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55)
2023(14203)
2022(11937)
2021(11095)
2020(9483)
2019(21302)
2018(20889)
2017(41080)
2016(21672)
2015(23651)
2014(23250)
2013(22597)
2012(20197)
2011(17865)
2010(17463)
2009(15797)
2008(15653)
2007(13413)
2006(11191)
2005(9895)
作者
(57598)
(48449)
(47962)
(45941)
(30733)
(23199)
(21721)
(18603)
(18319)
(17068)
(16356)
(16306)
(15258)
(15025)
(14994)
(14852)
(14323)
(14204)
(13970)
(13772)
(11611)
(11585)
(11564)
(11053)
(10800)
(10747)
(10697)
(10198)
(9580)
(9312)
学科
(83811)
经济(83675)
管理(71936)
(66468)
(57843)
企业(57843)
方法(42297)
数学(37662)
数学方法(37212)
(29676)
(21475)
(20631)
(20208)
财务(20157)
财务管理(20122)
中国(19987)
企业财务(19331)
业经(18578)
(15264)
银行(15249)
(14804)
(14781)
(14588)
金融(14585)
(14361)
(14327)
贸易(14318)
(13996)
技术(13836)
农业(13513)
机构
大学(296830)
学院(295356)
(125026)
经济(122689)
管理(120680)
理学(105539)
理学院(104538)
管理学(102807)
管理学院(102243)
研究(90279)
中国(70432)
(63012)
(58879)
科学(52057)
财经(50585)
(46254)
中心(43747)
(43191)
(42336)
(41897)
业大(41423)
经济学(40225)
财经大学(38291)
研究所(38240)
经济学院(36530)
北京(35530)
(34538)
师范(34147)
农业(33694)
商学(33557)
基金
项目(208609)
科学(168309)
基金(157943)
研究(151033)
(137056)
国家(135968)
科学基金(119978)
社会(100864)
社会科(95976)
社会科学(95957)
基金项目(83906)
(79287)
自然(78300)
自然科(76627)
自然科学(76606)
自然科学基金(75299)
教育(70486)
(67112)
资助(63468)
编号(58568)
(48179)
重点(46516)
成果(46238)
(44546)
(43827)
国家社会(43272)
教育部(42602)
(42448)
创新(41700)
人文(41473)
期刊
(126290)
经济(126290)
研究(82550)
(52629)
中国(52045)
管理(45321)
学报(43316)
科学(40820)
(37738)
大学(34684)
学学(33218)
(29895)
金融(29895)
财经(25803)
教育(25108)
农业(25077)
技术(24706)
(22078)
经济研究(20846)
业经(20167)
问题(16571)
财会(15193)
理论(14008)
(13976)
技术经济(13442)
统计(13292)
(12962)
科技(12749)
(12729)
会计(12677)
共检索到417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毅  程新生  武毓涵  
控制性股东向上市公司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产生了资产专用性问题,资产专用性的特性使资产投资方的违约成本增加。控制性股东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上市公司进行专用性投资,向契约各方传递了一种可置信承诺,承诺对契约的履行,减少投机行为以保证契约双方的利益实现。然而,资产专用性的行为效应存在着噪音,两权分离是一个研究视角,随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加大,控制性股东因为获得超额收益而不惜牺牲中小股东的利益,使约束力减弱。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敦力  魏霄  
本文依据企业契约论的观点,将财务战略视作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与要素所有者缔结的一种内生性不完备财务契约集,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受制于战略性财务契约缔结和履行的实际状态,具有状态依存特征。研究发现,企业财务战略的可实现性能够通过专用性资产的投资规模进行信号传递和解读,事前较大规模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不仅能增强财务契约的可置信性,提高缔约效率,而且有助于财务战略的稳定性贯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志刚  
本文通过建立统一的分析框架比较了股东价值导向下管理人员基于激励合约设计的努力程度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下基于讨价还价合作博弈分享产出制度下的管理人员努力程度。我们证明,给定其他条件相同,如果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结合形式成为决定企业性质的关键,选择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激励合约设计将更为有效;如果人力资本之间的结合形式成为决定企业性质的关键,则选择基于讨价还价的控制权分享将更为有效。上述结论很好地解释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多合伙制企业以基于讨价还价的控制权分享形式出现,而很多外部投资者聘请管理人员经营的现代公司则以激励合约设计形式出现的现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秉祥  党怡昕  简冠群  
选取2010—2018年沪深A股市场中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定增并购并做出业绩补偿承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控股股东双重控制链特征对定增关联并购资产估值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控制链”下两权分离程度越高、网状控制结构越复杂,定增关联并购资产的价格虚增程度越高;“社会资本控制链”下超额委派董事比例越高、经理人关系嵌入强度越大,定增关联并购资产的价格虚增程度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业绩承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上述估值偏差。具体地,相较于现金补偿业绩承诺与单向业绩承诺,股份补偿业绩承诺和双向业绩承诺的估值纠偏效应更显著,能够更好地抑制控股股东虚增资产价格的利益输送行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许艳芳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约束公司管理层、改进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但在我国不完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新控制性股东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后,很可能并不是为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蒂莫西·弗莱  沈永福  
