)
(44524)
编号(40172)
(34634)
成果(33378)
重点(31514)
国家社会(30806)
教育部(30781)
人文(29806)
(29696)
(29260)
(29031)
(28092)
期刊
(106622)
经济(106622)
研究(72468)
(54623)
中国(38516)
管理(33452)
学报(31260)
科学(27996)
(27558)
金融(27558)
(26168)
大学(24805)
财经(24506)
学学(23638)
(20862)
经济研究(19942)
农业(17283)
业经(16075)
技术(15948)
教育(15412)
问题(14912)
(14175)
财会(13653)
会计(13244)
商业(11594)
理论(11556)
统计(11346)
国际(11292)
技术经济(11258)
(10202)
共检索到337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青原  
本文分析资产专用性与公司纵向并购财富效应的相关性。以1998-2008年间发生的、上市公司作为收购方的国内非关联股权标的纵向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地点相近性、研发支出密度和契约密度衡量公司纵向并购双方的资产专用性。结果发现,并购交易双方资产专用性越高,收购方公司财富效应越大,且随着并购双方纵向关联程度的增加及它们所在地区产权保护程度的降低,资产专用性与公司纵向并购财富效应间的正相关性越强,支持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说。这表明,在不完善的法律制度、较差的契约实施和低效的社会信任条件下,纵向一体化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机制,保护交易双方,特别是对私人控股型的收购公司来说,有价值的专用性资产投资能使其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明月  
根据2004~2009年中国A股工业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本文从并购权力配置的角度检验了交易费用经济学和产权理论。以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值来度量资产专用性,以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比率来衡量公司的融资能力,我们发现资产专用性对兼并收购过程中权力的配置(谁应该成为主并公司)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融资能力则对权力的配置有显著正的影响,即资产负债率低或现金比率高从而融资能力强的公司往往成为并购中的收购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产权理论关于产权应该安排给投资更重要或不可或缺的一方的观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盛纹  刘杨晖  
以2007至201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管理层权力和资产专用性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权力与资产专用性皆会导致企业风险的提高,但两者又相互制约,呈现竞争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种影响因素中,管理层权力占据主导地位。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在强资产专用性组,资产专用性的超强作用弱化了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表现为制约关系;在弱资产专用性样本组中,随着资产专用性的弱化,管理层自利动机上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增泉  余谦  王晓坤  
本文选取我国资本市场 1 998— 2 0 0 1年间发生的 41 6起上市公司收购兼并非上市公司事件为研究样本 ,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或掏空动机对上市公司长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公司具有配股或避亏动机时进行的购并活动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提升公司的会计业绩 ,而无保资格之忧时进行的并购活动目的在于掏空资产 ,会损害公司的价值 ,但掏空行为对公司的会计业绩却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道广  张传财  陈汉文  
内部控制在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方面的作用已为大量经验证据所证实,但鲜有文献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在企业具体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围绕企业并购活动,以2008—2009年已完成交易且上市公司为收购方的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收购方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并购完成当年及其后3年内破产风险增大的幅度越小、并购业绩也越好。这说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增强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能力,从而提高并购业绩。该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与内部控制和企业并购相关的文献,对于企业并购活动与内部控制实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丽  Qian Wang  
通过建立规模、净市比(B/M)、动量与财务困境风险的Carhart四因素模型,考察了中国沪深两市科技类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风险的市场定价问题。研究发现,与有效市场风险定价理论相悖,困境公司的股票回报低于非困境公司,财务困境风险不能解释规模效应和B/M效应。与市场反映不足假说一致,在样本期内困境股票存在动量效应,这意味着困境风险驱动了动量效应。在定价模型中加入困境因子后,动量效应的解释力被消除了,这表明目前在科技类上市公司中,市场对于特定风险的定价缺乏效率,其原因主要是股市中大量个人投资者存在处置效应,导致了市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安灵  刘星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与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资产出售动机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降低财务风险、改善财务状况、美化报表为动机的资产出售的市场反应是显著消极的;而以经营战略调整为动机的资产出售,在公告日及其之前存在微弱的财富效应。回归分析表明,资产出售规模、Tobin-Q、盈利能力等因素对资产出售的市场反应有显著影响,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的资产出售动机是不敏感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先玲  赵一林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14年-2015年沪深两市独董离职事件的财富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从样本整体来看,投资者并未将独董离职事件视作"坏消息",独董离职没有显著降低股东财富,投资者反应偏向中性;(2)相比于非官员独董,官员独董的离职具有更显著的负向财富效应,且官员独董的离职消息存在一定程度的提前释放,证实了独董的政治关联能为公司带来积极影响;(3)独董离职原因对股东财富没有影响,但是相对于被动离职独董,主动离职独董引起的超额累计回报率较低且更为显著。由此看出,"中国式独董"未能有效起到改善公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任  甘入文  
以2010~2013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高校独董、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表现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发起的并购通常会给企业带来绩效的损失;企业聘请高校独董与并购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校独董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导致的企业并购绩效毁损具有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理区位的临近性会影响高校独董的治理作用,当高校独董任职的高校与上市公司位于同一省时,高校独董能够显著改善因管理者过度自信给企业并购造成的不利影响,当上市公司全部聘请异地高校独董时,高校独董的治理效果有所弱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雷新途  
专用性资产可以增进企业绩效,同时也决定了企业融资契约的安排,这是资产专用性的两类经济后果。通过考察企业资产是否具有专用性经济后果可以判断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进而可揭示企业内部财务冲突状况。本文以2005~2006年在沪深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长期资产不具有资产专用性应有的两类经济后果,表明我国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不高。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我国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财务冲突的现实。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殿锋  
本文以2008年至2012年深沪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角度对财务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国有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会议和管理层持股可以抑制和防范公司的财务风险;而没有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能够对财务风险有显著影响。整体上公司治理的改善能够有效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这为公司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降低提供了保障。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梅  
本文以2000-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28起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财富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给股东带来了显著的财富损失。把总体样本按行业细分后的实证分析表明:信息行业的跨国并购为股东带来了显著的财富效应;机械行业的跨国并购毁损了股东价值;家电行业跨国并购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潘飞  文东华  段军山  
关于关联交易对企业的影响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正面观和负面观。文章通过分析关联交易会计管制政策出台前后(1998~2003年)上市公司关联销售比率和利润率指标的变化发现,会计管制通过规定关联交易价格上限能限制企业管理当局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活动,但这种限制作用是有限的。实证研究表明关联购销业务的增加导致市场负面反应,从而支持了关联交易的负面观。文章还发现股票市场对关联购销业务的反应经历了一个过程。在2001年会计管制政策出台前,股市对于关联购销总量变动没有反应;管制政策出台后,利润率操纵受到抑制,关联购销业务对股价的负面影响得到明显体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峰  
文章以2006—2013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纵向并购能否作为经营性对冲举措,在微观层面上帮助企业有效应对风险,即风险管理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前期风险较高时,更倾向于通过实施纵向并购以应对风险;资产专用性越高,这种倾向性更为显著。进一步发现,在前期高风险企业中,在经历短期的上下游资源整合后,实施纵向并购的企业能够在中长期内显著降低风险,且下降幅度呈递增趋势;资产专用性越高,风险下降幅度更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改清  祁怀锦  
以2007-2013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银企关联和财务弹性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财务弹性越高的企业,其发动并购的动机越强;当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联程度较高时,财务弹性对企业并购决策的正向作用减弱;银企关联程度较低的非国有企业的财务弹性对并购决策的正向作用更显著。上述说明影响企业并购活动的银企关联和财务弹性决策之间存在一种替代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