没有人会质疑有保障的产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使用两组来自俄罗斯公司管理层的原始调查数据,评价了影响产权安全的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大多数管理者认为,在处理同私人部门之间的纠纷时,国家仲裁法庭可以起到作用,但是很少有管理者指望在其与政府官员发生冲突时这些法庭也能够保护他们的权利。不过,这些管理者相信,国家仲裁法庭能够约束政府官员的投资冲动,甚至控制政府机构的可视效能。因而,加强对政府部门的控制可以增强产权的安全性并提升国家能力。这些结论深化了对诸如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有保障的产权的起源、国家能力的本质、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和法律改革程序等问题的理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祥建  郭岚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控制状态,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下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隧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而配股后长期业绩趋于下降;(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3)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了上市公司价值的下降。因此,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误导了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上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容  张璇  
本文以后股权分置时期上市公司大股东重要行为方式——资产注入为研究对象,归纳分析了大股东资产注入及资产注入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和市场收益的影响,并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了中国玻纤(600176)公司控制性大股东资产注入事件对上市公司的超额累计收益的影响程度,揭示大股东支持行为所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收益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柯希嘉  
由控制性股东一股独大而引发的利益侵占问题导致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不高,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否遏制控制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构建控制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之间无限重复序贯博弈模型,可以揭示机构利润函数投资者持股比例、持股集中度和持股流动性等因素直接影响机构投资者对控制性股东的监督能力,从而全面考察机构投资者在防范控制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进而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方面的实际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柯希嘉  
由控制性股东一股独大而引发的利益侵占问题导致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不高,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否遏制控制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构建控制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之间无限重复序贯博弈模型,可以揭示机构利润函数投资者持股比例、持股集中度和持股流动性等因素直接影响机构投资者对控制性股东的监督能力,从而全面考察机构投资者在防范控制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进而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方面的实际效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学伟  马忠  
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金字塔股权结构下存在多个大股东对终极控制人控制权力的影响,考察了当多个控制性大股东股权性质不同时,股权制衡程度对公司经营绩效的作用差异。本文发现多个大股东与最终控制人之间既存在监督效应,也存在合谋效应。当其他多个控制性大股东性质不同时,对终极控制人的监督动机超过了合谋动机,从而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乃平  田立新  陈娜  
终极控制性股东不但影响公司表决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的格局,还可能影响着公司的融资决策行为选择。本文以2004~2011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1112个观测值实证检验终极控制性股东在表决权、现金流权、公司治理等方面所呈现的特征与公司融资决策行为选择偏好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所拥有的表决权与现金流权两者分离程度越高,其对负债的破产威胁效应和利益转移限制效应越不敏感,越偏向于通过高负债融资等手段以达到获取超控制权收益的目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江伟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分析,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掏空与支持公司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越低。(2)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越高;盈利能力越差的公司,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越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以及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最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以及盈利能力越差的公司,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最低。这些证据支持了控制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与支持是对称的观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霞  王化成  
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为控制性股东侵占外部人利益提供了动机和便利,这类公司存在更大的代理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机制是加强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通过拓展LLSV对债权人法律保护的评价体系,可以发现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正在逐步加强。以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状态衡量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高低,实证研究发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公司有更低的银行负债增长率、更高的利息支付成本,说明随着债权人法律保护的加强,银行能够对控制性股东利用债务进行利益侵占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总体偏低的银行长期负债率和高代理成本公司偏高的负债存量,也反映了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当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莹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政治集权下的财政分权改革。财政分权增强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激励,导致地方政府间争夺经济资源的竞争。这种竞争提高了救助低效率国有企业的机会成本,可以作为一种承诺机制,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